人生何去何从?
───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
日前有网友向我问及「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我觉得这是现代人生活在五浊恶世中该何去何从的一大课题,如果概念不清、方向不明,可能很容易就会走了很多冤枉路,事倍功半,浪费了修行的时间与工夫,因此实在有必要略作说明与解释,希望对有心学佛之人能有所帮助。
一、何谓「末法时期」?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末法」或「末法时期」。
据有关佛典所述,依世俗谛而言,佛法的住世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正法、像法和末法时期。对于不同的众生及空间,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对于我们地球空间而言,这三个阶段累计为一万一千五百年。现简述如下:
1.正法时期——正法为释迦牟尼佛出世至涅槃后五百年。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修道证果者很多,佛法坚固、纯正,众生善根福德深厚,功利思想较为淡薄,对一切善法易生信解和信心。比如佛陀住世时代,也就是中国「夜不闭户,路遗不拾遗」的时候,当时人心纯朴,社会风气较好。
2.像法时期——「像」即佛像,是以佛像、佛经等来表正法(相似于正法)。人们的根基较为纯正,修道证果者相对较多,但佛法已经慢慢开始分化、流变了。时间为一千年。
3.末法时期——教法从衰微到灭亡时期。佛法分化、流变渐渐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社会风气日益转坏,信外道、邪师传法的人多于信正法的人。随即佛像、寺庙、佛经等开始变质,甚至最后还会不复存在。时间为一万年。
古德说:在佛法住世的三个时期的中,正法时期,持戒得坚固;像法时期,参禅得坚固;末法时期,念佛得坚固。
由以上的说明,对照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就可以知道,现在应该是末法时期的「开始」了。其实所谓末法时期,无非是地球人类的共业所感召,人心知见上的障碍较大,不是迷信科学,就是迷信外道法师、邪教法师,对正法误解甚深。加上现代人生活在一个高科技、快节奏、大竞争的工商业社会中,物欲充斥,人情冷暖、道德淡薄,凡事攀附外缘,大部人都不肯从自己身心上下功夫,所以是末法时代。
佛陀早就说过,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里的沙子那么多,这些外道或邪教法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声称自己是佛或佛弟子,或言佛有大小、男女,谤毁戒律和佛所传下来的正法。
经上说,我们这个三维时空的世界,在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和未来「星宿劫」三大劫中(「劫」是时间单位),各有一千尊佛成就,而每当一尊佛入灭后,就要经历相当漫长的岁月,另一尊佛才会出现于世。据《现在贤劫千佛名经》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世代叫做「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出世的第四尊佛,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万岁,第五尊佛弥勒佛才会出现于世。
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佛说:「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法,度诸天子,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如《弥勒下生经》说。」「阎浮提」,指的就是指我们地球人居住的空间。
因此,在佛陀灭度至弥勒佛出世期间,在这么漫长而又无佛住世的时候,我们众生应该如何学佛、如何修行?
二、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法门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学佛人该如何抉择,如何下手?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契理契机,因此如来慈悯众生,乃为开示「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净土法门,使得上愚下智,都能够共修净行,共趣菩提。如《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说:「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即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莲宗九祖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亦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无量寿经》云:「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此法」所指即是念佛法门。以此念佛法门,令众生即念而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顿入无念,转凡成圣。故《疏钞》云:「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一句弥陀圣号,横遍十方,竖穷三世,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能令具缚凡夫,即此妄心,持佛名号,换却亿劫妄想杂念。念得纯熟,顿忘能所,暗合道妙,直达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之无生法忍也。以此念佛法门巧入无生,故易行;其他法门正入无生,故名极难行也。」
所以,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说:「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快捷方式。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增广文钞》卷一〈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又说:「念佛法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文钞续编.卷下》〈致阮和卿居士书〉)
所谓「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由此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大事因缘成办之关键,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全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大法,末世一切种种根基众生,了生脱死之根本法门。
三、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所谓「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现在是末法时代,众生根器差劣,难修圣道之门,唯以净土念佛一法,方可得度。我们的祖师大德们是如何解说的?
从时代较近的往前推,近人圆瑛法师所写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开首第一句话即说: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明代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跋语的第一句话也说:
「经云:『末法之中亿亿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惟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可思议法门,其何能淑?」
唐代道绰禅师的《安乐集》中也说:
「又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上述所引这三段「经云」,虽有些微的出入,但文字内容大致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它们来自同一根据,但这个根据,究竟是出于何处?一个只说「经云」,一个说:「《大集经》云」,一个说是:「《大集月藏经》云」。《大集月藏经》是高齐.那连提耶舍译的,十卷;隋.僧就法师将它与其他几部经合编成六十卷的《大集经》。因此,说《大集月藏经》其范围就是十卷,说《大集经》范围是六十卷,说「经云」的话,范围就更广泛了。但这三个概念至少是兼容的,很可能就是出于《大集月藏经》,而将之称为「《大集经》」,或只是「经」都是可以的。但问题是,透过阅读《大集月藏经》,发现经中并没有这段经文;而在《大集经》中也没有找寻得到。甚至在整部的电子《大正藏》中,也找不到原来的经文的出处。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文献的出现时间先后来看,唐.道绰禅师《安乐集》是最早提这个说法的典籍。虽然,后人在引述时,都不说是「《安乐集》云」,而说是「《大集经》云」或「经云」。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安乐集》是他们的共同原始根据。
因此有部份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后,采取了更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安乐集》引述《大集月藏经》时,并不是逐字引用,只是引述「经意」。他们甚至认为可以把相对应的经段找出来,也就是《大集经》第五十五卷。因此,有人就在《安乐集》的「《大集月藏经》云」的地方加注:「《大集经》卷五五意」。换句话说,虽然没有逐字引述经文,但是并不是杜撰,而是引述「经意」。有兴趣的人,只要查看一下《大集经》第五十五卷就明白了。
四、佛经中的「末法」.未必不可以修行
《大集经》第五十五卷是《大集经.月藏分》的第十七〈分阎浮提品〉,内容是世尊告诉「他化自在天王」等,要他们守护安置此「阎浮提」,也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使得「佛正法眼久住于世,绍三宝种使不断绝。损减恶趣,增益善道,令此阎浮提一切安隐丰乐可乐。」然后,这些天神都接受佛陀的教喻,「护持养育佛正法眼,令得炽然」。接着就世尊就一一点名,将某一个地方指名交给某位天神守护。
接着在经文中预示佛住世时,到佛灭后五个五百年,也就是二千五百年之间,声闻比丘住持佛法每况愈下的情形: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
《人生何去何从?──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