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何去何从?──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P2

  ..续本文上一页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了知清净士!从是以后,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如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檀越舍施供养,护持养育,我说是人犹得无量阿僧祇大福德聚。何以故?犹能饶益多众生故。...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余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应受世供,为物福田。何以故?能示众生可怖畏故。若有护持养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

  经文并没有排除佛灭二千五百年之后的众生修道有所成就的可能性。因为这段经文要强调的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护持养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得住忍地」,根据《法门名义集》即是:「五忍:一伏忍,二信忍,三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三贤菩萨得伏忍。初地、二地、三地得信忍。四地、五地、六地得顺忍。七地、八地、九地得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得寂灭忍。」

  由此可见,在佛经中,「末法」的概念主要说的是住持佛法的声闻僧团的逐渐堕落、腐化、败坏,强调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佛弟子应当如何洁身自爱,努力修学,护持佛法,而不是就此认为修道无望。

  例如《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中如:「如是末法破戒人,损灭佛教亦如是。若有净修梵行者,逢斯恶友常远离。」这是说末法之时,应当洁身自爱,净修梵行。并没有说「末法时代,不可以修梵行。」

  又《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说:「若于世尊末法中,复能利乐诸有情。彼时多有魔障侵,于此勿应生退屈。未来若有苾刍众,决定于法生信解,宁丧身命坚护持,速获证悟圆常果。」这是劝勉末法比丘众,仍能信解佛法、证悟佛法、利乐有情的明文。

  又《法华经.安乐行品》说:「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这说明了在末法时期修安乐行,可令众生得一切种智。

  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善男子!于汝意云何?彼无垢面日光明转轮圣王,随彼如来,转正*轮,及涅槃后,兴其末法,然大法炬,光照世间者,岂异人乎?今普贤菩萨是。」这是末法时代仍然光大法炬、佛灯永燃的典范。

  由以上引文,可见末法时期并不是不能修行,而是难以修行。但是诸佛菩萨及祖师大德都一再告诉我们,净土念佛法门是最直捷简易、脱离六道轮回、了生脱死的、最根本的修行法门。也就是说,念佛法门,无疑是末法修行的唯一之道。所以,下面对念佛的方式及念佛的世出世间利益,略作简单之介绍与说明。

  五、念佛的方式与念佛的世出世间利益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就是说,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佛、念佛以至成佛。一般而言,念佛可分为观想念佛、观相念佛、实相念佛与持名念佛四种,但其根本精神实离不开:念他佛、念自佛、念自他佛三种,此即:

  1. 蕅益大师的三种念佛:

  (一)、念他佛者:

  「托阿弥陀佛果德庄严,为我所念之境,专心注意而忆念之。或忆名号,或想相好,或缘四十八愿往昔洪因,或思力、无畏等现在胜德,或观正报,或观依报,总名为念他佛。贵在历历分明,一心不乱。则三昧功成,径登净域。如东林诸上善人,即其证也。」

  (二)、念自佛者:

  「观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无体无性,横遍竖穷,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具足百界千如,种种性相。与三世佛,平等无二。如此观察,功深力到,圆伏五住,净于六根,豁破无明,顿入秘藏。如西天四七、东土六祖,及南岳大师、天台智者,即其证也。」

  (三)、自他俱念者:

  「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诸佛。托彼果上依正,显我自心理智。如《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议,诸佛果中威力不可思议,故感应道交,自他不隔。极果圆因,称理映发。如永明寿、楚石琦所修法门,即其证也。」

  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心时心是佛」,而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只要目标明确了、方向选对了,随便怎样走,都可以就路还家,关键就是要信真愿切,没有丝毫疑虑,专心一志,不间断、不夹杂,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直至工夫纯熟,因缘具足的时候,自然就能成就。

  2. 念佛法门的世出世间利益

  从各种的大小经论中,我们得知诸佛菩萨一再苦口婆心地宣宗、劝说:净土法门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我们只要依仗阿弥陀佛本愿大力,信愿真切,老实念佛,临终必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高登九品莲台,成为不退转菩萨,一生必至补处,究竟成佛──这是我们学佛人最高的理想与目标。

  印光大师指出:净土法门「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文钞续编.净业社年刊序》)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是穷尽真理明心见性之妙法;是教化人民净化世间之妙法;是发展事业消灭疾苦之妙法;是完美人生了生脱死之妙法。

  是故《华严经》云:「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世亲菩萨在《往生论》中说:阿弥陀佛这一法句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昙鸾大师 在《往生论注》中指出:「略中一句,莫非实相也。」众生追求真理实相,就是佛教讲的明心见性。明什么心?要明白一切众生的真心就是阿弥陀佛;见什么性?就是要亲见亲证无量光、无量寿的佛性也就是众生的本性。

  释迦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开示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都是为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而明心见性。《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永明延寿大师指出:「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土法门直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说念佛就是直指心性、了悟真心的最圆钝、最方便、最究竟的明心见性的无上妙法。

  结语

  真正的佛法是胜义「般若波罗蜜多」,一切诸佛皆由此出,这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如真如实性。然而正如《六祖坛经》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世俗谛的佛法是借缘起之方便,从生起、流变到消亡,在世俗中是一个客观规律──佛假言末法一万年所指的是众生共业之所致,而共业中还有个业、别业之分,所以因果亦是待缘而变,诸行无常,虽云成、住、坏、空,但一切亦离不开事在人为之因素。若依佛教义理,只要佛弟子认真如法地修行,老实念佛,依教奉行,好好地利益众生并维护正法,感得佛教经典继续常留世间,佛法永驻,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末法时期。所以说,对正法有信心、能坚持如法修行的人来说,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是处于正法时期之中。否则,即使生在佛陀住世的正法时代,心中若不信正法,更不肯如法修行,那早就已经是末法时期了。(全文完)

  

  

《人生何去何从?──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