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拜的不同方式(俄果仁波切)

  朝拜的不同方式

  殊勝的朝拜:

   1、對聖地及聖物有無分別的信心(不分別大乘、小乘顯宗、密宗)。

   2、遇種種違緣(如吃住差、累、遇小偷等)有忍力,不起煩惱。

   3、將一切功德回向菩提果位(成佛度衆生)。

  影子朝拜:看上去象朝拜,但等于沒有朝拜

   1、沒有信心。

   2、以玩耍、旅遊、開玩笑的態度。

   3、不懂朝聖的功德。

  有罪業的朝拜:

   1、見到聖像或僧人生邪見及誹謗。

   2、殺生或吃活的動物肉。

   3、遇違緣生起邪見而失去恭敬。

   4、退心(如原本發願去某聖迹,後因怕累而違誓)。

   5、使用仆人或坐轎子。

   例如第一世DB法王講述的一個公案:從前有一位導遊因心行不一,雖然口中一直講解朝拜覺沃單身像所在聖地及佛像的功德,但內心是爲滿足自己的貪欲而墮入餓鬼道。又如赤松德贊國王的女兒貝瑪薩(蓮花明)八歲死亡後,轉生貧女十次,又轉生爲桑耶寺旁邊的一只白色的母狗,後肢因被小蟲咬噬而潰爛,然後投生爲拉薩附近一個醜女,轉繞拉薩聖地,後世轉爲一個屬猴的聰明女子,出生後父母雙亡,遇到系蓮花生大士化身的大伏藏師,拜師後找到了修行的路。又轉生成脾氣壞的醜陋男人,碰到伏藏師曲翁,得到竅訣而找到了本心,被空行母所攝受。往生後成爲一位英俊的男孩,屬兔,父母是窮苦的瑜伽士。男孩後來出家,父母亡故,親戚成爲仇人。修行至因緣成熟,打開伏藏叁門,但弘揚不起來,于是秘密修行。後世即著名的無垢光尊者。

  五臺山聖地

   地球上最殊勝、加持力最大的聖地有五處。中央是印度的金剛座(佛成道處),東方有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南方有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西方系喔知亞納刹土(空行道場),北方乃香巴拉淨土(時輪金剛道場)。因歲月久遠,法運的興衰更替,曆史遺迹已漸漸模糊,中央與南方聖地的具體位置至今仍難以確定。而西、北二聖地凡夫又無法到達。惟有中國大陸的五臺山是最准確的,在佛教顯密經續裏有明顯的授記。曆史上有印、漢、蒙、藏很多的德高望重的大成就者不斷在此修行的記載。無論智愚均承認,沒有絲毫懷疑,決定獲得定解的加持。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中授記:大支那(漢地)是文殊菩薩殊勝的住地。菩薩化身爲八、九歲的童男來到殊勝的聖地。《華嚴經》雲:東北有一座清涼山,初劫時有很多菩薩聚會,賢劫曼殊師利童子與一萬眷屬在此地廣轉*輪,支那地方菩薩住的宮殿名羅延窟,系初劫到現在菩薩主要的住處。《文殊八字陀羅尼儀軌》中佛對金剛手菩薩說:東北地方大支那有一座五個臺的山,我涅槃後,文殊菩薩在此遊戲神通,令一切衆生得到安和樂利,傳廣大殊勝的法,有天龍八部護持。《華嚴經》雲:菩薩于過去名龍殊王如來,現在于金色世界示現成佛,未來于無垢世界名恒觀照佛。過去曾是衆多佛在因地學發菩提心的上師。現在釋伽佛面前的法王子。念誦、供養、轉繞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不如持名、供養、轉繞文殊菩薩的功德大,此可普攝一切功德。此外《大莊嚴法門經》、《佛土莊嚴經》、《涅槃經》、《健行叁摩地經》等經典中授記尚多,文繁不錄。 大成就者們如觀音、普賢、大勢至、無垢稱、善財等地上菩薩及眷屬與文殊菩薩在此辯經,發種種神變。

   周朝佛出世時,五臺山出現彩虹,有一童子用五彩布束著頭發,穿著白色的衣服,被很多人看到後稱爲“五結童子”、“白衣仙人”。五臺本地宗教的教徒認爲系本宗仙人的橫空出世,稱爲“東方大支那教主寶殿自在童子”,毛王建造了經堂。

   漢朝,明帝于即位七年神變月的一天夢見金色神人,有叁尋(尋、弓,兩臂張開的距離)高,此系大支那衆生善根因緣的成熟。明帝派宰相王適找尋神人,迎來了印度的羅漢摩騰與班智達竺法蘭。 二位尊者在印度以神通觀出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開啓的因緣即將成熟,于是應明帝之請,攜帶一尊佛像、大小乘經典、一缽佛舍利,于火兔年冬月抵達漢土。國王見到佛像與金色神人完全一樣,生大歡喜,請教二尊者:漢地有高僧大德長住否?尊者答:有,在五臺山,文殊菩薩永遠長住傳法,但業障輕的人看的見,其余的人比較難。第二年,二尊者赴五臺山,用神通看見阿育王塔(現在的大白塔),對明帝說:聖地的核心像印度的靈鹫山,造一座寺院對未來很好。國王生起了真實的信心,修建了一個得信靈鹫神殿,現在叫菩薩頂。大圓滿的祖師布瑪莫紮以虹光身長住于此,直至此劫壞空。十六羅漢、佛護尊者、清涼國師等大德也曾在此修行。

   爲了一切如母的苦難衆生消除業障,積累福慧資糧,希望你們精進努力朝拜叁寶事業的顯現--聖地、聖像、塔寺等。 五臺山曾有一百零七處聖迹,有的已無明顯的蹤迹,一些已被曆史湮沒,還有一些新建的寺院。此山又名清涼山。從山腳下環繞一周約六十二公裏。古德們說:五個臺是報身的五蘊清淨爲五種智慧而自現五方佛。中臺是毗盧遮那佛,乃身的化現;東臺是意自現的不動佛;南臺爲功德所現的寶生佛;西臺是長壽佛,系口的化現;北臺系事業的化現不空成就佛。若論化身淨土,中臺是殊勝的文殊童子道場;東臺乃智慧文殊道場,主息法;南臺道場主增法;西臺系獅吼文殊道場,主懷業;北臺是無垢文殊道場,主誅法。修法者可根據自修的不同本尊或息、增、懷、誅四大事業選擇相應的地點,可獲得快速的加持。

   最有加持力的羅延窟位于東臺的東北面,沿小徑約兩百米左右,授記見前文。夏天頗爲涼快,洞內的水是冰冰的,內有龍王的化身。金剛手菩薩與文殊菩薩曾于此探討佛法。晉美彭措法王在此親見文殊菩薩,並著述了“文殊大圓滿”。從臺懷鎮沿東臺路旁的小道至五郎廟繼續前行約一百米的祖師塔旁有一個金剛窟,是佛與佛子的密壇。迦葉佛時,羅薩王將金銀寫成的叁藏顯密經續以自己身上的寶貝裝飾後伏藏于此。以後印度的持明大成就者佛護尊者(中觀應成派初祖)在此虹化。布瑪莫紮祖師以無死虹身于娑婆世界未壞之時常住于此,每100年化身一次到藏地弘揚無上大圓滿。

   上善財洞乃文殊菩薩與善財童子見面的地方,具有大加持。出上善財洞後邊的一個小門50米就是涼施天葬場,這是第叁代大圓滿祖師西日桑哈虹化成就的地方。下善財洞寺院後方有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的紀念塔。

   清涼寺有一個周匝九弓多的法座,據說上面無論坐多少人也坐不滿,系古代龍王供養菩薩的寶座。

   中臺的山腳向上有靈鹫山菩薩頂,乃緣起第一寺,加持力特別大。前有大白塔,是五臺山中心標志。當年羅漢攝摩騰尊者以神通觀出內有舍利子,是最重要的聖迹。

   白塔上方南面有一個佛的腳印。佛准備圓寂時留下一個腳印,腳跟上有千幅*輪的吉祥圖案,幫助將來朝拜的人清淨業障往生淨土。唐朝時名顯(譯音)的高僧將印度的腳印圖描給皇帝供奉朝拜,明朝大德明啓(譯音)化緣後刻于石頭上供奉于白塔。 白塔東面有個門,出門後叁十米左右系文殊菩薩的發塔。

   頂禮叁寶時,應邊拜邊持咒“剛秋森拉香擦洛 納摩曼字西日耶 納嘛色西日耶 納嘛俄達瑪西日耶 梭哈”。順時針右繞塔寺等聖地時應誦經行咒“納摩達廈 抵紮嘎拉 薩瓦熱列納紮雅雅 納嘛紮到卡四紮 到卡薩瓦巴邦 貝(be)薛達讷 梭哈”,或持百字明亦可。

   第叁次朝拜五臺山前夕,應藏漢居士們的請求,俄果祖古根松丹增于2003年3月23日(藏曆神變月廿日)西康俄果寺清涼丈室費時2小時根據數種文獻整理而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