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手按摩足部,緩緩起立。
靜坐贅語
初學靜坐好比嚼鐵饅頭一樣,是感不到趣味的,只有耐心去坐,耐之又耐,忍之又忍,不管功效的遲速,漸漸地功夫熟練以後,自然會感到其味無窮。
學靜坐是要下決心的,守牢一個恒字,寒暑無間地做去,不論男女老幼是決定可以成功的。初學的人往往有始無終,或求速效(功效不是求得的,是自然來的),坐了幾天不見功效,就放棄不去坐了,這樣的人做麼什事都是不會有成就的,何況是修禅習定的切身要事呢?
現在爲初學的設一方便,凡發心學習靜坐的,可先定一百天爲期,在這一百天內,每天刻板地、准時地在早晚二次去坐,不管有效無效,定要坐滿一百天;倘坐滿一百天之後仍然沒有功效,那就不用再坐。事實上,一個人能下決心去坐滿一百天,可以保證他在精神、肉體兩方面是決定有收獲的,日子一久,真滋味出來了,到那時叫他不坐也不肯放手了。這決不是空言騙人,問題是只怕人們沒有決心去做。
初學靜坐的,每次以一刻鍾至半小時爲度,漸增至一小時。通常能靜坐一小時,就能收到功效,倘能久坐那就更好。
初坐最難受的就是腳部麻木酸痛,這種現象倘能忍得住,應忍受著繼續坐下去,到了實在不能忍受的程度,可放兩足加以撫摩,俟酸痛愈後,再疊足就坐。
入坐後體溫較平時提高,且有微汗,這是血液暢通的現象。
坐時舌舐上颚,坐到相當時候,口中唾液源源而來,可緩緩咽下,這是因身中團聚的熱力促進腺分泌的緣故。
坐時身體有時發生震動搖擺等情形,這是由內髒氣機發動反映到外部的現象,是不足驚異的。
有時腹中略覺轉動,腹有鳴聲,四肢及周身常覺肉跳,這些都是內髒氣機發動的反映,可說是靜坐的功效。
坐時如覺腹脹氣塞,可作氣從全身毛孔排泄出去的觀想,這種觀想一起,便會覺得自在。《坐禅叁昧法門經》中世尊教我們:“念諸息遍身,亦念息出入,悉觀身中諸出入息,覺知遍至身中,乃至足指,遍諸毛孔。複次,一切毛孔及九孔中亦見息出息入,是故知息遍諸身。”這是說的體呼吸,靜坐日久不須作觀想,自然可以達到體呼吸的。
坐時不免有外界音響入耳,這時應勿起厭煩心,勿去分別它,不去理睬它,聽如不聽見,這是最妙的對治方法。
坐時有二種病:一散亂,二昏沈,大凡初坐的時候每患散亂,故用數息法對治它,坐稍久妄念較少時就易患昏沈,可把注意力集中在鼻端,使精神振作。倘昏沈已去,仍當凝心臍下,使心息相依,自能凝然徐徐入定。
坐到極靜的時候,有時會發生種種幻境,要曉得這些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只凝然不理睬它,幻境自然會消滅的。
靜坐時須放棄一切的期求心。不獨求卻病、求健康的念頭不可存,就是無念的境界,也不可動念去求;因念頭一動,這就是妄念,有了妄念,怎麼能進入無念的境界呢?
飲食後須隔一小時方可靜坐,正在靜坐的時候,倘遇急事發生,切不可驟然起立行動,必須將氣從全身毛孔放出,身體前後搖動。足部撫摩柔和,才可起立;否則氣息不調,容易致病。
學習靜坐的人,平日對于怨恨、嫉妒、忿怒、懊悔、悲哀、憂慮等等,要盡量放下,這些念頭能障礙靜功的進步。
靜坐日久,下腹膨而堅,非常適意,全身骨節松軟,神氣清爽,令人獲得健康快樂無窮佳趣。
靜坐時肉體上所發生的現象,有很多在生理學上是認爲不可能的,可見現階段的科學並未達到理想地步,對于人身的生理衛生,尤其是精神活動狀況,尚未能得到精確的結論。
靜坐念佛,只須默念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曆曆分明,這就是止觀雙修法門,對于身心,有不可思議的益處。
靜坐詩選
望湖亭坐月 高攀龍
樹迥籠煙合,湖平印月空;片雲傳遠谷,一鳥度高風。
妙悟世情外,真機獨坐中;物交吾不役,轉覺此身雄。
靜 坐 前 人
靜坐杳無念,臨流望遠天;浪花圓複破,雲氣斷還連。
狎水輕鷗去,摩空野鹳還;如何此時意,不得向人傳。
山中雜詩 前 人
開窗北山下,日出竹光朗;樓中人兀然,烏雀時來往。
晏坐不覺瞑,明月上東閣;相對兩悠然,時聞木葉落。
寒風客衣薄,依岩曝朝旭;坐久不知還,山童報黍熟。
時穿深竹坐,翠葉于室密;落日照前山,松間一僧出。
雞 棲 前 人
跏趺至日夕,烏雀鬧四壁;月步出門去,寒溪淨如拭。
詠 懷 白居易
盡日松下坐,有時池畔行;行立與坐臥,中懷淡無營。
不覺流年過,亦任白發生;不爲世所薄,安得逐閑情。
在家出家 前 人
清唳數聲松下鶴,寒光一點竹間燈。
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都不應。
獨 坐 寒山子
岩後獨靜坐,圓月當天耀;萬象影現中,一輪本無照。
廓然神自清,含虛洞玄妙;因指見其月,月是心樞要。
高高峰頂上,四顧極無邊;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終不是禅。
夜坐庵前 前 人
人定烏棲息,庵前聊倚欄;徘徊明月上,正在修篁端。
清影冰玉碎,疏音環佩珊;倏然耳目靜,覺此宇宙寬。
人生甘物役,汩沒紅塵間;宴坐得俄頃,境幽心已閑。
諒能長無爭,自可駐朱顔;所以學道人,市隱類深山。
覺 庵 釋覺範
念起則爲凡,覺之則爲聖;人言此爲覺,此覺未真正。
但了一切空,聖凡皆幻影;宴坐不言中,心波如古井。
山中立秋偶書 王陽明
風吹蟬聲亂,林臥驚影秋;山池靜澄碧,暑氣亦已收。
山峰出白雲,突兀成瓊樓;袒裼坐溪石,對之心悠悠。
倏忽無定念,變化不可求;浩然發長嘯,忽起雙白鷗。
自 警 高鶴年
抖擻精神學坐禅,隆冬樹下一蒲團;
漸愧此心如不了,廿年空費草鞋錢。
遊 花 岩 溫光熹
鎮日經龛一炷香,忘言趺坐伴琴堂;
春來禅意超空色,任使桃花著靓妝。
坐斷時空老衲家,蕭然靜對白梅花;
青山窗外伸頭看,看我庵中煮苦茶。
烹雪山堂萬象閑,世緣終淺笑香山;
主人待客傳心法,吹火龍潭夜坐關。
新 秋 徐恒智
淡淡秋光點晚庭,新涼閑望遠山青;
性情偏覺鄉居好,四壁蟲聲趺坐聽。
心傳一句靜中參,趺坐山門對夕岚;
平淡生涯還自得,秋燈深夜共僧談。
獨 坐 前 人
頻向心頭認故吾,太虛雲海月模糊;
公余獨坐真堪笑,天下本來一事無。
養 病 前 人
郊居日日放新晴,晨坐南窗聽鳥鳴;
更喜病來塵累少,綠陰深處獨經行。
勸持名念佛 俞德蔭
憐他枉受輪回苦,顛倒昏迷被欲牽;
障重若非異方便,死生大事了何年。
徹底悲心開秘藏,叁根普被複何疑;
緣深願廣仗他力,不念彌陀更念誰。
苦口爲君陳利害,只緣病久粗知醫;
信如智眼願如導,念念洪名善執持。
四土圓超稱徑直,叁根普被莫遲疑,
導歸安養仗他力,惟此願王不舍離。
眼光落地悔何及,生死茫茫苦事多,
夢幻塵緣無可恃,勸君念佛出娑婆。
都待老來方學道,甯知未老身先傷,
命隨呼吸宜警惕,痛念無常惜寸光。
念 佛 吟 俞慧雲
習氣多生苦執持,牽纏叁毒貪瞋癡;
忽如暗室明燈照,一句綿綿密密時。
切願先須固信根,遷流生死黯銷魂;
如母憶子喻何切,窮劫莫能報佛恩。
迥脫根塵我法空,真常體露本圓通;
豎窮橫遍斯心要,念念相應六字中。
忙時用靠閑時辦,獨恐閑時辦未多;
莫若當頭懸死字,萬緣放下念彌陀。
《靜坐入門(徐恒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