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五講 正宗分——少欲無爲覺▪P3

  ..續本文上一頁睡”這五欲。財就是財物;色就是美色;名就是名譽地位;食就是貪吃好吃的;睡就是睡眠。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遺教經》也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就沒有苦惱,這是佛經直接就說了。

  那麼財色名食睡這五樣,爲什麼叫它“地獄五條根”呢?地獄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我們六道當中的其中一道,就像我們人間的監獄一樣,就有事實的存在的地獄道。如果造了許多的惡業,到時候就生在那個地方去受苦,那個是六道裏面的地獄。

  那麼六道裏面的地獄有它的前因,它的因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的心態。諸位!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只要你對世界有要求,沒有得解脫,那麼我們每一個念頭都會落在六道輪回當中。落在地獄那個就是貪,極度的貪嗔癡是叁種前因,嚴重的結果就是要下到叁惡道去。

  貪欲的這個事情,是下地獄的前因。我們現在如果說對財色名食睡非常想要獲得,但是你又獲不得,你很無奈,這個無奈就是地獄的根。所以稱爲是地獄五條根。這個地獄怎麼生起來的?就是由我們現在的一種無奈的情緒生起來的。

  地獄在十法界當中,是最低落的一個法界,也就是我們生命當中的一個低谷,生命當中最低的地方。這種無奈的情緒也是我們最痛苦的地方。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人生最痛苦的是什麼?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沒有錢,不是沒有名,不是沒有利,也不是沒飯吃沒衣服穿,真正的痛苦就是一種無奈的情緒。你明明知道別人錯了,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要,但是我們身不由己地非常無奈地還不停地去追求,隨著這個欲望之流去追求,去想要獲得。你明明知道獲得之後還會失去,你卻拼命地要得到。你明明知道人生不滿百,你還要常懷千年憂。明明知道世間無常,你還拼命地想希望他常,這就是無奈。你無能爲力,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實,無可奈何。

  對于財色名食睡,對于貪汙腐敗,大家人人心裏都知道不好,但是,當你正貪的時候,你就非常無奈地就去貪了。貪的人他也知道貪不好,但是他一看到五欲就身不由己,所以就貪了。所以下地獄啊,所以坐監獄,判死刑,他沒有辦法了。那個根在哪裏呢?根就在于他一種無奈的情緒。

  諸位,這個無奈是怎麼來的?就是過去他對于外界的要求習慣了,他自己身心內在的這種自由的力量已經被自己削弱到了極限。如果用現在社會上吸毒的這種情況來看,最能說明這個問題。吸毒的人一開始以爲吸一次毒太美妙了,很舒服,上瘾了。這一上瘾,對毒品的要求達到了100%,沒有毒品絕對不行,甚至是別的東西代替不了毒品,因爲對它的要求已經達到100%了,那麼你自己自由的力量呢,也就0%。所以整個生命就靠它來維持了。如果它沒有了,那你就死定了。

  我們的自由從什麼地方獲得呢?自由沒有了,那我們生命會是種什麼情景呀?我們生命什麼情景,在第二覺裏面就告訴我們“生死疲勞,從貪欲起”。我們爲什麼很累啊?諸位,在這裏學習佛法累不累呀?在這裏聽聞佛法累不累呀?在網絡上學習佛法,還要管這個聊天室管那個聊天室,還要跑來跑去,還要管他管別人,看看別人怎麼說我的,他們贊歎不贊歎,毀謗不毀謗,種種情形,累不累呀?很累啊,生死疲勞嘛。

  所以凡夫衆生“心爲形役”,像陶淵明所說的“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怅而獨悲?”知道這顆心爲自己的身體去奔忙呀,我們怎麼能不悲傷呢?迷惑顛倒,勞心費神,身疲心累,苦不堪言。所以叫做“生死疲勞”啊。身體很疲憊,內心也很勞累。外在的勞心費神,要求太多啦。

  既然知道生死疲勞都是從貪欲生起來的,那麼怎麼辦?下面佛陀就告訴我們了“少欲無爲,身心自在”。“少欲”、“無爲”這兩個詞很重要。“少欲”就是指四禅八定。“少欲”不是說我們對財色名食睡少貪一點就是少欲。許多的人在這裏解釋錯了,少欲是指我們對于欲界的男女色欲你要放下,就是指修習四禅八定。因爲四禅八定雖然沒有欲界的欲,但是他對于禅定的欲望還有,還是一種貪,也是一種欲。只是他的欲非常少,少到什麼程度呢?少到自己都覺得不再貪欲了。

  要是講四禅八定的修行狀況,那就很多。佛法裏面講到有四禅八定,要講叁界輪回。在叁界當中,欲界是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欲界的六層天都是欲望、貪欲構成,這樣一個天地,一個環境。色界十八層天,總共是四禅所處,就叫做四禅天,初禅裏面有叁層天,二禅有叁層天,叁禅也有叁層天,四禅有九層天,總共是十八層。無色界裏面有四空定,就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四天又叫四定,那麼加上前面的四禅就叫做八定。所以這裏的四禅八定實際上就是八定。八定的前面四定就是四禅,一般稱呼比較方便所以就叫四禅八定了。

  我們欲界的痛苦非常多,當我們對欲界不感興趣了,直到把身心降到0%的時候,諸位如果你真的一天到晚能夠安處在0%的要求當中,這顆心是非常輕安,這種輕安如果再配以簡單的修行方法,那麼很容易就契入初禅了。到了初禅之後,初禅的感受,他的身心狀況比起欲界的身心狀況那就是非常的殊勝了。

  怎麼個殊勝法?

  用簡單一句話說,我們現在在欲界當中,最快樂的是什麼呢?最快樂的,讓你的身心很愉悅,真正很快樂的,那麼按照佛經裏面的介紹,欲界當中最快樂的就是愛,就是愛欲。愛欲當中最快樂的就是性愛,就是我們現在人說的性生活。性生活當中最快樂的就是性高潮,這是欲界當中最快樂的。因爲欲界當中有叁種欲,叫做食欲、睡欲和淫欲。淫欲的快樂算是最快樂的。那麼在欲界當中的性生活的最快樂的這種高潮呢,實際上就只是由于男女在一起這樣一種愛心和貪欲、靈魂和肉體的刺激,就把這個身體的地、水、火、風四大(四種人體基本元素)進行極度快速地調節。調節了四大之後,身體的細胞被這種意志力和肉體摩擦所激活了,激活細胞的時候就會感到很興奮,活躍的細胞會使人精神爽朗,甚至興奮不已。而且這種興奮一定是由一種淫欲的環境,一種貪欲的心念,一種互動的境界來撮合的。這種撮合也是一種無常,非常快,瞬間即逝,馬上就沒有了。

  那麼我們生命裏面有更快樂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四禅定。四禅裏面的初禅、二禅、叁禅都很喜樂,二禅比初禅要快樂得多。四禅定裏的各種快樂我們在這裏要是講起來,就可以給諸位起碼講一個星期都講不完。就是講他怎麼用功,怎麼獲得這個禅定,講起來也有很多。而且講完之後,諸位如果依照去修的話,沒有指導說不定還會修出差錯,所以就不詳說了。

  我只說一個初禅,他的境界是什麼。初禅獲得快樂的,他是用我們自己的意識,就是我們的妄想,你這個妄想的力量特別大。當你身心不再受外在影響的時候,你身心都很自由的時候,比如說諸位現在對于外界的要求已經是0%了,你感到很輕松了,這時候你就用這顆妄想心,隨意去激活你身體的每一個部位的細胞。現在社會上有這樣一種情形,比如說意念,用自己的意念,練習瑜珈功,他用意念去獲得身心上的覺受,不用外界環境對待就可以激活自己身體的細胞。

  那麼這個初禅呢?當你靜下來之後,你不需想到某一個情景,你只是想到你自己。比如說諸位現在可以坐下來,全身放松,你就想象自己身體很輕松,這樣想的時候,然後就真的感覺到自己輕輕地漂浮在空氣上了。同樣,如果你想著你的身體非常溫暖,很熱,你越想身體就越熱,熱得很舒服。這就是說,當你定下心來對這個境界産生深深覺受的時候,你就是在用這顆心來激活你的這個身體的細胞。某個部位被你觀想到了,這個部位的細胞就活躍起來。它這一活躍,你就會有一種興奮愉悅的覺受出現。

  據佛經說,在禅定裏面有許多覺受生起。例如初禅裏面有十六觸,十六觸的情景都是圍繞地水火風這四大進行調節的。比如說入初禅,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你會覺得身體非常堅硬,整個身體硬在那兒動不了了,然後你覺得身體堅硬得很舒服,它這個硬得很快樂,正入禅定時,坐在哪兒不想動,也動不了,這就是身體的地大被調節起來了,地大的細胞被激活了。

  那麼如果你感覺你的身體輕飄飄了,非常舒服,你想飄到哪兒就飄到哪兒,這是你身體上的風大被調節起來了,風大所含的細胞被你激活了。

  還有一種,你會感覺身體很暖,很熱,熱得很舒服,這是火大被調節起來了。

  還有一種,你會覺得整個身體很清涼,非常清涼,非常清淨,甚至清涼到有些冷的感覺,這個時候就是水大被激活了。

  那麼這四大可以用你的意識妄想去激活他。激活之後,你的身體感到快樂的時間,也就是你要激活自己細胞的時間長短,由你自己來決定。一開始也許時五分鍾、十分鍾,隨著禅定功夫的加深,你要一小時、一天、兩天、十天、半個月都可以,這就是初禅。

  進入禅定之後,爲什麼人家一坐就可以坐十天半個月,初禅就可以這樣,而且他非常快樂,他想讓自己的全身快樂,全身就快樂。想讓自己的手快樂,手就會快樂起來,想讓自己身體的某個局部快樂,局部也會快樂起來。

  那麼如果根據這個地水火風四大被調節起來的這個初禅的境界來看,實際上他這種快樂,比起欲界的快樂,欲界淫欲達到高潮的快樂,還要高出非常多。爲什麼呢?因爲欲界淫欲的快樂時間非常短暫,而且不是靠你自己的細胞能夠激活。如果你自己的情緒不好,如果你想的是別的東西,你都達不到。

  所以你把這個欲界的情形和初禅的情形看清楚了,你就知道:哦,我們人生命當中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如果你感受到初禅的快樂的時候,諸位,你想放下世間欲界的這個欲望啊,很容易,你就不會受外界影響了。

  那麼佛法裏面有很多方法告訴我們,佛在這裏就告訴我們要“少欲”,就是你先把這個貪欲盡量降低。比如說我們達到初禅的時候,你對外界的要求,尋求外界的支持慢慢就減少了。所以這個色界的四禅定,也有一種欲望,他的欲望是越來越減弱。因爲一開始用自己的意識激活自己細胞的時候,覺得身體還很舒服,但這個舒服,實際上還是挺累的,因爲你還要靠自己感受快樂的時候才會覺得快樂。所以在二禅的時候呢,就不要自己去追求自己快樂了,他只是安住,此心安住,不再用自己的妄想去激活自己的細胞了。到了叁禅,整個身心不用去追求自己快樂的覺受,不用去激活你的細胞,此時整個身心、整個世界都處于一種快樂狀態。所以在叁界裏面只有叁禅天的快樂是感官快樂當中最快樂的,這是在叁界六道輪回裏面比任何快樂都要快樂,因爲叁禅的快樂是沒有時間的間隔,一直處在快樂當中。

  如果在超越叁禅之後,進入第四禅,那麼第四禅定的功夫做到:只有自己的妄想,專注在一念上,叫做一心,或心一境性。就是前面“第一覺”講的“心是惡源”的這個心。如果你追尋到這個“心是惡源”的心了,心就處在這裏不動搖了,這個時候是禅定,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空一樣的,是一種空定。在這裏呀,很多修行人出問題。但是這個地方確實是一個通向解脫的關鍵,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如果用得不恰當呢,在這裏會停止的,因爲你覺得自己解脫了,實際上還沒有解脫。只是一個“少欲”而已。

  那麼到四禅出去之後,還會修四空定,就是無色界的四空定,也是少欲。那麼等你四禅八定都修滿了,到了第八個禅定,也就是叁界裏面的最高一層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到那個地方,你還要修一個滅盡定。什麼滅盡定?因爲到那個地方,整個就是處在我執當中,整個就是一個我執,就是前面一講“心是惡源”的這顆心,他完全以這顆心當成我,只有一個我執在。那麼要修滅盡定是怎麼滅他呢,就是把這個“我”消滅掉了。管他是一心還是二心呢?管他是快樂不快樂呢?管他是自由不自由呢?這顆心啊,我執啊,都超越了。這個我執一超越之後,他達到的境界就是無爲的境界。

  無爲,只有在這個時候,到無爲了,證得解脫道上面的初果、二果、叁果乃至四果都是屬于無爲。初果是見無爲,四果是思無爲,見思二惑全部破完,這真正證得無漏無爲之聖果。這個時候,你的整個身心,那才真正的自在了。所以最後一句這“少欲無爲”,你看這裏面的層次是一層層地過來的。

  接下來就是“身心自在”。“身心自在”是什麼意思呢?身無病苦之障礙叫做身自在。我們現在的身體爲什麼有病苦呀?是因爲我們身體的細胞不好使、不活躍。比如說你這個皮膚有個疤,那你皮膚有疤的地方的細胞死掉了。現在有這個醫學可以使細胞再生,那麼傷疤也可以醫好了。所以身體的病苦是因爲我們身體的細胞不正常了,細胞不按規律運動了。那麼修習禅定之後,特別是得到初禅之後,你用意識就可以激活身體每個部位的細胞,所以身體就可以沒有病苦的障礙,那就叫身體自在了。

  心離煩惱之系縛,叫做心自在。那麼這個煩惱是指後面覆蓋無爲功德的見思二惑,證得無爲之後,內心不再受叁界五欲的煩惱。叁界五欲不再束縛著你,那個時候,你就心得自在了。

  那麼我們生命內在的那個絕對自由的力量也就體現出來了。如果說有一位同修,或者你生活當中的某一個朋友告訴你說,我活得很自由很自在,那麼你一定要問他,是因爲你家裏人對你好你很自在呢?還是你不需要家裏人,不需要環境就能得自在?是因爲你的權力很高自在呢?還是因爲你沒有任何權力自在?如果他回答你他家裏人對他好,她的先生對她很好,他的妻子對他很好,那他很有權力,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他很自在。那麼諸位就要在他的自在後面打一個問號,然後再打一個感歎號!爲什麼?因爲他實際上連自己的身心一點點自在都沒有,因爲他內在的自由力量已經被他的環境削弱了。

  那麼如果說他告訴你他不會因爲這外在的這一切而感到很自在。盡管他也有非常好的妻子或者丈夫,也有非常好的地位和名譽,但是,他並沒有以這一切而感到自在。而是他內心真的無所求而自在了。這個時候,諸位啊,你不要給他打問號,你只給他打兩個感歎號!!合掌,恭喜他。因爲他這個時候的自在是真正的自在。那麼他這種自在,不但是自在的,而且還是一種幸福。

  這個幸福我們怎麼獲得,我們在《八大人覺經》的後面“四覺”會跟大家說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法門。今天的這個第二覺就講到這裏了。

  總結一下第二覺的整個內容,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向外界要求,要求太多問題就大,沒有要求,那你就回歸自己的身心,回歸你的生命,你的生命是絕對自由的。同時,我希望在座的諸位能夠感受一下最簡單的方法,你就告訴自己:我,除了我自己的生命以外,我的要求是0%了,這樣就好。不管我在這裏講得好不好,諸位的要求也就是0%,那麼你就自在了。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五講 正宗分——少欲無爲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