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殊勝關懷——佛法是殊勝之通道
第一節 淨宗助念往生
慈悲的佛陀特爲衆生宣說殊勝的念佛法門,一切衆生若能志心念佛,身心自可獲得無邊利益,更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生死之苦。如《無量壽經》說:“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而爲人助念更可說是菩薩大悲宏願的實踐,自利利他的具體表現,功德至爲殊勝!
善導大師說:“凡一切人命終欲生淨土,須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舍此穢身,超生淨土,受無量快樂,解脫生死苦趣,乃是稱意之事。如脫弊衣,得換珍服。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凡遇有病之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看病人、往來問候人:凡來我前,爲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之語。若病重將終之際,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歎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時同聲念佛。才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罣礙,不得解脫。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爲大幸。若依此者,決定往生即無疑也。”[1]
印光大師也說:“世間最可慘者,莫甚于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爲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舍此身軀,複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衆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回之幻苦,證涅槃常住之真樂。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愈者,宜發孝順慈悲之心,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並爲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其爲利益,何能名焉。今列叁要,以爲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語雖鄙俚,意本佛經;遇此因緣,悉舉行焉。言叁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叁,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果能依此叁法以行,決定可以消除宿業,增長淨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屬助念之力。”
這裏提出了助念的原因、利益、方法、結果等等,實爲言簡意赅,包羅淨宗之精髓,體現大乘之關懷!現根據世了法師《饬終須知》、大光法師《阿彌陀佛助念法》、慧律法師《臨終備覽》、葉芳佐居士《回歸蓮花的故鄉》等文[2],將淨宗助念往生的相關事項,及其具體操作之方法,撮合如下。
一、什麼是助念?
助念,就是當病人,醫藥無效,壽命將盡,臨命終時,請別人“幫助他(她)念佛”,用念佛的功德,送他(她)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完最後的一程。讓他安安樂樂,自由自在,往生佛國。這樣無論對生者,還是對死者,都有極爲重要的妙用之處,生亡兩者皆得安樂。
大家都知道,世人都想長壽康甯,誰也不想死,也不願死,但誰也逃不過無常的定律。無常到來,壽命已盡,不死都不成,怕死也要死,不怕死也要死,人總歸是要死的。同時,死的滋味也並不好受,佛說:“人死如活馬剝皮”,這是說人死是一件極爲痛苦的事兒。
不論亡者生前做何行業,只要他有一善行,或者臨命終時,獲一善友,起一善念,爲他助念,誦一佛號,而他本人,也仗此助念,得聞佛號,回光返照,而得超升極樂。
在死亡的過程中,雖然臨終者四大分離,當時已不能說話,但他的神識還沒有完全離開。並且對世事發生留戀,對未來發生憧憬。恰在此時,用善業輔助他,用佛聲指引他,其靈性不昧,隨此佛聲,自會往生佛國。這是一個人的生死關頭;也是人生最後的一著,信佛善友,不可不予助念!
二、爲什麼助念?
一切衆生,生必有死,均不能免,但死有死得安與不安之分。照常理:人生活著要享受,死時也要安樂才對。大抵人在臨終時,有下列四種現象:一是怕死,二是痛苦,叁是放不下,四是神志不清。這四種事如果不解決,就在家人之哭泣聲中逝去,那是死得並不安樂。但如果用“助念”方法呢!那就在臨終時,可以開示他、安慰他、提醒他、指引他。讓他在念佛聲中,身心放下,正念分明,無挂無礙,無恐無怖,自自然然,安安靜靜,往生佛國,這樣就是死得安樂了。
一般人還有一口氣在,總不想死,但到氣將斷時,知道不能再生了,就會希望有個依靠、有個著落。這時用“助念”方法,使亡者能夠仗佛光明,萬緣放下,皈依大覺世尊,若身若心,都獲得最後的歸宿,這就是助念的好處。
比如無線電波,只要調頻相應,雖隔千裏之外,亦可接收。人心也是如此,心念一動,即發出許多“念波”,發出之後,其量周遍,同類相聚。善念與善念相聚,惡念與惡念相聚。善念聚,則善業彌漫,惡念聚,則惡貫滿盈。
助念的好處,就是用大衆念佛所發出的“念波”,觸起亡者念頭所發動的第一念!幫助他這一念,持續不斷,與十方法界之善念相聚,工夫到家,自然善業盈滿。末了,也隨此一心不亂之善念,而往生佛國。
普通一般常識也都知道:一念善即是天堂,一念惡即是地獄,是天堂是地獄,全憑當前一念。現在助念念佛,就是要促使亡者,觸起其當前一念,把握其當前一念,不使一念有差,誤入歧途。提起佛號,與阿彌陀佛相應,而得解脫。
叁、爲何念阿彌陀佛
助念時爲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在他成佛之前,曾經發了四十八大願,其中之一是說:若有人,欲生我的極樂國土,他只要念我的名字,至至誠誠,那怕是只念了十聲,也可以生到我的極樂世界來。因此佛教就提倡念佛求往生。這說明亡者欲往生佛國,而佛國的主人,也招手接引,兩相吻合,感應道交,必定往生極樂國土。
就拿“阿彌陀佛”來說,阿彌陀漢譯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亦即“無量福德”和“無量智慧”。當人生短暫的一期生命必須告一段落時,通過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福德和智慧的信息便可直接傳遞給臨終者,以此來引發出心中本具的歡喜甯靜之福德,和光明遼闊之智慧,就能更好地升華生命的層次,最終獲得解脫的喜悅!
助念,在我們普通人說,只是很平常的聽到念一句“阿彌陀佛”,但在鬼神孤魂等不同時空維度的衆生看來,則是金光、是蓮華、是衆多的佛相。亡者看到金光、看到蓮花、看到佛相,自然生起歡喜之心,頓時提升境界,而超生佛國。
在《淨土聖賢錄》和《往生傳》裏,記載了無數的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實例,其中有許許多多都是在他人助念的情況下往生的,從古到今一直延續下來,時下也常有確鑿證據,說明助念往生的事兒,舉不勝舉。所以念阿彌陀佛就能夠往生西方淨土,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四、助念方法
助念方法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部分來掌握:
1、助念應備物品
(1)、設置臨時佛堂:桌子一張,可鋪上黃布或黃紙,先安置阿彌陀佛或西方叁聖像,佛像也以病者平時喜歡瞻仰的比較能夠使其淨心,最好在西面的方向或者清淨的地方,但不要過于勉強,以病者能夠看得見爲好。若限于場地,病者無法得見佛像,可將佛像供于淨室,每日請至病者面前,令其熟視一、二次,有助于憶念佛陀而容易專一。
(2)、供佛物品:鮮花、香(以清雅上品爲宜,可用純正檀香,不含化學香料)、紅色蠟燭(或用電燭)、清淨供水、果品等。
(3)、引罄二把:換班帶領念佛,引罄聲勿大于念佛聲。如果臨終者不喜歡聽引罄聲,則直接整齊念佛即可。
(4)、念佛機、四字佛號錄音帶或佛號鐳射唱盤(CD)。只可作爲輔助工具,以防助念者疲勞,不可完全由這些工具代替助念。因爲工具沒有心靈的“念波”,所以沒有效果。
(5)、金光明沙、往生被、咒輪。此爲亡者准備之法物。
(6)、椅子:依助念人數酌量預備,天寒時節還需要薄毯包腿,夜裏助念,免受風寒。
(7)、助念通告、回向文:以大字書寫助念通告及回向文,張貼于門口,俾令素未參加助念之親友,知悉助念應遵守事項,並共同參與念佛、回向。
以上准備物品,也要看環境和條件而定,並非一律如此,如果條件具足,最好能布置一個莊嚴的環境,氣氛安祥甯靜明亮,有助于臨終者心安,使之念佛,才是最重要的。
(8)、助念通告:來訪探視之親友及所有家眷務必遵守下列事項:一、念佛中保持肅靜。二、大家現在要能表達孝心(愛心)唯有念佛,在念佛聲中助送他安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叁、請各位親友出聲念佛,不會念的(念佛不合節拍聲調者)小聲跟隨著念。四、助念之時,切勿焚燒金銀紙(以免汙染空氣影響念佛)、觸摸身體(免得因痛楚而生嗔恨心失去正念)、號啕哭泣(若覺悲傷請至他處)、與患者噓寒問暖(以免妨礙念佛)。五、談論別的事情,請到其它地方進行。
2、助念須知事項
(1)、助念對象
臨終者神識昏迷,如果不是修行功夫很深,就很難保持正念,而念佛不辍,所以必須由親朋善友爲其助念。唯有助念之時,應當征得直系眷屬的首肯。若病者或家屬沒有正信,見人前來助念,就會心生恐懼,或起絕望厭惡之情,拒絕與助念者配合,則助念的實際效果也就很難體現出來了。
家屬若已請淨衆或助念團助念,勿同時邀外道巫師(俗稱師公)之流混雜其間,以免妨害正念,又損佛法尊嚴。若有出家僧衆前來助念,家屬當代病者頂禮法師。
助念時,應遵守助念通告所列規定,家屬及助念團員均聽從團長指導,庶幾不致令亡者受墮落之苦。當知,成就一人往生,即是成就一人作佛,功德非小,但壞其正念,令墮惡道,罪愆亦非輕。
助念之責,重在家屬。能夠恭請得到僧尼淨衆或助念團前來助念,自是甚好,倘若不能,當由家屬一力承擔,以至誠懇切,助彼正念,此功德利益亦是甚大。臨終最後一念,乃升沈之關鍵,當令自力…
《超越死亡 第五章 殊勝關懷——佛法是殊勝之通道 第一節 淨宗助念往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