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禅的啓發
——在香海開示之叁
悟妙法師 主講
下來這個時段就是我們會進行一下我們可以叫做禅修,也可以叫做靜息,讓我們的心平靜下來。我不知道別的老師有沒有講過,一般在這個之前,我們會把我們的身體在靜坐之前會把身體會活動一下,因爲我們人在靜坐的時候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會加速,如果我們的肢體沒有活動的話,就是這個身體到時候它會有時候氣血會凝固在一個地方不會順暢的,我們看到有些人禅定那個感覺非常非常的舒服,這個中間有方法的,在這個之前我們可以活動一下,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比如說伸伸手臂呀,然後頭可以上下的這樣子,左右活動,做十個左右活動,向後看,身體伸縮一下,把這個腿,特別你們剛開始學打坐的時候這個腿肯定是很難的,很難的可以把腿伸縮一下,自己把腳拿到手上可以轉一轉,讓它活動一下,坐下來,我們現在這個禅坐墊子一般來講禅坐最好是後邊高,前邊低,因爲它符合我們人體的工學,你們可以暫時把這個墊子可以墊在後邊,臀部要墊高一點點。
我以前看到別人禅坐時候,我特別羨慕,我說什麼時候要像他們那樣子該多好。你們回家就知道了,我們一般人想修習禅坐的話一般就是如果家裏邊是這種鋪團墊話,你在後邊可以做一個小方墊剛夠臀部坐上去的一個小墊子會高出一寸左右這樣子的,這樣坐起來非常合理。
這樣的話,當我們要進行禅坐之前,首先要走幾步,活動一下身體,有幾個關鍵的動作,我們要做一下,這樣會讓我們的血氣變得比較通暢,比如說我們平常像小時候做的早操就是這樣子。1、2、1、2、1、2、活動頸部,1、2、1、2、1、2,然後頭盡量向後轉,現在有的瑜珈也是這樣子的,眼睛跟著向後看,右、左、右、左、右、左,然後聳一聳肩膀,手臂搖一搖,身體搖一搖,我平常最喜歡做這個,你可以感覺很放松的。這個就是我們身體的前邊的一些准備的工作,下來心裏邊語言上當然是止語了。
心裏邊會有一個准備的工作要做什麼呢?
心裏邊要放下。以前有一個人他到佛陀跟前去,他去拜見佛陀,他一個手拿了一個水瓶,供養佛陀淨水,一個手拿了一束花,他要供佛去,他急匆匆地跑到佛陀跟前去,佛陀見到他的第一句話是放下,他看了看,我要放下什麼呀?他把那個水就放下了。佛陀又說,放下,他一看還有一束花他又把花放在地上了,他想著這下應該放下了,後來佛陀說,放下,後來他才明白了,放下什麼呢?放下我們內心裏邊的攀緣心,我們不要想著過去的一切,或者將來我要怎麼樣,把心先安住在現在,我現在要做什麼呢,我現在要讓我的身體和我的心靈來做一個深刻的調整。讓我的心有一個休息的機會。我們平常我們在禅坐的過程當中這個身體首先要端直。爲什麼要端直呢,給大家講一個道理。端直的話,是指的我們平常所說的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什麼意思?當我們的身體處在一個正常的端坐的,脊椎端坐的狀態下的話,我們的氣血會很通暢的,流行的很通暢。這個血氣通暢的話,它會引發我們內在的清淨心,內心的力量會出來的,脈直心就正直,我的心就會正直,我們學習禅坐,培養的也是我們內在的這個正直的心,清淨的這個心。一般,我們平常會學習的都是七肢坐法,當我們的心放下來以後,我們就想著說我要讓我的身體到達一個輕松的一種狀態,這個輕松的狀態內心裏面會有一種渴望,我要有一種甯靜的狀態引發出來,引發出來首先我們要坐直,就是我們說脊椎是個直的,正常的直,不要太挺,也不要前邊仰,就是正常、放松的一種狀態。我們的腿有幾種方式。當然,如果是修行比較好的人的話因爲大這個腿上的氣血已經完全打通了,我們平常會有一種坐法就是雙腳坐法,這個表示腿的姿勢,一邊上來,一邊要壓上來這一種的。我說的是腿的姿勢,用手來表示腿的姿勢。
還有一種禅坐不在于練腿,好多人把注意力想的說,別人雙盤的工夫很好呀,他天天把這個東西扳上來,這樣子扳上去,到時候弄得腿特別特別的痛,實際修禅,不是修心,是修腿了。所以就是說如果我們剛開始的話如果你實在做不到的話,用一種非常方便的方法,就是散盤,是這種動作,你們可以這樣子用自己的腿比一下散盤。就是我任何盤坐都不要,就這樣散下來就可以了。因爲我們的這種坐墊如果後邊高的話,我建議你們怎麼坐,你們的屁股可以叁分之二落在這個坐墊上,另外一部分落在這個地毯上可能會比較舒服一些,體會一下。
一種散盤是這個樣子的,還有一種我們平常的盤坐我們經常會用的,它這種盤坐會坐下來。還有一種我們叫單…就是一個腿搭在另外一個腿的腿彎處,右腿放在左腿上邊也可以,左腿放在右腿上邊也可以,一種是吉祥坐,一種是降魔坐都可以。這樣的話,你保持一個腿部最舒暢的狀態,每個人找一個自己腿部最舒暢的狀態。一般對方人練習雙胛骨比較多一些,西方人喜歡的認爲我的身體利于我的端直他會用單胛骨做,標准的話這個腳應該能夠放在我們大腿中央的部分的,這樣子比較合適一些,你們找一個自己最合適的一個動作自己做一下。坐正了,然後我們的肩膀自然打開,先可以先做這個動作,就像一個鳥的翅膀一樣的,不要這樣夾著,這樣夾著的話,我們身體裏邊的氣脈它不通暢會産生焦躁的情緒。稍微把它打開,像鳥的翅膀一樣的,你能感覺到氣息可以從腋下可以流動的時候,然後雙肩自然平坦。
我們的下巴應該放在哪裏呢?自然的放,也不要低,也不要高,也不要側,你本來就是你身體坐正的時候你放在哪個地方,你就把它放在哪個地方。剛開始坐有的人不知道我要怎麼坐了,你就自然的放在這個地方。我們的頭也是不偏斜就是正常的。
手,我們下來可以把它如果是七肢坐的方法我們可以把它這樣子的,右手放在左手掌的上方,然後大拇指相疊,有的人會問了,爲什麼要這樣子,爲什麼不是左手放在右手的上方呢?以前有人問過。這個是我們一個…佛的一個手印,我們中央的…佛的手印,我們經常會把它…七法,…七法的意思就是…佛的座姿是這個樣子的,他禅定的姿勢是這個樣子的。所以這個手印是佛陀的一個手印。就是它會激發我們內在的真性的力量的。所以這個對我們的修行會非常有幫助,所以這個次地要正確。放在哪個地方?把手放在我們的臍正下方,你的雙肩會很松的這樣放下來。
我們的眼睛應該看哪裏?剛開始的初學者的修行一般來講是垂暮,眼睛自然的下垂看到自己的鼻尖就好了,當然有些比較高深的修法的話眼睛會睜著,但是最好是眼睛不要閉上,你看我們的所有的佛菩薩的形象你們看一下你們就知道了,所有佛菩薩的形象它的眼睛一般都是垂暮的,垂暮視衆生的這個眼神,這個眼神很利于我們的禅定,就是說眼睛下垂下來的話,我們的眼睛就不會向外邊亂看,另外我們的心會收赦下來。這樣的話內心裏面會很自然的一種禅定的狀態就會出現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體會一下。眼睛自然的下垂下來,體會一下。要確保我們身體已經很和諧了,各個部位已經非常和諧了,你自己中間如果需要調整,自己先調查一下,我們說我們心裏邊,內心裏邊我要追求一種什麼樣的境界?一種非常甯靜的境界。我們內心要有一種渴盼或者期望或者說我現在堅信我的心已經完全平和放松下來了,很松坦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內心要有一種模擬,要有一種觀想。你回憶一下你所見到的你認爲你最喜歡的一尊佛的樣子,你要想想那個佛的形象是什麼樣子的,它的表情是什麼樣子的,它的眼神是什麼樣子的,它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坐姿是什麼樣子的,你體會它,體會它的時候你心裏想,我現在就在模仿這一尊佛,比如說你喜歡觀音菩薩也好,喜歡阿彌陀佛的樣子,喜歡釋迦摩尼佛的樣子,或者你曾經看到過有些人他禅定的這個狀態,你內心裏面想要跟他靠近,你內心裏面想著說我現在在模仿一尊佛,模仿一尊佛就是我們內心裏面想的我的自信跟佛陀是一樣的美好圓滿的,我的內心的靜見是跟佛陀是一樣的,是有圓滿的功德的,內心裏面要這樣想,體會一下。
這樣子坐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們要引發我們的真心起來,我們這樣子如果我們要了知我們的自心跟佛陀一樣的話,包括佛陀的像好莊嚴我們會意念它,將來你成佛的時候也會跟佛一樣的莊嚴。我們的心態會想著說我要跟佛一樣學習佛的智慧和慈悲,內心裏邊我們現在的心有一種非常大的慈悲心從內心裏邊生發出來,引發我們慈悲心,那個嘴角稍微微笑,我們嘴角稍微帶一點微笑,我最喜歡佛陀的樣子它是什麼樣子的微笑。嘴巴微微的張開一點點,舌頭抵住我們的上颌,牙齒的上邊,爲什麼舌頭要抵住上颌呢?因爲我們在禅坐的過程當中,如果這個舌頭沒有處理的話,我們的口水會不斷地咽唾沫,這個不利于禅坐,如果我們舌頭抵住上颌的時候,這個樣子口水不會漏出來,我們不會有咽唾沫的樣子,因爲你的氣血好不容易調整好的時候,如果吞一口唾沫下去的話很麻煩的,又要回到以前的狀態,所以我們的舌頭要抵住我們的上颌,大家聽我的引導。現在你坐好了,我們把剛才的作爲的自己再來一遍。包括我們的牙齒,是微微開一點點,舌頭抵住上颌這個時候我們內心裏邊升起一種喜悅的心,這個喜悅的心我們要模仿,自己內心裏面模仿我自己就是一尊佛或者是菩薩,我們想到的最恬靜的佛陀的狀態,自己想一想。
我們首先在學習禅修的過程當中最難處理的是呼吸,因爲當我們一下子如果內心緊張的話,不知道這個呼吸該怎麼樣子呼吸,所以我們剛開始要學習呼吸,學習呼吸就是讓自己放松下來,自然的呼吸,你什麼都不要想,不要想著說我要數到多少個…
《喜悅禅的啓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