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抉擇二無我講記▪P6

  ..續本文上一頁到定解,或者思維深入到某一層面得到某一種定解,總之,這一切心識的境都不是現證的本面,現量觸證的本面極爲超勝其余一切心識之境。

  爲什麼在實證的關鍵點上會有不立語言文字?因爲雖然由聞思可以一步步地進步,但是向外觀察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到了重要的關口上,只有離開語言分別才能開悟。

  本論這裏講,如果具有上師的竅訣,能對安住心性的方法善巧,就能輕易引生定解。禅宗和大圓滿的殊勝就在這裏。這樣的定解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定解,比如,吃了辣椒決定相信辣椒是辣的,這是體驗得來的定解,沒吃過辣椒,只是聽別人講、或者自己各方面作比量的觀察,也可以深信辣椒是辣的,但畢竟不是親身體驗得到的。

  

  【以此衡量之後,無顛倒了知道之關要。

  “識”是分別,“智”是無分別。以生滅心不可能證入不生不滅的法界。所以在最後的關口上,要離分別才能見本性。這是轉凡成聖的關要。

  如果前世積的資糧圓滿,今生又遇到好的師父和能相應自己的竅訣,在具足種種殊勝因緣的前提下,確實有可能直接就悟入。但要知道,這樣的人是很稀少的,古人說開悟要有“叁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福慧要有那樣深厚才行。所以,對多數人來說,不可缺少的是紮紮實實按次第聞思修。爲什麼要這樣呢?就是因爲自己各方面都不成熟,業障沒有清淨、資糧不具足、定解不深入,所以點也難點開。

  反觀自己,如果連第一種定解都生不起,這說明智慧力不夠,因爲那是更淺的層次。更淺的都領悟不了,何況深的呢,所以對一般人就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是以比量的方式用正理抉擇,先對相似勝義生起定解,再對真實勝義生起定解。如果這些到量,有力量的師父一指點,就容易認識,這樣就是獲得體驗的定解,然後再修,就能證悟。這就是多數人的必經之路。這樣走就穩妥,一步一步都是過程。等各方面都成熟了,就有足夠的資本證悟成道。所以,我們一般人要自審根器,沒有抉擇,也難以一下子親證。《辨法法性論》講了悟入法性的六相,觸證之前是抉擇,這個要點要記住。但不排除好的根器,在因緣和合時頓時就契入。

  以上叁個層次的定解,由前前作基礎容易引起後後,這也是經驗之談。傳承上師們有這樣的說法,中觀聞思到量後,再直指心性,容易悟入。

  

這部短論就算從字面上大概地講解了。全知麥彭仁波切的論非常殊勝,加持力是無比的。就像用一把刀直接切入心髒那樣,尊者的智慧是一刀就切到法的關要上,也就能引導我們直接就入到法的核心上。所以,不要輕視、不要無所謂,要把全知所說的字字句句刻在心上,這對自己一生聞思修的成敗關系很大。要視爲佛陀恩賜的教言,當作無價之寶來看待。最好能背下來,文字並不多,字字是醍醐,有關抉擇二無我的內容、如海的佛法都歸攝在裏面。能記住全知的教言,就有自己一生修行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更好的。珍重!

  

  

  

  

抉擇二無我思考題

  

  1、什麼是人我執?什麼是人我?人我執和人我的關系如何?

  2、什麼是無我?什麼是無我正見?人無我和無我正見的關系如何?

  3、凡夫認爲“有我”的“有”是哪種的有?

  4、我與蘊的關系如何?

  5、說出不成立人我的理由。

  6、什麼是法?什麼是法無我?什麼是通達法無我?

  7、解釋名詞:無基離根。舉出兩種承許有基有根的觀點,並說明此處用“無基離根”這一名詞的用意。

  8、說出二我、二我執、通達二我的共相。

  9、爲什麼說小乘證空如芥子內空,大乘證空如太虛空?

  10、舉例說明諸法並非由自性成立,而是觀待因緣成立。

  11、爲什麼說“要使二我執斷根,首先需要以理抉擇二我不成立”?

  12、爲什麼說我執是輪回之根?

  13、以十二緣起的角度觀察由我執導致叁世流轉。

  14、說明貪、嗔、嫉妒、傲慢、競爭、歧視、表現欲、權力欲都緣于一念計我的心。

  15、以理成立證悟人無我是解脫道的根本。

  16、闡述修習無我是解決世間一切問題的根本。

  17、舉例說明什麼是非空見?什麼是部分空見?什麼是圓滿空見?

  18、爲什麼說圓滿空見是大乘道的根本?

  19、(1)就無二慧而言,爲什麼需要練習正見?不練習正見會導致哪些不良後果?何時應練習正見?如何練習正見?

  (2)就出離心而言,問題如上。

  20、相似勝義是何物?爲什麼說它是相似?

  21、實相有究竟和不究竟兩種嗎?爲什麼?

  22、解釋:無遮、非遮。

  23、解釋論文:

  雙融極爲不住之中觀或真實勝義即是二谛無二的實相、各別自證所證、無余寂滅一切戲論網的自性。

  24、說出真實勝義和相似勝義的差別及關系。

  25、了知空性定解:

  (1)解釋名詞:如同後得如幻的定解。

  (2)什麼是由聞思所達到的見的觀察圓滿之量?

  (3)爲什麼說各別自證境的法界極爲超越其余一切心識之境?

  (4)論中最後說“無顛倒了知道之關要”,“道之關要”是指什麼?

  


  

  [1] 施設處:命名處。施設即設立、安立,比如法門施設、名相施設。

  

  [2] 勝義:聖者殊勝智慧的行境義。“勝”指聖智最殊勝,勝過一切分別識,所以是勝。“義”是聖者智慧心領神會之義。

  

  [3] 雙融:藏文直譯是“雙入”,就是兩個側面入在一個上,所以翻譯成“雙融”。

  

  [4] 自性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意義,一種是指不觀待其它因緣而獨立成立的體性,比如不觀待因緣而本自成立的一根柱子;另一種是指本自的體性,比如水的自性是濕,火的自性是燃燒,精進的自性是于善所緣勇悍。

  

  

《抉擇二無我講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