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到定解,或者思维深入到某一层面得到某一种定解,总之,这一切心识的境都不是现证的本面,现量触证的本面极为超胜其余一切心识之境。
为什么在实证的关键点上会有不立语言文字?因为虽然由闻思可以一步步地进步,但是向外观察本身就存在局限性,到了重要的关口上,只有离开语言分别才能开悟。
本论这里讲,如果具有上师的窍诀,能对安住心性的方法善巧,就能轻易引生定解。禅宗和大圆满的殊胜就在这里。这样的定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定解,比如,吃了辣椒决定相信辣椒是辣的,这是体验得来的定解,没吃过辣椒,只是听别人讲、或者自己各方面作比量的观察,也可以深信辣椒是辣的,但毕竟不是亲身体验得到的。
【以此衡量之后,无颠倒了知道之关要。】
“识”是分别,“智”是无分别。以生灭心不可能证入不生不灭的法界。所以在最后的关口上,要离分别才能见本性。这是转凡成圣的关要。
如果前世积的资粮圆满,今生又遇到好的师父和能相应自己的窍诀,在具足种种殊胜因缘的前提下,确实有可能直接就悟入。但要知道,这样的人是很稀少的,古人说开悟要有“三朝天子福、九代状元才”,福慧要有那样深厚才行。所以,对多数人来说,不可缺少的是扎扎实实按次第闻思修。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因为自己各方面都不成熟,业障没有清净、资粮不具足、定解不深入,所以点也难点开。
反观自己,如果连第一种定解都生不起,这说明智慧力不够,因为那是更浅的层次。更浅的都领悟不了,何况深的呢,所以对一般人就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就是以比量的方式用正理抉择,先对相似胜义生起定解,再对真实胜义生起定解。如果这些到量,有力量的师父一指点,就容易认识,这样就是获得体验的定解,然后再修,就能证悟。这就是多数人的必经之路。这样走就稳妥,一步一步都是过程。等各方面都成熟了,就有足够的资本证悟成道。所以,我们一般人要自审根器,没有抉择,也难以一下子亲证。《辨法法性论》讲了悟入法性的六相,触证之前是抉择,这个要点要记住。但不排除好的根器,在因缘和合时顿时就契入。
以上三个层次的定解,由前前作基础容易引起后后,这也是经验之谈。传承上师们有这样的说法,中观闻思到量后,再直指心性,容易悟入。
这部短论就算从字面上大概地讲解了。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论非常殊胜,加持力是无比的。就像用一把刀直接切入心脏那样,尊者的智慧是一刀就切到法的关要上,也就能引导我们直接就入到法的核心上。所以,不要轻视、不要无所谓,要把全知所说的字字句句刻在心上,这对自己一生闻思修的成败关系很大。要视为佛陀恩赐的教言,当作无价之宝来看待。最好能背下来,文字并不多,字字是醍醐,有关抉择二无我的内容、如海的佛法都归摄在里面。能记住全知的教言,就有自己一生修行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更好的。珍重!
抉择二无我思考题
1、什么是人我执?什么是人我?人我执和人我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无我?什么是无我正见?人无我和无我正见的关系如何?
3、凡夫认为“有我”的“有”是哪种的有?
4、我与蕴的关系如何?
5、说出不成立人我的理由。
6、什么是法?什么是法无我?什么是通达法无我?
7、解释名词:无基离根。举出两种承许有基有根的观点,并说明此处用“无基离根”这一名词的用意。
8、说出二我、二我执、通达二我的共相。
9、为什么说小乘证空如芥子内空,大乘证空如太虚空?
10、举例说明诸法并非由自性成立,而是观待因缘成立。
11、为什么说“要使二我执断根,首先需要以理抉择二我不成立”?
12、为什么说我执是轮回之根?
13、以十二缘起的角度观察由我执导致三世流转。
14、说明贪、嗔、嫉妒、傲慢、竞争、歧视、表现欲、权力欲都缘于一念计我的心。
15、以理成立证悟人无我是解脱道的根本。
16、阐述修习无我是解决世间一切问题的根本。
17、举例说明什么是非空见?什么是部分空见?什么是圆满空见?
18、为什么说圆满空见是大乘道的根本?
19、(1)就无二慧而言,为什么需要练习正见?不练习正见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何时应练习正见?如何练习正见?
(2)就出离心而言,问题如上。
20、相似胜义是何物?为什么说它是相似?
21、实相有究竟和不究竟两种吗?为什么?
22、解释:无遮、非遮。
23、解释论文:
双融极为不住之中观或真实胜义即是二谛无二的实相、各别自证所证、无余寂灭一切戏论网的自性。
24、说出真实胜义和相似胜义的差别及关系。
25、了知空性定解:
(1)解释名词:如同后得如幻的定解。
(2)什么是由闻思所达到的见的观察圆满之量?
(3)为什么说各别自证境的法界极为超越其余一切心识之境?
(4)论中最后说“无颠倒了知道之关要”,“道之关要”是指什么?
[1] 施设处:命名处。施设即设立、安立,比如法门施设、名相施设。
[2] 胜义:圣者殊胜智慧的行境义。“胜”指圣智最殊胜,胜过一切分别识,所以是胜。“义”是圣者智慧心领神会之义。
[3] 双融:藏文直译是“双入”,就是两个侧面入在一个上,所以翻译成“双融”。
[4] 自性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义,一种是指不观待其它因缘而独立成立的体性,比如不观待因缘而本自成立的一根柱子;另一种是指本自的体性,比如水的自性是湿,火的自性是燃烧,精进的自性是于善所缘勇悍。
《抉择二无我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