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億的人都已經迷進去了,這種共業一旦形成潮流,就成了無法收拾的局面。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完全可以看到,業增長廣大的現象。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應該懂得防微杜漸的道理。在一種不良因素剛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要迅速切斷。不然等它發展成氣候,就無法控製了。這就像一點毒素侵入體內,如果不能迅速遏製,那麼很快就會漫布全身,把人毒死。
目前人類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它的染汙信息量、影響面和對人的危害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電視。我們應該觀察到,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怕的染汙源,這是一個能讓相續毀滅的最高危地帶。如果按這股趨勢發展下去,最終人類會斷送在網絡上。所以處在這種形勢下,每個人都要好好思考一番。
用手機、上網是初學者修行的大障礙
比如,我們在學過一段法義之後,特別重要的是自己下來時要反反複複地思維,把聽到的法義融會貫通,真正消化在自己心裏。
那麼思維就需要有安靜的環境,在沒有人的寂靜地方,遠離人、事的幹擾,才能靜下心來心緣在法義上,從方方面面作詳審地觀察。尤其是那些甚深的法、微妙的法,這樣殊勝、微細的內容,對心態的要求更高。如果心力不集中,連在心裏憶念一下都不可能,不用說深入展開,更不用說集中思維的火力突破難關。所以說大概略略的講一點,聽一點,說一點,這些法義好象沒有什麼大障礙、不能趣入的感覺,但是講的法深一點、微細一點,那麼這些內容必須要心力集中,不是散散亂亂的狀態當中能夠深入,能夠通達的。
如果我們使用手機,或者在家裏安電話,和外界有很多聯系,那在思維的期間,來一個電話就會把思維的法徹底打斷。等到通完電話,反觀一下自己的心就知道,心識早已移動了成百上千次,再拉回來需要作很長時間的加行,才能安下心來繼續思維。如果在一個下午當中,連續來過四、五個電話,那整個下午已經七折八扣,什麼思維也作不到。假使在談話時動了煩惱,那麼有可能一整天都處在不寂靜的心態當中,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但是很多人還意識不到說話和心態有極密切的關系。口一動,心就在動。只要口沒緣在法上,語言就不寂靜。語言不寂靜,心就不寂靜。不需要多久就會讓心態發生很大的改變。比如,有時我們念誦、修法,作得很精勤的時候,心會出現安祥的狀態。但是一打電話,說了世間的雜語,這些覺受很快就會消失。所以大家要記住“話說多了心就會散”。《長阿含經》中說:“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佛陀也告訴弟子,修道人在語業方面,要麼講經說法,要麼默然用功。但是有了手機確確實實是增長绮語的因緣。這個地方,大家一定要觀察清楚。手機是什麼呢?手機就是提供你隨心所欲說绮語的造業工具。如果我們不用手機、不在家裏安座機,只是有重要事情的時候才使用公用電話,這就是很好的保護心相續的做法。因爲這樣就約束了我們的心,無形之中控製了绮語和由語言滋生的黑業。
相反來講,一般有了手機、有了座機,就給绮語大開了方便之門。我們知道,造業的工具是形成業力的重要因素。比如,殺生習氣重的人,禁止他帶槍、用槍,就是切斷他造殺業的途徑,如果放任他帶槍,他一摸到槍,就想去打獵,就是這樣一個道理。用手機也是這樣,自從手機普及之後,人們隨身帶著手機形影不離,上車時打手機,下車時打手機,排隊時也打手機,甚至上廁所時也打手機。手機造成的結果就是口業加倍地增長,甚至人失去了自控的能力,散亂心非常嚴重。所以,如果在一個清淨道場開許僧衆使用手機、家裏安座機,打成習慣了,手機肯定是天天放在包裏、塞在身上,一出經堂的門就拿出手機這是肯定的,一拿出手機來就邊走邊打,打慣了,就成了外表上是個出家人的形象,裏面是在家人的相續,這就徹底失壞了出家的意義。
有人談到打電話對他修行造成的影響。他說:有一天,我正緣著一段法義,思維輪回的過患。一想到自己無始以來沈淪在生死苦海當中,內心變得沈重,很悲哀。這時來了一個電話,我說了一些世間話語。我放下電話再反觀自己的心,悲哀的心情早已離我而去,樂執的顛倒又重新覆蓋了我的心,以後我沒有生起過那樣的善心狀態。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對初學者來講,最好不要和世間的雜染因緣接觸。大家要觀察這其中的道理,這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心和心之間,有相互的作用。對方的語言可以直接影響自己的心態。我們和世間人接觸多了,他說的、想的多數是和修行無關的內容,而自己是個初學者,相續裏的世間習氣很重,所以一談起來,大多數變成增長貪嗔癡的世間語言。
比如說,你在修出離心、觀輪回是苦,再再地觀修所緣境,心態就會開始向厭離的方面轉變。但是如果在剛出現微弱的變化時,又打電話談論輪回享樂的事,就成了毀壞修法、讓覺受消失的因緣。我們談世間的話題時,興趣勃勃,貪執心現行得很強,不知不覺當中修法所出現的那點火星就會被顛倒分別的大風吹滅了。或者,我們經過幾天地持咒專修,心態上出現一點清淨的狀態,一打電話和家裏人聯系,動了感情,馬上情緒就變得雜亂。或者,我們在和可愛的對境通電話時,容易動貪心;在和不可愛的對境通電話時,容易動嗔心。而且,隨著交談世間法,會生起各種各樣的不清淨心態。
我們持咒、念佛需要護好口、護好心,不然就沒有多大的效果。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在通電話時動了貪嗔,或者散亂、放逸,隨後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當中,這些煩惱的心所一直起作用,結果數量上看起來念了不少,其實要找兩叁句念得清淨的也沒有。連打電話都是這樣,何況在網上散亂呢?一個人在網上散亂,只見到他相續裏的染汙念頭起伏不斷,下了網就會發現身心已經受了很大的染汙,這樣還沒修到一點佛法的東西,已經虧了一大半,到哪一天才能真實得到佛法的受用呢?非常非常困難啊。
總之,我們要知道,打電話最容易受感染,對方是什麼樣的心態,談的是什麼話題,心一和它同步,就開始被轉了。我們也要知道,現在真實修行的人不算多了。即使是佛教徒一般口裏也不會去談佛法,不會去說苦、空、無常、無我等等,多半願意談世間的雜話,所以打電話只會障礙修法。
下面做一個小結:
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叫做修,然後才明白在實修時用手機是背道而馳的顛倒行爲。什麼是修呢?就是要讓心持續安住在善所緣上,綿密地護持,不讓它間斷,這個就是真正的修。如果我們相續當中沒有顛倒心,那也用不著修行。修行就是要把顛倒的心轉成不顛倒,這要用很大的功夫才能真正奏效。這個顛倒心是指我們是不自在的,我們是隨著自己的心轉動,而心又是跟著煩惱等的障礙發起罪惡,修就是要讓心隨自己自在,能按自己所想那樣,安住在善所緣當中。
現在看清楚這個所緣,這裏有兩方面,一種是修法的善所緣,一種是違背修法的惡所緣。如果我們能把所緣境換成所修的善所緣,久而久之,就可以改變原來的心理習慣,這樣才能生起修量。爲了達到這一點,就要在安靜的環境裏,不受外緣幹擾,持續地串習。就是下座的時候,在行住坐臥四種威儀當中心裏也要盡量緣著所修的內容。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打個比方,一壺水要燒到一百度才能開,如果中間燒燒停停,剛有點熱又冷卻,這樣燒到哪一年才能燒開呢?同樣的道理,如果用手機和外界聯系,心一換所緣境,所修的那一點,很快就會消失。
由于這樣的原因,修行人安住寂靜處、不用手機、不安座機、不上網是決定修行成功的極爲關鍵因素。佛在《正法念處經》當中說:“精勤修行,則得見谛,是故應當曠野寂靜,一心正念,離于一切多語言說,一切親舊知識,來去相見。”(佛說,精進勤奮地修行就能見到真谛。所以應當在空曠寂靜的地方,其它世間的想法完全放下來,只是一心正念,遠離一切多語多言,也遠離一切親友、過去曾經認識的人,又遠離一切交際應酬,互相串門、閑聊等等。)佛在《阿含經》當中也說:“乃至成就叁明,滅除暗冥,得大智明,皆由精勤修習,樂靜獨居,專念不休之所致也。”(乃至成就照見過去、現在、未來諸法的叁種明,滅除無明愚暗,得到大智慧光明,都是精勤修習,歡喜寂靜獨處,專心致志、持續不間斷而造成的。)佛又在《遺教經》上說:“心者製之一處,無事不辦。”(能把心專注地投入在一個地方,沒有事情成辦不了的。)
3G時代的來臨
3G,中文涵義是指第叁代數字通信。在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模擬手機(1G)只能進行語音通話,在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2G)增加接收數據的功能,比如浏覽網頁或接受電子郵件;第叁代(3G)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數據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遊,並能流暢地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
3G手機什麼時候開通呢?根據官方消息,明年會覆蓋各個省會城市(說明年,大家都知道,再過十幾天就到了明年,所以很快就到了)。2010年會在全國全面鋪開。
第叁代手機産生之後,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收看電視、電影、音樂節目,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步行還是行車,都能高速上網,速度保守估計能達到現在電腦寬帶上網速度的2到4倍。(所以,上網速度遠遠超過現在的電腦寬帶。)
我們知道,在1995年出現的第一代模擬手機,只能進行語言通話,而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增加了接收電子郵件和浏覽網頁等功能,但是不能流暢地處理圖像、音樂、視頻等等。到了第叁代手機,大家不能把它理解成只是一種通話的工具,事實上,這是一種功能高級、速度極快的多媒體手機。手機原來只是一臺移動電話,或者接收電子郵件、…
《苦口忠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