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苦口忠言▪P5

  ..續本文上一頁它讓你的煩惱不斷地現行,最終不只是毀滅一世的人身,而且以猛利、熾盛的煩惱會在無數劫當中淪落叁惡趣。

  比如二十年前,一個縣城裏面只有幾家電影院,每天只演一場,而且叁天換一個片子。雖然很多人愛講電影,這個貪愛也是煩惱,但是因爲選擇的範圍小,生貪的次數只有幾次,所以還不會嚴重障礙正常的生活工作,不會對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但是網絡上,單單是電影這一項,影片的數量超過了上萬部,品種繁多、應有盡有,什麼國産片、外國片、喜劇片、愛情片、武打片……你想看什麼都能滿足你的欲望。這樣就可以從早到晚沒日沒夜盡情地看,一個欲界的煩惱衆生正知正念那麼微弱,一旦進入這個高危地帶之後,就會像餓虎撲食一樣,讓貪欲無節製地膨脹。這真是一種悲哀、殘忍的事。好像魔王這樣在說:你不是有貪欲嗎?我讓你貪,一直讓你貪到消盡福德和智慧爲止。本來連動一念煩惱都是損陰德、消福報、傷身體的事,何況是千千萬萬次地起心動念,到沒有力量起心動念的時候,一個人也差不多就要被扔到叁惡趣的萬丈深淵裏去了。這其實比把一個人五馬分屍還殘酷,它能分解你的內心。一旦內心被分裂之後,會在千千萬萬劫當中得不到暇滿人身。

  16歲少年患嚴重網絡成瘾綜合症,自甘淪陷網遊

  有一位林先生對記者講到他的孩子上網成瘾的事情,他說:“已經有兩年了,我們罵過也打過,退了學去看醫生、吃藥,可他這個病一點起色都沒有。現在,他一上網就沒日沒夜,沒人關心就不吃不喝,一旦離開網絡就精神萎靡、脾氣暴躁,還伴有一些強迫症的症狀。”林先生告訴記者,16歲的兒子浩浩(化名)肯定是得了“網絡成瘾綜合症”,兩年來家人遍尋藥方,卻沒有任何結果。

  對于父母的著急,浩浩卻表現出了另一種態度。他認爲自己並沒有上網成瘾,是父母無法滿足他的需求,導致他無所事事,最終只能上網消遣。他的症狀是除了睡覺就是玩電腦。

  林先生家住中山公園附近的一個新建小區。浩浩母親把記者領進浩浩的臥室,記者吃了一驚:雪白的牆壁被銳器刮得斑斑駁駁,銳器被強大的外力深深地按到牆壁中,刻下了很多像文字那樣的圖形;母親揭開床板上包裹的花布,在床板上,整個人造革的外表被劃開,半塊人造革不知去向,留下了黃色的海綿內膽。在母親的指點下,記者在其它的角落內也看到了類似的破壞痕迹。母親告訴記者,這是當時爲了幫浩浩戒斷網瘾時,浩浩大發脾氣時留下的。

  隨後,記者又來到浩浩的書房,電腦裏面正運行著一個飛行戰爭的遊戲。在電腦椅上,記者發現了一條黃色的被褥,母親告訴記者:“爲了節省下穿衣的時間來上網,他平時都是打赤膊睡覺,醒來就裹上被子後,直接坐到了電腦前。”

  林先生談起兒子成瘾的過程,他一張嘴就先歎氣:“初中在學校住讀的時候,他翻牆上網吧,爲了讓他回到家中,我們在家裏安了寬帶。剛開始時,他一天最多玩10個小時,可是現在只要還能保持清醒,他就一定要坐在電腦前,一上就起碼一天一夜。”

  由于孩子沒日沒夜地上網,林先生夫婦倆每天都要將茶水、飯菜端到孩子的書桌前,否則孩子就能一天一夜滴水不沾、粒米不進。母親說,一旦離開了電腦,浩浩就會無意識地嘴裏念念有詞,如果這時和他講什麼話,他都置若罔聞,直到半個小時念完後,他突然擡起頭詢問:“你剛剛問了什麼。”

  在互聯網普及的中國,網絡不僅成爲大學生學習和娛樂不可或缺的工具,還帶來越來越多的“網絡瘾君子”。比如,合肥工業大學有個徐小輝,白天在宿舍睡覺,晚上去網吧上網;飯可以不吃,但網不能不上;一天不玩就心裏癢,像丟了魂似的。

  徐小輝在虛擬的世界裏過五關斬六將,獲得快慰和滿足;但在現實的世界中成績卻一路下滑,到上學期末,已經有7門功課“紅燈高懸”,拖欠學分高達21分,差四分,就要降級。

  他說:“玩多了也會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因爲家裏是農村的,爲了我上學還借了兩萬多元債務。可是越是自責越想逃避,越願意躲到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忘記煩心的事情。”徐小輝覺得網絡就像精神鴉片,一旦上瘾想戒除非常困難。

  我們想一下,一般的凡夫初學者,自己也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份,是聖者還是凡夫,凡夫當中是大乘資糧道的菩薩還是加行道的菩薩,或者是一地菩薩或者是八地菩薩,或者是馬上成佛的一個修行人,或者是真正一個高僧大德再來娑婆世界度化衆生,顯現很多遊戲來利益衆生,是哪樣的?自己知道哪一種都不是。所以肯定不能做這些,一旦心相續當中有了網絡成瘾的過失,這輩子要做一個不錯的修行人是非常困難的。

  癡迷網遊比吸毒還危險,網吧被戲稱爲大煙館

  世界上,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是韓國,在韓國,家庭寬帶接入的比例是四分之叁,遠遠高出美國叁分之一的比例。然而也正是因爲如此,韓國人爲世界描繪出了一副可怕的未來景象。

  美國有一篇文章報道說,有個韓國人李成涉,28歲,戴著眼鏡,身體瘦弱,白天他是一個普通的鍋爐維修工,到了晚上,他脫下製服,直接就走進網吧,一玩就是整個通宵。

  李成涉玩遊戲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最後被老板解雇了。此後不久的一天,他在網絡遊戲《魔獸世界》裏“遊弋”了50個小時,然後他一頭栽倒在地,幾個小時後,李成涉死了。

  我們思考:是什麼造成了網絡成瘾,爲什麼自己無法自拔,家長、老師的勸告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目前也有很多心理專家在研究這個問題,但是總覺得他們的分析沒有擊中要害。有的認爲有害,也有很多人持兩面的觀點,認爲在合理的限度內玩遊戲,有益于身心健康。各種各樣的觀點,讓人很難産生決定性的認識。

  其實,只有佛法才能讓人洞察真相。我們學《廣論》時,曾經很多次強調過“信、欲、勤、安”,前前是因、後後是果,那是一條把人心轉入賢善的正路。現在從反面看,欲是邪的欲,勤是邪的精進,同樣是一對因果關系。

  目前我自己的看法,網絡上的電子遊戲或者其它節目,讓人的內心得到一種快意和滿足,要注意:就是在這個時候,越享受越增上貪欲,這個貪欲一直往上增強,可以導致成天成夜不下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貪心所或者欲心所。

  在現實生活當中,對一個普通凡夫來說,沒有那麼充分的條件讓他的欲望充分膨脹。但是現在的網絡可以做到這一點。本來我們凡夫心裏的貪欲心所是不會隨意發展的,但當這種貪欲一過量,人就會被毀滅,而網絡上的東西,尤其是遊戲,可以強烈、持續地刺激欲望,在貪欲的力量增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到無法扭轉的地步。

  所以,我們需要觀察,尤其作爲一個出家人,做一個修解脫道的人,在菩提道路上一切都要順利才好,不能在菩提道路上出現種種違緣,種種障礙,不能出現這些增長煩惱的因素。我們腦子正常的時候,在安靜處的時候,在聞思修佛法的時候,在跟上師和道友一起修解脫道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不注意、不刹車、不停止、不控製,或者再不提起正知正念,那確實非常危險。比如,我們這裏的一個年輕人,如果離開這個道場到漢地的城市裏,我估計過個一兩年以後,就差不多跟沒有熏習過佛法的世間凡夫人一樣了。所以,還是現在就注意,現在就提起正知正念,盡量以佛法來調伏心相續的煩惱,這是最關鍵、最重要、最要下功夫的地方。

  這個網絡的毒品太多了,尤其是電子遊戲,它的表現有這樣幾個方面,就是正投入遊戲的時候,超過了自身的理智,可以不吃不睡一直到身心無力支持的時候才下網。但是一旦有了一點精力,以欲心所的驅使,人會迫不及待地又鑽進去。哪一天不上網,心裏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坐立不安,所以和吸毒上瘾性質一樣。到這時候,欲的力量可以覆蓋住良心,壓製住一切善心,比如理智、慚愧、責任感、正知正念、精進等等都會埋沒。古人說“玩物喪志”就是這個道理。而且這個欲的力量完全勝過外界勸導的力量,所以家長再說什麼、再說多少也沒有用了。

  講到這裏,大家應該有所覺悟了,千萬要記住,不要去沾染這些東西,不然的話,“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最需要警惕的地方。同時我們要把這個道理講給別人聽,教誡別人不要在網絡當中墮落,這樣對自他都有利益。

  今天繼續講上網和使用手機的種種危害和過患。首先講世間的很多心理學專家和專家醫生觀察,常常上網和常常使用手機容易使身心多病;然後再講,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從修行上來講,不僅是凡夫衆生,而且是末法時代剛強難化的衆生,又是欲界的衆生,又是初學者,心相續還沒有成熟,在這個階段,常常上網,常常使用手機等,會帶來種種修行的障礙。

  首先我們講第一層,這是根據很多專家經過研究後所下的真實結論以及很多真實的事例而講的。

  互聯網狂躁症

  一位家長反映他讀大學的兒子行爲很不正常,動不動就發脾氣,有幾次還摔東西,問他有什麼不舒服,他說就是覺得很煩。

  這位家長反映,兒子最喜歡的就是上網,一有空就坐在電腦前,不知道爲什麼上了網之後,就變得脾氣很狂躁。這就是典型的“互聯網狂躁症”。這種病的起因有很多方面,比如,一種是在訪問網站時遇到網絡阻塞,另一種就是沒有網址,搜尋信息時浪費了很多時間等,造成情緒狂躁。另外,近期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叁分之一的人承認上網後感到煩躁和惱火。另一項調查表明,上網的人經常會因爲電腦或者網絡出現問題而導致暴力行爲,比如摔壞鍵盤和鼠標,損壞顯示器等等。由于情緒高度緊張,長此以往,人們極容易失去自信心和自我放松的能力,內分泌也會失去平衡,嚴重的會導致精神抑郁症和心髒病。所以,常常上網和使用手機有很大的危害性。

  長時間使用電腦上網等的危害

  電腦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種:

  輻射症狀…

《苦口忠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抉擇二無我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