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除癌做了一個手術,臉頰都割掉了,這是很大的一個手術,還要從胸部割皮過來補臉頰,手術必須分幾次進行,這種痛苦須要很大的勇氣、忍耐才能承擔。當醫生夜晚到病房巡視的時候,看到他眼睛瞪著天花板,深夜了還沒有辦法入眠。
有一個病人作骨科治療,由腿上面插一枝金屬棒進入骨頭,再穿出對邊的皮肉來,下面也插一枝,穿過皮插入骨肉,再穿出來,可以想象到病人當時臉部的表情和哀叫聲。慘厲的哀叫聲,可以讓聞者都心酸淒恻。(道證法師著作)
像這樣,要吃難以下咽的藥,要被針一次次地紮入血管,被開刀、割肉、穿皮、入骨,都是五取蘊上的苦。如果身體是安樂自性,怎麼會這樣慘厲受苦?從這裏要覺悟到五取蘊身是大苦器,要對苦惱的身子生起厭離,日夜精進修解脫道,臨終往生極樂世界,永遠超出輪回苦海。不這樣求解脫的話,五取蘊不會自動寂滅,它還會百千萬劫地相續,還會讓人百千萬劫地受苦。
(五)能令命根速離壞故苦
患病時見病難好,恐怖死亡。
叁、區分世間道和出世間道
請思維:只知道病苦而不認識五取蘊的自性,能不能發起出離心?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舉出四個現象作理由:
一、世間醫生每天都可以見到病苦,但發不起出離生死的心。
二、世間病人對病苦感受很深,也渴望擺脫病苦,但沒有輪回的觀念和出離輪回的發心。
叁、每個凡夫受過無數次生老病死,仍然毫不覺悟。
四、在佛法沒有傳來的幾千年間,中國有無數人生過病,很多人有智慧、有善心,但都沒有發起出離心。
這就證明單單知道病很苦還是不能生起出離心。出離心要依循聖教的引導,經過如理的觀察才能生起。也就是要把每一種苦都歸結在五取蘊上,見到種種苦苦是五取蘊的過患;見到種種樂受是壞苦性,仍是五取蘊的過患;不苦不樂的舍受是苦因,還是五取蘊的過患。這樣見到五取蘊是苦的自性之後,就發心寂滅五取蘊苦,截斷結蘊相續,這才是發心徹底超出生死。
世間人被病苦折磨,都想脫離病苦,但這個離苦的心沒有把他引向解脫道,而是推動他尋求世間的醫療。世間病人沒有止息取蘊相續的想法,他不知道病苦的罪魁禍首是五取蘊。病好了,認爲五取蘊還是很好的,是安樂的所依,最好能使這個身體長生不死。這是要保五取蘊身,而不是要出離它。而發心止息五取蘊苦就與世間做法完全不同,他尋求的是徹底寂滅五取蘊。有這種覺悟,就不以生天爲離苦的正道,不妄想世間醫療能夠徹底滅苦,不會想永保苦器五取蘊,而只會尋求出世間的解脫正道。
佛教的四谛是大秘密,所有世間的智者都無從了知。雖然他們見到衆生生老病死,也生憐愍之心,也願投身救死扶傷的事業,卻生不起“有漏皆苦”的認識,更沒有出離五取蘊苦的發心。
爲什麼沒有這樣的認識?內有無明障覆,外不得助緣啓發,對明顯的事實也必定茫然無知,就像被黑暗障蔽時,伸手不見自己的五指。只有學習佛陀現見輪回真相所開示的四聖谛,才能認識。凡夫心處在分別妄動中,要想遍觀十方叁世的輪回現象,提出貫徹一切有漏法的法則,機會是零。
現代科學運用數理邏輯建立理論、借助儀器探測外界現象,它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前不知因、後不知果、內不知心,絕無機會發現四聖谛。這是佛的智慧普觀十方叁世照見的真理,非狹隘、片面的根識所能了達。
現代醫學的不足
現代西方醫學對生命的認識非常膚淺。他們從物質層面了解人體,認爲身體由器官、組織、細胞組成,而細胞又由分子、原子構成,當分子、原子的排列組合、體內的生化反應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疾病。比如癌症是因爲細胞的基因(分子的一種排列組合)出現問題,導致細胞失去控製地惡性增長。
現代西方醫學的局限在于:橫向的色受想行識方面,只觀察色蘊一面;縱向結蘊相續方面,只觀察這一生短暫的一段;不見苦因的煩惱與業;不見身心的關系;不了解寂滅五取蘊的方法。這樣不如實認識五取蘊的體性,不見五取蘊上造苦的機製,怎麼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只有皈依佛陀聖教,才能踏上離苦得樂的正道。
不知苦集造成的偏差
人們不了解苦集,不知道疾病是五取蘊的苦相,是惑業製造的。五取蘊刹那刹那地變現,就像銀幕上投射的一幕幕影像,毫無自性,一切隨業運轉。
身口意造作的業無量無數,這些業就像幻變師,刹那刹那地變現出色受想行識的相,所以身體是由業力掌控的幻化輪。什麼業就造成什麼身,什麼四大狀況就造成什麼病,一點沒有偶然、沒有意外。
凡夫對四谛無知,心態和行爲都是顛倒錯亂的。有的人被動地接受“人會生病”的事實,采取宿命論的人生態度,不思出離、不求對治。有的人沒得病時說大話,一旦大病臨身,只會哭哭啼啼,被苦所縛。還有人相信醫學萬能,能治一切病。這都是不明四谛的表現。現在不設法止息五取蘊苦,將來無數生中問題仍會不斷出現,就像毒草不斷根,會一而再地發芽、生果。所以要從根本上息滅苦患。
現代醫療只能在很有限的範圍內暫時緩解苦受,而無法從根本上止息苦輪。只要因位還在繼續造業種苦因,結蘊相續就不會截斷,苦就無從止息。所以,必須下決心止息結蘊相續,精勤修習對治,這才是真正的離苦之道。
佛法正是見到煩惱和業是苦因。蘊生于業,業生于煩惱,煩惱生于我執,修無我斷我執,不造有漏業,由此徹底截斷結蘊相續超出生死。聖者斷除了我執煩惱,就不再造生死業,隨緣消盡宿業之後,結蘊相續就完全截斷,從而超出苦輪(也就是說,結蘊相續一旦截斷了,就再沒有生老病死等的無量諸苦,就一勞永逸地獲得涅槃寂靜)。因此,關鍵是斷除苦因的我執,沒有因,就不再結蘊相續,就像種子燒焦不再發芽、開花、結果一樣。
世間人不懂四谛,生病雖有切身之痛,急于解除病苦,但只知道向外尋求物質上的治療,不會轉心趨向解脫道。不知道自己的五取蘊是苦器,不知道病苦是宿業、煩惱招來的果報,不知道向叁寶乞求救護,不知發願往生西方。這些方面一個也不知道,只是狹隘地尋醫問藥。病情暫有好轉,就以爲一切都好了,萬事大吉了。
其實這個身是苦的體性,從頭到腳這一團是一個大毒瘡,往裏面灌食物,往裏面服藥物,或者把“大毒瘡”安放在床上歇息,都只是暫時減輕苦受,就像身上長毒瘡時,加點“涼水”緩解苦受一樣。天天背著這樣的毒瘡,說現在已經萬事大吉,這不是笑話嗎?它以後遇緣還會不斷産生一個又一個的苦,讓你生生世世在苦中打轉,無休無止。
人類不了解五取蘊的真相,才始終有在它上面求樂的妄想,總想發展更高更新的醫學技術,把五取蘊維護得更好。這就像對待毒瘡,不是想辦法滅除它,而是總想辦法盡量維護它、讓它舒服,這種想法和做法是顛倒的。
問題就在于世間人沒有深觀五取蘊自性的智慧,沒有發起寂滅五取蘊苦的志願,又不懂得從根本上息滅苦的方法,所以無論怎麼做,都只是造生死業,無法真正從苦中解脫。愚蒙的凡夫把行動放在營造世間的圓滿上,把安樂的夢想寄望在五取蘊上。而修行人的所作所爲完全是出離世間,也就是見到五取蘊是苦性之後,就一心尋求解脫,勤修無我正道,將它寂滅,這就是世間道和出世間道的分野之處。
總之,不知苦集造成這樣的偏差:
一、向外尋找離苦的方法。
二、誤認爲暫時止息一種苦就是萬事大吉。
叁、在五取蘊上抱有求樂幻想,總是設法保養它、維護它。
佛法了達病是五取蘊上的苦相,是業和煩惱的作品,只有修習無我才能止息苦輪。所以,修出世間法是以出離心攝持,修戒、定、慧,永斷煩惱,從根源上止息苦蘊。這就看出:世間人和修道人都尋求離苦得樂,但做法和效果完全不同。
普通人不知道還有出世間的路可行,他的一切行動都是往世間的路上走。如果畫一個圈表示世間法,一般人的所作所爲都是這個圈子內的事。佛法開示還有出圈子的方法。
好比一個坐標軸,有一個原點和正負兩個方向。原點表示我們的心,正方向表示出生死的方向,負方向表示入生死的方向。心上的緣起機製是毫不錯亂的,這兩個方向截然不同,內心的取向不同、行動的指向不同、目標不同、結局也不同。一般人沒有智慧,不會把心調轉過來往正方向上走,往出生死的方向走,結果一錯再錯,讓自己在億萬劫裏枉受苦痛。
總之,四谛法開示了染淨因果,從流轉上說苦集,從還滅上說滅道。在這上面能認清,就分開了世間道和出世間道。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八苦講記(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