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五)▪P2

  ..续本文上一页除癌做了一个手术,脸颊都割掉了,这是很大的一个手术,还要从胸部割皮过来补脸颊,手术必须分几次进行,这种痛苦须要很大的勇气、忍耐才能承担。当医生夜晚到病房巡视的时候,看到他眼睛瞪着天花板,深夜了还没有办法入眠。

  有一个病人作骨科治疗,由腿上面插一枝金属棒进入骨头,再穿出对边的皮肉来,下面也插一枝,穿过皮插入骨肉,再穿出来,可以想象到病人当时脸部的表情和哀叫声。惨厉的哀叫声,可以让闻者都心酸凄恻。(道证法师著作)

  像这样,要吃难以下咽的药,要被针一次次地扎入血管,被开刀、割肉、穿皮、入骨,都是五取蕴上的苦。如果身体是安乐自性,怎么会这样惨厉受苦?从这里要觉悟到五取蕴身是大苦器,要对苦恼的身子生起厌离,日夜精进修解脱道,临终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超出轮回苦海。不这样求解脱的话,五取蕴不会自动寂灭,它还会百千万劫地相续,还会让人百千万劫地受苦。

  (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苦

  患病时见病难好,恐怖死亡。

  三、区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请思维:只知道病苦而不认识五取蕴的自性,能不能发起出离心?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举出四个现象作理由:

  一、世间医生每天都可以见到病苦,但发不起出离生死的心。

  二、世间病人对病苦感受很深,也渴望摆脱病苦,但没有轮回的观念和出离轮回的发心。

  三、每个凡夫受过无数次生老病死,仍然毫不觉悟。

  四、在佛法没有传来的几千年间,中国有无数人生过病,很多人有智慧、有善心,但都没有发起出离心。

  这就证明单单知道病很苦还是不能生起出离心。出离心要依循圣教的引导,经过如理的观察才能生起。也就是要把每一种苦都归结在五取蕴上,见到种种苦苦是五取蕴的过患;见到种种乐受是坏苦性,仍是五取蕴的过患;不苦不乐的舍受是苦因,还是五取蕴的过患。这样见到五取蕴是苦的自性之后,就发心寂灭五取蕴苦,截断结蕴相续,这才是发心彻底超出生死。

  世间人被病苦折磨,都想脱离病苦,但这个离苦的心没有把他引向解脱道,而是推动他寻求世间的医疗。世间病人没有止息取蕴相续的想法,他不知道病苦的罪魁祸首是五取蕴。病好了,认为五取蕴还是很好的,是安乐的所依,最好能使这个身体长生不死。这是要保五取蕴身,而不是要出离它。而发心止息五取蕴苦就与世间做法完全不同,他寻求的是彻底寂灭五取蕴。有这种觉悟,就不以生天为离苦的正道,不妄想世间医疗能够彻底灭苦,不会想永保苦器五取蕴,而只会寻求出世间的解脱正道。

  佛教的四谛是大秘密,所有世间的智者都无从了知。虽然他们见到众生生老病死,也生怜愍之心,也愿投身救死扶伤的事业,却生不起“有漏皆苦”的认识,更没有出离五取蕴苦的发心。

  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认识?内有无明障覆,外不得助缘启发,对明显的事实也必定茫然无知,就像被黑暗障蔽时,伸手不见自己的五指。只有学习佛陀现见轮回真相所开示的四圣谛,才能认识。凡夫心处在分别妄动中,要想遍观十方三世的轮回现象,提出贯彻一切有漏法的法则,机会是零。

  现代科学运用数理逻辑建立理论、借助仪器探测外界现象,它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前不知因、后不知果、内不知心,绝无机会发现四圣谛。这是佛的智慧普观十方三世照见的真理,非狭隘、片面的根识所能了达。

  现代医学的不足

  现代西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从物质层面了解人体,认为身体由器官、组织、细胞组成,而细胞又由分子、原子构成,当分子、原子的排列组合、体内的生化反应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疾病。比如癌症是因为细胞的基因(分子的一种排列组合)出现问题,导致细胞失去控制地恶性增长。

  现代西方医学的局限在于:横向的色受想行识方面,只观察色蕴一面;纵向结蕴相续方面,只观察这一生短暂的一段;不见苦因的烦恼与业;不见身心的关系;不了解寂灭五取蕴的方法。这样不如实认识五取蕴的体性,不见五取蕴上造苦的机制,怎么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只有皈依佛陀圣教,才能踏上离苦得乐的正道。

  不知苦集造成的偏差

  人们不了解苦集,不知道疾病是五取蕴的苦相,是惑业制造的。五取蕴刹那刹那地变现,就像银幕上投射的一幕幕影像,毫无自性,一切随业运转。

  身口意造作的业无量无数,这些业就像幻变师,刹那刹那地变现出色受想行识的相,所以身体是由业力掌控的幻化轮。什么业就造成什么身,什么四大状况就造成什么病,一点没有偶然、没有意外。

  凡夫对四谛无知,心态和行为都是颠倒错乱的。有的人被动地接受“人会生病”的事实,采取宿命论的人生态度,不思出离、不求对治。有的人没得病时说大话,一旦大病临身,只会哭哭啼啼,被苦所缚。还有人相信医学万能,能治一切病。这都是不明四谛的表现。现在不设法止息五取蕴苦,将来无数生中问题仍会不断出现,就像毒草不断根,会一而再地发芽、生果。所以要从根本上息灭苦患。

  现代医疗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围内暂时缓解苦受,而无法从根本上止息苦轮。只要因位还在继续造业种苦因,结蕴相续就不会截断,苦就无从止息。所以,必须下决心止息结蕴相续,精勤修习对治,这才是真正的离苦之道。

  佛法正是见到烦恼和业是苦因。蕴生于业,业生于烦恼,烦恼生于我执,修无我断我执,不造有漏业,由此彻底截断结蕴相续超出生死。圣者断除了我执烦恼,就不再造生死业,随缘消尽宿业之后,结蕴相续就完全截断,从而超出苦轮(也就是说,结蕴相续一旦截断了,就再没有生老病死等的无量诸苦,就一劳永逸地获得涅槃寂静)。因此,关键是断除苦因的我执,没有因,就不再结蕴相续,就像种子烧焦不再发芽、开花、结果一样。

  世间人不懂四谛,生病虽有切身之痛,急于解除病苦,但只知道向外寻求物质上的治疗,不会转心趋向解脱道。不知道自己的五取蕴是苦器,不知道病苦是宿业、烦恼招来的果报,不知道向三宝乞求救护,不知发愿往生西方。这些方面一个也不知道,只是狭隘地寻医问药。病情暂有好转,就以为一切都好了,万事大吉了。

  其实这个身是苦的体性,从头到脚这一团是一个大毒疮,往里面灌食物,往里面服药物,或者把“大毒疮”安放在床上歇息,都只是暂时减轻苦受,就像身上长毒疮时,加点“凉水”缓解苦受一样。天天背着这样的毒疮,说现在已经万事大吉,这不是笑话吗?它以后遇缘还会不断产生一个又一个的苦,让你生生世世在苦中打转,无休无止。

  人类不了解五取蕴的真相,才始终有在它上面求乐的妄想,总想发展更高更新的医学技术,把五取蕴维护得更好。这就像对待毒疮,不是想办法灭除它,而是总想办法尽量维护它、让它舒服,这种想法和做法是颠倒的。

  问题就在于世间人没有深观五取蕴自性的智慧,没有发起寂灭五取蕴苦的志愿,又不懂得从根本上息灭苦的方法,所以无论怎么做,都只是造生死业,无法真正从苦中解脱。愚蒙的凡夫把行动放在营造世间的圆满上,把安乐的梦想寄望在五取蕴上。而修行人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出离世间,也就是见到五取蕴是苦性之后,就一心寻求解脱,勤修无我正道,将它寂灭,这就是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分野之处。

  总之,不知苦集造成这样的偏差:

  一、向外寻找离苦的方法。

  二、误认为暂时止息一种苦就是万事大吉。

  三、在五取蕴上抱有求乐幻想,总是设法保养它、维护它。

  佛法了达病是五取蕴上的苦相,是业和烦恼的作品,只有修习无我才能止息苦轮。所以,修出世间法是以出离心摄持,修戒、定、慧,永断烦恼,从根源上止息苦蕴。这就看出:世间人和修道人都寻求离苦得乐,但做法和效果完全不同。

  普通人不知道还有出世间的路可行,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往世间的路上走。如果画一个圈表示世间法,一般人的所作所为都是这个圈子内的事。佛法开示还有出圈子的方法。

  好比一个坐标轴,有一个原点和正负两个方向。原点表示我们的心,正方向表示出生死的方向,负方向表示入生死的方向。心上的缘起机制是毫不错乱的,这两个方向截然不同,内心的取向不同、行动的指向不同、目标不同、结局也不同。一般人没有智慧,不会把心调转过来往正方向上走,往出生死的方向走,结果一错再错,让自己在亿万劫里枉受苦痛。

  总之,四谛法开示了染净因果,从流转上说苦集,从还灭上说灭道。在这上面能认清,就分开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