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四)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四)

  

  二、宣说思维老苦的要点

  分二:(一)老苦与坏苦 (二)老苦即五取蕴苦

  (一)老苦与坏苦

  一般人看不到年轻和衰老的关系,误以为年轻时是安乐。其实年轻时的乐不是真乐,而是坏苦。把年轻和衰老连起来看,就知道年轻是坏苦的自性。年轻时的一切,后来都坏掉垮掉,容貌垮掉、诸根垮掉、寿量垮掉、受用垮掉,这样会垮掉转变成苦受的法当然不是真实安乐,而是坏苦。

  年轻时,觉得世界像花园、像游乐场,处处欢声笑语。自己就像快乐的王子,品尝着一个又一个乐果。年老后,这些统统衰退,翻成苦苦。所以,年轻时的容貌、根身、受用等等,都是暂时显现的假相,不能看成真实的安乐,如果是真实的安乐,就不会消尽而变成苦。

  比如,年轻时眼睛让人看到很多美景,使人愉悦。年老后却成了苦具(生苦的工具),看什么都模糊不清,只生苦恼。

  年轻时气力充足,浑身有力,干什么都畅快。正是这个气力充足的身体,在年老衰退时,成了老牛拉破车,处处是苦。身体诸根成了苦具,心、肝、脾、肺、肾,眼、耳、鼻、舌、关节也都成了苦具。所以,就是这个“快乐”所依的身体,年老后反过来成了忧苦所依。

  食物也成了苦具,原来酸、甜、咸、辣的美味,吃得很香,现在吃进去难受。整个翻过来了。色、声、香、味、触的种种五尘也都成了苦境。

  年轻时对生的快乐贪执,年老时就有对生的衰退忧苦。年轻时寿量很多,只觉得人生无限长久,满怀希望和幻想。但有漏身的寿量是业惑所作,终究会逐渐地衰减、退失,到失坏时就感受死亡逐渐逼近的忧苦。这样反过来看,就知道年轻时妄想的锦绣人生、鹏程万里,完全是欺诳的。

  有漏身只是惑业所作的法,它没有任何自主、自在,引业的势力消散时就必定成熟衰退,所以老是不可免的。世上没有不萎的鲜花,没有不落的太阳。年轻时前景光明的妄想,最终会被现实击得粉碎。毕竟有漏身的自体是坏苦的体性,几十个春秋过后,前景就变得日益黯淡,日益恐惧。

  以前是一个个地拥有,现在是一个个地失去,抓不住、得不到。就像好不容易经营起亿万财富,眼看着一笔笔财富被人劫走,今天丢掉一大笔产业,明天失去一所庄园。尽管心里特别留恋,也无可奈何。

  这样看来,年轻时拥有的快乐,是保持不住而变坏的,这不是苦吗?年轻时的快乐召来的只有老时的忧苦,这不是苦吗?所以,年轻时的一切身相、一切受用、一切诸根都是苦性。

  想一想:以上说的这一切苦是不是五取蕴的过患。依着这一生形成的五取蕴,有了容貌、气力、根身、受用、寿量,却又成为无数老苦的所依。所以,今生已成的这个五取蕴就是一切老苦的依处,种种身心衰退之苦都是从五取蕴里出生的,所以它是老苦之器。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去修行寂灭五取蕴,将来每一世得一个五取蕴身,就要受一次老苦,这样在少壮和衰老里来回打转,在乐受和苦受里来回打转,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五取蕴内在变化的规律,就像不知道花开之后有花落,日出之后有日落一样,看不清前面和后面都是苦,才妄执世间有安乐可得。

  (二)老苦即五取蕴苦

  五取蕴作为业惑所作法,一定有它成熟的阶段,在成熟时身心显现衰相,就是老。所以,老苦是五取蕴某个阶段的苦相,是五取蕴苦的一个支分。

  种种老苦归在五取蕴这个主体上,头发苍白是五取蕴成熟时显现的相,皮肤松驰、牙齿掉落、视觉模糊、脏腑衰竭、气力衰退、受用衰退等等,都是从它里面涌现的一分一分的苦相,这就看到五取蕴成熟时是“百苦齐放”。

  因果律说,果是随因而转的,因的势力竭尽时,果就随着衰退。所以当五取蕴成熟时,因的势力消散,无力维持,就在根身、受用、气力、相貌等方面出现衰相,而且是越来越多地涌现,密密麻麻地呈现,最后整个身心就像熟透了的果子,里里外外全部衰退。又像疮成熟时,逐渐肿大、流脓、出水,种种破坏相都从疮里头出来。又像进入寒冬,枯枝败叶、万物凋零,种种衰败的相都显现出来。五取蕴也是如此,成熟时,容貌、气力、诸根、受用、寿量等一切方面都出现衰退,出现老苦。这是生死性、生死相,处在生死中,必不能越。

  1、归纳的必要

  一切老苦都需要归在五取蕴上。没有这样归在主体上,左一相、右一相,零零散散地,统一不起来,就看不到整体的面貌,就认识不到内在的根源和规律。把种种老苦往五取蕴上归,就看到这一切五取蕴成熟时出现的一分一分的苦相,注意力放在五取蕴这个流转主体上,会越来越明显地看到这是苦恼生生不息的根源,这是极大的过患。这样就会对五取蕴的自性发起厌离。再者,五取蕴是贯通一切三界六道的现相,一旦对它的自性生起厌离,就会从根源上、从总体上厌舍三界发起求解脱心。

  世间万相的显现都有它内在的规律。只零散地看到一些现相,而不认识核心的原理,是很难生起清晰的认识、有深度的认识。所以对老苦一定要看到深层的、决定支配的理。

  2、悉达多太子的远见

  看过佛陀传记的人都知道,悉达多太子当时很年轻,即将继承王位,成为万民之主。但他出三门看到了老、病、死相,就把世间的五欲全部放下了。我们要想:世间人梦寐以求的快乐,他为什么舍弃呢?这是对苦乐的看法不同。世间人认为眼前的乐受是安乐,所以竭力求取眼前的享受。太子知道眼前的一刻是虚假的,抓这眼前的青春、美丽、富贵、荣华没有用啊!最后都掉到老、病、死里去了。所以,人生的意义,不是逐取眼前世间的圆满,而是要解决生死流转的大苦。所以他放下世间,投身于解脱道。

  总之,太子是见到自身存在极大苦患,所以刻不容缓地寻求解决。而世间人浑然不知生死过患,反而在苦海里求乐,不思出离。

  3、蕴魔

  五取蕴它像魔幻师不断地在变。它的魔力好大,竟能变出弯腰驼背、变出发白面皱,变出凄惨孤独、变出绝望无奈。五取蕴有弥天的过患,它剥夺人的青春、壮色,剥夺人的活力、受用,剥夺一切一切。

  五取蕴这样惩罚人,首先给人一点甜头,然后全部夺光,陷人于无穷的忧苦中。它是在戏弄我们,它发牌时,首先发“青春牌”,谁见到这一面时,都眼睛发亮,乐不可支,谁想到这张牌很快翻过来,变成了“老朽牌”,衰残老病、孤独凄惨一古脑儿压在人身上。它又像抛皮球,先把人抛得高高的,再重重地跌下。高高抛起时,把人捧到大总统、大富豪、大强者、大美女的地位,最后又一个个地拽下来。

  它在人年轻时,给人诈现安乐,诈现圆满,诈现美丽的前途,以虚假的相骗人耳目,后面是把人弄惨,以种种老苦来收场。

  世上的美女、能人、健壮人,都被五取蕴弄惨了,没人逃出它的掌心。不但人类,三界众生都握在它的手中。它不断地转惑业轮子,就不断地从中生出苦来,一期一期地生苦。三界六道千差万别的苦都是它造的。

  轮回就是它的变化,造苦就是它的工作。只要没识破它的伎俩,它就让你无尽地生死下去,无尽地苦下去。

  所以,一定要认清五取蕴的真相。识不破它是魔,是轮回无量诸苦的总头子,就还以为在它的王国里有真乐可求,在里面可以建立丰功伟业,可以真正拥有财富、名位、美丽、健康。实际上,里面除了苦什么乐也没有。

  可叹世人都被它的烟雾弹蒙蔽了,看不清它唯苦无乐。这样大的无知使得无数众生在五取蕴里竞相逐乐。可怜,众生在五取蕴这辆囚车里奔驰,还自以为是安乐,看不到五取蕴正把自己拉向刑场。这是举世的悲哀!

  人们都被客尘的假相欺骗了,忘失了真正的自己。还蒙在鼓里,以为这个蕴是神圣的我!是我的世界!是安乐之源!使劲在这纯苦的蕴上寻找乐、制造乐,这是何等颠倒!

  只有认识了五取蕴,才认识整个流转的真相,从此才看破世间,坚定地出离。这时再不犹豫,决定要从世间出离,再不想住在生死中,再不想营造所谓世间的“安乐”。

  明见了苦谛,就只有解脱道可走。见到世间周遍是苦、无乐可求,怎么会以求世间法作为目标呢?怎么会把做世间事作为重点呢?不可能啊!

  已经认清了这是可怕的苦海,呆在里面只会层出不穷地生苦,就再不混杂世间的心行,坚定一心只求出离、只求解脱,因为对轮回法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思维病苦

  分三:一、按《宗镜录》从四大观察身体苦性 二、按《瑜伽师地论》以五相思维病苦 三、区分世间道和出世间道

  一、按《宗镜录》从四大观察身体苦性

  《宗镜录》说:“四大变易乖违故苦。”这就点出了观察身体的苦性要从“四大相违”这一点入手,也就是由四大的体性相违,在四大不平衡、有增减时,就引发疾病,逼恼身心。

  对此分为三步观察:一、观察身体的组成;二、观察身体四大互相违害的情况;三、观察四大增减造成病苦。由此就能认识身体是苦的体性。

  (一)认识身体的组成

  常人对身体有乐执,比如健康时认为身体是安乐的。其实身体健康也还是苦的体性。这本是苦性的法,为什么会执为安乐呢?原因就出在不认识身体的真相。具体有两点:一、不认识身体是四大假合的法;二、不认识四大的体性互相违害。以这种无知,就造成不见身体的苦性,反而执苦为乐。

  一般人把身体看成是实有一体。这是错误的,事实上,身体只是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假合,没有实有一体的身体。就像车只是在引擎、底盘、轮胎、外壳等多部分的积聚上假立的,实际上没有一体的车一样。

  在身体当中,头发、牙齿、皮肤、肌肉、骨骼、筋脉、内脏等等,是坚固的体性,属于地大;痰、脓、血、尿、胆汁、骨髓等,是湿润的体性,属于水大;体内的热量,是温热的体性,属于火大;肢体、器官的运动,是动转的体性,属于风大。身体的一切器官、组织、细胞,…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