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

  叁、總觀分叁:(一)別觀五取蘊 (二)不共苦因 (叁)苦器

  (一)別觀五取蘊分五:1、色蘊如聚沫 2、受蘊如水泡 3、想蘊如陽焰 4、行蘊如芭蕉 5、識蘊如幻事

  總的來說,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煩惱所生的蘊是輪回諸苦的來源或依處,也就是,一切輪回諸苦都從色受想行識這五類法中生起。

  在輪回位,色受想行識這五種蘊顯現熾盛,刹那刹那遷流不息。在沒有發起對治止息它之前,它就是一切苦的根源、一切苦的依處。

  1、色蘊如聚沫

  色蘊是由惑業大海擾動而出現的聚沫。身體內外的叁十六種不淨物,都是由煩惱和業的力量變現的色蘊。由以往所造的煩惱和業,絲毫不紊亂地幻現出有漏身每一階段的色。所以色蘊沒有自己獨立的自性,它唯一是惑業大海擾動時,以緣起力幻現的聚沫。

  就像播入地中的種子,假以時日,就能長成參天大樹。雖然在種子上看不到根、莖、枝、葉,以及它們上面的種種色、香、味、觸,但種子裏含有能生這種種差別現象的功能,在功能成熟之時,就現出千差萬別的相。同理,衆生業識入胎,就像種子種在地裏,由識的功能使精血漸次發育成具有六根的身體,具足種種不同的器官、組織、細胞,這都是惑業的變現。所以這個色蘊自身沒有自在,它刹那刹那都是隨惑業的力量而轉,是行苦的自性。

  大家思維就能了知,這個身體所有的部分,大到每一個系統、每一個器官,小到每一滴血、每一個細胞,都在晝夜不停地生滅遷流,全身每一秒鍾所發生的無數生化反應,你能遮止它們進行嗎?即使入了睡眠,也還在刹那不停歇地遷流。這就看出它是在以惑業的因緣力運轉,不得自在。這就是毫無自主的苦相。

  這個色身是在酬業報,純粹是苦法!平時沒遇到違緣時,苦相不明顯,一旦因緣聚會,苦就發出來了,變出種種老病死苦。組成身體的四大就像四條躁動不安的毒蛇,蜷伏在色身的箱子裏,一有不調和,就能翻江倒海,把人攪得苦惱不堪。這哪裏是安樂的體性?純粹是苦相。

  2、受蘊如水泡

  受蘊是指叁種領納,一苦,二樂,叁舍(也就是不苦不樂)。滅時你還想留住它的就是樂,生時你不想要它的就是苦,沒有這兩種就是舍。所謂受蘊如水泡,就是把身心上現起的一個個受比喻成虛幻的水泡。

  在河流往下流注的過程中,一碰到突出的岩石等時,就由撞擊而冒出水泡,隨後又還原消融成了水。感受也是如此,五取蘊不斷地遷流,遇到因緣,就從蘊中現起虛妄的苦樂受,隨後又歸于無有。又再繼續遷流,遇緣又再現起苦樂受的水泡,現起之後,又歸于無有。這樣的念念遷流就是行苦。

  我們日夜都處在行苦的流注中,除了行苦之外,再沒有別的了。不必妄想這裏面有真實的樂,也不必說自己真的好幸福。這只是你不明苦的真相,才死抱住樂的幻想不放。

  3、想蘊如陽焰

  想蘊是緣境界取種種相。“想蘊如陽焰”說的是一切想都虛妄不實。在夏天,遠方的陽焰顯現成水流的景象時,幹渴的鹿群就會被幻景诳惑,急迫地逐取陽焰而去。

  千差萬別的想,就是千差萬別的錯亂取相。人們活在種種錯亂的取相中,爲著想象而造業,而求取。就像渴鹿逐取陽焰水一樣。由逐取境相,就造成了世間一切鬥爭和糾紛,所以這是增盛世間鬥爭、糾紛的主因。

  4、行蘊如芭蕉

  行蘊是指除色、受、想、識之外的種種心所相應行和不相應行。這裏說的“行蘊如芭蕉”,就是業也好、習性也好、異熟也好,都落得一無所得,就像芭蕉看來堅實,似乎有實義可得,但在一層層剝開之後,什麼也得不到。我們從無始以來,就一直在不停地造作、不斷地受用,直至如今仍然毫不知足地貪婪享用,但終究像往日的經曆一樣,得不到一點實義。

  看看自己每天怎樣馳求,怎樣取境、造作,就能見到一次次都是無意義的盲動。貪求了無數次,受用了無數次,最終都沒得到什麼,這樣還執迷不悟、不知停息,你說有多荒謬!整天逐取、受用,完全是無意義的妄動。

  比如,人們對乘騎有追求。見自行車好,就盼著能騎上自行車。後來見人家騎摩托車,一路馳奔,心裏好不羨慕,就把自行車換成摩托車。再過幾年,見別人開著轎車多氣派,又覺得騎頭鐵毛驢太煞風景,又去買轎車。以後見人買飛機,飛翔高空,鐵馬賽不過鐵鳥,因此又拼命賺錢買飛機。

  人的一生就這樣一輪輪地追逐。一次追逐完畢,落得沒意義,還是懵懵懂懂不悟,見新花樣出現,又禁不住起身追逐。其實,開車也好,開飛機也好,都只是身體從一點移到另一點,都不會有什麼意義。但看不透這一點,就始終停不下無意義的追逐。

  又比如,一個現代女人不斷地換發型,今天見流行鋼絲頭,就做個鋼絲頭。明天出了爆炸式,又換成爆炸式。後天爆炸式不時興,又開始披肩。披完了肩,又回到短發。本來前面的事過時,就已經顯示它本來就沒有意義,這時就應覺悟,到此撒手。但不明真相的人被無明牽著走,認爲前面的過了時沒有滋味,應當換個新的,就會有感覺了。這真是荒唐!無意義中的替換,不還是無意義嗎?

  這裏有兩種人的作法:一種人看到按這麼做只落到無意義中,就領會到緣起律是同等的,往後再出新花樣,也只是老戲重演而已,同類的沖動、同類的結果。這樣認清了真相,就徹底止息無意義的追逐。

  另一種人見享受過後,最初的感覺沒有了。就想著再去換一個新的感覺。這樣拼命地換鞋子、換衣服、換車子,從裏到外的一身包裝、從頭發到眉毛、到眼睛、到指甲,統統更新,給這萬苦之源的五取蘊、給這毒瘡、給這羅刹身城作最美麗的化妝,這就是爲死物做活計!

  很多人一直對輪回抱有幻想。世間出現什麼新鮮事物,不嘗試一下,就心有不甘,沒嘗試到,就遺憾得不得了。這是樂執在做怪,在他心前,總感覺有種種樂在向他招手,經不住誘惑,就馬不停蹄地馳求。人們奔走在世間求樂的路上,一路憧憬,一路求樂。就像開上了高速公路的飛車,始終停不下來。

  輪回是非常欺诳的,這裏不斷地閃現美酒、獎杯、光環,不斷地有贊美詩、頒獎臺,假相疊生,幻景多嬌,引得衆生紛紛癡迷逐取。等到後來發現這些無意義時,一生的時間已大半耗盡。況且,福盡禍生,樂極生悲,又跌入苦中。像這樣,始終圍繞著苦旋轉不停,就叫苦的輪回。

  5、識蘊如幻事

  眼睛上塗上經咒語加持的藥物,就會被咒語、藥物驅使,毫無自在地現出象、馬等幻相,同樣以因位識的業習,變現出種種雜染現相,由此成爲各種錯亂因緣的依處。

  總之,這個苦的五蘊是以惑業而生滅,所以是一切苦的所依。

  

  (二)不共苦因分二:1、喻 2、義

  1、喻

  這裏要認定五取蘊是叁界諸苦的不共因,首先要弄懂共因和不共因的意義。舉例說,稻種是稻子的不共因,水、土、陽光等叫做生稻子的共因。所謂“不共”,就是以稻種的功能,唯一只生稻子,此外不生任何其他果。所謂“共”,是指水、土、陽光等,和稻種和合就生稻子,和麥種和合又生麥子。在生稻子的衆多因緣中,稻種是只能生稻子的不和其它果共的因,水、土陽光等是既能生稻子、也能生其他果的衆多果共同的因。

  2、義

  造成生死苦的不共因是什麼?就是五取蘊。以五取蘊爲因,決定只生苦果。外在的順逆緣不能一概決定是苦因還是樂因,和五取蘊和合只生苦,和了達真如的智慧和合只生樂。所以是共因。

  比如,一種惡罵的聲音和五取蘊和合,遇上了煩惱種子、非理作意,立即就生出苦苦;而和見空性的智慧和合,卻如飲甘露。又比如一種贊美的聲音遇上五取蘊時,以非理作意起貪心而陶醉,這就生出壞苦,但它和見空性的智慧和合,安住在如夢如幻中,就是享受法樂。這就證明外在的境緣不是不共的苦因,五取蘊才是不共的苦因,也就是以五取蘊爲因,只生苦這一種果,而不生樂。從這裏就見到一切有漏蘊都是苦的自性。

  一般人不認識五取蘊,常以爲外在的境緣是讓自己生苦的主因。這是不明主次,外在的緣是次要的,主因是自己的五取蘊。沒有五取蘊上的煩惱種子、苦種子,遇緣會有什麼苦生出?就像一塊地裏沒有毒草的種子,用再多的雨水、陽光、肥料滋潤,也生不出一根毒草來。

  跟這一樣,五取蘊中沒有攜帶無數的煩惱種子和苦種子,遇到順逆境會發出苦嗎?什麼苦也不會發出。就像木人遇到老虎,根本不會發起恐懼等的苦。所以五取蘊才是出生一切輪回苦的不共因。正是以這個不共的苦因,才接連不斷地現起從地獄到天宮的無量諸苦。

  從遇境就生煩惱、生苦這一點,可以推出凡夫心中有無數苦的種子。比如一到春天,地上長出很多青草,從果上推因,這以前地裏已經有很多的種子,要沒有種子,配上再多的助緣,也不會生起。同樣,從凡夫遇緣就生起各種煩惱和苦這一點,可以推出他是帶有煩惱種子和苦種子的。五取蘊攜帶的無數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是生苦的主因。

  比如,一個嬰兒誕生時,新生的五取蘊就是發起他一生苦惱的主因。這裏面滿含了煩惱和苦的種子,才致使他遇緣一而再地現出各種苦來。比如,誇獎他,就喜笑顔開,引出壞苦;搶走他的玩具,就“哇哇”大哭,又引出苦苦;不滿足他,小嘴就嘟噜起來,是苦苦;哄他玩,高興了,又生壞苦。像這樣,一生都在苦中度過,沒有一刹那的寂靜之樂。不但這一生,生生世世都在苦中度過。這其間,隨處遇到的外緣只起輔助的作用,主因是自身的五取蘊。

  種子是最主要的,水、土等只是輔助的緣。有了種子又遇上助緣,就一定生果。沒遇到助緣,就只是種子的體性,盡管是種子性,一直都有遇緣生果的功能。像這樣,在沒有摧壞五取蘊生苦的功能之前,始終都是遇緣就能生苦的苦因體性。

  比如,無色界天入定八萬劫,是苦還是樂?在此期間五取蘊一直攜帶著苦苦、壞苦種…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