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一)
由四相思維世間唯苦分四:一、無論到何處都是苦的自性 二、叁界中接觸任何現象,都以苦爲體性 叁、任與何人建立關系,都以苦爲體性 四、不論依賴什麼,都以苦爲體性
一、無論到何處都是苦的自性
從地獄到天堂,無論到叁界的何處,都是苦的體性。在人間,無論在偏僻山村,還是到繁華都市,也都是苦的體性。但不明苦谛的人,總以爲到了某地就能實現安樂。以這種期待,越洋過海,異地淘金,到處尋找夢想中的樂園。事實上無論去哪裏,都是煩惱種子和苦種子隨逐不舍,都是遇緣爆發一個又一個的煩惱和苦。
比如一位母親,在女兒出國時,認爲她在那裏一定有好日子過。她忽略了女兒內心的苦因,沒看到這一點,就把去美國當成進天堂,因此浮想聯翩,想著她怎麼讀學位,怎麼功成名就,生活怎麼優越,認爲她的一切都是好的。豈不知女兒在外貪嗔依舊,處處受煩惱和業的支配,生起的實際只是一連串的苦苦、壞苦和行苦。
又比如一個學生到大城市去上大學,在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他的感覺是裏面很安樂。事實上,學校那麼個環境並不能決定什麼。當他進去時,他的那套五取蘊不會因爲腳邁進了校園,就得以轉依清淨。只不過樂的妄想讓他沈浸在快樂的錯覺中。以後的幾年裏,只見他的五取蘊在爆發一個個的煩惱和苦。大學的校園實際成了一再出現苦苦、壞苦和行苦的場所。
也就是苦因五取蘊和新的大學環境結合,以那裏新的人、新的事作爲所緣緣、增上緣,又生起種種新的煩惱和新的苦。在這期間有的種種樂受都是壞苦,過後就空虛失落;這裏也有種種幻想,最後得到的只有悲傷失望;又有種種不如意、求不得,都是苦苦;平平常常的時候,也是行苦,停不下時光的遷流。所以四年下來,品嘗到的只有種種輪回的苦味。回頭看,事實和當初的預計並非一致。當初是被外在的假相騙倒了。
又比如一個人抱著安樂夢想,踏上征程,到異國他鄉去謀求發展。比如去美國、去日本,他認爲那裏是一片樂土,似乎滿地都是黃金、到處都是機遇,可以大展鴻圖,成就一番事業。
他是把那個地方看成是樂的自性或者是安樂之因。在他看來,那裏有很多功成名就的機會,他向往那裏的生活,豐富多彩的娛樂、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種種的享受。總之,認爲外境上有樂可得。後來又怎樣呢?實際是一而再地感受種種苦。
一般人只看外、不看內,不認識自身五取蘊的體性。外面欲塵顯現時,覺得有樂,就認定是真實的樂,決心要把它求到。實際上,外境並沒有苦樂的自性,決定苦樂的是自己的心,主導苦樂的是自心的煩惱和業,一個人有無量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在身,走到哪裏,無非是和境緣結合生出一個個苦來。
人身上有兩樣東西,一樣是狂想,一樣是事實。“狂想”就像瘋子一樣,錯覺中總認爲有樂可得。“事實”就是攜帶無量煩惱種子和苦種子的五取蘊,這兩樣是不配套的。妄想是這麼幻想、那麼幻想,五取蘊是這麼起煩惱、那麼生苦。狂想認爲:那裏有好多的樂,我要去那裏。因此就往那裏追逐,另一個就跟他同步地製造苦。這就看出所謂有樂只是一種妄想,裏面的一套五取蘊是自己走自己的,它不管你想象得有多美好,到任何環境裏,它的工作就是造苦、生苦。
又比如,一般人見到某個餐廳裏面環境優雅,就認爲:這個地方很好,到那裏肯定有安樂!隨這一念他就進去了。進去時,是那個五取蘊的毒瘡進去。這個毒瘡遇到了新的環境,就不斷和新環境結合生成各種各樣的苦。
比如他進去一看,很別致、很時尚,讓他有一種悅意感覺。就像吃糖,是有樂受的。當時他的心就迷戀在上面,這就是苦。怎麼說是苦?這時貪心已經悄悄生起,沈迷其中而不自覺。正這麼耽著時,貪的種子、壞苦、苦苦的種子已經在發起,這個功能有了,以後就會不斷地爆出苦來。比如,這個取蘊毒瘡從前面的溫室環境裏抽出來,再放回到平淡的環境,頓時就有單調乏味的苦生起。五取蘊裏已經養成了習氣,沒有聲色就受不了。
就像農村的人到大城市打了一年工。他的貪心已經和那裏的欲塵結合得很緊,眼、耳等六識天天取這些欲塵,就像酒鬼喝酒成瘾。這樣和欲塵結合緊了,再回農村就覺得處處是苦。這個苦感就是由前面不斷取欲塵造成的。再看農村,覺得“這樣的窮山溝”,處處都讓他不滿意、不悅意。
原來沒去城市之前,其實呆在農村感覺很好,沒有什麼不對頭。這種苦實際是前面的那個樂變出來的。在花花世界裏享受了聲色,再回山溝就要品嘗由前面釀成的苦味。
所以,到好的環境裏也只是受苦。有好的住房、好的環境,五取蘊呆在裏面,色、受、想、行、識天天在和環境結合,不斷地執取、感受,心就被緊緊綁在上面,綁在壞苦上面。環境一變,心上的逼惱、不安就來了。這跟上網玩遊戲一樣,玩多了,以後上不了網時,網瘾就逼惱上來,手足無措、躁動不安。
要看清,心在色、聲等五欲上領取樂的幻覺,這和“吸毒的人上瘾”沒什麼區別。以後觸到差一點的五欲,心上的逼惱就冒出來,讓自己難以忍受。
原來農村就是土房子、泥巴地,當地的小孩覺得這是很快樂的地方。後來到大城市住了一段,在那種欲塵環境裏攀緣、取相,領受種種。再回農村,就覺得這個地方髒、那個地方太土,這地方沒意思、太單調。總之,覺得處處都是苦了。
其實,無論到哪裏,從五取蘊裏現起的只有煩惱、只有種種分別、執著,其中的每一個都是苦因,都是苦性。
又比如,現在人認爲處在某種層次、某種位置就得安樂了。認准了這一點,拼命朝那個位置去追求。比如認爲只要進某個大機關、大單位或者國際大企業,安樂的夢想就實現了。那裏的環境、條件、地位、所作的工作,都是能得安樂的東西。
事實上,五取蘊的毒瘡放到那裏是什麼結果?還是跟那套環境結合,變出叁苦的新花樣。底層的人總認爲上層是很安樂的。比如小地方的人見大地方的人來,會認爲他生活在天堂裏。其實,他苦不堪言,就是做到總統也苦不堪言。看現在那些讓人羨慕的大明星、大總統,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苦。他們的五取蘊跟總統的位置、明星的位置一結合,又出現新花樣的苦。不可能因爲當了總統或明星就沒有苦,他們沒有斷煩惱,怎麼會不苦呢?
當明星有什麼苦?明星有名聲,被人崇拜,是很大的壞苦,他的心裏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他時時要保住自己的形象、名聲,總擔心失去現有的地位、榮譽。天天都生活在泡泡上,害怕泡泡破掉。實際上被人追捧生活在光環中,從此會變得脆弱、危險,只要離開這些,馬上就苦了,苦受往往超出一般人。這就看出不論到高、低、貴、賤哪種位置上,都是苦的自性。
小結:
一般人只能看到外在的境相,而且以這個現象作爲判斷標准,看不到裏面的內涵,看不到內在煩惱種子和苦種子,以及往後會怎麼一步步地發展出苦來。由于看不到這些,就只會想尋求外在環境的建設、更換,不會去往內調伏自心的煩惱。
實際上,攜帶煩惱種子和苦種子的五取蘊是苦器,放到哪裏都只會生苦。所以關鍵是息滅這個五取蘊,而不是把它放到一個好的地方,無論放到哪裏,放到美國也好,中國也好,放到沙漠也好,放到山青水秀的江南也好,不會因爲到那裏,五取蘊就止息。
認識了這一點之後,重點不是在環境作什麼,而是著重修行,止息取蘊。
二、叁界中接觸任何現象,都以苦爲體性
叁界中接觸任何現象都不離叁苦。也就是,以五取蘊作爲因,接觸可意境(就是適合自己心的境界)時生起樂受,就成爲壞苦;接觸不可意境(就是不適合自己心的境界)時生起苦受,又成爲苦苦;接觸中庸境時生起舍受,又是行苦。
比如受用悅意的色、聲、香、味、觸五欲,吃得爽快、玩得開心、住得舒服,這樣的有漏樂受是由根、境、識叁緣和合而現,這些因緣是壞滅的自性,一旦散掉,心就立即有憂苦逼惱。所以接觸可意境帶給人的只有憂苦。接觸不可意的五塵,當下有明顯的苦受。比如,吃很差的飲食,住狹窄的屋子,生活在噪音和空氣汙染中,當時心就被苦逼惱。從行苦上說,不論接觸什麼境界,都是起煩惱造業,取六道後面的蘊身,所以是在向未來延伸苦的相續。
說起根本原因,就是五取蘊攜帶有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像充滿毒素的毒瘡不論碰到什麼,唯一只是生苦。在世間,一切營造安樂的做法,都只是讓這個毒瘡的苦不要爆得太大。
比如爲了讓身體舒服去洗澡,水稍涼或稍燙,就會有苦受,所以要調好溫度。洗完之後不是真的得了安樂,只是去掉這個毒瘡表面上的種種汙垢,讓不舒服的苦受有所減輕。又像睡眠,要把這個毒瘡安置在合適的床上,床硬一點或軟一點就生出苦來。又比如坐車,時間長了、姿勢不對、或過于擁擠、空氣不好、速度太快,都引出苦來。這就看出,五取蘊毒瘡是非常脆弱危險的,必須小心翼翼,才不至于碰出大苦來。
從人的角度來說,接觸什麼人,也是苦的體性。接觸生貪生樂,是壞苦;生嗔生苦,是苦苦;不起苦樂,也是遷流中的行苦。接觸時雙方要很小心地保持和諧,才不會給對方增添苦受。
總之,只要沒有向內斷除煩惱、止息取蘊,在叁界中接觸任何境界,都是苦的體性,都會發展叁苦。
叁、任與何人建立關系,都以苦爲體性
很多人開始時結交成夫妻、朋友,後來都成了一種苦。像交友雙方,彼此有自己的想法和習性,要非常隨順客套,小心謹慎,才不出問題,交談要講彼此合適的話。忽然間心態不對,就發生不愉快的事。母子都有因爲不善言談而變成怨敵的,這都證明凡夫內心有煩惱種子、苦種子,因緣處理不好,就會生苦。
世間的關系建立在我執上,這決定了它是苦的體性。比如,滿自己的心意,就劃定爲自方,表現親善,而且希望對方始終…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