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一)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一)

  

  由四相思维世间唯苦分四:一、无论到何处都是苦的自性 二、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以苦为体性 三、任与何人建立关系,都以苦为体性 四、不论依赖什么,都以苦为体性

  一、无论到何处都是苦的自性

  从地狱到天堂,无论到三界的何处,都是苦的体性。在人间,无论在偏僻山村,还是到繁华都市,也都是苦的体性。但不明苦谛的人,总以为到了某地就能实现安乐。以这种期待,越洋过海,异地淘金,到处寻找梦想中的乐园。事实上无论去哪里,都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都是遇缘爆发一个又一个的烦恼和苦。

  比如一位母亲,在女儿出国时,认为她在那里一定有好日子过。她忽略了女儿内心的苦因,没看到这一点,就把去美国当成进天堂,因此浮想联翩,想着她怎么读学位,怎么功成名就,生活怎么优越,认为她的一切都是好的。岂不知女儿在外贪嗔依旧,处处受烦恼和业的支配,生起的实际只是一连串的苦苦、坏苦和行苦。

  又比如一个学生到大城市去上大学,在进大学校门的时候,他的感觉是里面很安乐。事实上,学校那么个环境并不能决定什么。当他进去时,他的那套五取蕴不会因为脚迈进了校园,就得以转依清净。只不过乐的妄想让他沉浸在快乐的错觉中。以后的几年里,只见他的五取蕴在爆发一个个的烦恼和苦。大学的校园实际成了一再出现苦苦、坏苦和行苦的场所。

  也就是苦因五取蕴和新的大学环境结合,以那里新的人、新的事作为所缘缘、增上缘,又生起种种新的烦恼和新的苦。在这期间有的种种乐受都是坏苦,过后就空虚失落;这里也有种种幻想,最后得到的只有悲伤失望;又有种种不如意、求不得,都是苦苦;平平常常的时候,也是行苦,停不下时光的迁流。所以四年下来,品尝到的只有种种轮回的苦味。回头看,事实和当初的预计并非一致。当初是被外在的假相骗倒了。

  又比如一个人抱着安乐梦想,踏上征程,到异国他乡去谋求发展。比如去美国、去日本,他认为那里是一片乐土,似乎满地都是黄金、到处都是机遇,可以大展鸿图,成就一番事业。

  他是把那个地方看成是乐的自性或者是安乐之因。在他看来,那里有很多功成名就的机会,他向往那里的生活,丰富多彩的娱乐、各式各样的新鲜事物、种种的享受。总之,认为外境上有乐可得。后来又怎样呢?实际是一而再地感受种种苦。

  一般人只看外、不看内,不认识自身五取蕴的体性。外面欲尘显现时,觉得有乐,就认定是真实的乐,决心要把它求到。实际上,外境并没有苦乐的自性,决定苦乐的是自己的心,主导苦乐的是自心的烦恼和业,一个人有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在身,走到哪里,无非是和境缘结合生出一个个苦来。

  人身上有两样东西,一样是狂想,一样是事实。“狂想”就像疯子一样,错觉中总认为有乐可得。“事实”就是携带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这两样是不配套的。妄想是这么幻想、那么幻想,五取蕴是这么起烦恼、那么生苦。狂想认为:那里有好多的乐,我要去那里。因此就往那里追逐,另一个就跟他同步地制造苦。这就看出所谓有乐只是一种妄想,里面的一套五取蕴是自己走自己的,它不管你想象得有多美好,到任何环境里,它的工作就是造苦、生苦。

  又比如,一般人见到某个餐厅里面环境优雅,就认为:这个地方很好,到那里肯定有安乐!随这一念他就进去了。进去时,是那个五取蕴的毒疮进去。这个毒疮遇到了新的环境,就不断和新环境结合生成各种各样的苦。

  比如他进去一看,很别致、很时尚,让他有一种悦意感觉。就像吃糖,是有乐受的。当时他的心就迷恋在上面,这就是苦。怎么说是苦?这时贪心已经悄悄生起,沉迷其中而不自觉。正这么耽著时,贪的种子、坏苦、苦苦的种子已经在发起,这个功能有了,以后就会不断地爆出苦来。比如,这个取蕴毒疮从前面的温室环境里抽出来,再放回到平淡的环境,顿时就有单调乏味的苦生起。五取蕴里已经养成了习气,没有声色就受不了。

  就像农村的人到大城市打了一年工。他的贪心已经和那里的欲尘结合得很紧,眼、耳等六识天天取这些欲尘,就像酒鬼喝酒成瘾。这样和欲尘结合紧了,再回农村就觉得处处是苦。这个苦感就是由前面不断取欲尘造成的。再看农村,觉得“这样的穷山沟”,处处都让他不满意、不悦意。

  原来没去城市之前,其实呆在农村感觉很好,没有什么不对头。这种苦实际是前面的那个乐变出来的。在花花世界里享受了声色,再回山沟就要品尝由前面酿成的苦味。

  所以,到好的环境里也只是受苦。有好的住房、好的环境,五取蕴呆在里面,色、受、想、行、识天天在和环境结合,不断地执取、感受,心就被紧紧绑在上面,绑在坏苦上面。环境一变,心上的逼恼、不安就来了。这跟上网玩游戏一样,玩多了,以后上不了网时,网瘾就逼恼上来,手足无措、躁动不安。

  要看清,心在色、声等五欲上领取乐的幻觉,这和“吸毒的人上瘾”没什么区别。以后触到差一点的五欲,心上的逼恼就冒出来,让自己难以忍受。

  原来农村就是土房子、泥巴地,当地的小孩觉得这是很快乐的地方。后来到大城市住了一段,在那种欲尘环境里攀缘、取相,领受种种。再回农村,就觉得这个地方脏、那个地方太土,这地方没意思、太单调。总之,觉得处处都是苦了。

  其实,无论到哪里,从五取蕴里现起的只有烦恼、只有种种分别、执著,其中的每一个都是苦因,都是苦性。

  又比如,现在人认为处在某种层次、某种位置就得安乐了。认准了这一点,拼命朝那个位置去追求。比如认为只要进某个大机关、大单位或者国际大企业,安乐的梦想就实现了。那里的环境、条件、地位、所作的工作,都是能得安乐的东西。

  事实上,五取蕴的毒疮放到那里是什么结果?还是跟那套环境结合,变出三苦的新花样。底层的人总认为上层是很安乐的。比如小地方的人见大地方的人来,会认为他生活在天堂里。其实,他苦不堪言,就是做到总统也苦不堪言。看现在那些让人羡慕的大明星、大总统,有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苦。他们的五取蕴跟总统的位置、明星的位置一结合,又出现新花样的苦。不可能因为当了总统或明星就没有苦,他们没有断烦恼,怎么会不苦呢?

  当明星有什么苦?明星有名声,被人崇拜,是很大的坏苦,他的心里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时时要保住自己的形象、名声,总担心失去现有的地位、荣誉。天天都生活在泡泡上,害怕泡泡破掉。实际上被人追捧生活在光环中,从此会变得脆弱、危险,只要离开这些,马上就苦了,苦受往往超出一般人。这就看出不论到高、低、贵、贱哪种位置上,都是苦的自性。

  小结:

  一般人只能看到外在的境相,而且以这个现象作为判断标准,看不到里面的内涵,看不到内在烦恼种子和苦种子,以及往后会怎么一步步地发展出苦来。由于看不到这些,就只会想寻求外在环境的建设、更换,不会去往内调伏自心的烦恼。

  实际上,携带烦恼种子和苦种子的五取蕴是苦器,放到哪里都只会生苦。所以关键是息灭这个五取蕴,而不是把它放到一个好的地方,无论放到哪里,放到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放到沙漠也好,放到山青水秀的江南也好,不会因为到那里,五取蕴就止息。

  认识了这一点之后,重点不是在环境作什么,而是着重修行,止息取蕴。

  二、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以苦为体性

  三界中接触任何现象都不离三苦。也就是,以五取蕴作为因,接触可意境(就是适合自己心的境界)时生起乐受,就成为坏苦;接触不可意境(就是不适合自己心的境界)时生起苦受,又成为苦苦;接触中庸境时生起舍受,又是行苦。

  比如受用悦意的色、声、香、味、触五欲,吃得爽快、玩得开心、住得舒服,这样的有漏乐受是由根、境、识三缘和合而现,这些因缘是坏灭的自性,一旦散掉,心就立即有忧苦逼恼。所以接触可意境带给人的只有忧苦。接触不可意的五尘,当下有明显的苦受。比如,吃很差的饮食,住狭窄的屋子,生活在噪音和空气污染中,当时心就被苦逼恼。从行苦上说,不论接触什么境界,都是起烦恼造业,取六道后面的蕴身,所以是在向未来延伸苦的相续。

  说起根本原因,就是五取蕴携带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像充满毒素的毒疮不论碰到什么,唯一只是生苦。在世间,一切营造安乐的做法,都只是让这个毒疮的苦不要爆得太大。

  比如为了让身体舒服去洗澡,水稍凉或稍烫,就会有苦受,所以要调好温度。洗完之后不是真的得了安乐,只是去掉这个毒疮表面上的种种污垢,让不舒服的苦受有所减轻。又像睡眠,要把这个毒疮安置在合适的床上,床硬一点或软一点就生出苦来。又比如坐车,时间长了、姿势不对、或过于拥挤、空气不好、速度太快,都引出苦来。这就看出,五取蕴毒疮是非常脆弱危险的,必须小心翼翼,才不至于碰出大苦来。

  从人的角度来说,接触什么人,也是苦的体性。接触生贪生乐,是坏苦;生嗔生苦,是苦苦;不起苦乐,也是迁流中的行苦。接触时双方要很小心地保持和谐,才不会给对方增添苦受。

  总之,只要没有向内断除烦恼、止息取蕴,在三界中接触任何境界,都是苦的体性,都会发展三苦。

  三、任与何人建立关系,都以苦为体性

  很多人开始时结交成夫妻、朋友,后来都成了一种苦。像交友双方,彼此有自己的想法和习性,要非常随顺客套,小心谨慎,才不出问题,交谈要讲彼此合适的话。忽然间心态不对,就发生不愉快的事。母子都有因为不善言谈而变成怨敌的,这都证明凡夫内心有烦恼种子、苦种子,因缘处理不好,就会生苦。

  世间的关系建立在我执上,这决定了它是苦的体性。比如,满自己的心意,就划定为自方,表现亲善,而且希望对方始终…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