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一)▪P2

  ..续本文上一页要站在自己这一边,给自己利益。一旦不合自己的心意,彼此就敌对起来,顿时由亲变为怨,乐成了苦。所以这个“亲”是虚妄假立的,也见到心的妄计变动无常,即使是亲密的关系也离不开苦。

  总之,无论和什么人建立关系,总超不出苦苦、坏苦、行苦。结交时,对方给我乐、给我钱、照顾我很好,就贪著供养、受用;对方不恭敬自己、态度不好,就生嗔心;平平淡淡也落在痴心中。

  如果在一起弄得关系僵了,矛盾解不开,那是苦不堪言,不但现前苦,往后还有牵牵连连的苦。关系好也是以贪心作为基础,实际天天都落在坏苦中,某一天分离时,会爆发猛利的爱别离苦。

  即使建立的是很平常的关系,也是苦的体性。比如同学、同事之类的关系,彼此的接触并非是启发出离心、菩提心、无我空慧,而只是不断生起种种愚痴分别,都是造生死业因。所以跟人建立的一般关系,也是苦的体性。

  比如招待客人,每次都要热情招待才彼此舒服,有一次不热情,心里就很不痛快,弄得彼此都苦。人心都是脆弱的,每个凡夫心里都有很多的烦恼种子。彼此建立世间的关系,就像两条毒蛇建立关系,其中一人烦恼稍微发作,彼此就不免杂染和冲突。(比如一方表现为不满意时,另一方的嗔心随着就出现;或者一方现行贪爱时,另一方也会卷在爱中。天天在贪嗔中缠绕,增长生死业因。)

  世间人成家过日子,也是以苦为体性。当初彼此爱慕,如胶似漆,实际已经积下很深的坏苦。下一次对方稍不满足自己的心,比如态度有些冷淡,没了起初那样的热情,内心就非常不满意,会现起很深的苦。如果矛盾变得越来越大,时间一久,呆在一起成了怨家,看对方一眼也浑身哆嗦,就出现了大苦。就算非常恩爱的夫妻,能白头到老,哪一天一方撒手而去,另一方就苦不堪言。

  世俗朋友多以利害关系来结交,从头到尾都是彼此助长烦恼、助长苦,结交越多,烦恼就越多,苦就越多。比如,结交十个朋友,一个朋友过生日,一年就要给十个人过生日。这次他请我一次,下一次我也要请他,整天忙于应酬。多数时候在一起只是毫无意义地造恶,贪、嗔、痴、绮语、恶口等随手就来,这就是依止恶友把自己的心搞坏。结交一个都会沾上很多恶习,何况结交多个。

  以前有两个中国青年学子在美国相遇,他们志趣相投,优势互补,真是完美的黄金搭档,他们通过合作,获得了巨大成果,成为令人羡慕的合作典范。

  然而在他们的合作关系里,处处是苦。获得成功和荣誉,受人羡慕时,他们陶醉,认为双方的合作非常棒。其实,这已经种下了苦因,在后来分手时,他们痛苦难言,欲舍不成、欲合不能。

  当初他们不苦不乐时,也是给未来种下一连串苦苦和坏苦的种子。有烦恼的两个人,不断地接触,就不断地种下一个个的苦因,接触中生出种种分别、烦恼,苦也随着潜滋暗长。人的接触不是石头的接触,彼此是心的交流,在合作过程中,你取得一项成果,我得到一种启发,双方的心有交流、有触碰。但人都有我执,后面算名利账时,会认为这是我做的,那是你做的,这些争名争利的分别就都出来了。到底谁排名在先,谁先领奖,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占多少比例……,为此争得不可开交,痛苦不堪,其实苦的种子早在前面就种下了。

  因此,前面两人合作过程中的一切就是苦因,是在为后来出生苦准备原料。没有前面,后面的坏苦、苦苦都不可能出现。他们的分裂从哪里来?彼此间的计较、不满、嫉妒、纷争从哪里来?都是从前面的合作来的。

  这样看来,跟任何人建立关系都是以苦为体性,因为跟任何人建立关系都不离开苦,都是助长烦恼和苦。顺心助长贪,不顺心助长嗔,中庸助长痴,无非在三苦中打转。

  修行人跟很多世间人打交道,会导致修行退步。被业缘所牵,烦恼增盛,内心苦感更强,表现为心乱、烦恼重、静不下心,很多事牵扯到自己身上,搞得很不快乐。

  有人事的地方就有苦,总会走到苦苦、坏苦里去。世间哪个团体不出现苦?哪一家不出现苦?人和人交往有几个是没有烦恼的事?无论如何都是以苦收场。人和人接触是五取蕴的接触,这样的接触能避免苦吗?就像满含毒素的疮碰在一起,就只能碰出苦来。所以说世间的人际关系没有不走入坏苦和苦苦,没有一个关系是超越苦的,就因为没有入解脱道,没有往对治苦的方向上走。心里是想走安乐道,实际走的无不是走向苦的死路,没有一条路在真正走向安乐。在没有生起无我空慧时,没有真正的安乐之路可言。

  总之,世俗的结交都是以苦为体性,没有意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是想跟许多人去结交,结果一次次地落入苦中。

  修行人与人相交,唯一要建立法上的关系,只有法是息苦的,只有彼此作菩提增上缘才能息苦,此外世间的关系都不必要建立。身处红尘,不得不跟世间人打交道时,也必须随顺解脱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才能避免生起贪嗔而卷入苦中。

  四、不论依赖什么,都以苦为体性

  很多人都会想找一个依赖,觉得有依赖就很安全,有保障,这就是生苦的因。不论是对名誉、地位、财富还是对人,只要有依赖就一定是苦的体性,而且最终都会造成苦苦。因为三界一切法都是无常,本不可靠。

  道理是很明白的,因为依赖是把安乐的希望寄托在心外的某一法上,而世间的一切法都是无常靠不住的,所以在能依赖上时心里满足是坏苦;因缘散了抓不到时,就有忧苦逼恼,又是苦苦;正当心依赖时,心靠在上面,就是苦因,因此是行苦。所以依赖只会出生三苦,除此之外,不会生一微尘许的安乐。

  比如妻子依赖丈夫,觉得安全、温暖,抱有种种幻想,后来被丈夫抛弃,就感觉天崩地裂,极端痛苦、绝望。

  又比如依赖权势,权势在时,依赖它,得到很大的乐。要房有房,要车有车,地位、名声、恭敬什么都有,这时心里很满足。一旦失去权势,被罢黜、流放,就像堕入万丈深渊,困苦不堪,生出大苦。

  又如,孩子从小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道一味地享受,这种依赖于父母的幸福、温暖是坏苦;在此期间,一直在积集苦因,是行苦;后来长大,饭不会做、衣不会洗,没办法生存,非常痛苦,是苦苦。这就是由依赖造成的苦。没有原先的依赖,就没有后来的苦。

  师徒也是如此,要是成了彼此依赖,毕竟是执著是苦的自性。原先什么事靠师父解决,呆在师父旁边安全、温暖、快乐,这是坏苦;愿意呆在师父身边,有贪著、依赖,已经在埋下苦因,这是行苦;如果师父重视别的弟子,立即就生嫉妒心,心里计较:为什么对她好,不对我好。内心非常失落、焦虑痛苦,这是苦苦。可怜人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相续有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内心有“我贪”(就是对“自我”的贪著),希望师父多关照“我”,重视“我”,给“我”名誉、给“我”位置,这就是苦因。这样要师父重视她这个“我”。一旦“我”没得到满足,就觉得师父对“我”不关心,伤心苦恼。其实都是我执在做怪。

  君依赖臣,让臣去为他办事,一旦臣跑了或背叛,君失去依赖,陷入困境,苦就出来了。

  像世间女人依赖丈夫,一味要求丈夫体贴她、照顾她,给她安全、安乐,认为找到一个终身依靠,把一生都交付给他,就能一生幸福。这是大错。她不知道应当在自心上去解决苦乐,不去止息自心的烦恼,不在自心上修,哪一天有什么变故,必定吃大苦头。比如丈夫经济破产,或亡故,或有外遇,就立即觉得大树倒了,天塌下了,深深陷入痛苦的泥潭。

  由以上观察,可以下个结论:在世间不论依赖什么都是苦的自性。妄想依赖某一人、某一法,把安乐的希望寄托于对方,希望对方能给我除苦予乐,最终必然落空。事实上,个人的苦乐只有从各自心上去解决。

  安乐是不能依赖自心外的法来获得的。佛示现无常也是为的这个道理。不然,单靠依赖外法就能得安乐,佛也不必示现涅槃。因为既然众生依赖佛能得永恒真实安乐,佛为什么要涅槃?佛住世让众生依赖,众生不就由此能得到安乐吗?实际不是这样,世间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自性,什么也依赖不上,佛示现的色身也是如此,只有自己修道、断烦恼、证得寂静涅槃,才能得安乐。佛来世上是开示修心的道,让众生修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如果自己不作任何修行,只想靠依赖来得安乐,这是行不通的。每个人要自修自行菩提道,依法息灭自心烦恼,才是安乐之道。此外不必异想天开有人能赐予解脱、赐予安乐,不要有这种依赖的想法。

  通过以上四种相观察,就看出世间法都是苦的自性。不论到哪里、接触什么、与什么人建立关系或者依赖什么,都是苦的自性。就因为五取蕴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的体性,只要还没有得以息灭,就会不断地起作用,天天有贪嗔等烦恼上演,有写不完的悲剧、流不完的血泪、演不完的生死。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