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P2

  ..續本文上一頁子,實際上刹那刹那都是苦因。正是由于沒有根除掉苦因,才在八萬劫過後,又遇緣發起苦苦、壞苦,所以他入定時的每刹那都是行苦。

  

  (叁)苦器

  這個器是器具的意思。可以說五取蘊是出苦的器,又是造苦的器。由于它是過去惑業造成的果,會從中源源不斷地出苦,所以是出苦的器具。它上面受、想、行、識等等一套,能起惑造業而造出新的苦,所以又是造苦的器具。它就像是造苦基地,每天不停地運作,造出一個個苦。就像汽車生産線不斷運作,産出一輛輛新車一樣。

  著重觀察五取蘊這個造苦系統,會認識它是造苦的主體。有了它,配上種種緣,就生出種種苦來。比如電視上顯現一個美女畫面,實際只是一些閃動的光點,但它刺激了心,五取蘊中馬上就現起一連串反應。色受想行識無法自控地運轉起來,貪煩惱種子被激發,受、想、行、識、全身跟著迅速運轉變化,人很快就墮入了苦惱中,這就是遇緣現行。苦器的五蘊,稍有境緣誘發,就變出苦來。

  又比如,股民一看股市行情,“股票上漲了”,馬上打開電腦,分析一條條股市行情曲線,看到有賺頭,立即行動,一整套五蘊全面運行。這已經掉進苦裏去了。見到每張股票淨賺五元,欣喜若狂,這是墜入壞苦。過一段時間,買的股票大虧,一下子昏倒在地,又落入苦苦。

  這樣細心觀察,就見到五取蘊無時無刻不在顯露出它的苦性。它不斷地生煩惱、生苦,生苦時又強化習氣,習氣成熟又起煩惱造種種業,又感苦又造業。這個五取蘊就是這樣不斷地使人由苦而苦,在沒有斬斷苦蘊的主根之前,會層出不窮地生出苦來。就像一棵樹只要根還在,即使剪掉所有的枝丫,它很快又長出繁枝密葉。這有多可怕!

  在五取蘊相續的過程中,一直在不斷地隨我執起惑造業,而引生後蘊。這個惑業生蘊的運作,沒有生起空慧止息它,就會一直不斷地進行,由此就造成無量劫來的結蘊相續,變現出叁界六道的無量諸苦。

  這就明了,這個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相續是無量惑、業、苦的所依。一切苦都出自五取蘊,都統歸爲五取蘊苦。這樣的認識就超出以往只停留在苦的支分或片段上的認識,能貫通起來看到叁苦、八苦、六道諸苦的總苦——五取蘊苦。這才知道,叁界凡夫都存在這個從未止息的造苦機製,都被綁在上面,任它輾轉地運行。這樣的造苦機製實在是一切恐怖中最恐怖的事。

  如果輪回只有有限的幾世,咬咬牙忍過去也就了了。但現在存在的是隨時遇緣就造苦的機製,如果不從根息滅掉它,就會輾轉不斷地造出身心世界的無量諸苦。正因爲造苦的功能俱在、苦根俱在,就會輪回不已,苦海無邊。這是它極可怕的原因所在。

  總之,五取蘊是最大的苦源、最大的苦依。曠劫以來的輪回苦唯一是五取蘊苦。地獄的火燒、砍截由它顯現;餓鬼的饑餓、旁生的殘殺、修羅的戰爭、人間的生老病死也由它生起。叁有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苦全由它生起。應當厭離的就是這五取蘊。只要它還存在,就會造苦不休止。

  深入地去認識五取蘊的造苦機製,才會認得它是一切苦之源,才會對五取蘊極生厭離,由此迫切尋求解脫取蘊大苦。修道人都求解脫,具體地追問:求解脫什麼?就是求解脫取蘊相續,對這一點務必要深入思維。

  樂執的愚癡

  所謂的樂執,是指人們執著世間有樂可求。苦性五取蘊上本沒有微塵許的安樂,而人的心卻一直期望在這上面得安樂,這就是愚癡。

  在沒有看清五取蘊苦的真相之前,樂的妄執並不會自動退去,這種執著非常頑固,它會讓人一直把苦看成樂,會一直在樂的妄想中尋求不已。學習苦谛,就是把取蘊的真相看個透徹,一直看到它純苦無樂爲止,這樣才會引發厭離。如果還見世間有樂可求,還抱著樂的幻想不放,那就沒有學到。學苦谛就是讓自己從世間逐樂的迷夢中醒來,不是還保留這種迷夢,還在迷夢中幻想、追求。

  總之,抉擇“有漏皆苦”,是讓我們看明世間的真相,從此不再在有漏蘊上求樂。真能看透,就決定生起厭離。

  

  四、對觀分叁:(一)生死與無生死 (二)退還與無退還 (叁)苦性與樂性

  對觀就是對比觀察有漏法和無漏法,從而顯示出前者純苦無樂,後者是真實的安樂。

  

  (一)生死與無生死

  由于具縛凡夫一向隨我執而轉,執著有常、一、自在的我而造種種業,所以果上就顯現分段生死。也就是本來只是微塵和刹那的虛妄現相,心識錯亂把微塵和刹那的相執著爲常、一、自在的“我”,執著有粗分的山河大地等色法以及粗分的心識,以這樣的因就會虛妄地現出五取蘊身。有了生,就一定有死。死後又生,輾轉不斷,就形成一段又一段的生死。

  到徹證無我時,智慧前不見粗分的身體、心識相續以及山河大地等的器世界,像阿羅漢安住無我時,只見無分刹那和無分微塵,以這個見無我的智慧爲因,就會消掉粗分根身、器界的妄現。這樣沒有它的生,就沒有它的滅,最終徹底隱沒分段生死的相。

  

  (二)退還與無退還

  所謂退還,是指世間人天樂,包括受用外五欲所生的樂、內禅定所生的樂和舍,都會退還到苦苦中。

  分兩步證明。第一、這些受只是惑業因緣所作的有爲法,因緣一旦消散,就必定會退掉。第二、苦因——五取蘊的造苦機製並沒有消除,所以人天樂退掉以後,又會重新由非福業感召苦苦。比如,上界人天依仗定力暫時伏住煩惱種子,但這只是壓伏,不是斷除。定力一失去,種子就又現起,又起惑造業,感種種苦。所以才有定境中的上界天人翻過來墮入地獄,成了烈火中灼燒、慘厲哭嚎的罪人。或者原先是盡情享受欲樂的天子,一下子墮爲餓鬼,在貧瘠的大地上艱難爬行,飽受饑渴的痛苦。這就是從樂退回到苦苦,就像《入行論》說:“數數來善趣,數受諸安樂,死後墮惡趣,常受難忍苦。”

  相比之下,生起現證無我的空慧時,就能退掉計執我的心。這樣退掉了執我的心,就不會再執我而起貪、嗔等煩惱。煩惱一退掉,就不再起種種有漏業的造作;不造有漏業,就不引生叁界的受生。所以宿業都消盡之後,就永遠超出叁界生死,再不退還到生死中,再不退還到苦苦中,得到的是息滅苦和苦因的永無退還的安樂。

  

  (叁)苦性與樂性

  從因上觀察,凡是以無明爲根源起煩惱造業所生的果,都是苦的自性。這裏講的無明就是十二緣起中的第一支,包括業果愚和真實義愚(也就是對業果的愚蒙和對無我的愚蒙)。從主要方面講,業果愚感召惡趣和人天的苦苦,真實義愚感召人天的壞苦和行苦。

  無明的心離了無我的實相,虛妄地生起我執,就像花繩上沒有蛇而妄起蛇的執著,之後心識的種種妄動不安,就是苦的體性。相反,智慧契合無我實相,能息下無我計我的妄執,就像見到花繩上無蛇,就自然息下蛇的執著,之後妄動的心止息歸于寂靜,就是樂的體性。

  由以上的對觀就知道,一切有漏法純苦無樂,只有無漏的離苦的寂靜才是真實安樂。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行苦講記(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