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P2

  ..续本文上一页子,实际上刹那刹那都是苦因。正是由于没有根除掉苦因,才在八万劫过后,又遇缘发起苦苦、坏苦,所以他入定时的每刹那都是行苦。

  

  (三)苦器

  这个器是器具的意思。可以说五取蕴是出苦的器,又是造苦的器。由于它是过去惑业造成的果,会从中源源不断地出苦,所以是出苦的器具。它上面受、想、行、识等等一套,能起惑造业而造出新的苦,所以又是造苦的器具。它就像是造苦基地,每天不停地运作,造出一个个苦。就像汽车生产线不断运作,产出一辆辆新车一样。

  着重观察五取蕴这个造苦系统,会认识它是造苦的主体。有了它,配上种种缘,就生出种种苦来。比如电视上显现一个美女画面,实际只是一些闪动的光点,但它刺激了心,五取蕴中马上就现起一连串反应。色受想行识无法自控地运转起来,贪烦恼种子被激发,受、想、行、识、全身跟着迅速运转变化,人很快就堕入了苦恼中,这就是遇缘现行。苦器的五蕴,稍有境缘诱发,就变出苦来。

  又比如,股民一看股市行情,“股票上涨了”,马上打开电脑,分析一条条股市行情曲线,看到有赚头,立即行动,一整套五蕴全面运行。这已经掉进苦里去了。见到每张股票净赚五元,欣喜若狂,这是坠入坏苦。过一段时间,买的股票大亏,一下子昏倒在地,又落入苦苦。

  这样细心观察,就见到五取蕴无时无刻不在显露出它的苦性。它不断地生烦恼、生苦,生苦时又强化习气,习气成熟又起烦恼造种种业,又感苦又造业。这个五取蕴就是这样不断地使人由苦而苦,在没有斩断苦蕴的主根之前,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来。就像一棵树只要根还在,即使剪掉所有的枝丫,它很快又长出繁枝密叶。这有多可怕!

  在五取蕴相续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随我执起惑造业,而引生后蕴。这个惑业生蕴的运作,没有生起空慧止息它,就会一直不断地进行,由此就造成无量劫来的结蕴相续,变现出三界六道的无量诸苦。

  这就明了,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相续是无量惑、业、苦的所依。一切苦都出自五取蕴,都统归为五取蕴苦。这样的认识就超出以往只停留在苦的支分或片段上的认识,能贯通起来看到三苦、八苦、六道诸苦的总苦——五取蕴苦。这才知道,三界凡夫都存在这个从未止息的造苦机制,都被绑在上面,任它辗转地运行。这样的造苦机制实在是一切恐怖中最恐怖的事。

  如果轮回只有有限的几世,咬咬牙忍过去也就了了。但现在存在的是随时遇缘就造苦的机制,如果不从根息灭掉它,就会辗转不断地造出身心世界的无量诸苦。正因为造苦的功能俱在、苦根俱在,就会轮回不已,苦海无边。这是它极可怕的原因所在。

  总之,五取蕴是最大的苦源、最大的苦依。旷劫以来的轮回苦唯一是五取蕴苦。地狱的火烧、砍截由它显现;饿鬼的饥饿、旁生的残杀、修罗的战争、人间的生老病死也由它生起。三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苦全由它生起。应当厌离的就是这五取蕴。只要它还存在,就会造苦不休止。

  深入地去认识五取蕴的造苦机制,才会认得它是一切苦之源,才会对五取蕴极生厌离,由此迫切寻求解脱取蕴大苦。修道人都求解脱,具体地追问:求解脱什么?就是求解脱取蕴相续,对这一点务必要深入思维。

  乐执的愚痴

  所谓的乐执,是指人们执著世间有乐可求。苦性五取蕴上本没有微尘许的安乐,而人的心却一直期望在这上面得安乐,这就是愚痴。

  在没有看清五取蕴苦的真相之前,乐的妄执并不会自动退去,这种执著非常顽固,它会让人一直把苦看成乐,会一直在乐的妄想中寻求不已。学习苦谛,就是把取蕴的真相看个透彻,一直看到它纯苦无乐为止,这样才会引发厌离。如果还见世间有乐可求,还抱着乐的幻想不放,那就没有学到。学苦谛就是让自己从世间逐乐的迷梦中醒来,不是还保留这种迷梦,还在迷梦中幻想、追求。

  总之,抉择“有漏皆苦”,是让我们看明世间的真相,从此不再在有漏蕴上求乐。真能看透,就决定生起厌离。

  

  四、对观分三:(一)生死与无生死 (二)退还与无退还 (三)苦性与乐性

  对观就是对比观察有漏法和无漏法,从而显示出前者纯苦无乐,后者是真实的安乐。

  

  (一)生死与无生死

  由于具缚凡夫一向随我执而转,执著有常、一、自在的我而造种种业,所以果上就显现分段生死。也就是本来只是微尘和刹那的虚妄现相,心识错乱把微尘和刹那的相执著为常、一、自在的“我”,执著有粗分的山河大地等色法以及粗分的心识,以这样的因就会虚妄地现出五取蕴身。有了生,就一定有死。死后又生,辗转不断,就形成一段又一段的生死。

  到彻证无我时,智慧前不见粗分的身体、心识相续以及山河大地等的器世界,像阿罗汉安住无我时,只见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以这个见无我的智慧为因,就会消掉粗分根身、器界的妄现。这样没有它的生,就没有它的灭,最终彻底隐没分段生死的相。

  

  (二)退还与无退还

  所谓退还,是指世间人天乐,包括受用外五欲所生的乐、内禅定所生的乐和舍,都会退还到苦苦中。

  分两步证明。第一、这些受只是惑业因缘所作的有为法,因缘一旦消散,就必定会退掉。第二、苦因——五取蕴的造苦机制并没有消除,所以人天乐退掉以后,又会重新由非福业感召苦苦。比如,上界人天依仗定力暂时伏住烦恼种子,但这只是压伏,不是断除。定力一失去,种子就又现起,又起惑造业,感种种苦。所以才有定境中的上界天人翻过来堕入地狱,成了烈火中灼烧、惨厉哭嚎的罪人。或者原先是尽情享受欲乐的天子,一下子堕为饿鬼,在贫瘠的大地上艰难爬行,饱受饥渴的痛苦。这就是从乐退回到苦苦,就像《入行论》说:“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后堕恶趣,常受难忍苦。”

  相比之下,生起现证无我的空慧时,就能退掉计执我的心。这样退掉了执我的心,就不会再执我而起贪、嗔等烦恼。烦恼一退掉,就不再起种种有漏业的造作;不造有漏业,就不引生三界的受生。所以宿业都消尽之后,就永远超出三界生死,再不退还到生死中,再不退还到苦苦中,得到的是息灭苦和苦因的永无退还的安乐。

  

  (三)苦性与乐性

  从因上观察,凡是以无明为根源起烦恼造业所生的果,都是苦的自性。这里讲的无明就是十二缘起中的第一支,包括业果愚和真实义愚(也就是对业果的愚蒙和对无我的愚蒙)。从主要方面讲,业果愚感召恶趣和人天的苦苦,真实义愚感召人天的坏苦和行苦。

  无明的心离了无我的实相,虚妄地生起我执,就像花绳上没有蛇而妄起蛇的执著,之后心识的种种妄动不安,就是苦的体性。相反,智慧契合无我实相,能息下无我计我的妄执,就像见到花绳上无蛇,就自然息下蛇的执著,之后妄动的心止息归于寂静,就是乐的体性。

  由以上的对观就知道,一切有漏法纯苦无乐,只有无漏的离苦的寂静才是真实安乐。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行苦讲记(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