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舒淨土文講記(四)▪P2

  ..續本文上一頁久,八哥鳥舌上生出一朵紫蓮。

  試想:阿彌陀佛若沒有度生神力,能讓鹦鹉、八哥等畜類徑生淨土嗎?八哥鳥都念佛立化,直出輪回,可見阿彌陀佛名號有點鐵成金之神力。既然佛的威神能度脫畜類,必定更能度脫遠勝畜類的人類,所以只要一心皈依,定能往生西方。

  淨土總要叁

  以下幾篇講到彌陀因地修行成佛的曆程,亦即建立極樂淨土的過程,成就萬德洪名的過程。佛果地利他的威德來自因地的大願大行。我們能了解佛因地的大願大行,由因推果,就會信解佛願真實不虛,緣起真實不虛,淨土功德真實不虛,持名得加持真實不虛。

  【經又雲:無量無數劫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化度衆生。是時有大國王,往聽說法,遂有覺悟。乃舍國王之位,而往修行,號曰法藏比丘。即阿彌陀佛也。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願願皆爲濟度衆生。】

  《無量壽經》裏又講:無量無數劫以前,有世自在王如來出現于世,化度衆生。當時有位大國王前來聽佛說法,由此生起覺悟,舍王位出家,隨佛修行,名爲法藏比丘。即阿彌陀佛的前身。

  當時法藏比丘願力宏深,在世自在王佛前發下四十八大願,願願都爲救度一切衆生。

  【發此願已,乃精進以了生死,次入菩薩地。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也。入菩薩地者,內則修慧,外則修福也。】

  願是計劃,不是一發就能落實,要經長期修行,才能圓滿。法藏比丘發願之後,精進修行,由此了脫生死,之後趣入菩薩地。“了生死”是指在生死中自在無礙,不再被生死所拘。“入菩薩地”即內修慧,外修福,福慧雙修。

  【修慧者,使慧性日廣于一日,至成佛時,則慧性含虛空世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也。】

  “修慧”,是由修習使本有的慧性日益廣大,至成佛時,慧性含裹虛空世界,十方叁世的因緣、現相等無所不知,無所不見。

  【修福者,乃托生于一切衆生中,同其形體,通其語言,以設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細蟲蟻,皆托生于其中。如此無量無數劫來,設化衆生。夫設化衆生者,無非得福也。得福而不受用,故其福愈積而愈大,久則遍于虛空世界矣。福大則威神大。譬如世人,官大則勢力大。是以威神無所不可,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

  “修福”,是指托生在一切衆生中,示現同類的身體、語言,以設立教化。法藏比丘自發下利生大願後,上自天帝,下至微細蟲蟻,都托生其中。如此無量無數劫來,設化衆生。而教化衆生,無不得福。有福而不受用,福就愈積愈大,久之遍于虛空世界。福大,威神就大,如世間人,官大勢力就大。因此,當威神達到無所不可時,才實現度生所願,而入佛位。

  《抛石經》中說:南贍部洲一切衆生福德之和,不及統攝一洲鐵輪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二大部洲一切衆生福德之和,不及統攝二洲銅輪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億統攝四洲金輪王福德之和,不及一四大天王眷屬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億四大天王眷屬福德之和,不及一四大天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億四大天王福德之和,不及一忉利天眷屬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億忉利天眷屬福德之和,不及一忉利天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與此類同,夜摩天衆及天王,兜率天衆及天王,化樂天衆及天王,他化天衆及天王,大梵天衆及天王,乃至色究竟天,前前福德的萬億倍,不及後後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億色究竟天王的福德之和,不及一安住慈心叁昧菩薩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億安住慈心叁昧菩薩的福德之和,不及一一來菩薩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恒河沙數一來菩薩的福德之和,不及佛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算分之一、數分之一、譬喻分之一。

  從這段校量就知道佛的福德周遍虛空法界。福德至最圓滿位時,威神就無所不能,此時才能成就圓滿普度衆生的願力。

  【是初發願以至成佛,無非爲衆生者。故人至心信向,念其名號。現世必蒙福佑,身後必徑生極樂世界。】

  由于佛從初發願直至成佛間,修福、修慧、建立淨土,一切所爲無不是爲利衆生。因此,人至心信向,念佛名號,現世一定得佛賜福佑護,命終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以上以叁個理由證成“至心念佛,現世得蒙福佑,身後往生極樂”:一、佛從初發願至成佛,一切修行都爲利益衆生;二、成佛時,智慧遍照,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叁、成佛時,福德圓滿,威神廣大,無所不能。由第一,佛一定利益衆生;由第二,皈依佛、持念佛名,佛一定悉知悉見;由第叁,佛有能力滿足衆生所願。所以,至心念佛,佛悉知悉見,佛又有利益心和利益能力,所以現世決定得佛福佑,身後往生極樂。

  【若能精心想其形相,現世必見佛之真身。以佛之威靈無所不在,而人心念與佛純熟,則自然交通,故佛現其身也。詳見第五卷。】

  若能精心觀想佛的形相,現世必見佛的真身。以佛威靈無所不在,而人心念佛純熟,就自然與佛心交通,佛就在他心前顯現身相。

  比如,人造衛星發射的電磁波充滿地球空間,某處的電視機調整好接收頻率,與衛星發射的電波頻率相應,就能立即在屏幕上顯現畫面。電波充滿地球空間,喻佛威神,無處不在;電視機調准頻率,喻念佛純熟與佛相應;屏幕上顯現影像,喻念佛者心前顯現佛身。

  舉一個例子:

  東晉居士劉遺民,于廬山依止慧遠大師修持淨土,專精坐禅修觀。修了有半年,就在定中見佛光照耀,大地遍現金色。

  他住山十五年的最後一年又在觀想念佛時,見阿彌陀佛紫金色身,毫光普照,垂手接引,降臨于屋舍中。

  劉遺民不勝欣慶,向佛悲泣說:“多想如來爲我摩頂,袈裟覆于我身!”佛當即爲他摩頂,袈裟覆身。

  又一日,他觀想念佛時,見身體入七寶大池。池中開敷青、白等各色蓮花,池水湛湛,廣無邊涯。池中有人,頂有圓光,胸有“萬”字,指著池水說:“這是八功德水,你可以喝。”劉遺民飲水後,感覺甘美盈口。出定時,還感覺身體毛孔散發異香。他說:“這是我往生淨土的因緣到了。”

  總之,佛心遍于一切處,我心就在佛心中;我心遍于一切處,佛心就在我心中。佛心、我心無毫厘距離,如水乳交融,水中有乳,乳中有水。在心心交融中,佛以願攝我,我以念向佛,如磁石吸鐵,感應道交。

  

  

《龍舒淨土文講記(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