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龍舒淨土文講記(五)

  龍舒淨土文講記(五)

  淨土總要四

  【經雲:阿彌陀佛曆大阿僧祇劫,行菩薩行。忍力成就,不計衆苦。常以和顔愛語[1],饒益衆生。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經上說:阿彌陀佛經曆了無數劫行菩薩行,成就了安忍之力,不計各種身心勞苦,常以和顔愛語饒益衆生。能善護口業,不說他人過失;善護身業,不失壞下至微小的律儀;善護意業,不起貪嗔癡想,清淨無染。

  【手中常出一切衣服,一切飲食,一切幢幡寶蓋,一切音樂,及一切最上所須之物。以此施惠衆生,令生歡悅,以行教化。故致無量無數衆生,發無上菩提之心。】

  手中常出一切衣服、一切飲食、一切幢幡、寶蓋、一切音樂,以及一切最上等的所須物品,布施利益衆生,令衆生心生歡喜,由此攝受其心,施行教化。以此因緣,使得無數衆生發起無上菩提心。

  【如是善行,無量無邊,說不能盡。曆無量無數百千萬億劫,功德圓滿,威神熾盛,方得成就所願,而入佛位。】

  “如是善行”,即包括布施在內的六度萬行。

  彌陀因地所行的菩薩行,無量無邊,縱然窮年盡劫,亦說之不盡。如是曆經無數百千萬億劫,功德圓滿,威神熾盛,方得成就所願,入于佛位。

  【是以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無所不度。所以一念歸依,遂生其國。皆于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之食。】

  由于阿彌陀佛功德圓滿,威神熾盛,成滿一切所願,所以十方無央數世界中的人與諸天,下至小飛蟲小爬蟲之類,都無不救度。因此,一念皈依阿彌陀佛,便能往生佛的國土,都于七寶池蓮花中化生,不經母胎,自然長大,也無需母乳哺養,都是受用自然化現的食物。這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致。

  【其容貌形色,端明淨好。固非世人可比,亦非天人可比。皆受自然清虛之身,無極之壽。】

  又,人人都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端嚴光明,清淨妙好,不但世間人類不能比,天人的身也不能比。都是受自然清虛之身,無極之壽。

  如欲界人身由叁十六種不淨物組成,沈重、汙穢。蓮花化生的色身,則非血肉之軀,清淨虛靈,毫無濁穢。而且壽命無有窮極,非如人壽不滿百年。

  【遍彼刹中,皆諸上善人。無有婦女。】

  遍在彼佛淨土中,都是諸上善人,無有婦女。

  【皆壽命無央數劫。皆洞視徹聽。遙相瞻見,遙相聞語聲。】

  淨土聖賢,都是壽命無邊劫數,都獲得廣大神通,洞見無量世界的種種色相,徹聞無量世界的種種音聲。“洞視”,指天眼開闊,洞見十方粗細色法;“徹聽”,指天耳靈通,聞見十方粗細音聲。“遙相瞻見”、“遙相聞語聲”,指對遙遠的色、聲,了了見聞。

  【皆求善道者,無複異人也。】

  廣大無際的佛國裏,都是求善道者,不見殺盜淫妄,不聞惡語之聲,無有貪嗔癡,聽不到任何地獄、餓鬼、旁生的名字。

  【雖曆萬劫,己所從來,靡不知之;複知十方世界去來現在之事。複知無央數天上天下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心所欲念,口所欲言。複知此等衆生,當于何劫何歲,盡度脫爲人,得生極樂世界。以其慧性通徹故爾。】

  往生之後,得佛力加持,心自然轉成通徹的體性,有廣大的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等神通。即使億萬劫來發生的事,比如自己每一世如何轉生,生于哪一家,世壽多少,作何行業,如何修道,都現于心前,了了分明。又了知十方世界過、現、未來顯現之事。又了知無央數天上天下的人民,下至小飛蟲、小爬蟲之類,心中想什麼,口裏想說什麼,都如明鏡現像,一目了然。又知道,這些衆生將來在何劫、何年度脫爲人,得生極樂。能這樣徹知徹見,是因極樂聖賢慧性通徹之故。

  阿彌陀佛累劫中,圓滿修集了無量福慧資糧,成滿一切所願。因此,只要將心融入佛的願海,就能享受到佛願海所賜予的一切妙果。就像世間的父親經多年辛勤經營積累的萬貫資産,身爲他的孩子,不必要再受辛苦,就能隨意受用。

  所以,以佛願力爲增上緣,一念皈依便能往生佛國,便能蓮花化生,相好端嚴,壽命無量,衣食自然,便能得到遠勝人天、小乘的廣大神通。這都是佛的願力加持所致。障重凡夫于濁世修行,欲界定尚難修成,何況四禅八定,五眼六通?但一生極樂,不可想象的廣大神通境界不修而成!

  淨土總要五

  【淨土傳雲: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衆生,上大願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無不得生也。】

  淨土傳上講,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船,入生死海中,在苦難深重的娑婆世界,招引衆生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送至西方。一個人如果肯上願船往西方,沒有不能往生的。

  (就像一條大河漲滿了水,成千上萬的人漂溺水中,具悲心的船師駕著船去救人。他的心願是:誰肯上船就把他救起,護送到岸上。阿彌陀佛就是如此。身陷輪回苦海的任何衆生,只要肯誠心祈佛,佛一定會救度到西方。)

  【觀此,則是佛與菩薩,憫念衆生沈淪苦海,無由得出故。自以誓願威力,招誘人生淨土。如舟人招誘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

  這就看出,佛與菩薩是憫念衆生沈淪苦海,無法超出,故自以誓願威力招引人生淨土。就像船師開船到河裏招人上船,把人護送到彼岸。

  【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雖有罪惡,亦無不得生。蓋佛不可以凡人比。】

  人只怕不信,真要相信,肯去西方,縱有罪惡,也無不得生,因佛的慈悲、威力不能拿凡人的境界來比。

  【凡人不爲勢利,不與人交。非有益于己,不與人交。此所以爲凡人也。賢人君子已不如此,況于佛乎。蓋不慈悲,不足爲佛。不濟度衆生,不足爲佛;不有大威力,不足爲佛。爲其慈悲,故見衆生沈于苦海而欲濟度;爲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濟度之心,成濟度之功。此所以爲佛也。】

  凡人要不爲權勢利益,就不會與人相交;不是有益于自己,也不會與人相交。所以,凡人著重自身利益,對自己沒有利益就不會做。賢人君子都不如此,何況佛呢?因爲不慈悲就不足以作佛,不度衆生也不足以爲佛,不具度衆生的大威力也不足以作佛。佛有慈悲,所以見衆生沈于苦海就會去救度。佛有大威力,所以能實現度生的大願,成就度生的功業,這就是佛之所以爲佛的原因。

  這就像大醫王有慈悲心,願爲人解除疾苦,又有高超的醫術,能治一切病,因此就無病不治。佛既有度人的慈悲,又有度人的能力,因此一心歸佛,必定得蒙救度。

  【經雲:大醫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盡之人。佛能度一切衆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盡者,可謂極矣。】

  經中說,大醫王能治一切病,獨不能治命數已盡的人(命盡當死,神醫也束手無策)。佛能度一切衆生,獨不能度不信的人。以“不信”比喻“命盡”,可謂說到極點。

  【蓋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時,心念要去,身則隨去。心念欲住,身則隨住。是身常隨念。然猶有念欲去,而身被牽系者。身壞時,唯一念而已。一念到處,則無不到。是以一念在淨土,則必生淨土。況佛與菩薩,又招引人往生乎。】

  “信”,就是一個心念。心是主宰,身體隨心而轉。人在生之時,心想去那邊,身體就去那邊,心想坐下,身體就坐下,身體是聽心的。但也有心想去某處,身體卻被拖住的情況。命終身體壞時只有一念心,這時一念到哪裏,就到那裏。所以,一念在淨土,就必生淨土,更何況還有佛和菩薩接引人往生?

  以上講的是“有信必生”的道理。佛的願船就停在每個人面前,誰有信心上船,佛就接他去。信心也就是一念。現在就要訓練把心送往西方,念念緣極樂世界。心經過串習,力量很大(就像一棵大樹,平常向西傾斜,最後倒時就往西倒下),一旦念力堅固,臨終就一心緣西方,就與佛願相應,直接生西方。

  淨土總要六

  【阿彌陀佛有誓願雲:已生我國,欲往他方生者,如其所願,永不複墜叁惡道。】

  阿彌陀佛有誓願說:已生我國的人,以後想生他方利益衆生,都能如其心願隨意受生,而且永不再墮叁惡道。

  【何則,生淨土者,必證無生法忍。且無生法忍者,乃了生死也。了生死者,雖入生死界中,此一性已不昧矣。一性既不昧,何由而爲惡乎?論其理固無墜墮。況又仗佛力,故墜墮必無。是以生淨土者,非徒長生不老,又生死自如故。】

  爲什麼?有自他兩方的原因:一、自方:往生淨土後,必證無生法忍;而證無生法忍,就了了生死;了了生死的人,雖入在生死界,一靈真性明明不昧;既不昧,怎麼會造惡?不造惡就不墮惡道。二、他方:得佛願力加被,再入生死界時,必定不墮落。所以,生淨土不但長生不老,而且生死自如(即,入生死而不墮生死。凡夫未證無生忍,爲業所牽,隨業受生無自在地生死流轉。)。

  【欲設化一切衆生,而入一切衆生生死界中,而吾之真性,常湛然明朗,不複惑于外物,不複牽于業緣。雖在輪回世界,而無複輪回。所謂世出世間者是也。謂雖在世間而出世間矣。】

  若欲設法教化一切衆生,而入一切衆生生死界中,此時自己的真性常湛然明朗,不爲外物所惑,不爲業緣所牽。雖在輪回世界,而無複輪回,這就是所謂的“世出世間”,也就是:在世間而超出世間,猶如蓮花不著水,在現相界中無染無著,無拘無系。

  【是故生淨土而生死自如者,欲生天上亦可;欲生人間亦可;欲生大富貴中亦可;欲生清淨中亦可;欲長生不滅亦可;欲滅而複生亦可。隨意所欲,無不自在。此所以貴于修淨土也。】

  因此,生淨土得到了生死自如,想生天上也行,想來人間也行,想生富貴家中也行,想生清淨土也行,想長生不死也行,想不住很久,再轉一個身也行……,總之,隨心所欲,無不自在。這是修淨土的可貴之處。

  所以生淨土,就能實現度生的大願,在淨土成就無生忍後…

《龍舒淨土文講記(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