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净土文讲记(五)
净土总要四
【经云:阿弥陀佛历大阿僧祇劫,行菩萨行。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常以和颜爱语[1],饶益众生。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经上说:阿弥陀佛经历了无数劫行菩萨行,成就了安忍之力,不计各种身心劳苦,常以和颜爱语饶益众生。能善护口业,不说他人过失;善护身业,不失坏下至微小的律仪;善护意业,不起贪嗔痴想,清净无染。
【手中常出一切衣服,一切饮食,一切幢幡宝盖,一切音乐,及一切最上所须之物。以此施惠众生,令生欢悦,以行教化。故致无量无数众生,发无上菩提之心。】
手中常出一切衣服、一切饮食、一切幢幡、宝盖、一切音乐,以及一切最上等的所须物品,布施利益众生,令众生心生欢喜,由此摄受其心,施行教化。以此因缘,使得无数众生发起无上菩提心。
【如是善行,无量无边,说不能尽。历无量无数百千万亿劫,功德圆满,威神炽盛,方得成就所愿,而入佛位。】
“如是善行”,即包括布施在内的六度万行。
弥陀因地所行的菩萨行,无量无边,纵然穷年尽劫,亦说之不尽。如是历经无数百千万亿劫,功德圆满,威神炽盛,方得成就所愿,入于佛位。
【是以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无所不度。所以一念归依,遂生其国。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自然长大。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食。】
由于阿弥陀佛功德圆满,威神炽盛,成满一切所愿,所以十方无央数世界中的人与诸天,下至小飞虫小爬虫之类,都无不救度。因此,一念皈依阿弥陀佛,便能往生佛的国土,都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不经母胎,自然长大,也无需母乳哺养,都是受用自然化现的食物。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致。
【其容貌形色,端明净好。固非世人可比,亦非天人可比。皆受自然清虚之身,无极之寿。】
又,人人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端严光明,清净妙好,不但世间人类不能比,天人的身也不能比。都是受自然清虚之身,无极之寿。
如欲界人身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沉重、污秽。莲花化生的色身,则非血肉之躯,清净虚灵,毫无浊秽。而且寿命无有穷极,非如人寿不满百年。
【遍彼刹中,皆诸上善人。无有妇女。】
遍在彼佛净土中,都是诸上善人,无有妇女。
【皆寿命无央数劫。皆洞视彻听。遥相瞻见,遥相闻语声。】
净土圣贤,都是寿命无边劫数,都获得广大神通,洞见无量世界的种种色相,彻闻无量世界的种种音声。“洞视”,指天眼开阔,洞见十方粗细色法;“彻听”,指天耳灵通,闻见十方粗细音声。“遥相瞻见”、“遥相闻语声”,指对遥远的色、声,了了见闻。
【皆求善道者,无复异人也。】
广大无际的佛国里,都是求善道者,不见杀盗淫妄,不闻恶语之声,无有贪嗔痴,听不到任何地狱、饿鬼、旁生的名字。
【虽历万劫,己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复知无央数天上天下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心所欲念,口所欲言。复知此等众生,当于何劫何岁,尽度脱为人,得生极乐世界。以其慧性通彻故尔。】
往生之后,得佛力加持,心自然转成通彻的体性,有广大的宿命通、天眼通、他心通等等神通。即使亿万劫来发生的事,比如自己每一世如何转生,生于哪一家,世寿多少,作何行业,如何修道,都现于心前,了了分明。又了知十方世界过、现、未来显现之事。又了知无央数天上天下的人民,下至小飞虫、小爬虫之类,心中想什么,口里想说什么,都如明镜现像,一目了然。又知道,这些众生将来在何劫、何年度脱为人,得生极乐。能这样彻知彻见,是因极乐圣贤慧性通彻之故。
阿弥陀佛累劫中,圆满修集了无量福慧资粮,成满一切所愿。因此,只要将心融入佛的愿海,就能享受到佛愿海所赐予的一切妙果。就像世间的父亲经多年辛勤经营积累的万贯资产,身为他的孩子,不必要再受辛苦,就能随意受用。
所以,以佛愿力为增上缘,一念皈依便能往生佛国,便能莲花化生,相好端严,寿命无量,衣食自然,便能得到远胜人天、小乘的广大神通。这都是佛的愿力加持所致。障重凡夫于浊世修行,欲界定尚难修成,何况四禅八定,五眼六通?但一生极乐,不可想象的广大神通境界不修而成!
净土总要五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无不得生也。】
净土传上讲,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入生死海中,在苦难深重的娑婆世界,招引众生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送至西方。一个人如果肯上愿船往西方,没有不能往生的。
(就像一条大河涨满了水,成千上万的人漂溺水中,具悲心的船师驾着船去救人。他的心愿是:谁肯上船就把他救起,护送到岸上。阿弥陀佛就是如此。身陷轮回苦海的任何众生,只要肯诚心祈佛,佛一定会救度到西方。)
【观此,则是佛与菩萨,悯念众生沉沦苦海,无由得出故。自以誓愿威力,招诱人生净土。如舟人招诱行人登舟,送至彼岸也。】
这就看出,佛与菩萨是悯念众生沉沦苦海,无法超出,故自以誓愿威力招引人生净土。就像船师开船到河里招人上船,把人护送到彼岸。
【人唯恐不信耳。若信心肯往,虽有罪恶,亦无不得生。盖佛不可以凡人比。】
人只怕不信,真要相信,肯去西方,纵有罪恶,也无不得生,因佛的慈悲、威力不能拿凡人的境界来比。
【凡人不为势利,不与人交。非有益于己,不与人交。此所以为凡人也。贤人君子已不如此,况于佛乎。盖不慈悲,不足为佛。不济度众生,不足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为佛。为其慈悲,故见众生沉于苦海而欲济度;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济度之心,成济度之功。此所以为佛也。】
凡人要不为权势利益,就不会与人相交;不是有益于自己,也不会与人相交。所以,凡人着重自身利益,对自己没有利益就不会做。贤人君子都不如此,何况佛呢?因为不慈悲就不足以作佛,不度众生也不足以为佛,不具度众生的大威力也不足以作佛。佛有慈悲,所以见众生沉于苦海就会去救度。佛有大威力,所以能实现度生的大愿,成就度生的功业,这就是佛之所以为佛的原因。
这就像大医王有慈悲心,愿为人解除疾苦,又有高超的医术,能治一切病,因此就无病不治。佛既有度人的慈悲,又有度人的能力,因此一心归佛,必定得蒙救度。
【经云: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一切众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尽者,可谓极矣。】
经中说,大医王能治一切病,独不能治命数已尽的人(命尽当死,神医也束手无策)。佛能度一切众生,独不能度不信的人。以“不信”比喻“命尽”,可谓说到极点。
【盖信者,一念也。若人在生时,心念要去,身则随去。心念欲住,身则随住。是身常随念。然犹有念欲去,而身被牵系者。身坏时,唯一念而已。一念到处,则无不到。是以一念在净土,则必生净土。况佛与菩萨,又招引人往生乎。】
“信”,就是一个心念。心是主宰,身体随心而转。人在生之时,心想去那边,身体就去那边,心想坐下,身体就坐下,身体是听心的。但也有心想去某处,身体却被拖住的情况。命终身体坏时只有一念心,这时一念到哪里,就到那里。所以,一念在净土,就必生净土,更何况还有佛和菩萨接引人往生?
以上讲的是“有信必生”的道理。佛的愿船就停在每个人面前,谁有信心上船,佛就接他去。信心也就是一念。现在就要训练把心送往西方,念念缘极乐世界。心经过串习,力量很大(就像一棵大树,平常向西倾斜,最后倒时就往西倒下),一旦念力坚固,临终就一心缘西方,就与佛愿相应,直接生西方。
净土总要六
【阿弥陀佛有誓愿云:已生我国,欲往他方生者,如其所愿,永不复坠三恶道。】
阿弥陀佛有誓愿说:已生我国的人,以后想生他方利益众生,都能如其心愿随意受生,而且永不再堕三恶道。
【何则,生净土者,必证无生法忍。且无生法忍者,乃了生死也。了生死者,虽入生死界中,此一性已不昧矣。一性既不昧,何由而为恶乎?论其理固无坠堕。况又仗佛力,故坠堕必无。是以生净土者,非徒长生不老,又生死自如故。】
为什么?有自他两方的原因:一、自方:往生净土后,必证无生法忍;而证无生法忍,就了了生死;了了生死的人,虽入在生死界,一灵真性明明不昧;既不昧,怎么会造恶?不造恶就不堕恶道。二、他方:得佛愿力加被,再入生死界时,必定不堕落。所以,生净土不但长生不老,而且生死自如(即,入生死而不堕生死。凡夫未证无生忍,为业所牵,随业受生无自在地生死流转。)。
【欲设化一切众生,而入一切众生生死界中,而吾之真性,常湛然明朗,不复惑于外物,不复牵于业缘。虽在轮回世界,而无复轮回。所谓世出世间者是也。谓虽在世间而出世间矣。】
若欲设法教化一切众生,而入一切众生生死界中,此时自己的真性常湛然明朗,不为外物所惑,不为业缘所牵。虽在轮回世界,而无复轮回,这就是所谓的“世出世间”,也就是:在世间而超出世间,犹如莲花不著水,在现相界中无染无著,无拘无系。
【是故生净土而生死自如者,欲生天上亦可;欲生人间亦可;欲生大富贵中亦可;欲生清净中亦可;欲长生不灭亦可;欲灭而复生亦可。随意所欲,无不自在。此所以贵于修净土也。】
因此,生净土得到了生死自如,想生天上也行,想来人间也行,想生富贵家中也行,想生清净土也行,想长生不死也行,想不住很久,再转一个身也行……,总之,随心所欲,无不自在。这是修净土的可贵之处。
所以生净土,就能实现度生的大愿,在净土成就无生忍后…
《龙舒净土文讲记(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