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贊講記(六)
丁四、地獄圖卷四
七重鐵城門門外 鐵蟒舉頭城上出
火炎刀輪從口出 亦皆流注罪人上
地獄七重鐵門每一重門的外面,都有鐵的蟒蛇舉著頭在城門上出來。從鐵蟒口中飛出火炎和刀輪,一串串的火炎和刀輪也都流注在罪人身上。
四角鐵狗身毛孔 亦雨煙火人身上
羅刹擎叉刺心眼 皆由心眼墮泥犁
又有頭上長著四只角的鐵狗,從身上的毛孔中冒出帶煙的火焰,這些火焰一串串地落到罪人身上。這個人倒在地上,有羅刹手裏擎著刀叉走過來,刺著他的心和眼睛。爲什麼刺他的心和眼?就因爲他是心裏想很多壞事、眼裏見很多邪事,才造罪業墮地獄的。
熱鐵地上無窮苦 罪人或臥或行走
地獄罪人在熾熱鐵地上感受無盡的痛苦。他們有些身體臥在熱鐵地上,有些雙腳走在熱鐵地上。諸如此類,受報無窮。
丁五、地獄圖卷五
大劫盡時眼中見 東門城外清林泉
到大劫窮盡時,業報稍有減輕,罪人眼前出現幻覺,見東門城外有青翠的森林、清澈的泉水。
罪人一時向東走 臨臨欲到門還閉
如是四門遙半劫 鐵網鈎身如棘林
上有鷹鳥啄人肉 地有銅狗爭來食
地上虛空無避處 動即苦具轉彌多
由于在熱地獄中長劫備受熱苦逼惱,罪人心裏極度渴望清涼。當他見到城門外有青青的樹林和泉水時,就一時向著東邊奔去。等快到時,城門就緊閉起來。像這樣,這些罪人又要受罪長達半劫。
在地獄裏處處有鐵網鈎著身體,就像入了荊棘林。上空有鷹鳥飛來,啄食罪人身上的肉;地上有銅狗爭相趕來,吃著罪人的身體。無論地上還是虛空,都沒有可逃避的地方,只要一走動,各種受苦的刑具就變得越來越多。
般舟叁昧樂 聞說此苦心摧碎
聽到這些地獄苦時,心都要摧碎了。多想想地獄的苦,刹那不忘記求生極樂,一定要在今生超出苦海。
丙叁、斷惡求生分二、一、分說 二、普勸
丁一、分說
不孝父母罵叁寶 終時獄火自相迎
毀辱六親破淨戒 亦墮如是泥犁中
在世的時候,不孝敬父母、毀罵叁寶,這樣緣著父母和叁寶造惡業,臨終時地獄的火就自然來迎接。對六親毀罵侮辱和破戒的人,也會墮在地獄中。
殺害衆生食他肉 直入泥犁火聚中
見聞方便處分殺 如前受苦未何央
這是講殺生。殺害衆生取它的血肉來供我受用,這樣殺生吃肉,命終就直接墮入地獄的火海中。見到殺、聽到殺發隨喜心,心裏想怎麼用方法殺,口裏安排怎麼殺,也像前面一樣要受地獄苦,不曉得什麼時候是盡頭。
劫盜叁寶衆生物 一墮泥犁無出期
偷劫父母六親物 亦入如是泥犁中
這是講嚴重的盜罪,如果劫奪、盜取佛法僧的財物或者衆生的財物,就會以偷盜的罪業力墮入地獄,無有出期。偷劫父母、六親的財物也會墮入地獄。
般舟叁昧樂 不惜身財常惠施
認識了偷盜要受慘重果報後,就應當下決心:不但不造偷盜的業,還要不惜身體和財物常做布施。
惡染師僧壞淨行 泥犁永劫出無期
邪染衆生及眷屬 定入泥犁長劫苦
若得人身黃門報 六親同住如怨家
這是講邪淫果報。如果以邪心染汙出家人,毀壞他(她)的梵行,也會墮入地獄,永劫不能超出。對衆生或眷屬做邪淫,也決定墮入地獄,長劫受苦。不但有地獄異熟果,還有人間的等流果。也就是從地獄出來再得人身時,邪淫業還沒有報盡,就會以余留的業力感得黃門惡報,或者六親眷屬在一起總是不和,如同怨家。
般舟叁昧樂 願斷邪心修梵行
認識了邪淫的果報後,就要發誓生生世世斷除邪淫,修持梵行。
欺诳叁寶衆生類 死入泥犁無出期
惡口兩舌貪嗔慢 八萬地獄皆周遍
論說他人叁寶過 死入拔舌泥犁中
這是講其它幾種嚴重罪業。欺騙佛法僧叁寶和衆生的人,死後墮入地獄,無有出期。說惡口、兩舌,貪、嗔、驕慢,也都會墮在八萬地獄中。
口裏談論別人的過失或者佛法僧叁寶的過失,死後也會墮入拔舌地獄,舌頭會被拔出來,被鐵釘釘在熾熱的鐵板上。
丁二、普勸
普勸衆生護叁業 行住坐臥念彌陀
一切時中憶地獄 發起增上往生心
普勸衆生護好身口意叁業。怎麼護好?就是行住坐臥時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時中憶念地獄苦,來發起和增上求往生的心。
要常常想:我能忍受地獄的大苦嗎?現在連人間的小苦都忍受不了,怎麼能忍受地獄苦呢?如果墮進了地獄,那就萬劫不複!現在幸虧有條往生的路,決不能錯過。按這樣來發起求往生的心。如果已經發起,也要常想地獄苦,來使它輾轉增上。
誓願不作叁塗業 人天樂報亦無心
忽憶地獄長時苦 不舍須臾忘安樂
常想惡趣的苦、輪回的苦,一直想到心裏害怕爲止,然後發誓永遠不造叁惡趣的業。又想到,人天的快樂果報也只是壞苦性,樂報享完就又墮入惡趣。所以,人天果報也是苦的,最終都轉成了惡趣苦。這就好比一道美食最初看起來色、香、味很好,過不了幾天就馊了、臭了,有漏樂就是如此,超不出壞苦的體性,見到人天樂報是苦之後,對人天的快樂也完全不希求。
像這樣,一想起墮地獄的長劫大苦,就一刻不敢放逸地求往生,片刻也不忘記求生淨土。
丙四、佛國安身
安樂佛國無爲地 畢竟安身實是精
般舟叁昧樂 唯佛一道獨清閑
跟叁界相比,能在極樂佛國的無爲地中畢竟安身,實在是精妙。
每個人都應當爲自己選擇好來世的安身之處。叁惡趣太苦,不能安身;叁善趣也只是暫時的美夢,過後又落入惡趣,不得安身。所以整個輪回就像一處熾燃的火坑,沒有可安身的地方。
一入淨土就永遠超出苦輪,從此再沒有生死的怖畏,這就是畢竟安身。不像娑婆世界,根身、器界、眷屬,樣樣惡濁,極樂淨土一切精妙,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都是無爲法身真實智慧所現。
所以,淨土才是歸宿。在世間千萬條道中,念佛一道是真正的清閑。深入此道,就無生無死,究竟涅槃。
淨土莊嚴無有盡 十方生者亦無窮
千劫萬劫恒沙劫 一切去者不相妨
十方衆生未曾減 彌陀佛國亦無增
淨土依報正報的莊嚴,是無邊際的莊嚴。十方來生的人也是無窮無盡。在千劫、萬劫、恒沙劫中,再多的人往生也毫無妨礙,淨土不會因此而擁擠。十方世界不會因衆生往生而減少,彌陀佛國也不會因衆生來生而增加。
乙六、觀念叁聖得攝分五:一、彌陀觀 二、觀音觀 叁、勢至觀 四、普觀 五、雜觀
(“叁聖”指彌陀、觀音、勢至叁聖。“觀念”是觀想、憶念叁聖。“得攝”是得西方叁聖攝受、攝持。所以,叁聖是觀念的境,觀念是修行,得攝是觀念的果。)
丙一、彌陀觀分四:一、心作心是 二、普照有緣 叁、專念力強 四、命終即生
丁一、心作心是
(“心作心是”就是《觀經》裏講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彌陀願力隨心大 四種莊嚴普皆遍
這裏“心”指真心,“大”指橫遍十方,豎窮叁際。由于彌陀真心橫遍豎窮,彌陀願力也就隨真心而橫遍豎窮。
四種莊嚴可以解釋成身莊嚴、語莊嚴、意莊嚴、事業莊嚴。由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所以顯現的化身、說法的音聲、意的智慧以及事業都遍一切時處。也就是,遍一切處化現身形,遍一切處宣說妙法,遍一切處智慧徹照,遍一切處事業運轉。
叁明六通常自在 遍入衆生心想中
叁明就是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也就是對過去的事無不明了,對未來的事無不明了,對現在的事無不明了。總之佛的叁明恒時遍知一切,佛的六通恒時自在無礙。佛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觀想佛的心中。
佛身相好依心起 隨念即現真金佛
真金即是彌陀相 圓光化佛現人前
《觀經》裏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自心想佛時,此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佛身相好依著心觀想而現起,隨心觀想就現出真金色佛身,這個真金色身就是阿彌陀佛的相。
阿彌陀佛頸項的圓光極爲廣大,有如百億叁千大千世界。就在佛廣大的圓光中有無數化佛,現在觀想者的心前。
丁二、普照有緣
相好彌多八萬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爲余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
阿彌陀佛的色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相中又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每一隨形好又發出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普照十方世界。光明不是爲其他原因而普照,唯一是尋覓念佛往生的人,《觀經》裏說:“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舍。”
所以,阿彌陀佛的真身放光就是爲尋覓念佛往生的人,佛光是照在他身上攝受他。
丁叁、專念力強
萬行俱回皆得往 念佛一行最爲尊
回生雜善恐力弱 無過一日七日念
一切善行回向往生,都能得生,而萬行中又以念佛一行最爲尊貴。從其它種種雜善回向往生,恐怕心力分散、薄弱,不如在一日乃至七日中,專注一心地念佛。
丁四、命終即生
命欲終時聖衆現 即坐華臺至寶國
清淨大海無生衆 遙見生者皆歡喜
如果能這樣一向專念,在自己壽命即將終了時,阿彌陀佛和聖衆當即現在心前。須臾間就坐在蓮花臺上,到了七寶莊嚴的國土。佛國中如海的清淨無生衆,遠遠見到往生者都很歡喜。
丙二、觀音觀分叁:一、慈悲救苦 二、色身威靈 叁、慚謝報恩
丁一、慈悲救苦
觀音相好佛無異 慈悲救苦最爲強
般舟叁昧樂 不違師教念彌陀
觀世音菩薩色身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同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苦最爲強猛。
般舟叁昧樂!不違背釋迦本師的教導,常念阿彌陀佛。
救苦雖遙別世界 衆生急念應時來
或現聲聞菩薩相 隨緣樂見度衆生
觀世音菩薩的救苦之心急切,雖然是在遙遠的極樂世界,但每當…
《般舟贊講記(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