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贊講記(四)

  般舟贊講記(四)

  丙四、極樂圖卷四分六:一、普勸相親 二、還歸故鄉 叁、寶樓莊嚴 四、空會莊嚴 五、身相莊嚴 六、幻變莊嚴

  

  丁一、普勸相親

  普勸同生知識等 同行相親莫相離

  這裏善導大師勸導:修淨業的人,需要親近善友、遠離惡友,普勸同求往生的行人,你們同行相親,修菩提行要互相依止不離。

  

  父母妻兒百千萬 非是菩提增上緣

  念念相纏入惡道 分身受報不相知

  或在豬羊六畜內 披毛戴角何時了

  我們爲人該怎麼依止友伴,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既然是要遠離娑婆、往生淨土,那就必須依止清淨的緣,遠離染汙的緣。如果接觸的是世間染汙緣,那就增上生死;反過來,接觸的是清淨的緣,那就增上淨土因緣。

  這個世間不論父母、妻兒,乃至百千萬的世間因緣,都不是菩提的增上緣。就因爲世間人的思想、見解都是隨順生死,這些方面緣結得深,那就會在念念纏繞當中入于惡道。今生以世俗因緣相聚在一起,但死了各走各的路,你受你的報,我感我的果,以後就互不相識,有些就在豬羊六畜裏投生,披毛戴角,不曉得何時了脫。

  

  丁二、還歸故鄉

  慶得人身聞要法 頓舍他鄉歸本國

  慶幸的是自己已經得到暇滿人身,而且在得人身時已經聞到了淨土要法,因此就能在短暫的一生過後頓時就舍棄他鄉,回歸故鄉。

  

  父子相見非常喜 菩薩聲聞亦複然

  當你往生時,阿彌陀佛就是慈父,你就是法子。得生的時候,父子相見,非常歡喜,還有蓮池會上的兄弟,也就是無數菩薩、聲聞一見面也都非常歡喜。

  

  或將遊行入林看 或坐華臺登樓觀

  觀見彌陀七寶國 地上虛空光相照

  即作神通遍佛國 處處供養無邊會

  一一大會隨人入 入處唯聞平等法

  往生之後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清淨大海衆菩薩、無量聲聞,這些都是自己的法侶。

  他們帶著自己到極樂世界裏去觀看,或者帶著入到寶林裏去看,或者帶著自己坐在蓮花臺上,或者登上樓觀。這時登上樓觀,遙望阿彌陀佛無邊的七寶莊嚴的國土,整個國土,無論地上還是虛空,都放著光明,互相照耀。

  這時候,這位新往生的佛子就作神通,周遍遊曆無邊的極樂佛國,佛國極爲廣大,沒有限量。他一處又一處地去供養無邊的法會,就在極樂國的這邊、那邊、上邊、下邊,或者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處處有無邊的法會。這位佛子在每個法會當中都隨著淨土聖衆進入,在法會裏聽到的唯一是平等法。

  

  四種威儀常在定 不出叁昧作神通

  一一神通到佛會 會會聽法證無生

  往生之後,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不出叁昧定境而作神通。施展的一一神通,入到佛說法的法會;在每一法會中聽法,就證得無生空性。

  

  般舟叁昧樂  極樂安身實是精

  我們在哪裏安身呢?叁界的上下一切處,全無安樂,全無清淨,而極樂世界是涅槃界、無爲界、清淨界,在這裏安身才真是精妙。

  

  丁叁、寶樓莊嚴

  金樓玉柱琉璃殿 真珠寶閣百千行

  重重羅網相映飾 寶繩交絡垂鈴佩

  晝夜香風時時動 聲內皆稱叁寶名

  彼國衆生心眼利 聞一悟解百千門

  黃金的樓,白玉的柱,琉璃的殿堂,由珍珠嚴飾合成的寶閣,百行千行。在寶樓閣中,有一重一重的羅網覆蓋在上面,羅網也是珍珠所成,彼此互相輝映嚴飾。又有寶繩一條一條地交織在一起,寶繩上垂著鈴铛,晝夜時時有香風吹動鈴铛,發出妙聲,聲音裏都在稱贊佛法僧叁寶。佛國的衆生心眼明利,聽一個聲音就能領悟百千法門。

  

  般舟叁昧樂  處處安身不如彼

  般舟叁昧樂!無論在何處安身,都不如極樂淨土。

  

  丁四、空會莊嚴

  共諸童子遊空戲 手散香華心供養

  身光璎珞互相照 一切莊嚴光亦然

  和淨土的童子們一起在虛空裏遊戲,手裏抛散香花,內心誠敬供養。在虛空中,彼此的身體放光,璎珞也發光,互相照耀。極樂的萬物都具足莊嚴,光明也不例外。

  

  或奏樂器供養佛 化佛慈悲遙授記

  同生知識百千萬 乘華直入虛空會

  會會不同無億數 彼此相遇無障礙

  一切時中常說法 見聞歡喜罪皆除

  在虛空裏,有時用樂器演奏音樂來供養阿彌陀佛,在自己誠心供養佛的時候,就得到加持,從彌陀法身裏化現的佛慈悲地遠遠來給你授記。

  一同往生的善知識百千萬數,一齊乘著蓮花,直接入到虛空中的法會。在虛空法會裏,一會一會都不相同,裏面有數不清的大衆。

  彼此相遇的時候,毫無障礙,你要想見面,全都能見。極樂世界裏,一切時都在演說妙法。見到了這些清淨的境相,見到了佛,見到了菩薩,見到光明、見到蓮花等等,耳根聞到佛說法的妙音、鳥說法的妙音、音樂的妙音等等,這樣見聞的時候,心裏就能生起法喜,罪障隨著就消除。

  

  丁五、身相莊嚴

  佛與聖衆身金色 光光相照心相知

  相好莊嚴無殊異 皆是彌陀願力成

  極樂世界佛和聖衆的身體,都是紫磨真金色。身體放的光明互相照耀,彼此之間都心領神會,你的心、我的心互相知道。而且個個具足相好莊嚴,無有差異。爲什麼會是這樣的世界?這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

  

  丁六、幻變莊嚴

  地上虛空人遍滿 神通轉變自然知

  或作華樓寶雲蓋 化鳥連聲奏法音

  法音旋轉如雲合 彼國人天聞即悟

  一劫多劫長時劫 但受法樂不思議

  極樂世界去看的話,寶地上、虛空裏遍滿了聖衆,每個極樂聖衆都有無礙的智慧神通,可以化小爲大,化大爲小,可以攝多爲一,由一化多,可以遠轉爲近,轉近爲遠,以如意神通隨意地變現。或者化成蓮花的樓、寶雲的蓋,所化的靈鳥連連鳴叫,裏面傳出微妙的法音,法音在虛空中旋繞,像雲彩聚合般。佛國的人聽到這些法音,就能開悟。無論是一劫、多劫,還是再長的劫,唯一就是感受不可思議的法樂。

  

  般舟叁昧樂  極樂莊嚴門盡開

  極樂淨土無量莊嚴的門完全給你打開。

  

  丙五、極樂圖卷五分叁:一、眷屬莊嚴 二、自在聞法 叁、水岸莊嚴

  丁一、眷屬莊嚴

  普願有緣同行者 專心直入不須疑

  一到彌陀安養國 元來是我法王家

  兄弟因緣羅漢衆 菩薩法侶爲知識

  普願有緣的同行人,你們就專心地直接趣入淨土,不需要懷疑。一到阿彌陀佛的安養國土,你就會知道:原來這就是我的法王之家!

  入了極樂世界之後,以修行四谛十二因緣的羅漢衆爲兄弟,以菩薩法侶爲善知識,這些就是極樂世界的眷屬。

  

  丁二、自在聞法

  或行或坐皆聞法 或去或來無障礙

  或入寶池灌身頂 或在幹地寶沙中

  抃水微波出妙響 聲中純說慈悲法

  不論行走、端坐,都是在聞妙法;不論是去是來,都自在無礙。或者入了寶池,有八功德水灌在自己身上、頂上;或者在幹地寶沙中,手拍擊著水,水有微微的波瀾傳出響聲,聲音裏純一演說慈悲的法。

  

  丁叁、水岸莊嚴

  德水清澄千萬裏 寶沙映徹如不深

  四岸莊嚴七寶間 底布金沙百千色

  色色不同輝光照 寶樹飛華落水中

  樹樹垂條如寶帳 周匝由旬叁十萬

  寶池裏八功德水非常清澈、澄明,寶池非常遼闊,而且水底的寶沙看得一清二楚,好像水根本不深,寶沙就在眼前。

  東南西北的水岸都非常莊嚴,由金、銀、琉璃等的七寶間雜而成。水池底下的金沙不斷地發出百千種的色光,每一種光色都不同,輝光映照。寶樹上的妙花飛落水中,岸邊一棵棵寶樹垂下枝條,像紗帳一樣。寶樹的覆蓋面很廣,方圓叁十萬由旬。

  

  根莖枝葉七寶間 一一寶流無數光

  微風起時更相觸 六天音樂無能比

  化佛菩薩恒沙衆 一一樹下聽真聲

  般舟叁昧樂  一入不退至菩提

  寶樹從根到莖到枝到葉,都是由七寶間雜合成。比如,黃金爲根、白銀爲莖、琉璃爲枝、瑪瑙爲葉等等。然後,樹上根、莖、枝、葉上的一一妙寶流現無數光明。微風吹起時,枝與枝接觸、葉與葉接觸,發出妙響,六天的音樂根本不能相比。化現的佛、菩薩、恒沙大衆都在樹下聽著這種妙音。

  般舟叁昧樂,一進入極樂世界,就獲得不退轉,直至菩提。

  

  丙六、極樂圖卷六分二:一、光樓贊佛 二、勸行佛教

  丁一、光樓贊佛

  寶地寬平衆寶間 一一寶出百千光

  一一光成寶臺座 光變爲樓百千億

  化天童子無窮數 悉是念佛往生人

  或登寶座樓中戲 不饑不渴湛然常

  淨土的寶地寬廣平正,寶地是由衆多妙寶間雜合成,一一妙寶發出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化作寶臺、寶座,變成百千億寶樓。

  化出的寶臺、寶座、寶樓上面,有不可計數的諸天童子,都是念佛往生的人。這些諸天童子或者登上寶座,或者登上寶樓,彼此嬉戲,沒有饑餓、幹渴,他們不是胎生的身體,而是金剛不壞身,所以是“湛然常”,身心恒時是清淨的、光明的,沒有饑渴、濁穢、苦惱。

  

  或入光明百寶殿 正值大會贊彌陀

  或道從今至佛果 長劫贊佛報慈恩

  不蒙彌陀弘誓力 何時何劫出娑婆

  自到已來常法樂 畢竟不聞十惡聲

  眼見如來耳聞法 身常從佛喜還悲

  何期今日至寶國 實是娑婆本師力

  若非本師知識勸 彌陀淨土雲何入

  或者入到光明燦爛的百寶樓閣,進去時正趕上大的法會,在贊頌怙主阿彌陀佛。

  法會裏,有些聖衆說:我從今乃至菩提果,要長劫一直贊歎佛,一直報答佛的慈恩,要不是蒙佛的大願力攝持,我何時何劫能出娑婆呢!自從生到極樂世界以來,我恒時都在法樂中,聽不到任何十惡的聲音,清淨的佛國根本沒有殺盜淫妄,沒有兩舌、惡口、绮語、貪嗔癡,不必說現象,連名字都沒有。

  眼睛見的是如來真金色身,耳朵聞的是微妙法音,六根接觸的是佛國無量清淨境緣,身體時常跟隨阿彌陀佛。一想到這裏,內心是又喜又悲。我怎麼想得到今天能生到寶嚴淨土,這實在是娑婆本師釋迦如來的恩德,要不是本師…

《般舟贊講記(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舟贊講記(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