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贊講記(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和善知識的勸導,我怎麼能入到阿彌陀佛的勝妙淨土!

  

  般舟叁昧樂  得生淨土報師恩

  般舟叁昧樂!我們得生淨土,要報答師長的大恩。

  

  丁二、勸行佛教

  普勸有緣道俗等 會是專心行佛教

  念佛專心誦經觀 禮贊莊嚴無雜亂

  行住坐臥心相續 極樂莊嚴自然見

  普勸出家在家的有緣人,應當專心地奉行佛的教導。怎麼奉行呢?佛在經裏教我們怎麼做,就按那麼去做,專心地念佛,專心地誦淨土經,觀察、禮拜、贊歎淨土的依正莊嚴。行住坐臥心都緣在淨土上,相續不斷。這樣,極樂淨土的莊嚴自然就見得到。

  

  或想或觀除罪障 皆是彌陀本願力

  以佛力故成叁昧 叁昧得成心眼開

  或者心裏想,或者細心觀,都可以消罪障,這都是阿彌陀佛本願加持入心的結果。由于佛力入在行者心中,就能使心不亂,成就叁昧。叁昧成就時,心眼自然開明。

  

  諸佛境界超凡夫 唯知慚賀釋迦恩

  十方如來舒舌證 定判九品得還歸

  諸佛的境界無量數超過凡夫,所以諸佛說的一定真實。我只知道慚愧、慶賀,慚愧自己無量劫來沈淪生死;慶賀自己今生聞到淨土,能真正了結漫長的生死。在慚愧而又慶幸的心中,感恩釋迦佛!慈悲至極的世尊爲我宣說淨土,宣說時,十方諸佛共同出廣長舌相,一齊作證。世尊在《觀經》裏判定九品修行都能回歸極樂世界。

  

  丙七、極樂圖卷七(父子晤言)

  父子相迎入大會 即問六道苦辛事

  或有所得人天報 饑餓困苦體生瘡

  “父”是阿彌陀佛,“子”是往生者。父子相迎進入大法會的時候,父親阿彌陀佛會問:你們以前在六道有什麼苦事?或者:你們所得的人天果報如何?佛會這麼問的。

  法子們就回答:六道太苦了!有身體的饑餓等苦、有心裏的苦,六道的苦是無量無邊的。就像一個身體生了毒瘡,始終都好不了一樣。

  “體”是指本有的法身,“毒瘡”是指五取蘊的瘡,不曉得從何時開始,由無明起惑,從此就輾轉地這樣起惑、造業、感召苦,又起惑、又造業、又感召苦,就像一個毒瘡始終好不了,這說的是五取蘊不斷地相續,從裏面就出現了六道無數苦惱!

  

  爾時彌陀及大衆 聞子說苦皆傷歎

  彌陀告言諸佛子 自作自受莫怨他

  這時怙主阿彌陀佛和在場的大衆,聽到往生的法子講述輪回苦時都傷歎不已。阿彌陀佛告訴佛子們:都是自作自受,莫怨別人。

  

  般舟叁昧樂  常住寶國永無憂

  涅槃快樂無爲處 貪嗔火宅未曾聞

  般舟叁昧樂!常住在極樂寶國,永遠沒有身心的憂惱,這裏是涅槃、快樂、無爲的國土,聽不到任何貪嗔火宅中的事。

  

  丙八、極樂圖卷八(無漏淨樂)

  百寶華臺隨意坐 坐處聖衆無央數

  童子供養聲聞贊 鳥樂飛空百千匝

  一坐一立須臾頃 微塵故業盡消除

  或散天衣覆寶池 衣上更散寶華香

  聖衆行時足蹈上 衣華觸體叁禅樂

  百寶的蓮花臺,你可以隨意在上面坐,所坐的地方有無央數的聖衆,童子就作供養,聲聞就作贊歎,鳥鳴的音樂聲在虛空中飛旋百千匝,一圈又一圈。

  在這裏,一端坐、一站立的須臾間,大地微塵數的宿業都能無余消除。或者抛散天衣,覆蓋在寶池的水面上,又在衣服上抛散寶花、寶香。聖衆行走時,腳踩在衣服上,觸到衣服、妙花,一接觸就得到超過叁禅的喜樂!

  

  內外映徹如明鏡 塵勞畢竟無緣起

  念念唯加叁昧淨 無漏神通真複真

  (“塵勞”是煩惱的異名,塵是染汙的相,勞是勞亂身心的相。)

  極樂世界裏裏外外清澈透明,猶如明鏡。在這光明、清淨的國土裏,煩惱習氣根本沒有因緣起來,念念之中,唯一增上叁昧清淨,得到無漏的神通。

  

  般舟叁昧樂  煩惱永絕不相幹

  般舟叁昧樂!煩惱從此永遠斷絕了,再不侵擾了。

  

  丙九、極樂圖卷九分四:一、寶地莊嚴 二、寶林莊嚴 叁、叁聖像觀 四、結勸專行

  丁一、寶地莊嚴

  或有寶地琉璃間 或有寶地紫金成

  或有寶地黃金作 或有寶地頗梨映

  或有千寶莊嚴地 或有算數寶爲成

  一一色色光相照 十方來者皆行上

  行住進止逍遙樂 不愁官事不憂私

  極樂世界的寶地,有些是由琉璃合成,有些是由紫金合成,有些寶地是黃金所作,有些寶地是玻璃映成,還有千種寶組合而莊嚴的地,或者算數種寶合成的地。種種寶地發出一色一色的光,光與光互相照耀,從十方來生淨土的人都走在這樣的地上。

  在這寶地上,不論行走、站立、前進、休息,都逍遙快樂,不必擔憂官家的事,也不必憂心私人的事。

  

  或百或千作神變 會會供養皆周遍

  或作香雲千寶蓋 即此雲內雨香華

  種種莊嚴隨念出 所到之處現希奇

  般舟叁昧樂  畢命直入無爲會

  或者作百種神變,或者作千種神變,每一會都去供養諸佛,周遍地遍曆無數的法會。或者化作香雲、千寶的寶蓋,就在這香雲中,降下種種香花。種種莊嚴都隨著自心,想怎麼變,它就變出來。所到之處都由自己自在無礙的心化現出種種稀奇之事!

  淨土是如此殊勝稀有,所以要竭盡我的一生去努力。這一生完畢,就直接進入這樣的無爲法會,進入無爲的佛國。

  

  丁二、寶林莊嚴

  寶樹寶林行遍滿 一一林樹盡莊嚴

  根根相對莖相望 枝枝相准條相順

  節節相盤葉相次 華華相向果相當

  佛國的寶樹寶林,一行一行,周遍了整個國土。每一棵寶樹上,有無量的莊嚴,有種種百千億摩尼珠等的妙寶嚴飾在寶樹上。樹和樹之間,排列得整齊有序。樹根和樹根互相對著,樹莖也互相對著,樹上的枝條一枝一枝排列得極爲美觀,樹條也一條一條地相順,樹一節一節地相盤,樹上的葉子一片一片排布得整齊有序,樹上花和花互相對著,樹上果實所在的位置都恰如其分。

  

  光光照曜自他國 照處玲珑隨物色

  光能變現希奇事 盡是彌陀願力作

  從寶樹中發出一道道的光明,照耀著極樂國土和他方國土,光明照的範圍非常廣遠,不僅照耀了極樂本國,還照到他方國土。光明所照到的地方,都空明透徹,隨著萬物的顔色而顯現。這些光明能變現種種稀奇之事。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作。

  

  林樹行間寶階道 一一界上樓相間

  重重羅網奏天樂 供養無邊樓內人

  七寶林樹,行與行之間,有七寶合成的臺階、道路。沿著臺階、道路走去,只見一個又一個的區域。這些區域裏有一座座的七寶樓閣,相互間錯。這些寶樓有一重一重的羅網覆蓋在上面。風吹鈴響,奏著天樂,供養著寶樓裏無邊的天人。

  

  般舟叁昧樂  形枯命斷佛前期

  往生淨土是如此的安樂,所以我這一生形枯命斷,到壽命終了時,我唯一的願望就是生在佛前。

  

  忽爾思量彼快樂 人人有份不須疑

  忽爾思量起這些淨土的快樂,實際上人人有份,不必要懷疑。怙主阿彌陀佛就是爲我們衆生建立起如此勝妙的國土,只要有信願就都有份。

  

  

《般舟贊講記(四)》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般舟贊講記(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