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舟赞讲记(四)▪P2

  ..续本文上一页和善知识的劝导,我怎么能入到阿弥陀佛的胜妙净土!

  

  般舟三昧乐  得生净土报师恩

  般舟三昧乐!我们得生净土,要报答师长的大恩。

  

  丁二、劝行佛教

  普劝有缘道俗等 会是专心行佛教

  念佛专心诵经观 礼赞庄严无杂乱

  行住坐卧心相续 极乐庄严自然见

  普劝出家在家的有缘人,应当专心地奉行佛的教导。怎么奉行呢?佛在经里教我们怎么做,就按那么去做,专心地念佛,专心地诵净土经,观察、礼拜、赞叹净土的依正庄严。行住坐卧心都缘在净土上,相续不断。这样,极乐净土的庄严自然就见得到。

  

  或想或观除罪障 皆是弥陀本愿力

  以佛力故成三昧 三昧得成心眼开

  或者心里想,或者细心观,都可以消罪障,这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入心的结果。由于佛力入在行者心中,就能使心不乱,成就三昧。三昧成就时,心眼自然开明。

  

  诸佛境界超凡夫 唯知惭贺释迦恩

  十方如来舒舌证 定判九品得还归

  诸佛的境界无量数超过凡夫,所以诸佛说的一定真实。我只知道惭愧、庆贺,惭愧自己无量劫来沉沦生死;庆贺自己今生闻到净土,能真正了结漫长的生死。在惭愧而又庆幸的心中,感恩释迦佛!慈悲至极的世尊为我宣说净土,宣说时,十方诸佛共同出广长舌相,一齐作证。世尊在《观经》里判定九品修行都能回归极乐世界。

  

  丙七、极乐图卷七(父子晤言)

  父子相迎入大会 即问六道苦辛事

  或有所得人天报 饥饿困苦体生疮

  “父”是阿弥陀佛,“子”是往生者。父子相迎进入大法会的时候,父亲阿弥陀佛会问:你们以前在六道有什么苦事?或者:你们所得的人天果报如何?佛会这么问的。

  法子们就回答:六道太苦了!有身体的饥饿等苦、有心里的苦,六道的苦是无量无边的。就像一个身体生了毒疮,始终都好不了一样。

  “体”是指本有的法身,“毒疮”是指五取蕴的疮,不晓得从何时开始,由无明起惑,从此就辗转地这样起惑、造业、感召苦,又起惑、又造业、又感召苦,就像一个毒疮始终好不了,这说的是五取蕴不断地相续,从里面就出现了六道无数苦恼!

  

  尔时弥陀及大众 闻子说苦皆伤叹

  弥陀告言诸佛子 自作自受莫怨他

  这时怙主阿弥陀佛和在场的大众,听到往生的法子讲述轮回苦时都伤叹不已。阿弥陀佛告诉佛子们:都是自作自受,莫怨别人。

  

  般舟三昧乐  常住宝国永无忧

  涅槃快乐无为处 贪嗔火宅未曾闻

  般舟三昧乐!常住在极乐宝国,永远没有身心的忧恼,这里是涅槃、快乐、无为的国土,听不到任何贪嗔火宅中的事。

  

  丙八、极乐图卷八(无漏净乐)

  百宝华台随意坐 坐处圣众无央数

  童子供养声闻赞 鸟乐飞空百千匝

  一坐一立须臾顷 微尘故业尽消除

  或散天衣覆宝池 衣上更散宝华香

  圣众行时足蹈上 衣华触体三禅乐

  百宝的莲花台,你可以随意在上面坐,所坐的地方有无央数的圣众,童子就作供养,声闻就作赞叹,鸟鸣的音乐声在虚空中飞旋百千匝,一圈又一圈。

  在这里,一端坐、一站立的须臾间,大地微尘数的宿业都能无余消除。或者抛散天衣,覆盖在宝池的水面上,又在衣服上抛散宝花、宝香。圣众行走时,脚踩在衣服上,触到衣服、妙花,一接触就得到超过三禅的喜乐!

  

  内外映彻如明镜 尘劳毕竟无缘起

  念念唯加三昧净 无漏神通真复真

  (“尘劳”是烦恼的异名,尘是染污的相,劳是劳乱身心的相。)

  极乐世界里里外外清澈透明,犹如明镜。在这光明、清净的国土里,烦恼习气根本没有因缘起来,念念之中,唯一增上三昧清净,得到无漏的神通。

  

  般舟三昧乐  烦恼永绝不相干

  般舟三昧乐!烦恼从此永远断绝了,再不侵扰了。

  

  丙九、极乐图卷九分四:一、宝地庄严 二、宝林庄严 三、三圣像观 四、结劝专行

  丁一、宝地庄严

  或有宝地琉璃间 或有宝地紫金成

  或有宝地黄金作 或有宝地颇梨映

  或有千宝庄严地 或有算数宝为成

  一一色色光相照 十方来者皆行上

  行住进止逍遥乐 不愁官事不忧私

  极乐世界的宝地,有些是由琉璃合成,有些是由紫金合成,有些宝地是黄金所作,有些宝地是玻璃映成,还有千种宝组合而庄严的地,或者算数种宝合成的地。种种宝地发出一色一色的光,光与光互相照耀,从十方来生净土的人都走在这样的地上。

  在这宝地上,不论行走、站立、前进、休息,都逍遥快乐,不必担忧官家的事,也不必忧心私人的事。

  

  或百或千作神变 会会供养皆周遍

  或作香云千宝盖 即此云内雨香华

  种种庄严随念出 所到之处现希奇

  般舟三昧乐  毕命直入无为会

  或者作百种神变,或者作千种神变,每一会都去供养诸佛,周遍地遍历无数的法会。或者化作香云、千宝的宝盖,就在这香云中,降下种种香花。种种庄严都随着自心,想怎么变,它就变出来。所到之处都由自己自在无碍的心化现出种种稀奇之事!

  净土是如此殊胜稀有,所以要竭尽我的一生去努力。这一生完毕,就直接进入这样的无为法会,进入无为的佛国。

  

  丁二、宝林庄严

  宝树宝林行遍满 一一林树尽庄严

  根根相对茎相望 枝枝相准条相顺

  节节相盘叶相次 华华相向果相当

  佛国的宝树宝林,一行一行,周遍了整个国土。每一棵宝树上,有无量的庄严,有种种百千亿摩尼珠等的妙宝严饰在宝树上。树和树之间,排列得整齐有序。树根和树根互相对着,树茎也互相对着,树上的枝条一枝一枝排列得极为美观,树条也一条一条地相顺,树一节一节地相盘,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排布得整齐有序,树上花和花互相对着,树上果实所在的位置都恰如其分。

  

  光光照曜自他国 照处玲珑随物色

  光能变现希奇事 尽是弥陀愿力作

  从宝树中发出一道道的光明,照耀着极乐国土和他方国土,光明照的范围非常广远,不仅照耀了极乐本国,还照到他方国土。光明所照到的地方,都空明透彻,随着万物的颜色而显现。这些光明能变现种种稀奇之事。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作。

  

  林树行间宝阶道 一一界上楼相间

  重重罗网奏天乐 供养无边楼内人

  七宝林树,行与行之间,有七宝合成的台阶、道路。沿着台阶、道路走去,只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这些区域里有一座座的七宝楼阁,相互间错。这些宝楼有一重一重的罗网覆盖在上面。风吹铃响,奏着天乐,供养着宝楼里无边的天人。

  

  般舟三昧乐  形枯命断佛前期

  往生净土是如此的安乐,所以我这一生形枯命断,到寿命终了时,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生在佛前。

  

  忽尔思量彼快乐 人人有份不须疑

  忽尔思量起这些净土的快乐,实际上人人有份,不必要怀疑。怙主阿弥陀佛就是为我们众生建立起如此胜妙的国土,只要有信愿就都有份。

  

  

《般舟赞讲记(四)》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般舟赞讲记(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