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五)▪P2

  ..續本文上一頁看,確實每一個凡夫有情都很害怕失去自我,對死亡都有深深的恐懼。比如把你放到沒有人煙的大沙漠當中,這時你的心裏自然就會生起恐懼,實際上這就是我執的反映,因爲有緣我的執著,所以就害怕我的失去。

  ②以邊執見無有得滅(以邊執見障礙得滅谛,邊執見有斷見和常見):以斷見會認爲最後歸于斷滅,什麼也沒有,哪有什麼滅谛可證?以常見會認爲世界永遠就是這樣,我永遠就是這樣,有什麼滅谛可求。所以,邊執見是以妄計無有得滅而能障礙滅谛遍知。

  ③以邪見毀謗滅谛:比如許多持邪見者認爲佛教所說的涅槃都是宗教家虛設的迷信學說,根本不存在。這樣毀謗滅谛而作障礙。

  6、以取結能障道谛遍知:取結有兩種——見取見和戒禁取見。

  ①以見取見取劣見爲殊勝而不入正道。

  比如認爲萬物都是以大自在天等所造,一切都是以大自在天等的意志爲轉移的,以這種惡見的障礙,就不懂得修福立命都是靠自己的心,由此就不可能入真實道。

  或者認爲萬法是無因生,如果把這種劣見執著爲殊勝,也無法趣入真實的道。

  所以,現在很多就是認爲都是大自然的科學的一種境界或者說一切萬法沒有前世後世,完全都是自然生。持這樣邪見的人,沒有舍棄這種見解,他認爲萬法都是自然生、無因生,這樣的劣見認爲是非常正確的,非常真實的,這樣的話,永遠沒有辦法趣入真實的解脫道。這就是以見取見取劣見爲殊勝而不入正道的。

  ②以戒禁取見取非解脫之因的邪戒爲殊勝而不入正道。

  比如,印度的外道行持牛戒、狗戒、雞戒等,學雞一只腳獨立,學狗吃糞便,這樣學旁生的行爲,認爲能夠解脫。有的行持無義的苦行,比如以火燒身,在雪山當中裸體而安住,或者塗灰斷食等,這些行爲都不是解脫正因,但是以戒禁取見就會極愚癡的執著這些是殊勝的法,由此能障礙趣入正道。

  7、以疑結能障叁寶遍知:

  以疑結就會對于叁寶的功德産生猶豫不定的懷疑,這樣就不能信受叁寶就是爲唯一的皈依處。比如,心裏懷疑:“佛是不是遍知?佛所說的法能不能讓我徹底真實獲得解脫?或者我念阿彌陀佛真能臨終往生嗎?佛說的好像和外道講的都是一樣?真的如來藏是周遍嗎?”等等,這些一起懷疑就會障礙信心,不能一心一意地誠信叁寶。

  8、以嫉結能障利養恭敬等遍知:

  “等”字包括名聲、地位、權勢等。如果我們心裏有嫉妒,見到別人有利養、有恭敬、有名聲、有地位等等,就會眼睛發紅、心裏發酸,這樣就不會去觀察利養、恭敬等的過患,也不能以理智觀察這些利養恭敬就像浮雲、彩虹一樣沒有實義。所以嫉妒心一起來,也會障礙見真實的智慧。

  9、以悭結能障遠離遍知:

  有悭吝財物的心,財富積累再多也不知足,根本沒有知足的善心,一直都想發財,一分一厘都舍不得用,以這個悭結能夠障礙遠離遍知。意思就是,在悭吝的狀態下,人都很愚癡,不會了知少欲知足的功德,所以,一直舍不得用,或者不作上供下施,一直以一種貪心的執著推動下增加悭吝的心,在悭吝的狀態下,這個人特別特別愚癡,根本不會了知少欲知足的種種功德。再比如,如果有吝法的心,比如有一點技術,非常保守,一點都不肯傳給別人,這就是在法上障礙布施。

  九結當中的後七種結——就是從慢結乃至悭結,都是障礙真見——見真實性。所以,人在這些煩惱的狀態當中,確實都會障蔽理智,見不到諸法的真實面目。以上九結都是對于解脫作障礙,只要有一種結斷不了,那麼就無法從叁有當中解脫。

  庚二、于善等十法之障礙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辛一、略說

  

余障善等十。

  “余”就是在上面所說的障礙之外,還有其他能障。“善等十”就是所障的善等十種法。下面會一一解釋。

  辛二、廣說分叁:一、叁十能障;二、十種所障;叁、彼等對應

  壬一、叁十能障

  下面的頌詞,我們分成十段來講:

  1、無加行、非處、不如理。

  能障是:無加行、非處加行、不如理加行。

  所障是:成就菩提的真實善根。

  ①無加行:就是懈怠、放逸,對于行持清淨善法根本沒有加行。比如整天睡覺、逛街、看電視,和人閑聊,該作的功課不作,該修的加行不修,甚至早上或下午上課也遲到、缺課……這就是混日子的庸人,對于行善沒有加行。

  ②非處加行:非處就是非是成就菩提的方便。比如外道邪師的邪說邪論,就是非處;內道諸佛菩薩的善說,就是處。在我們已經趣入行善之後,只有依靠佛菩薩善說的經論,才能讓我們成就菩提的善根不斷生長,因爲這些經論都是讓我們減少過失、增上功德的教授,如果能夠依照這些善說真實修心,決定可以讓善根輾轉增長。這個道理,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當中再叁講過。相反,如果你執著一種不是成就菩提方便的邪論等,那一切一切善法都不會輾轉增上,反而以邪見的染汙會增上惡法。所以,你該精進的不是對邪魔外道的觀點特別需要精進,對不相信因果的一些自然科學的觀點天天研究、天天研討,這些都成了非處加行,增長邪見、增長煩惱的一種因素。所以,對佛菩薩的經典、論典做聞思才是真實的處加行。其它的對亂七八糟的雜志或者說看很多邪思邪論,這樣度日子完全就叫做非處加行。

  ③不如理加行:就是已經趣入了行善,也依靠清淨的經論作了聞思,但是不具足緣法義而如理作意的瑜伽,或者反而數數非理作意,因爲不具足如理作意和非理作意,不是斷煩惱的方便,所以叫做不如理瑜伽。一輩子都是精進聞思的一個側面來度日子,沒有真正的修法,這也就是成了一種沒有辦法斷除煩惱的情況,所以,這樣也就是不是特別圓滿的一種,雖然趣入了行善,也依靠了清淨的大經大論作了相應的聞思,但是不具足緣法義而修行的,或者聞思是聞思但是心相續反反複複的或者說再再地串習非理作意,這樣的話,也是成了不如理加行。那麼從這種不如理瑜伽所引起的加行,就是不如理加行。由不如理加行也無法成熟成就菩提的真實善根。比如,雖然對于無常作過聞思,也懂得法義,但是不具足緣無常的法義如理作意的瑜伽,這樣自己的心相續當中緣無常的善根就不可能真實成熟,所作所爲還是在常有執著的推動之下而作加行的。所以,我們作聞思是很好的一種事情,但是,後面自己的心相續當中應該串習的如理作意的方面作行持,但是聞思的、理解的這些擱在一邊,然後在內的心相續再串習非理的一種作意,那麼就成了一種不如理的加行。所以,彌勒菩薩這裏講無加行、非處加行、不如理加行,這些就是給我們指點了很重要的一些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認識,必須要一層一層地遣除的,否則的話,沒有辦法真實成就一種菩提的善根,無論是最初産生或者是中間不斷輾轉增長的這些功德沒有辦法真實成就,因爲無加行或者說非處加行或者說不如理加行都有這樣的。所以,你開始有加行,但是你加行成了非處加行那也不對,或者說不是非處加行,但是又成了不如理的加行等,那這樣的話還是始終沒有辦法成熟、成就菩提的真實善根。

  以上這叁個方面,“無加行”著重在不入善法上,“非處加行”著重在不具足善法增長之因上,“不如理加行”著重在不具足正修關要上,以這叁種就能障礙菩提之因的真實善根。這叁種當中只要有一種沒有斷除,就沒有辦法産生成就菩提的真實善根。所以,假如你自己的心相續當中的真實善根生不起來,那就要向內檢點自己的相續,是不是存在上面的叁種障礙,只有把這些障礙一一消除,善根才能在心相續當中生起,所以,作爲一個修行人,必須以精進心趣入修善,而且必須長期依止佛菩薩的善說如理聞思,如理聞思之後必須再再緣聞思所決定的法義如理作意,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相續中引發能夠成就菩提的真實善根。假如不這樣勵力修持,即使你修上一大劫,也沒有希望生起菩提善根。

  比如,我們修習道次第,從下士道的念死無常開始,一直到上士道的止觀,如果真正如法的聞思、再由聞思而數數如理作意,那決定可以逐漸在自己的相續當中真實生起叁士道所攝的種種善根——比如信心、精進心、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等等。但是,我們往往發現許多學佛多年的人,連很基本的善根也沒有生起,這個原因就是相續當中存在上面所說的叁種障礙,決定是這樣的。彌勒菩薩所講的完全是真實語,沒有任何不成立、不決定的過失。這個《辨障品》的內容,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好好學習這些寶貴的教言。

  

《辨中邊論頌講記(五)》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