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放下一根線,有人站在須彌山的山下拿著針迎接,又有極猛的風吹著線,線極難入在針孔裏,暇滿人身寶比這還要難得。
4、鼓面撒豆
就像天空當中密密麻麻地降下豆子,這些豆子要能停留在鼓面上極難。絕大多數都落在鼓的外面,即使有少許豆子落在鼓面上,也立即彈起,掉在外面。得暇滿人身寶就像這樣困難。
整個叁有生處就像一個很大的區域,其中只有落在很小的人類的鼓面上才得到這個最妙的暇滿人身。但是無數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天人死後像豆子一樣從天上紛紛掉落,怎麼也落不到這個暇滿人身寶的鼓面上面。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掉到鼓的外面去了。
所以,諸天最希願的就是死後能生在人間做人。天人們對即將死去的天人,都這樣祝願說:“希願你生在安樂趣中。”(“安樂趣”就是指人。)可是,大多數天人死後沒有福氣生到人間,都掉到惡趣深淵裏去了。
其它的比喻:把芥子往朝上的針尖上撒,芥子極難立在針尖上,得暇滿人身寶就像這樣難;在垃圾堆裏極難得到如意寶,得暇滿人身寶就像這樣難;極難見到優昙花盛開,得暇滿人身寶就像這樣難。
(叁)以數量難得
在衆多的有情種類當中,得暇滿人身的比例是極小的。經上說,地獄裏的衆生就像大地上的微塵那麼多,餓鬼就像彌滿虛空的暴風雪的雪粒那麼多,旁生就像酒糟那麼多。相比于惡趣衆生,善趣人天的數量就像指甲上的塵土那樣少。又說,六道各種種類的有情和上上相比,下下的有情像大地上的微塵那樣多;和下下相比,上上的有情像指甲上的微塵那麼多。
有人會問:爲什麼下下的有情數量這麼多呢?這要看到在因上,有情造惡業的極多,造善業的極少;而造惡業的人當中,造深重惡業的人極多,造輕微惡業的人極少。所以就像走在非常光滑的冰面上,很容易就滑倒在地一樣。
所以在無數種的有情當中,得到暇滿人身是極其罕見的。帕當巴尊者說:“總體上看諸多的有情身時,幾乎沒有得人身的。各別地看單個有情身時,他得人身也只是有可能性。”意思就是,把這無量無數的有情的身放在一起看,清一色的都是非人類的身,幾乎見不到出現一個人。而針對每一個有情來看,看看你、我、他能不能得人身,也只是有一點可能性。
一蹉百蹉
有人會想:受惡趣苦,只要消盡了往昔的惡業,就還可以生安樂善趣。所以不難脫離。其實,生在惡趣當中,正受苦時,時時刻刻都是生惡念、造惡業,所以從惡趣死後還需要轉惡趣,非常難解脫。
古人說:“今生若不修,一蹉是百蹉。(今生不修的話,就會一錯而連著一百生錯過。)”這個人身最難得到又最容易失去,一念之差就落入惡趣,叁途進去容易、出來難。“七佛以來,猶爲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就是佛經上說,有一些螞蟻一直到七佛過後,還是做螞蟻。有些鴿子經過八萬劫還沒脫掉鴿子的身。)”所以我們得人身很難,遇佛法更難,遇到即生成就的法門能夠信受更是難中之難。如果這一生錯過,打失了人身,哪一天能再得人身呢?又哪一天能再遇佛法呢?又哪一天遇到即生成就的法門而且信受呢?這何止是錯過百生,是錯過千生、萬生乃至無窮生啊!
珍惜福分
《雲居山志》上記載,慈覺禅師行腳,去雲居山參學,前一天夢到伽藍安樂公對他說:“你從前在這座山曾經扛過一擔土,這次來只有一碗粥的緣分。
第二天午後上山,吃了晚粥,僧值路過寮房,和他發生爭吵,結果被逐出山門。慈覺禅師心中覺得很驚訝。
過了十年,慈覺禅師在臥龍先禅師處得法。南康太守張公和慈覺祖師非常熟悉。這時雲居山正好空缺住持的位置,就請慈覺禅師到雲居山開法。慈覺禅師很高興地答應下來,認爲過去做的夢這回不靈驗了,准備在第二天上山。
當晚在麥洲莊住宿,忽然遷化。所以,因果絲毫不錯,一點一滴都是由前因決定的。能在道場住一天,就要有一天的福分;能住一百天,就要有一百天的福分;哪一點是空得的呢?都是福德感召的。所以不要認爲我住道場一百天和住五十天是一樣的,其實是不一樣的。有住一百天的福,才能住一百天;福報要再大,就可以住兩百天;沒那個福,只能住一天;福再少,進門一小時就打道回府。
這樣舉一反叁,我們去觀察自身暇滿的每個方面,都是由前世的善業因緣來的,要有清淨戒、清淨善法、清淨願,非常不容易!
比如,坐在這裏看一本經書,安心地坐上叁個小時,不受打擾,那就是莫大的清福!身心是健康的,不瞎也不癡呆,看書時沒有邪見障在心裏,又有清淨的善願,願意學法,這樣念念心緣于法,世上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福呢!
從這裏去體會,哪點不是前世的善根因緣所感的呢?這樣去算,才相信以無量劫來的因緣才造就了暇滿人身寶,要沒有無量的善業因緣不可能出現這麼好、這麼圓滿的身。
比如,現在教一個小學生,哪怕教會他寫一個字都要好多天,何況真正讓他去行善、去持戒、去發願、去長年這樣做?這要積聚多少因緣才能讓他自願這樣做啊。而這樣所做到的是非常稀有、珍貴的善根,我們今天學法的福分,就是由這樣的善根感得的。所以現在哪怕有兩分鍾學佛法的安閑,也都是珍貴的福報。
也許你認爲兩分鍾的安閑不算什麼,我要問你:以衆生墮在地獄中的處境來說,他在億萬年當中能出現這樣的兩分鍾安閑嗎?像人間坐在這裏安心地聽佛法,他多少億年也夢不到。
又比如一只黃牛,在它一輩子十來年裏,出現過一刹那這樣的福報嗎?它能享受到這樣的清福嗎?它前世沒有種這樣的因,只有在勞苦中度過一生。
又比如地球上不信佛的人,在商界、政界、學界、演藝界的人,誰有這樣的兩分鍾呢?
這才理解順治皇帝的出家詩:“百年叁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這個“僧家半日閑”是皇帝身上求之不得的,所以他羨慕這樣的清福。他求不到一天安閑無事。這樣才知道,我們身上擁有的是修法的清福啊!
北俱盧洲、天上的人有福報,但不是暇滿,修不了佛法。整個北俱盧洲人的福報,加起來比不上我們現在一天聞思修的福報大。人間一億個比爾·蓋茨的福報也比不上我們半天學法的福。這才知道暇滿的珍貴。這才知道有半天的聽法、學法,是所有的北俱盧洲人、所有的欲界天、一億個比爾·蓋茨都得不到的。好好想一想,爲什麼我們會把這麼寶貴的時間白白地浪費掉?像把如意寶隨隨便便扔掉一樣,用它去搞貪嗔癡。把一億兩黃金買不來的暇滿時光,拼命在手機上“嘩啦、嘩啦”地打發掉,這是糊塗到何等的地步!真正懂了人身難得還會問:今天該不該上網打遊戲、該不該看電視、該不該上飯店、該不該參加聚會、該不該旅遊、該不該裝修、該不該逛超市、該不該花幾個小時去美容、該不該花半天包餃子、該不該去種花、養魚、該不該彈琴、煉功,這些通通都沒有了。所以了解了人生的珍貴,即使用億萬美鈔跟你換一寸光陰,你也不會換。你有這種珍惜暇滿的觀念,給你一萬輛小車換你叁分鍾,你也不換。如果有人說:你今天浪費叁分鍾不學佛法,就給你一億美鈔。你會拒絕說:我不要!
古人就是這樣,他不願意把寶貴的人身用在無意義的事上。像卡拉貢穹格西要出山洞,有一叢荊棘擋住了洞。他正想去砍時,轉念一想:暇滿這麼難得,怎麼能浪費!所以,珍惜暇滿的人哪怕用億兩黃金去買他向無意義的事走一步,他都不願意。倒添一萬塊錢拉他出去吃飯,他也不要去。不用說兩叁個小時逛超市,就是超市的老板把整個超市給他端過來,他都不看一眼。就算半壁江山送給他,他都不要,何況區區的五欲。這時,讓他浪費時間是一萬匹馬也拉不動的,肯定像錐子插入地中一樣,沒有人能把他從修法當中拉出來。
像古德,皇帝請他做國師,他甯可斷頭也不去。這個道比去皇宮受賞都看得重,比當國師都看得重。所謂的世間娛樂,上網、看電視、打手機、看報紙這些,都只是糊塗人才會做的。
接下來我們再觀察一下“遇佛出世難”。
比如從毗婆屍佛開始,先後有屍棄佛、毗舍浮佛出世。然後在無數劫中無佛出世。成劫過去之後,到了住劫的第九小劫,人壽六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人壽四萬歲時,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人壽減到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人壽一百歲時,釋迦牟尼佛出世。釋迦佛滅度已經近叁千年,時值末法,鬥爭堅固,到下尊彌勒佛出世,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
彌勒佛以後有四個小劫,沒有佛出世,到減劫的第十五個小劫中,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續出世,然後又有四個小劫沒有佛出世。到第二十小劫時,人壽八萬四千歲時,樓至佛出世。然後水火風災前後出現,世界已壞,是二十小劫的空劫。不知道什麼時候佛會出現在世間。所以說佛出世難遇。我們在遇到時怎麼能不珍惜呢?如果這一回錯過,生在無佛出世的時代,那是億億年的長夜黑暗,連佛經的一個字都看不到。現在我們遇到了這樣寶貴的佛法,怎麼能不珍惜呢?怎麼能不晝夜勤學呢?
像剛才舉例那樣,對自己所擁有的十種圓滿,每一個都應當這樣想:“稀有啊!人身是這樣難得,絕大多數的芸芸衆生只得到叁惡趣和天人、阿修羅的身,我這次得人身實在是稀有啊!”又想:“稀有啊!佛陀出世極難值遇,大多數時間都沒有佛出世,而我竟然生在釋迦佛出世的時代遇到了佛的正法,實在是稀有啊!”又想:“稀有啊!能行正道斷惡行善,實在太難,現在人間大多數的人都執持惡法、舍棄善法,而我這一生竟然能業不顛倒,一向斷惡行善,實在是稀有啊!”又想:“稀有啊!我竟然遇上能趣入無上妙法的正軌,那麼多人都沒有機會趣入佛法,即使信了佛也不知道怎麼趣入修證佛法,而我竟然能趣入,實在稀有啊!”像這樣,每一條上都看到有極多數量的衆生不具足,而自己竟然具足了這項功德,所以不應當虛度。
像這樣一一地思維,八暇十滿中具備一項也非常難,而自己已…
《珍惜暇滿》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