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失壞敬信而作祈禱。
醜二、祈禱之利益分二:一、宣說利益 二、如何祈禱
寅一、宣說利益
如同供養上師的功德超過供養諸佛,贊歎、祈禱上師的功德也勝過贊歎、祈禱諸佛。
《誓言莊嚴續》雲:“念咒修法千萬遍,不如祈師一遍勝。”因此,念誦許多本尊的心咒千萬遍,不如念誦上師心咒或名號而祈禱一遍的利益大。
至尊果倉巴雲:“祈禱上師勝利者,常與上師心相應,現前不共之證悟,覺受輾轉不斷生,叁寶大悲恒護念,所欲皆可任運成。”
怙主桑吉文也說:“下至在十日內猛利祈禱,若不現前一種殊勝相,算我诳語之過。”
甲瓦用滾尊者也說:“相續不斷猛祈禱,加持融入于心間,凡識自然當消失,實執自行亦息滅,空慧心中自然現,俱生證悟之境界,如同掌中置寶般,現量赤裸識本面。”
一切修法的精要、核心與精華,都是祈禱上師。不斷猛利地祈禱上師,加持自然融入心間。
此外,其余治病、驅魔等,也以祈禱上師最爲殊勝。昔日在潘波勇的地方,有人著了魔,當時康隆巴格西被請去驅魔。起初,格西修慈悲心,念誦忿怒本尊咒等,做了各種法事都未見效。後來,格西祈禱自己的上師仲敦巴仁波切,即刻見效。
仲敦巴尊者說:“與祈禱其他本尊相比,如果祈禱阿底峽尊者,很快能獲得加持,對此我本人深有體會。”
總之,如同通過祈禱如意寶,今生的所求都會任運成就。同樣,猛利祈禱自己的根本上師,一切世出世間的圓滿都會無勤任運地現前。那諾巴尊者說:“猶如頂寶般祈禱,由此將成就一切圓滿。”《普賢上師言教》中說:“單單依靠祈禱上師也可以在無勤當中獲得夢寐以求的一切悉地。”
寅二、如何祈禱
祈禱的因是敬信,祈禱的對境是根本上師,祈禱句爲成就者所造具加持的祈禱文,祈禱義是自己的根本所求。
以下著重說明祈禱的因與義。此二者極爲重要,若能有所認識,平時修法就會從根本處入手,會以獲得傳承上師殊勝的意傳加持爲目標而行善。
一、祈禱之因
首先,應當誠信上師爲佛法僧叁寶總集的自性,具有無與倫比的智悲力,而且上師與自己宿緣深厚,恩德重于諸佛。又要深信上師的法身盡虛空、遍法界,以法性規律之故,何時何處誠心祈禱,都會獲得上師的加持,而且這種加持非常直接、迅猛,與供養、祈禱諸佛相比,僅僅憶念上師一毛孔,更能速得成就之加持。
修上師瑜伽時,若無祈禱之因——對上師的敬信,則非真實如法的修持。只有具足無疑的深信,才是具足祈禱之因。
二、祈禱之義
我們最根本的所求,即成就與上師無二的果位——自他二利究竟的佛果,而欲成就佛果,則須依賴上師加持。所以,應祈禱生生世世不離上師,常得上師攝受,甚至夢中也能獲得上師的加持,直至成就與上師無二的果位。這是祈禱最根本的內容。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上師供》中說:“甚至遊曆沈睡夢境中,師尊殊勝加持亦顯現,永不分離慈悲而攝受,祈願永恒怙主汝生喜。”“具德根本上師如意寶,祈住我心蓮花墊中央,以大恩德教誡並攝受,賜予身語意之勝加持。”密續中也有如是祈禱文:“生生世世不離師,恒時享用勝法樂,圓滿地道功德已,唯願速得金剛持。”
此外,生生世世不離上師而常得加持的根本因,就是不失壞對上師的敬信。因此,當前在依止上師方面,應著重祈禱敬信能夠生起、增上乃至圓滿,此乃根本。應如《上師供》所說而祈禱:“對于普度具德上師尊,刹那不生毫許之邪見,以視其行善妙恭敬心,願師加持融入吾心間。”即應常常祈禱:對于救護自己恩重的師尊,一刹那也不生絲毫邪見,而將上師的行爲完全視爲善妙,以此敬信祈願上師的加持融入自心。
有人懷疑:本尊具有無與倫比的功德和加持,爲何祈禱觀修上師勝過祈禱觀修本尊呢?
大恩上師曾開示:對心相續不清淨的衆生來說,還不能現見本尊,只有經過長久修習而現見本尊後,才能被本尊攝受,親自賜予灌頂、傳法等;然而上師就在我們眼前,直接爲我們灌頂、傳法,逐步引導我們,所以修上師瑜伽更爲殊勝。
子四、思惟頂禮與觀師爲佛之利益分二:一、恭敬頂禮之利益 二、觀爲真佛之利益
醜一、恭敬頂禮之利益
禮敬上師,就是對上師,身體頂禮、合掌、起立等,口中稱贊上師的功德等,內心虔信而敬重等。總的在叁乘戒律中都各有禮敬上師的學處,若能依此如法行持,自然會順帶圓滿廣大的資糧。所以,平常憶念上師,並且禮敬上師叁門殊勝的金剛壇城,由此將爲人天禮敬等,有衆多不可思議的利益。這也是無欺的緣起力所致。
經雲:“若于不思議生信,異熟果亦不思議。”又說:“既造如是業,當生如是果。”因此,如果恒時以身語意對不可思議的上師功德田修習禮敬,必將獲得不可思議的異熟果。可見,以身口意叁門禮敬自己的根本上師,是一切善法的緣起之門。
醜二、觀爲真佛之利益
在經續論典中,數數宣說須將上師觀爲真佛,這有許多殊勝的利益。《金剛手灌頂續》說:“若觀上師爲真佛,恒時將生起善法,此人將成利益衆生的佛陀。”許多大成就者都說,若觀師爲佛,功德未生者將會生起,已生者將會增上,能即生速疾成佛。因此,在所有修法中最關鍵的要點,確爲觀根本上師爲真佛,這是一切修法的根本和精華。
夏惹瓦菩薩說:“在身體的一切支分中,最愛惜的莫過于心髒,掏出心來,也只有一個紅通通的肉團。同樣,在一切修行中,最殊勝的莫過于上師瑜伽,取其精華,唯一是觀師爲佛的信心,此外別無其它。”
所以,首先應當修上師瑜伽,而且要生起視師爲佛的信心,如是修行自然會積聚一切功德、圓滿一切悉地。真正志求無上佛果者,必須獲得傳承上師的意傳加持,而要獲得意傳加持,又須依賴信心。如果具有唯一視師爲佛的信心,則成佛亦非難事,相續中自然會顯現佛的境界。因此,觀師爲佛的利益非常殊勝。
以上觀點爲西藏佛教各派所共許,不僅新舊的噶當派,其他噶舉、甯瑪、薩迦等宗派,也都以上師瑜伽爲最根本的修行。以此殊勝的大緣起力,雖處濁世,各教派仍然相繼出現了許多即生取證佛果的大成就者。
如果比較內道各乘的修行,會發現金剛乘尤其強調依止上師的修行。聲聞乘著重皈依僧,修四向四果;緣覺乘著重皈依法,修十二緣起;菩薩乘著重皈依佛,修六度四攝;金剛乘則在實修方面著重皈依第四寶金剛上師,主要在叁寶總集自性的金剛上師處起修,其最殊勝之道即對上師産生敬信。甲瓦用滾尊者說:“殊勝無上密乘道,主要歸納乃敬信。”若對上師瑜伽或對上師的敬信觀修純熟,則在密宗道中,不論是生圓次第還是直斷、頓超,必然因此快速成就。
總之,如怙主桑吉文所說:“若無敬信之滋潤,證悟之芽不得生,故不遠離觀佛想,一心祈禱此極要。”金厄瓦尊者也說:“總于一切經論密續中,宣說悉地之源爲上師,若求悉地當于具德師,如理令生歡喜釋迦子。”經論密續中一再宣說,一切加持和悉地的來源,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若想求得加持和悉地,則須如法依止上師,常常令上師歡喜,這是佛子最重要的修法。
班欽洛桑曲堅也說:“一生成佛之方便,唯于具相至尊師,一心無散而祈禱,此爲深道心要義。”華智仁波切也說:“自相續生起證悟智慧的最究竟方便、加持之入門,就是上師瑜伽。”因此,應從根本上指點有緣弟子修持上師瑜伽。
對上師供養、承事等,總的就是在意樂和加行上如理依止,尤其應在不離觀師爲佛的敬信中,再叁猛利祈禱。若能這樣修持,必能即生現前上述利益,有望即生圓滿成就。
我們應如智悲光尊者所說而發願:
願以祈禱與敬信,圓滿而作連接後,
所诠真義之意傳,融我證如虛空境。
壬二、不如理依止之過患分十一:一、輕蔑、呵斥之過患 二、違背上師言教之過患 叁、忿恚之過患 四、分別過失之過患 五、觀平凡之過患 六、不尊重之過患 七、跨越座墊等之過患 八、浪費上師財物等之過患 九、擾亂上師心意之過患 十、對上師行爲産生邪見之過患 十一、對上師不持爲上師之過患
癸一、輕蔑、呵斥之過患分五:一、呵斥上師將成呵斥一切諸佛 二、縱修密乘亦不成就殊勝之果 叁、精進修持續部法,反似成爲轉生地獄之因 四、今生來世將生諸多不吉祥 五、功德未生者不生、已生者退失
子一、呵斥上師將成呵斥一切諸佛
《事師五十頌》雲:“身爲弟子若故意,輕蔑如是之上師,則已輕侮一切佛,故彼恒時受痛苦。”身爲弟子,如果故意輕蔑、呵斥自己的具德上師,則已輕蔑、呵斥了一切諸佛,造下等同輕蔑、呵斥諸佛的罪業,由此必將恒時遭受痛苦。所謂呵斥,就是宣說上師的過失,如說上師愚癡、貪欲重、相貌醜陋、是破戒者等等。
《吉祥勝續·第一品》也說:“倘若何者惡誹謗,等同諸佛之上師,彼人已謗諸佛故,恒時遭受諸痛苦。”
子二、縱修密乘亦不成就殊勝之果
比如:即便造下四根本罪、五無間罪等,依靠無上密乘的妙道尚能淨除,今生也能獲得殊勝果位;然而,如果從內心呵斥自己的金剛上師,則無論怎麼修行,也沒有成就殊勝果位的機會。《密集根本續·第五品》說:“縱是造無間,此等彌天罪,然入金剛乘,亦能得成就,存心謗上師,修亦不成就。”
故意呵斥上師之人,不但…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新廣論講記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