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新廣論講記1)▪P69

  ..續本文上一頁薩所行,于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

  善知識,如理地依止您,終不違越菩薩所行,而且由對菩薩行具足正念的緣故,功德資糧將逐漸增長,因爲:您將弟子安置在聞思修的加行中,而弟子也如教修行,以此必定會增長功德,此爲法性規律的緣故。

  七、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

  善知識,如理地依止您,能成辦現前及究竟的一切義利,因爲法性無欺、因果不虛的緣故。

  八、承事師長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

  善知識,如理地承事您,能獲得意樂和加行的善根,能作自他二利而圓滿資糧,因爲:遵從您的教授而修行,教證諸功德將如同上弦月般輾轉地增長,由此將成就一切功德。

  以上所說的依師利益出自《華嚴經》和《不可思議秘密經》。

  【如是亦如《華嚴經》雲:“善男子!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于一切行不忘而行。若諸菩薩爲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如是,也如同《華嚴經》所說:善男子!如果菩薩爲善知識真實攝受,則必定不墮惡趣。如果菩薩爲善知識所思念,則不違越諸菩薩學處。如果菩薩爲善知識所守護,則能勝出世間。如果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則于一切菩薩行明記不忘而行持。如果菩薩爲善知識攝持,則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又雲:“善男子,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諸佛世尊心正歡喜。若諸菩薩于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無違,近一切智。于善知識言教無疑,則能近于諸善知識。作意不舍善知識者,一切利義悉能成辦。”

  又說:善男子,如果菩薩隨行善知識的所有教誡,諸佛世尊真正歡喜。如果菩薩對善知識的所有言教安住而不違背,則趣近一切種智。如果菩薩對善知識的言教信受不疑,則能親近諸善知識。如果菩薩作意不舍善知識,則能成辦一切義利。

  這一段講了依止師長極關鍵的四點:

  一、由隨順教誡,能令諸佛真實歡喜;

  二、由安住言教,能速疾成佛;

  叁、由信受言教,能與善知識親近;

  四、由作意不舍,能成辦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義利。

  【《不可思議秘密經》中亦雲:“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應極恭敬依止、親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聞善法故,成善意樂,及由彼故,成善加行,由是因緣,造作善業、轉趣善行,能令善友愛樂歡喜。由是不作惡業、作純善故,能令自他不起憂惱。由能隨順護自他故,能滿無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類。是故菩薩應依尊重,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不可思議秘密經》中也說:善男子、善女人,應當用極恭敬的心依止、親近、承事師長。如果能按這樣實行,則由聽聞師長的善言教,而熏成善意樂,由善意樂而使身口轉成善加行,由意樂和加行賢善,一切時中都造作善業、轉趣善行,由此能使善友愛樂歡喜。由不造作惡業、所作純善,能使自他不起憂惱。由能隨順護持自他,而能圓滿無上菩提之道,由此能利益趣向惡道的諸類有情。是故菩薩應當依止師長,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這段經文中,依次講到“聞善言教”、“成善意樂”、“成善加行”、“善友歡喜”、“無惡純善”、“順護自他”、“圓滿菩提”、“利益有情”,以前前爲因而生起後後,由此清晰地顯示了由依止善知識而圓滿一切功德資糧的成就曆程。

  以上是《華嚴經》和《不可思議秘密經》中所宣說的親近善知識的殊勝利益。此外,在《事師五十頌》、《勝樂根本續》、《菩薩藏經》、《金剛鬘續》、《般若八千頌》等教典中也有宣說。

  壬二、淨除惡業、成就善根之殊勝利益

  【複次由其承事知識,應于惡趣所受諸業,于現法[91]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于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余。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複次,由承事善知識能使本需在惡趣中長劫受苦的深重罪業,只需現世中身心稍起病惱或在夢中領受,就消盡無余。而且,承事善知識能勝過供養承事無量諸佛的善根,有諸如此類的最大利益。

  【《地藏經》雲:“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于現法因疾疫等或饑馑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

  《地藏經》說:得善知識攝受的人,本應經曆無量俱胝劫流轉惡趣的所有惡業,在現世中由疾病或饑馑等損惱身心,就能得以消除,下至由善知識呵責或者僅僅在夢中領受也能清淨。

  可見,承事善知識是淨除業障的極妙方便。

  【“雖于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衆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即使在無量諸佛處種植的諸多善根,所謂行布施、作供養或受持學處等所生起的衆多善根,也只需以上半日承事善知識的善根就能超勝。承事善知識所成就的功德不可思議。

  可見,承事善知識是成就善根的無上方便。

  【又雲:“諸佛無量功德神變,應觀一切悉從此出,是故應如承事諸佛,依止、親近、供事尊重。”

  又說:應當觀察諸佛不可計量的功德神變,都是從承事供養善知識而出生的。因此,應當如承事諸佛一樣,依止、親近、供養、承事善知識。

  除了在《地藏經》中宣說了承事善知識具有消業、積善的極大利益之外,在《桑布劄續》、《積聚續》、《日藏經》等中也有明確的宣說。

  壬叁、依止上師自然産生功德之利益

  【《本生論》亦雲:“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熏。”

  《本生論》也說:恒時不應遠離善知識,身口意按照調伏的方式,遵從善知識的言教而修善行。以這一親近善知識的因緣,善知識的功德香塵即使不特意熏染,也會自然熏上。

  就像棲息在金山上的所有鳥類,都顯現爲燦爛金色。又像在香廠中做香的工人,身體自然染上馨香。《普賢上師言教》也說:“打個比方來說,普通的一節樹木落到瑪拉雅山的檀香林中,經過數年之後,就會熏染上栴檀木的妙香,結果這節普通的木材也自然散發出芬芳的檀香味。同樣,如果依止一位具相的高僧大德,久而久之,也會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所作所爲也都變成他們那樣。”

  

  壬四、略言不如理依止的過患

  【博朵瓦雲:“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熏染,略有少過即便染著。故于一切略略親近,悉無所成。”

  博朵瓦說:我等多有如破衣般的過失,就像拖著破衣在地上行走,只會染著草上的汙穢,而不會沾上金沙一樣,善知識所具有的功德,不能熏染,略有過失就立即染著。因此,只是略略地親近善知識,不會有任何成就。

  此處教誡學人在依師期間,對師長觀清淨極爲重要。只有恒時思惟善知識功德,並如教修行,才能避免破衣之過。

  辛五、未依過患分叁:一、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 二、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過患 叁、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

  【第五,不依過患者。

  壬一、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

  【請爲知識若不善依,于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于未來世當墮惡趣,經無量時受無量苦。

  如果已拜爲善知識而不如法地依止,則現世中將遭受疾病、非人的損惱,來世將墮惡趣,經無量時,受無量苦。

  【《金剛手灌頂續》雲:““薄伽梵,若有毀謗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等異熟?”世尊告曰:“金剛手,莫作是語,天人世間悉皆恐怖。秘密主,然當略說,勇士應谛聽。我說無間等,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終不應毀師。””

  《金剛手灌頂續》中記載,金剛手菩薩請問佛:“如果有人毀謗阿阇黎,會感得何種異熟果呢?”

  佛說:“金剛手,你莫這樣問,天人世間都會生恐怖的。金剛手,然而還是說一說,勇士應谛聽。我說無間地獄等極爲苦楚的地獄界,即是彼等毀謗者的受生之處,他們將在無邊際的時劫中沈陷地獄。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當毀謗阿阇黎。”

  【《五十頌》亦雲:“毀謗阿阇黎,是大愚應遭,疾疠[92]及諸病[93],魔疫[94]諸毒死,王火及毒蛇,水羅叉盜賊,非人礙神等,殺墮有情獄。”

  《事師五十頌》中也說:若有人毀謗自己的阿阇黎,則此大愚人將遭受傳染病、瘟疫及其它疾病,或著魔、中毒而死,也可能遭受王難,或爲火所焚,爲水所淹,爲毒蛇咬噬,爲羅刹、盜賊、非人、凶神等所殺。總之,將以種種方式橫死,墮入有情地獄。

  【“終不應惱亂,諸阿阇黎心,設由愚故爲,地獄定燒煮。所說無間等,極可畏地獄,諸謗師範者,佛說住其中。”

  身爲弟子,終究不應惱亂阿阇黎的心。如果因愚癡而妄爲,則決定墮入地獄被烈火燒煮。佛說無…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新廣論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