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或爲王法所拘,或爲夫主所捉,或閉在牢獄,榜笞萬端,拷掠荼毒,其惱無數。
身壞命終,生劍樹地獄中。罪人在獄,見劍樹上,有端正婦女,顔貌殊特,像如天女。時諸罪人,見彼女端正無雙,心歡意樂,欲與情通,相率上劍樹枝下垂,刺壞身體毒痛難計,欲至不至,諸端正女忽然在地,罪人遙見諸女在地,複懷歡喜,複緣樹下劍枝逆刺,破碎身體,肉盡骨存,高聲喚呼,求死不得。罪苦未畢,複還生肉,皆由貪淫致此苦毒,如此經曆數千億萬歲,受此毒痛,亦不命終,要盡罪。貪淫入獄其事如是。
若複貪淫之人墮畜生中,或有時節淫起,或無時節淫起。淫有時節衆生輩,雖犯于淫,不犯他妻,淫意偏少,不大殷勤淫起;或無時節衆生者,在人間時淫意偏多,犯他婦女,今爲畜生,欲意甚多,以是之故,淫無時節。生在畜生,受罪如是。
貪淫衆生墮餓鬼中,爲淫逸故,共相征伐,乃至阿須倫與諸天共爭,皆由貪淫,犯他妻婦。生餓鬼中,受罪如此。
貪淫之人生人中者,己婦妻女,奸淫無度,遊蕩自恣不可禁止。
若複強犯,越法淫逸,或尊或卑,不避親疏,雖得爲人,亦無男根,或有兩形,或無形者,或者一形,亦不成就。如此淫逸之類,皆由犯淫無高下故。
貪淫之人若生爲天,遭五災疫,瑞應之變,己天王女與他娛樂,天子見已,內懷憂戚,如被火然,我身猶淫玉女離索,心意熾然,生不善念,于彼命終,生地獄中。
斯由不福利行,生五道中,隨形受苦,其罪不同。”
《感應篇彙編》中有一則事例:
明朝呂青平日喜談淫穢之事,偷看婦女。叁十歲時,家境貧窮,兩個兒子相繼死去。
一天,他忽然暴死,見祖父怒目對他說:“祖上兩代積德,到你這裏本應發巨萬資財,沒想到你貪溺美色,以口眼造業,福德都快折盡了。我怕你真的去犯邪淫惡事,那我們呂家的香火就無望了,所以我懇求閻羅王提你到陰府來看看,你才知道其中的厲害。”
呂青說:“我聽說奸淫他人妻女會得絕後的報應,我正是害怕遭此報應,所以才一直沒犯啊。”
旁邊一位冥官說:“何止絕後?如果有女子來勾引你,你順從而不拒絕,這只有絕後的報應。若是誘逼女子者,屢屢再犯者,破他妻女者,墮胎者,殺夫者,那是何等罪惡,果報何止絕後!對邪淫這條罪,陽間法律處分太寬,陰間法律卻極嚴厲。人一動淫念,叁屍神就會自首,竈君和城隍就會向上如實奏明,如果他們隱匿或漏掉不報,則是犯大過。你看看今天的發落,就會知道的。”
過了一會兒,鬼卒們帶著很多犯邪淫的人來到殿前,他們都披枷帶鎖,跪在地上。閻王厲聲吩咐:“某人變爲乞丐瘋顛做啞巴,某人變爲娼妓、瞎眼,某人兩世做牛,某人十世做豬。”閻王這樣吩咐完畢,鬼卒就把他們押出去投胎。呂青親眼目睹,嚇得毛骨悚然。
冥官又對他說:“還有比這更嚴重的,你萬不可貪著片刻歡娛,喪失人身,今後應避色如避箭,要刻文勸化世人。”
不久,閻羅王把呂青放回人間。呂青刻印《遊冥錄》一萬張,用以警醒世人。以後他盡力地行善。到了四十歲時,連生二子,而且家財萬貫,非常富有,他也遠離塵囂前往南海修道去了。
呂青去陰府之前,肆意以口眼造作淫業,行爲放蕩;而去陰府之後,盡力行善,勸化世人。是什麼使他發生了這樣大的轉變呢?是他在陰府親眼目睹了邪淫的罪報,生起恐懼心,因此斷然舍棄過去的惡習,盡心盡力地行善。所以人只要深信因果,就能做到棄惡行善,這是心上法爾的規律。
問:爲什麼是法爾規律呢?
答:每個人都只想要安樂,不願意受痛苦,如果相信造惡必定感召痛苦,必然不會造惡自找苦受。如果相信行善必定感召安樂,必能努力行善獲取安樂。這是有情心上的必然規律。所以對業果生起勝解信,就是引發一切安樂的根本。
有人想:只是在心中想一下,不算罪業吧!但實際上邪念一動,就已造下了罪業。下面請看《感應篇例證》中的一則事例:
貴溪有位書生叫宋不吝,十五歲時入學,才學出衆,但屢次考試不中。他想自己一生沒造過大惡,爲什麼如此潦倒,就請張真人代寫一篇表章,看一下天榜。
張真人能上天,他到天門時,聽神說:“這人本應有功名,因爲與嬸子私通,所以功名被削去。”真人回來告訴他,他說沒有此事,又寫文申辯。神批複道:“雖無其事,實有其心。”宋生知道後,慚愧難當,後悔莫及,因爲他年輕時見嬸子貌美,偶爾動過一念邪心。
《壽康寶鑒》上還有一則事例:
徐信善和楊宏是同窗好友,他們一道去趕考,住在一家旅店當中。有一天,遇到一位會看相的高僧,說楊宏將來會大貴,徐信善要貧窮。當晚,楊宏偶然看見旅店有一位少女很漂亮,就想拿很多銀兩去向少女求歡,被徐信善嚴肅地勸阻了。
第二天,高僧又遇徐信善,驚訝地說:“何以一夜之間忽然生出陰骘紋,換賤相爲貴相了,今後你要享大富貴。”又看楊宏的相,說:“你氣色不如昨天,雖然和徐信善都會富貴,但名次在他後面。”發榜時果然如此。
可見“動淫心沒有果報”只是斷見的說法。前一則事例中,宋不吝沒有構成邪淫事實,但一念邪心就已造下意業。如果這一意業既不增福,也不折福,那就應成業力空亡,但這無法成立,因爲並沒有作用是零的業。實際上,起淫心折福很大,宋不吝原本福薄,一念淫心,就使他功名消盡。
後一事例說明,只要起心動念,就一定落在罪福中,惡念是罪,善念是福,徐生一念止淫,轉賤爲貴,楊生一念起淫,轉貴爲賤,都是由業決定的。一夜之間,就使兩人的面相大爲改變。所以起心動念不是對相續沒有影響,而是影響很大。我們一天當中有無數念頭,念念在福德上有加減乘除,所以懂得念念調整爲善心,極爲重要。
《毗婆沙論》中說:在佛還沒有出世時,帝釋常到提波延那仙人處聽聞法要。夫人舍脂心生懷疑:帝釋是不是要舍棄我,去找別的女人。她就暗中藏在帝釋的車上,跟著一起到了仙人的處所。帝釋發現了她,對她說:“仙人不喜歡見女人,你可以回去。”舍脂不肯,帝釋就以荷花莖打她。舍脂撒嬌,以含情的語言謝別帝釋。仙人們聽到女人的聲音,當即生起了愛欲,髻螺落地,失去神通。
當年在印度雪山上,有五百仙人修道。甄迦羅女在雪山沐浴歌唱,仙人們聽到女人的歌聲,就失去禅定,心中迷醉狂亂,無法自主。
仙人具足禅定、神通,爲什麼聽到女人的聲音就都失去了呢?原因:凡夫無數生中以淫欲入胎,致使淫欲習氣極爲堅固,纏綿在心識中,一遇異性因緣,就猛利發起。仙人內有淫欲習氣,外遇女人聲音,一經非理作意,就當即失去神通。可見淫心的力量有多強。
以此案例爲鑒,修行人應盡量遠離能引發淫欲的因緣。比如應少入城市,不看世間影視、娛樂節目,不看世間報刊、雜志、書籍,不上網,不入歌舞廳、酒吧等娛樂場所。今時禮法衰微,誘人墮落的染緣舉目皆是。在廣告畫面上,在所謂的人體寫真畫冊上,在描述情愛的書刊、影視上,處處存在性誘惑,極易挑起心中的貪欲。看一次淫穢畫面,聽一次挑逗聲音,就會喪失正念,墮在邪念中,不能自拔。身處在染緣熾盛的環境中,若不嚴加防範,道業瞬間就會被淫魔摧毀。
《大論》中說,往昔有一阿羅漢到龍宮中應供。回來後,缽中還有剩余的米粒。小沙彌替他洗缽時,嘗了嘗剩飯,覺得味道特別香。後來,沙彌潛入師父所坐的龍床下,手握著床腳,隨師父一起進入龍宮。
龍王說:“怎麼把未得道的人也帶來了?”
阿羅漢說:“我並不知道他跟來了。”
當時沙彌在龍宮中見到龍女長得美妙無比,就猛生貪戀,而且發願要奪取龍宮。從龍宮回來之後,他一心精修布施、持戒,發願早成龍王。
一天,他右繞寺院時,忽然腳底下出了水。他意識到轉生做龍的因緣已經成熟,就以袈裟蓋住頭,入于水池死去,竟然轉成一條大龍。
在他生前,師友曾呵斥他,但他說:“我心意已決。”小沙彌貪戀女色,甘願做龍,可見女色誘人之深。
愛欲並不是要發展、要解放,而是要遮止、要斷除。法王曾說:“一個女人讓她選擇不淨行和成佛,她更會選擇不淨行。”佛在經上說:“即使此世界恒河沙數的男子與一個女人作不淨行,此女人也不會滿足。”可見,淫欲是無底洞,永無滿足之時。
過去有位劫撥仙人,成就了五神通。國王非常敬重他,每一次他飛行往來王宮時,國王都用手捧他的雙足接送他。吃飯時,國王還親手供奉。這樣做了有多年。
有一次,國王有事遠行,交待一位宮女說:“我奉事仙人,向來小心。現在我要去遠行,你供養仙人時應如我一樣。”
這次,仙人又飛來了,宮女用手去接仙人的足。仙人觸到女人柔軟的手,愛欲當即萌發、增長,神通立即失去,再也飛不起來,只好徒步走出王宮。
以上的仙人都是由心生淫欲而遭致墮落。以此爲鑒,修行人應嚴密防範淫欲生起。“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寶積經》雲:“大王當知,丈夫親近女人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四十二章經》雲:“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切勿與異性接觸,接觸即引生過患。)《智度論》雲:“淫欲爲諸結之本。佛言,甯以利刃割截身體,不與女人共會。刀截雖苦,不墮惡趣,淫欲因緣,于無量劫數,受地獄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況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當今時代,是性解放思潮泛濫的時代。社會上充斥著大量的淫穢小說、色情影視。按照業果來衡量,出版、傳播淫穢物,實際是教人邪淫,讓人沈溺在欲海中自我毀滅,而且,由于報刊、影視、網絡等傳媒的傳播面極爲廣泛,一時間就能毒害千千萬萬的人,造下的罪業極大。比如,把一部色情影片播放給一萬人看,這一萬人的身…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