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等苦,四所愛變壞苦,五叁界煩惱品粗重苦。是名五苦。前五此五總十種苦。當知是名一切種苦。
前五十五,今五十五,總有一百一十種苦。是菩薩悲所緣境界。緣此境故,諸菩薩悲生起增長,修習圓滿。
附錄 二:
華嚴經·淨行品
菩薩在家,當願衆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當願衆生:善事于佛,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當願衆生:冤親平等,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當願衆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伎樂聚會,當願衆生:以法自娛,了伎非實。
若在宮室,當願衆生:入于聖地,永除穢欲。
著璎珞時,當願衆生:舍諸僞飾,到真實處。
上升樓閣,當願衆生:升正法樓,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當願衆生:一切能舍,心無愛著。
衆會聚集,當願衆生:舍衆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當願衆生:隨意自在,所行無礙。
舍居家時,當願衆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當願衆生:演說種種,無乖诤法。
詣大小師,當願衆生: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當願衆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當願衆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轭。
剃除須發,當願衆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當願衆生:心無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當願衆生:同佛出家,救護一切。
自歸于佛,當願衆生: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自歸于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于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當願衆生:善學于戒,不作衆惡。
受阇黎教,當願衆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當願衆生:入無生智,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當願衆生:具諸方便,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當願衆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當願衆生: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當願衆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當願衆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修行于定,當願衆生:以定伏心,究竟無余。
若修于觀,當願衆生:見如實理,永無乖诤。
舍跏趺坐,當願衆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當願衆生: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若舉于足,當願衆生:出生死海,具衆善法。
著下裙時,當願衆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當願衆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當願衆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黎,當願衆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當願衆生:皆得妙法,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當願衆生:其心調淨,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當願衆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當願衆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當願衆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當願衆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當願衆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當願衆生: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當願衆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當願衆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
若在于道,當願衆生:能行佛道,向無余法。
涉路而去,當願衆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
見升高路,當願衆生:永出叁界,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當願衆生:其心謙下,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當願衆生:舍不正道,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當願衆生:其心正直,無谄無诳。
見路多塵,當願衆生:遠離塵坌,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當願衆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當願衆生:住正法界,離諸罪難。
若見衆會,當願衆生:說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當願衆生:離我诤心,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當願衆生:諸天及人,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當願衆生:善根超出,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當願衆生:疾得翦除,叁毒之刺。
見樹葉茂,當願衆生:以定解脫,而爲蔭映。
若見華開,當願衆生:神通等法,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當願衆生:衆相如華,具叁十二。
若見果實,當願衆生:獲最勝法,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當願衆生:得預法流,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當願衆生:疾悟諸佛,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當願衆生:語業滿足,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當願衆生:具足辯才,演一切法。
若見湧泉,當願衆生:方便增長,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當願衆生:廣度一切,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當願衆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當願衆生:五欲圃中,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當願衆生:永離貪愛,不生憂怖。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