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7)▪P18

  ..續本文上一頁的初門。因此,要真實生起這種出離心。

  如果還沒有生起,就應當數數觀察總的輪回苦,以及自他所作一切都是無常、苦的自性,需要依靠這樣的方便以精進力而在心中生起出離心。

  因此,別解脫戒的體性是無僞的出離心。缺少這一根本,別解脫中的八關齋戒乃至比丘戒便無法獲得,最多只是善願戒和怖畏戒而已。因此,下至受一天齋戒,也應當以真正的出離心攝持而受。

  此外,“菩薩戒中願、行二種菩提心學處以及自他交換”這一切都要落在“體會衆生有生死大苦”這一要點上。如果沒有生起思惟苦谛的體會,發菩提心也只是空談而已。因爲菩提心是以大悲爲因,而大悲又來自于了知衆生苦。因此,如果不能了知衆生苦,就必定不能發起菩提心。這樣,大乘的修行也就沒有所依基礎了。

  總之,以出離心爲體性的別解脫戒,是一切聖教的根本或基礎。

  子二、道之核心——修習人無我

  如《入中論》所說:“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輪回諸苦來自于有漏業,而有漏業是由煩惱驅使而造作的,煩惱又源自我執,因此,我執是輪回諸苦的根源,是惑業集的根本。反過來,要解脫結生相續,就必須在因上斷煩惱,而根斷煩惱的對治就是通達人無我的智慧。因此,解脫道的核心是修習人無我。

  所謂“人無我”,是指常、一、自在的我毫無成立,也就是在微塵和刹那的蘊聚相續上,除了不觀察而假立“我”之外,再沒有其它實有自性的我。可見常、一、自在的我,只是第六意識妄計的戲論,而對“我”的執著也只是虛妄分別,因此依靠修人無我一定能斷除(《辨中邊論》、《入中論》、《入行論·智慧品》等大論中都說到了抉擇無我的正理,而在《淨心法要》中則有實修引導,應當配合這些法要,修習無我正見。)。

  如果能安住在無我正見中串習,就能破除顛倒執著“我”和“我所”的心,由此自然製伏乃至根斷由我執引起的貪、嗔、慢等百八煩惱。如此息滅輪回苦因——煩惱,及煩惱感召的五取蘊,便是獲得了滅谛解脫。

  總之,上述修習解脫道的法義可歸納爲《攝頌》中的兩頌:

  

業惑增上成流轉,結生相續系縛堅,

  

離此當得無漏樂,勤希解脫求加持。

  

爲脫有苦依叁學,出家身德佛所稱,

  

生生願持解脫戒,如護眼珠求加持。

  

  

  


  [1] 異相:不同方式。

  

  [2]《攝行炬論》:聖天菩薩所著密宗論典。

  

  [3]“動搖”,即刹那壞滅。

  

  [4] 炒面:糌粑。

  

  [5] 蔓菁:形狀像蘿蔔,是白色、圓形的食物。康區這一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們還以之爲食,以後生活條件好了,蔓菁就成爲牦牛的食物。

  

  [6] 率爾:立即。

  

  [7] 蔑戾車:野蠻人。

  

  [8] 留難:障礙。

  

  [9] 叁塗:叁惡趣。

  

  [10] 目視轭木許:走路時,眼睛不能看得太遠。

  

  [11] 瓦缽器:用瓦做成的、很簡單的缽。

  

  [12]頭陀:譯爲抖擻、淘汰、浣洗等,即抖擻衣服、飲食、住處叁種貪著的修法。

  

  [13] 鹦鹉綠:像綠鹦鹉那樣的綠色。

  

  [14] 藥草:此處“藥草”是一種藏語詩學的寫法,就是指很好的草,而不是指中藥。藥和毒的區分,能利益衆生的是藥,損害衆生的是毒。

  

  [15] 諸命世間:具生命的有情世間。

  

  [16] 動不動:“動”指有情世間,“不動”指器世間。

  

  [17] 伽喀巴:伽喀是墳墓之義,這位修行者沒有家,住在墳墓當中觀無常,故得名爲伽喀巴。

  

  [18] 文父:本師釋迦牟尼佛。

  

  [19] 瑜伽師:修行人。

  

  [20] 五種非所行處:五種不應去的地方,一、殺生處,二、妓院,叁、酒肆,四、王宮,五、屠戶。

  

  [21] 四種對治:無知對治、放逸對治、不敬對治、煩惱熾盛對治。

  

  [22] 俱胝:千萬。

  

  [23] 因:根據。

  

  [24] 有爲:生死。

  

  [25] 近事:居士。

  

  [26] 五種學處:五戒。

  

  [27] 密咒:總指一切密法。

  

  [28] 在家咒師:在家修密行者。

  

  [29] 出家咒師:出家修密行者。

  

  [30] 七寶:金輪寶、摩尼寶、玉女寶、大臣寶、白象寶、駿馬寶、將軍寶。

  

  [31] 咒:密法。

  

  [32] 《自我教言》華智仁波切所著。

  

  [33] 五見: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和邪見。

  

  [34] 智然:內邬蘇巴的名字,藏語是益希巴。

  

  [35] 這一科的內容來自華智仁波切的教言。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7)》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