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7)▪P9

  ..續本文上一頁。小屋上面滑溜,下面都是爛泥,風雨飄搖。

  禅師謝絕供養和侍者,衣服、日用品等一概不要,不洗澡、不剃發,切下半截壇子做鍋,數日吃一頓,自得其樂。他所住的山洞,去掉梯子,斷絕來路,即使弟子也難以見到他。由此苦行,終獲大成就。

  唐代宏覺禅師教誡徒衆說:“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志存無爲,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亦莫抛棄。(汝等出家如囚犯釋放出獄,要少欲知足,切莫貪求世間虛榮,要忍饑忍渴,志在無爲法,能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不可抛棄。)”

  辰四、發願觀修無常並串習無我

  【又應希願住藥草[14]地流水邊岸,思惟水浪起滅無常與自身命二者相同,以妙觀慧滅除我執,叁有根本、能生一切惡見之因,背棄叁有所有歡樂,數數思惟依正世間如幻化等

  又應希願:坐在流水岸邊的藥草地上,思惟水浪起滅無常與自身壽命相同,以妙觀察慧滅除叁有之本、能生一切惡見之因的我執,棄舍叁有一切歡樂,數數思惟器情世間猶如幻化等。

  “水浪起滅無常與身命相同”:人命念念流逝,逝者永不複返,故與流水相同。因此,坐在岸邊,應當思惟“人命如流水,一去不複返”。

  “背棄叁有所有歡樂”:凡是世人看重的歡樂,都棄而不求。

  “等”:包括夢、陽焰、水月等。

  【“何時住水岸,藥草滿地中,數觀浪起滅,同諸命世間[15]?”

  何時我能坐在流水岸邊長滿藥草的地中,數數觀察水浪起滅,如同有情壽命無常?

  【“破薩迦耶見,一切惡見母,何時我不樂,叁有諸受用?”

  何時我能破除惡見之母的薩迦耶見,不愛樂叁有中的種種受用?

  【“何時我通達,動不動[16]世間,等同夢陽焰,幻雲尋香城?”

  何時我能了達動與不動的情器世間,如同夢境、陽焰、幻雲、海市蜃樓?

  【此等一切,皆是希願作出家身,作此諸事。

  凡此一切,都是希願出家爲僧,行持此等佛法之事。

  卯四、成爲佛法所緣

  【伽喀巴[17]雲:“若能以大仙行,住苦行山間,始爲文父[18]真養子。”

  伽喀巴說:若能持叁法衣安住在苦行山間,才算是真正的釋子。

  【霞惹瓦亦雲:“于諸在家事忙匆時,應披妙衣往赴其所,令彼念雲出家安樂,則種未來出家習氣。”

  霞惹瓦也說:在在家人工作忙碌時,應當披上法衣去他那裏,讓他生起“出家好安樂”的念頭,如此能使他種下未來出家的習氣。

  卯五、顯密教中贊歎出家

  【《勇猛長者請問經》亦雲:“我于何時能得出離苦處家庭,如是而行,何時能得作僧羯摩、長淨羯摩、解製羯摩,住和敬業?彼當如是愛出家心。”

  《勇猛長者請問經》也說:何時我能出離苦惱之處的家庭,如是而行?何時我能安住在作僧羯磨、長淨羯磨、解製羯磨、彼此和合恭敬當中?應當具有此種愛樂出家之心。

  “愛出家心”:真正將出家視爲極其殊勝的愛樂之心。

  “僧羯磨”:梵語羯磨,譯爲“業”或“作業”。僧衆作授戒、忏悔等業事的一種宣告儀式,由此宣告而成就業事。僧衆作羯磨共有一百零一個,歸納爲叁種:單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

  “長淨羯磨”:“長淨”,梵語是布薩或布沙他。長淨羯磨,是一種能增長善法、淨除墮罪的儀軌。出家人有定期長淨和不定期長淨。定期長淨是每半月(十五日、二十九或叁十日)集合僧衆誦戒,使比丘等安住在淨戒中。不定期長淨有叁種:在開光等吉日舉行的長淨,稱爲吉祥長淨;爲了製止已出現傳染病等災害或爲避免出現災難而作的長淨,稱爲息災長淨;爲和解僧衆分裂而作的長淨,稱爲和合長淨。在家居士作布薩,是在六齋日持八關齋戒。

  “解製羯磨”:“製”是遮止的意思,爲了避免安居期間僧衆發生诤論而分離,不能圓滿安居,所以安居期間一律遮止互相問起違犯墮罪之事以及分配安居期間所得的財物。“解”是解除這種製定。比丘衆先要作解製的預備:安居結束的七天前,要作遠期和近期加行,遠期加行是啓請叁藏法師,修整裝飾經堂,告訴周圍的居民十四日夜晚有法師講經,當天法師會爲在家出家衆整晚作開示。近期加行是在十五日僧衆互請諒恕之後,由所派執事啓請僧衆作白一羯磨。正行是在加行之後,由所派執事發草給僧衆,念誦叁遍解製偈,行墮犯解製和財物解製。到十六日,爲了斷絕貪戀安居地,僧衆離開該地,結伴遊方。

  【此說在家菩薩應如是願。此之主要爲慕近圓。

  這是說在家菩薩應如是希願,主要是希慕比丘戒。

  《大般若經》雲:“菩薩志性好遊諸佛國土,隨所生處,常樂出家,剃除須發,執持應器,披叁法衣,現作沙門。”普賢菩薩發願:“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寂天菩薩發願:“我未登地前,願蒙文殊恩,常憶己宿命,出家恒爲僧。”

  【《莊嚴經論》雲:“當知出家品,具無量功德,由是勝勤戒,在家之菩薩。”

  《大乘莊嚴經論》中說:當知,在家衆有散亂、貪欲、嗔恚等諸多煩惱及憂苦,出家衆則具有與此相反的無量功德。因此,出家菩薩的所依身勝過精勤持戒的在家菩薩。

  【如是非但修行解脫、脫離生死,歎出家身,即由波羅蜜多及密咒乘修學種智,亦歎出家身最第一。

  如是,不但小乘修行解脫、超離生死,贊歎出家身殊勝,大乘中由波羅蜜多乘及密咒乘修學一切種智,也贊出家身最爲第一。

  如《心地觀經》雲:“出家菩薩勝在家,算分喻分莫能比,在家迫迮如牢獄,欲求解脫甚爲難,出家閑曠如虛空,自在無爲離系著。”

  《寶蘊經》雲:“叁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于小燈燭塗以油脂,供養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可見依出家身修道之力大于在家身。

  《時輪金剛》等密續中也同樣贊歎出家所依。《金剛鬘本續》雲:“外現比丘,內修生圓。”《時輪本續》說:“修密法以比丘身爲勝。”《金剛橛續》、《時輪金剛》中異口同聲說:“叁者比丘爲最勝,中等即是諸沙彌,彼中在家位最低。”

  因此,修學大乘以出家身最爲第一。

  【出家律儀,即叁律儀中別解脫律儀,故當敬重聖教根本別解脫戒。

  以上顯密經續中所贊歎的出家律儀,是指別解脫律儀、菩薩律儀、叁昧耶律儀叁者中的別解脫律儀,故當敬重聖教根本的別解脫戒。

  抉擇解脫道的體性,包括抉擇身和抉擇道兩部分。以上從兩方面抉擇了身:一、修解脫道時,在家衆須具八暇十滿的人身;二、出家身是修解脫道的最佳所依。以下抉擇“道”。

  醜二、修何等道而爲滅除分二:一、認定道而連結 二、真實抉擇

  【第二修何等道而爲滅除者。

  第二、修持何等道而滅除生死。

  寅一、認定道而連結

  【如《親友書》雲:“或頭或衣忽然火,尚應棄舍滅火行,而當勵求無後有,因無余事勝于此。”

  如《親友書》所說:縱然頭部或衣服上忽然著火,也應當棄舍滅火的行動,而勵力尋求遮除後有的聖道,因爲再無一事比求涅槃更緊要了。

  這是顯示修習涅槃應當尤爲精進,即使有燃眉之急,也在所不顧,因爲沒有比滅除後有更重大、更具必要的事。那麼,應當以何種方便滅除後有呢?答:戒、定、慧。

  【“應以戒慧靜慮證,寂調無垢涅槃位,不老不死無窮盡,離地水火風日月。”

  此頌是說唯須以叁學求證涅槃。第一句中“戒、慧、靜慮”是能證,後二句是所證。

  “寂調”,即已寂滅有漏五蘊的無余涅槃,所謂“身滅受成脫,想盡及行滅,並識亦隱沒,此成即苦邊”。“無垢”:無有煩惱垢染。“不老不死無窮盡”是描述涅槃無年齡遷變,故不老;無命根變壞,故不死;及證得時,永無窮盡。“離地水火風日月”,是說超勝外道所說的解脫。本來解脫並非有形有色之法,某些婆羅門教卻認爲:由今生修持能獲得太陽、月亮的果位,或者說,解脫是地水火風四大種的體性。而內教由戒定慧所證的涅槃,才是超離地、水、火、風、日、月的無漏真解脫。

  【應學寶貴叁學之道。

  因此,應當修學寶貴的叁學之道。

  以上認定了能成辦解脫的正道是戒、定、慧叁學。

  寅二、真實抉擇分五:一、叁學數目決定 二、叁學次第決定 叁、叁學自性 四、將于下文宣說定慧二學 五、宣說戒學

  卯一、叁學數目決定分叁:一、觀待調心次第決定數目 二、觀待叁學得果決定數目 叁、觀待所斷決定數目

  【其中叁學,數定有叁。

  其中,叁學的數目決定爲叁。

  以下是由觀待調心次第、觀待叁學所得妙果及觀待所斷叁方面而宣說叁學數目決定之理。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廣論講記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