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 十叁

  阿彌陀經講記(十叁)

  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就是我們的大志向,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緣。我們當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爲我們中國漢傳佛法都是大乘,出家也是大乘,漢傳比丘比丘尼都受菩薩戒,南傳只受比丘戒,藏傳的最初只受比丘戒,到學密宗才受菩薩戒,學密宗就是爲了成佛,不成佛學密宗幹啥,密宗是無上的法,修密宗先受菩薩戒,西藏人受菩薩戒大概都是學密宗。我們念個《文殊五字根本真言》都要念菩薩戒,南傳藏傳沒有這個要求,唯獨漢傳說要受菩薩戒,說老實話如果沒發大乘心你就沒有出家的必要,在家人也可以學佛。當和尚爲了住持正法,參加釋迦佛的僧團,繼承釋迦佛僧團的使命。基督教傳教士十大弟子就是基督的使臣就是代替他傳法,道安法師叫彌天釋道安,後來把他有成就的弟子派遣到各方去而不帶在身邊,從那時我們四川曆史上有名有姓的佛法,那就是說佛法爲了要度衆生,衆生無邊誓願度,道安法師的智慧。

  17B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有深般若廣般若,深般若就要見到諸法真理,實相,叫徹法源底,把一切法的底貫徹,那就是通達諸法真理,深般若的事。甚深般若是佛法的尖端,廣般若以佛說,佛是一切智人,廣就是無所不知,千差萬別的法都無所不知,佛是一切智人,外道不信考佛,他沒有什麼本事,他到祗園精舍折樹枝問佛:瞿昙,這棵樹上有多少葉子?佛就說但是,外道想:你亂說騙我,就折一支數多少葉丟在外面,又問佛。佛說的數剛掃了他丟的葉,外道就服了,佛的一切智最微小的事都知道,無所不知,這就叫廣般若。頭上有多少頭發他也知道,廣般若就廣到如此,最微小廣大的事都無所不知。深般若是徹法源底,見到諸法的實相,廣般若是釋迦佛一切智智,我們不要輕視其它學問,要成佛要無所不知,連放牛釋迦佛都曉得,放牛人問佛放牛的方法,釋迦佛就一一講,這叫一切智,這是廣般若。

  阿彌陀佛是極樂國土的教主,是主的莊嚴,後面說極樂國土聲聞菩薩很多很多,這是伴的莊嚴,有主還有伴,如果光有阿彌陀佛作爲極樂世界的教主,沒有眷屬的佛,沒有。佛的弟子就是佛的眷屬,佛要度衆生就有佛的弟子,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攝受的弟子都是發了大心的菩薩,是極樂世界伴的莊嚴。給舍利弗說,“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主伴的莊嚴,成佛要度衆生要有衆生可度,所以修行的人不但是跟人結緣,跟六道衆生都要結緣,跟很小的螞蟻小蟲都要結緣,結緣之後你成佛那些人都要給你當弟子,如果不跟人結緣,成了佛不能接引弟子,那些衆生跟你沒有緣,請他當弟子他都不當,就是獨覺,所以行菩薩道六道衆生都要結緣。叢林下修蒙山施食就是跟鬼趣結緣。伴的莊嚴也要,主的莊嚴更要緊,如果那個世界沒有佛出世,沒有佛說法就沒有佛法,末法之時佛法的後期,如果沒有佛法就叫正法滅盡時,是八難之一,如果生在那個時代如果沒有佛法從哪裏去學佛法,哪趣懂得修行。所以我們修行的人離叁災八難,婆婆在廟裏吃叁碗離叁災,八難中最惱火正法滅盡,佛法滅盡那個時候不但聞不到佛法,國土社會都是非常悲慘的。那些人矮得只有一肘高。馬如狗,地上不長五谷,長出稗子就是好糧,不說七寶看到鐵都如金剛鑽一樣的稀奇,所以我們常常要發願遠離叁災八難,尤其遠離正法滅盡時,不要遇到正法滅盡,難聞佛法處。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成佛今現在說法,只要你發願修行就能往生,往生後得叁不退,第叁念不退,念念心歸于佛的智慧佛的果的海薩婆若海,就是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聲聞的智叫一切智,菩薩的智叫道種智,佛的智慧才叫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我們講的深般若、廣般若。深般若廣般若兩方面結合起來就是一切種智,念阿彌陀佛的人不是光念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其它的功用,念阿彌陀佛念念心成佛的歸入薩婆若海,念念歸入成佛的果位,才叫念不退,念念都是成佛的功行。念念歸入薩婆若海,成爲今後成佛的正因,不退入凡夫,二乘。就成爲一生補處,補佛之處。極樂世界多有一生補處,不轉世,就在極樂世界等著成佛。這樣的菩薩其數甚多。“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這是說極樂世界因緣之殊勝,只要發願就能往生。往生不易相信,有造衆惡業臨終十念也能帶業往生,這個事不易相信。

  有國王問那先比丘,念佛帶業往生這個事不易相信,那先比丘說個比喻,說:大王,我們以大石丟在水裏沈不沈?王說:當然要沈。比丘說:我要它不沈,你說辦得到嗎?王說:辦不到。比丘說:假使我把大石放在船上,放在水裏石可以不沈嗎?國王就覺悟了。大石頭放在水裏雖然沈,但放其在船上就可以不沈。衆生有了業力要想往生不易,但是念佛的衆生就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之船,阿彌陀佛發願說:我成佛後如果衆生念我的名號一定可以往生我國。阿彌陀佛願力我們修行成就,我們又符合阿彌陀佛願力念佛往生,所以叫帶業往生,這是帶業往生之譬喻。怎麼能夠不退?凡夫到了極樂世界,因爲在淨土又有阿彌陀佛現在說法,所以到了極樂世界就不退了。但是凡夫生到極樂世界就要當補處菩薩,聽到非常不易相信的。這個話不能以凡夫心推測,這個道理甚深,以後我們還學。

  說了極樂世界主伴莊嚴特別勸這些人發願往生,釋迦佛勸大家往生。佛慎重說“又舍利弗,衆生聞者”你們衆生有這麼大福報,有這麼幸運,能聽到我今天告訴你這個話。上面說念佛往生是一個大事因緣,既然聽了應當發願,勸你發願,“願生彼國”要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所以者何”?爲什麼要發願生彼國,主要是我上面說的原因,“得與如是”如是,以他們的地位說是補處菩薩,從數說,數不清的補處菩薩,能與這麼多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娑婆世界的凡夫,四大名山是菩薩的道場我們非常向往,到普陀山希望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像;在峨眉山看佛光;九華山看肉身菩薩,也不說話;朝五臺山見文殊菩薩。非常非常向往。極樂世界這麼多數不清菩薩,都是一生補處菩薩坐在一起,平起平坐,這是個大事因緣,聽了要信。信了不發願去也沒有辦法,所以要發願,我們都相信吃飯可以營養我們,但是你不吃不行。釋迦佛苦口殷勤勸大家,“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願字要得緊,阿彌陀佛就憑他四十八願成佛,我們往生西方首先要有願,向往心,願力不可思議,極樂世界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要往生要有願力要。普賢行願品:要死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不見不聞財富眷屬都跟不去了。從前的人傻得很,他最愛的東西要帶去,所以從前那些國王死了要把妃子宮娥彩女拿去活埋。我們發現古代墳裏有活埋的人,他有權力,死了要別人去侍奉他,把他喜歡的珍珠寶貝也帶去,開了東叁省滿清的墳,把西太後屍體拉出來,身上穿得是袁世凱送她的寶石鑲的鳳钏牡丹衣,那個衣穿起很重,死了裝老,鞋子上鑲了兩個大寶珠,把寶都拿出來,把屍埋了,人死了這些東西都帶不走,眷屬財富都帶不走。從前野蠻時代,愛哪個哪個就跟我去死,死了各走各,《普賢行願品》說人要死時,什麼都不行,什麼都拿不走,連身體都壞了,一切諸根悉皆散壞,眼耳鼻舌身意不起作用了。什麼東西能拿走?唯有“願王不相舍離”願力才叫王,它能引導你不舍離。心力不思議,發了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指導你,我們說在地獄,地獄的衆生要引魂王菩薩引來超薦,放焰口時要念,這是個象征,實在是自己的業力在引,19衆生就是業力在引,菩薩就是願力在引,你自己心心念念都集聚在這上面,發往生的願才是五,它才能引導你,它引導你才能得自由(王),有願就得自由,臨終憑願力,這個東西不離開你,可以把你引導在極樂世界,念法門佛要緊的是這個願,爲什麼要發這個願?“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可以跟即身成佛的補處菩薩在一起……在娑婆世界雖然也曾經有佛出世,也有菩薩阿羅漢,但是各人做各人的事,到了極樂世界雖是凡夫,與菩薩同居一處,只是說修行的事,給他們當同學,或者當學生。以後你也要成佛,就在極樂世界一輩子就要成佛,就叫一生補處,這個法門其它經典沒有講過有這樣的事,淨土法門至高無上,才是特別的超出。我們學阿彌陀經,才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信佛的力量,深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及我們持名的功德,深信我們本具不可思議的功德,自己本來能成佛。這是大事,我們有這個幸運,今生善得人生,釋迦佛開了這個法門,我們遇到聽到這個法門,這個是很不容易的,能使我們了生脫死,很快成佛。密法是即身成佛。念佛也說的即身成佛,凡夫到了極樂世界也是即身成佛,沒有其它的事,一直成佛。所以念佛法門在密宗教典裏收進去了,念佛法門是密宗法門之一,不要把念佛宗跟密宗分開。密宗不反對念佛,如果修密宗以阿彌陀佛爲本尊就是密宗,密宗修的都是修淨土,密宗無論修哪個本尊,以文殊菩薩爲本尊,以觀世音菩薩爲本尊,金剛手,大威德,修密宗就是要修淨土,修密宗的法先修淨土。所以我們有些人喜歡把佛的法門各別開來,各是各的宗,好像各有各的門牆不能混淆。修行的方法有不同的地方,但不要說密宗,千宗萬宗還是要歸于淨土,修行不到淨土到穢土啊!我們親近密宗的上師就給我們這樣講念佛宗也是密宗中的,密宗也要修淨土,密宗的壇場就是本尊淨土的模型,從前近慈寺道場有淨土的模型,很大有半間房子那麼大,還可以轉。哪個本尊都有壇場,壇場就是淨土,壇場裏本尊是誰,本尊的眷屬。大威德叁十七尊,大威德在中間,壇場在中間周圍有十二尊。菩薩的眷屬數不清,因爲我們衆生的根器不同,只說那麼多,說多了想不起。都要先修壇場,觀想壇場,先把這個觀想成就了,再觀想本尊及眷屬。所以密宗也是淨土,這個辦法是通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壇場,阿彌陀佛諸大菩薩補處菩薩數不清,阿彌陀佛的密…

《阿彌陀經講記 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