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出生死,這個大發明,這個就是“無上妙*輪”。
別的困難都有限,都有止境,只有生死輪轉這個沒有止境,這個苦。所以菩薩給我們說:菩薩就要這樣發心,天天這樣想,隨便哪個地方有佛出世我都要去勸請,請佛轉*輪。雖然你去不到,你有這個心,有這個念頭,佛就知道,佛在哪我們不知道,我們沒有這個本事看到,就總的發這個心。普賢菩薩教我們“我今一切皆勸請”。現在我就發心就在十方諸佛面前,請你們轉*輪。我就是十方請佛的大弟子,我就在十方諸佛面前聽法,這樣子以後生生世世容易值遇佛法,這就是請轉*輪。
請佛住世。釋迦佛要示現涅槃的時候,阿難尊者是隨時跟著佛的侍者,佛跟他說了叁回,說:我要入涅槃了!佛要入涅槃了,如果有人請佛住世,佛還可以說:好,好。你們請我住世,我再住一下,因爲有人請我嘛!那時天魔鑽在阿難的心裏頭把阿難搞糊塗了。佛跟阿難說“我要入涅槃了!”阿難尊者跟瓜了一樣,他就不開腔,佛說了叁回,阿難叁回都糊塗沒有表態。佛說“我都說了叁回,我要入涅槃了,也沒有人請我住世,我就入涅槃了!
我們上能下海老上師。;六七年十二月叁十一那天,他老人家隨便跟那些徒弟說:走嗎,不走呢?那些徒弟說:要走,要走。他們喊走,不走要挨打!所以那些徒弟說要走,要走!就在那天晚上他老人家就坐起走了,示現涅槃。後來他那些弟子才曉得錯了,“他說走,是示現涅槃,我不該那樣說,應說走不得!”善知識來去自如,生死自在。這些大德就那麼無疾而終的走了。
所以佛要示現涅槃的時候就要有人去勸,請佛住世請他老人家長久住世,衆生苦,世間沒有佛住世就黑暗,要去請佛住世。不管十方世界哪一個佛要示現涅槃,涅槃了佛就不在那個地方度衆生了,佛本來不涅槃,示現涅槃。佛已脫離了生死,哪裏還有生死!但是因爲衆生的福報,佛只能住這麼久,衆生只有這麼大福氣,佛就爲你住這麼久,你沒有這個福氣,佛就少住一點時間。衆生有這個願力請佛住世,佛就多住一下。衆生不請,“你們都不請我,我就走了嘛!”佛的徒弟還是有不懂事的,佛入了涅槃,那個不懂事的徒弟說:“彼長老!”叫佛叫彼長老——那個老和尚!“他在的時候把我管著,一會說這樣做不得,那樣做不得,他走了就好了,我們就自由了!”所以佛就走了。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我要當代表,在佛前挽回請佛住世。有佛住世龍天歡喜,佛不住世,佛法滅了,衆生就苦了,所以要去勸請。“唯願久住刹塵劫”:唯願您老人家要久住。住好久?住數不清的時間,以劫來計算時間。住好多劫,刹:國土,把一個國土磨成微塵,數不清,要請佛住那麼多的劫,佛住世越久越好。
住世做什麼?因爲有佛才能“利樂一切諸衆生”,有佛說法才能利益衆生。使衆生安樂,才能“利樂一切諸衆生”。因爲我們衆生學到佛法了,我們按照佛法做事,最低限度我們不朝叁惡道走。唯有叁惡道才可怕,沒有學到佛法的人,就是睜起眼睛往叁惡道走,起貪嗔癡,造殺盜婬,造種種惡業,自己朝地獄路上跑。有佛住世,有佛法住世,學到佛法了不敢做惡事,至少不得往叁惡道走,能夠往人天善趣走。
再學了佛法,就能出離生死輪回,成佛。所以有佛住世一切衆生都得到利益安樂。所以我就這樣子:雖然我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十方世界只要有佛,我人沒有去,我的心去了,我的願去了,我要請佛住世。有佛出世我就請轉*輪,佛要涅槃之前我就請佛住世。
我前頭普賢十大願中九個大願“所有禮贊供養佛”,前頭說的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所以我禮敬諸佛,稱贊、供養……所有我發願要修的這些功德、福德,還有請佛住世,這是好大的功德,佛不轉*輪,我能請佛轉*輪,這是好大的功德啊!所有這些功德,還有我“隨喜“的功德,這個隨喜的功德也是數不清的,所有十方諸佛、菩薩、阿羅漢,所有那些人的功德,我都隨喜。隨喜,你做了我就歡喜、贊歎、我擁護。隨喜功德就跟人家功德一樣大,所以佛法裏教我們隨喜是最劃得來。
有些人不會修行,看到人家做好事,自己做不到就嫉妒,甚至破壞,那就不太好了。人家做,我沒有力量做,我只要隨喜贊歎,功德一樣大,所以隨喜功德。普賢十大願中這是佛教我們,世間人說的占便宜,這是最占便宜的事。人家做了那麼大功德,我都隨喜,都有一分。
“忏悔”:忏悔也是“善根”,善根:善法只要做一點,就像植物一樣,你栽了那個根子在那,它會發展,會起作用。一個是在事上起作用,就說你做了好事以後感得好報;二個在你心上起作用。
做好事有的人做不來,沒有善根的人喊他做好事做不來,他沒有那個習慣。做好事要有習慣,喜歡幫助人,看到人家有困難,喜歡解決人家的痛苦。有些人做不來。做慣了就成習慣,就成自然,所以叫“善根”。善法要做,做了有根子,有了根子後來能發展。一切所有我發的普賢願,以後都要發展,要得到好的結果。所以“隨喜、忏悔”,上面說的十大願都是“善根”。
發願:就是說我雖然沒做,我有那個志願,有志願就有了根子,如果想都不想,想到那個都麻煩,害怕,那就惱火了。普賢十大願叫我們一個方便,你做不到要有那個心。我們說:我想得到做不到,只要你那樣想都對,有那麼個心。我病了你沒有來看我,你說:我想得到做不到。只要有那個心也感謝你。所以十大願教我們非常善巧的修行辦法。真正要去做,好多事確實現前一時還做不到,限于條件,但是心可以那樣想,做不到可以想。
十者、普皆回向。“所有禮贊供養佛,請佛住世轉*輪,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衆生”:我們修了善法,我們培了福,我們不要想:這個培的福是我的,寫到我的名字上,沒有寫到我的名字上,這個事就不對頭!這個事情做了自然就有因果,自然就有福報,我今天供一盞燈,供一朵花,都要回向衆生,我供養這個燈不是我一個人供,我代表一切衆生供,衆生無邊,我供的燈就無邊。我供了一個燈,一切衆生都供了一個燈,這叫回向。我做就是幫他們做,我做的很少的就變成很大的,這就是回向衆生。所有我的功德不是寫我的名字,記在名字上,這個功德做了是大家的,這個好事我做了,大家的,人人有份,不但現前師兄道友有份,十方世界衆生都有份,我都要分給他們,回向給衆生,這就是普遍廣大的回向。
回向“佛道”就是廣大的回向。我供了燈,有人說供了燈眼睛亮,供了燈要成佛,成佛的光明都在燈裏頭,我供燈就是爲了成佛,燈是光明,我就供養了光明,二天就是我成佛的光明。這個燈的光明不是拿來我現在受用,而是作爲我以後成佛的功德,直至無上菩提,我這一盞燈都要成功德,這是長遠的回向。一個是“回向佛道”,一個是“回向衆生”。回向衆生就是廣大,我做了小小的善事都是與人爲善,我這一善舉就是爲了跟大家打夥,幫大家做的,這個功德就歸給大家。確實要歸給大家,我們要供一盞燈,那一盞的油來之不易,不要說我拿錢打的油,要把油從農民的田裏栽菜籽拿出來,收起來在糧店,又用汽車給我們運來,中間要勞好多神,才把那一燈碗油拿得來,都有功德,人家都勞神,是該給人家回向。所以佛法就是教我們想,我們跟人人都是有關系。我就供一盞燈,想油來之不易,是好多人勞神才生産這個油,這個油才能到我手上,我才能在佛前去供,好多人勞神。這就叫《華嚴經》。
《華嚴經》深沈得很,《華嚴經》就是開我們這個心竅。說一個最小的事情都要關系到所有的人,供一盞燈這一點油要好多人勞神才把這一盞燈的油拿得來,這不是我拿了錢打了油,這一盞油是我一個人的,這個油是好多人——一切衆生都有份,所以要回向衆生。心要廣大,回向佛道。回向要高,志願要大。有些人說供了燈眼睛亮,不光是眼睛亮,心頭佛的智慧都要開發,一者到以後成佛,供一盞燈的功德,要回向以後成佛,所以要善于回向,不善于回向,功德做了,是供了一盞燈,把燈放在佛面前就了事大吉,心頭一點沒有想,沒有用心想過,究竟我這個燈供了我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目的是爲了成佛。一點供養就要求一個大果,求一個大果就要起大作用。不求個大果,那個大果從哪來呢?所有我們修一切行普賢十支最後這一支把前頭都管完了,從禮敬諸佛起所有修的這些善根都“回向衆生及佛道”。我們修行做一點小功德,因爲我們的願力大,心大,以後就要感大果,如果我們不會發心,我們做的時候隨隨便便心頭沒有作意,沒有想,以後的果報不像那麼殊勝,所以要善于回向。
這就是普賢十大願。
我們今天就把文消了,因爲後頭還有很長的文,第一因爲大家沒有書,再一個大家平常沒有念那麼多,所以沒有講完。平常一般念到這就結束了,總的把十大願說完了,前頭的長行,認真說長行的文很好。因爲頌文簡單些,長行的文要廣一些,說的具體一些,我們限于時間沒有辦法。
《普賢行願品》是我們修行很重要很重要的法,普賢菩薩的模範,我們照著(四川話:像)普賢菩薩發願(修行),以後大家都成普賢菩薩。
(回向:法王宗喀巴 聖教日興隆 違緣俱消滅 順緣悉增長 自他叁時善 回向二資糧 無垢亦無染 法炬常明耀)
《普賢行願頌講記 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