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隆蓮法師譯本)▪P5

  ..續本文上一頁不自知

  同輩次第遭誅戮 汝豈於此未現見

  若猶耽著於倚臥 如犢子與旃陀羅

  如見死王來屠戮 往不死城諸道絕

  雲何酣臥自安閑 如牛臨死耽草秣

  死王倏爾飄忽至 及其未至積資糧

  若臨時方舍懈怠 惜哉已晚徒倉皇

  此事未作方創始 此事正作方半途

  死王倏爾至無時 悲哉休矣心頹喪

  由憂惱力所逼故 目赤臉疱淚如滴

  眷屬須臾成遠隔 死王使者像現前

  思維自罪心熱惱 聞地獄聲生怖畏

  身染不淨心迷悶 我於爾時何能爲

  若爾此時尚怖畏 如生魚轉熱沙中

  何況由前所作罪 當受地獄難忍苦

  如觸熱湯皮肉裂 地獄難堪熱如是

  若人已作如是業 何故似此安然坐

  不勤修善希樂果 乖戾不忍苦惱多

  死王所執希天壽 哀哉衆苦所摧傷

  依此人身如舟航 得渡生死大苦流

  此舟後時難再得 愚夫斯時勿酣臥

  歡喜之因亦無數 獨舍正法殊勝喜

  好樂散亂及掉舉 是衆苦因汝何取

  無怯弱集精進軍 勤求自身得堪能

  應修自他平等觀 亦修自他易地想

  不應怯弱作是言 我何能成大菩提

  一切如來真語者 悉皆谛實如是說

  蚊蠅虻蚋及蜂蟻 乃至任何蟲豸類

  如我生於人類中 已知利害明取舍

  若能不舍菩提行 雲何不證菩提果

  若言須舍手足等 如是難行我所畏

  我今怖畏但愚癡 不能辨別輕重爾

  曾於無數俱胝劫 經地獄苦百千反

  割截焚燒並殺戮 未能令我得菩提

  我爲修行成菩提 但受此苦有限量

  如人欲除心腹疾 令身略受針砭苦

  醫人須以衆手術 爲不安者除病苦

  爲摧衆多大苦故 輕微不適當忍受

  世間常醫固如是 無上醫王殊不爾

  但以輕和微妙法 能療無量沈疴起

  道師最初作加行 亦施菜羹糜粥等

  此時修已後慚能 雖自身肉亦易舍

  若時彼人於自身 能起猶如菜羹想

  其時令施身肉等 彼於此事有何難

  由斷惡故即無苦 由善巧故即無憂

  如是能害於身者 唯顛倒見惡思維

  若由福德令身安 由善巧故心安樂

  雖爲利他處輪回 諸大悲者何憂患

  此由菩提心盛力 盡能消除往昔罪

  能積福德如大海 故言勝於諸聲聞

  是故悉除疲厭心 菩提心馬爲乘載

  轉從安樂趨安樂 心既了知何怯爲

  爲利有情集四軍 勝解勇毅及喜舍

  由思維彼功德故 諸怖苦者生勝解

  如是斷諸相違品 勝解我慢及喜舍

  以恭謹自在轉力 增精進故應勤修

  自他罪惡多無量 我曾誓願悉摧毀

  是中僅唯一一罪 亦經劫海難消盡

  精勤消除罪障事 於我纖毫未見有

  無量衆苦出生處 我心於此能不裂

  自他功德廣無邊 我曾誓願悉修行

  是中僅一分功德 亦須修行經劫海

  我於如是功德分 纖毫亦未修生起

  此生獲得何其難 我令無義而已矣

  我未供養諸世尊 亦未曾設大施會

  聖教所示未隨行 貧匮意樂未令滿

  怖畏者未施無畏 衰損者未施安樂

  唯於母人贻藏中 生起大痛奇苦耳

  我由昔時及今日 於如來法舍勝解

  故遭困厄有如此 何可於法舍勝心

  一切善法之根本 是勝信心能仁說

  彼之根本複依於 恒修業果觀異熟

  一切諸苦心不樂 種種怖畏何由起

  諸所欲求恒不得 皆由先業罪行生

  由善意樂修善行 隨其生於一一處

  於彼彼處彼福德 生功德果常現前

  若作罪行欲求樂 隨其生於一一處

  於彼彼處彼罪業 現諸苦報兵杖侵

  安住廣博芬芳清涼蓮花宮

  餐飲如來妙音法乳長威光

  佛光開啓蓮花化生微妙身

  住如來前稱如來子善業成

  閻摩部卒盡剝皮膚無余堪憐愍

  灼熱猛火溶化烊銅熱汁挹取注其身

  熾然劍戟戈矛逼切身肢分裂成百段

  抛墜極其燒燃熱鐵地上衆多罪所成

  故於善法應深信 亦應恭敬而修行

  依於金剛幢經中 從初應修大我慢

  初於自力應觀察 是應起行或不應

  不應起行即不作 已起行者勿退舍

  他生仍複如是行 罪業苦根鹹增長

  作余事及得果時 終無成就趣微劣

  業及煩惱作止力 於此叁法修我慢

  謂此是我一人事 是爲事業我慢性

  世人惑縛無自在 不能成辦自義利

  能作他利不如我 是故我應作此事

  若他作苦操賤業 我今雲何可安坐

  若由我慢不肯爲 我今甯可無我慢

  若與死蛇相遇時 勝彼如金趐鳥行

  若我對治力微劣 小墮亦當受大傷

  由怯弱故舍精勤 雲何能免於因厄

  若已勤修生我慢 雖有大力亦難勝

  是故應以堅毅心 勤行摧壞諸罪垢

  我今若爲罪墮勝 求叁界尊真可笑

  我於一切皆超勝 不許有人勝於我

  一切諸佛獅子兒 應當如是住我慢

  有情若爲我慢摧 是煩惱非大我慢

  大我慢者不隨敵 煩惱爲敵所自在

  若由煩惱慢起驕 我慢牽引入惡趣

  摧壞人中諸勝樂 爲他豢養作奴使

  愚盲可厭體衰羸 一切處中受輕侮

  我慢驕矜修苦行 若彼亦稱大我慢

  是爲大可悲愍處 熟有下劣過於此

  誰人爲勝我慢怨敵修我慢

  此即具大我慢普勝大勇者

  此人於我慢敵能作摧壞故

  如衆生意勝者之果速圓滿

  若居煩惱品類叢 應須多方修堅忍

  如狐兔等避獅子 勿爲煩惱所中傷

  如人猝遇大危險 第一先當護其目

  如是若遇危險時 勿隨煩惱自在轉

  甯可焚身或斷肢 乃至斷頭亦易事

  於彼煩惱怨敵前 終不甘心爲低首

  如是一切時處中 非如理事終不作

  如童稚求嬉戲樂 不問所作爲何事

  於彼耽玩深愛樂 應當歡喜無厭足

  爲求安樂作諸業 得樂不得不可知

  若作此業定生樂 不作安樂何由生

  如嗜刀鋒所沾蜜 若於諸欲無厭足

  異熟安樂及寂靜 於彼福德有何厭

  如象夏日行當午 遇清涼池即躍入

  如是爲成所作業 於彼事業應趣行

  若力疲極所隨逐 爲易作故當暫息

  善攝持者善完成 轉希後後非所應

  猶如宿將遇敵時 臨陣交鋒兵刃接

  應避煩惱利兵鋒 對治盡殲煩惱敵

  如人臨陣墜其刀 怖畏倉皇急拾取

  如是若遺正念刀 怖地獄苦急持念

  如毒箭傷身出血 罪毒速疾遍全身

  如是若得小暇隙 罪毒速疾遍人心

  如人擎器滿盛油 脍者持劍伺其後

  溢即殺之愕然怖 持戒謹畏應如是

  如有毒蛇來懷中 急當狂駭而驚起

  睡眠懈怠若來時 亦當如是勤遮止

  一一罪墮出生時 恒應於己嚴诃責

  思維我自今以往 無論如何不再作 

  應思雲何於此時 能得修行持正念

  以此爲因於善士 或如理事起欲心

  昔人雲何作善業 事事精勤具雄力

  如是無逸念先哲 自身振奮而輕舉

  如風飄揚去複來 於兜羅綿自在轉

  由歡喜心自在轉 成辦善事亦如是

  入菩薩行論卷八

  如是精進生起已 應當心住叁摩地

  人若其心極散亂 如居煩惱齒隙中

  由于身心寂靜故 種種散亂不能生

  是故應斷世間法 亦當舍離諸分別

  由貪染著財利等 故于世間不能離

  是故欲盡斷貪著 知者應當如是知

  已知先須具足妙止已 始生妙觀遍估諸煩惱

  故應最初行勤求妙止 現前成就不貪世間心

  若人自性是無常 現前複貪無常法

  彼于千生流轉中 欲見所愛不可得

  若不見時心不歡 不得平等安樂住

  見已仍複無厭足 如前貪愛所逼惱

  若其貪于諸有情 能令真性遍蓋覆

  亦能損壞厭離心 終爲憂苦熱惱逼

  若人如是邪思維 能令此生無義逝

  由于無常親友故 卐字*輪亦能壞

  善根相等諸愚夫 同行定趨于惡趣

  善根不等能相引 依止愚夫何所爲

  一刹那間成親友 于須臾頃複成仇

  于歡喜處生嗔怒 取悅愚夫誠難事

  說饒益語反生嗔 于我利益複遮止

  若于其言不聽茫 頓起嗔心入惡趣

  勝者嫉妬等者诤 劣者生慢贊生驕

  逆耳之言生嗔恚 誰依愚夫能獲益

  友愚夫者因其人 自贊毀他生大罪

  樂著生死談論等 任何不善皆能生

  如是于我及於他 由此唯能成損害

  彼既不能利益我 我亦不能成彼義

  于彼愚夫當遠避 暫遇歡喜作恭敬

  于彼不應太親密 僅如常人斯爲美

  猶如蜂采花中蜜 惟從其處取法義

  宛如從昔未相識 不相親昵住愦鬧

  我有利養及恭敬 我爲衆人所歡喜

  若起如是驕慢言 死後當生大怖畏

  是故若由愚癡心 貪著種種可樂事

  彼彼總皆成虛空 唯能生起苦自性

  故諸智者不應貪 由貪能生怖畏故

  諸法自性散離故 當堅信解當觀察

  若能獲得多財利 亦能獲得美名聞

  盡其所有名利聚 所欲于我皆無幹

  若有他人罵詈我 贊揚於我有何樂

  若有他人贊揚我 罵詈于我何不樂

  有情勝解種種別 如來尚難令歡喜

  況複惡人如我者 故于世法勿貪著

  不得助時既加诃 得利之時複譏毀

  有情自性難親近 雲何能令生歡喜

  愚夫唯求自利故 非得自利不歡喜

  愚夫一切非親友 是諸如來所宣說

  叢林鳥獸及草木 從不能爲逆耳言

  與彼同遊則安樂 何時我能與爲侶

  石室廢祠空舍宅 或信濃蔭大樹前

  佛子何時能如是 于家無貪無顧戀

  無主攝持之住所 自然成就空曠地

  自在受有無貪著 何時我得居其處

  一缽支身度時日 蔽體唯依糞掃衣

  此身脫然無藏護 何時住此無畏處

  親身無常往屍林 昔人白骨從橫處

  我身可怖亦如是 何時心能泊然住

  我身腐朽也惡臭 貪食腥膻狐狸等

  聞之裹足不敢近 當來必有如是事

  唯是此身也生時 與生俱來骨肉等

  若尚散壞各分離 余親愛者何待言

  生時獨來一人生 死時亦唯一人死

  若他不能代受苦 奚爲因親作障礙

  宛如世間行旅人 偶爾同投止宿處

  如是叁有旅途中 偶爾受生同一處

  眷屬環繞徒悲苦 應及四人尚未來

  從床榻上舁身起 當早獨往叢林間

  既無親知亦無怨 孑然一身住閑靜

  計我此身早已死 即令今死複何恨

  任令何人住于前 不能令我生憂惱

  若修隨念如來等 無能令心散亂者

  故我一人當獨往 郁茂蔥茏林將間

  …

《入菩薩行論(隆蓮法師譯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隆蓮法師詩選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