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隆蓮法師譯本)▪P8

  ..續本文上一頁現前息有情苦 果位無明非所遮

  我慢能爲衆苦因 由我癡故慢轉增

  謂余實執不能遮 修無我力殊勝故

  此身非足亦非胫 髋髀腰脊亦非身

  身既非腹亦非背 胸膺二臂亦非身

  身非脅肋亦非手 若肩若腋亦非身

  身非內藏諸藏腑 若頭若頸亦非身

  此中言身是何物 若言身依一切支

  各于其處而安住 諸分住各支分處

  彼分自體住何處 若我身悉遍全身

  各于手等諸處住 如其有幾許手等

  亦應有爾許數身 若內若外悉無身

  雲何身于手等有 若異手等無彼體

  彼雲何有應成無 是故無身於手等

  以愚癡力起身想 形狀安立差別故

  如于疊石起人想 如是諸緣聚會時

  爾時身如士夫現 如是手等因緣會

  爾時彼亦如身現

  如是亦是指聚故 手之自性是何物

  指亦是關節等聚 關節亦可折爲分

  其分複可析爲塵 彼塵複可方分析

  方分性離分析故 微塵亦無如虛空

  如是猶如夢中境 誰具慧者貪于色

  若時如是身性無 爾時何有男女相

  若苦于真性中有 雲何不害極喜等

  若爲憂惱所逼時 食香美物不喜樂

  由苦勢力映奪故 有時于樂不能覺

  誰能領受自性無 雲何說言是彼受

  若言有微細苦受 是否亦除于粗苦

  若彼異樂唯細喜 細樂亦應是樂故

  若由違緣樂因生 苦受即不生起者

  謂受唯由分別執 安立其理豈不成

  性不成故應修習 對治執受實觀察

  周遍觀察田能生 禅定瑜伽妙樂食

  若根境到有中間 彼二雲何成相到

  若無中間成一體 是爲誰與誰相到

  微塵不能入微塵 均無空隙相容故

  不能入故不相合 不合故不能相到

  由無分故不相合 此說雲何能應理

  若有相到無分法 見時願乞舉相示

  若言是識非色體 謂能相到亦非理

  積聚法非實有故 亦如前理應觀尋

  如是觀之既無觸 複從何處能生受

  徒設疲勞有何益 誰能與誰作損害

  若時能所受俱無 受之自性亦非有

  爾時觀見受性空 貪著雲何不遮遣

  若眼所見身所觸 一切皆如夢幻性

  與心同時俱生故 受不能爲心所見

  若由後心見前愛 是則是念而非受

  自體不能領自體 他于自亦不能受

  受者纖毫自性無 是故受亦無自性

  如是無我積聚中 依彼何能爲損害

  意于諸根中不住 非住色等非中間

  不在于內不在外 余處求之亦不得

  彼非身亦非余處 不相混合旁亦無

  微塵許體亦無故 有情自性般涅槃

  若能知在所知前 彼緣何境而生起 

  能知所知若同時 彼複緣何而生起

  是能知在所知後 其時能知從何生

  如是遍觀是一切法 等知自性皆無生

  若如是世俗亦無 彼于二谛何所有

  若由他世俗心有 有情雲何般涅槃

  彼由他心分別有 非同自宗之世俗

  自宗量成世俗有 不知故世俗亦無

  能分別與所分別 二者互相爲依倚

  如是依名言共許 說有一切分別等

  若時觀察空性慧 須以能觀慧觀察

  彼觀慧複須能觀 爾時則有無窮過

  所觀諸法憶觀竟 于彼觀察無所依

  無所依故則不生 應說彼亦般涅槃

  若見境識谛實有 此極難解無因故

  若由識成安立境 何爲所依見識有

  若由境有成立識 以何爲依見境有

  彼二交互爲力成 是則二者皆非有

  無子之時則非父 此子複是誰所生

  無子之時亦無父 如是境識性皆無

  如苗芽從種子生 即苗芽因立種子

  如是依境所生識 雲何不見境實有

  與苗異體之識心 見苗芽知有種子

  見境之心若有性 何量見有余無故

  或雲由世間現量 見有一切諸因等

  蓮花莖杆等差別 亦是由于因別生

  問因差別誰所作 複由前因差別生

  何故由因能生果 即由前前因力故

  若自在是衆生因 請問何爲自在義

  若于大等如是言 僅有空名徒疲苦

  然而大等有多物 無常不動亦非天

  足所踐履性不淨 是故彼非自在體

  自在非空不動故 非我義如前破竟

  非所思維能作者 非所思維依何說

  彼欲生者是何果 我及地等諸四大

  自在體性豈非常 能知從于所知生

  無始苦樂從業生 是彼自在何所生

  若因從于無始有 果亦雲何當有始

  自在何不常生果 彼不應複觀待余

  若無一法非彼造 彼造此果複待誰

  若待衆緣聚會生 自在應非自在因

  聚時無力令不生 不聚無力令彼生

  自在若作所不欲 彼應爲他所自在

  若作仍隨欲而作 彼于自在何所有

  若以常住塵爲因 彼等亦前所遮竟

  神我常爲有情因 是數論師之所許

  所謂情塵暗叁法 彼德平等而住者

  彼說是名爲神我 不平等者名衆生

  于一法有叁自性 不應理故神我無

  如是叁德亦非有 彼亦各有叁相故

  德等無故亦甚難 說彼聲等體性有

  于諸無情衣等法 說有樂等亦不然

  若諸法爲彼因性 諸法豈非已觀竟

  汝之因亦樂等性 衣等亦非神我生

  若從衣等生樂等 衣等無時樂等無

  若謂樂等是常性 終不應爲所緣境

  若有實法顯示等 受時何故不取相

  若謂樂性轉微細 粗細苦樂雲何分

  若謂舍粗故成細 粗細細等性無常

  如是雲何不應許 一切諸法無常性

  若粗從樂出非余 樂顯明是無常性

  若計因時所無法 果悉不生本無故

  顯明本無今始生 雖非汝許性安住

  若因果性不異住 食粥當成食不淨

  亦複當以棉衣價 貿棉種子覆其身

  若世愚夫不達此 汝師見因果同時

  彼所安立汝亦知 雲何世人不達此

  若世所見非量性 世見顯現亦非實

  若彼量非勝義量 彼所量豈非虛妄

  以是爲因汝所修 空性亦妄量妄故

  于彼實相不能觸 空法無實非所取

  是故任何虛妄法 顯彼非實亦虛妄

  如于夢中見子死 思彼事無之分別

  能遮分別彼事有 彼能遮亦是虛妄

  故依是理以觀察 絕無無因而有者

  若別別住若總集 諸緣悉非彼依處

  彼既不從余處來 于此不住不他住

  愚迷執此以爲實 別與幻化有何別

  凡幻師所幻化物 依諸因緣何所化

  彼生從何處來此 彼滅何往當觀察

  依無明等有行等 彼因無故說無生

  造作有故如影象 此中有何谛實性

  若時諸法自性有 何須複待因始生

  若時彼法自性無 彼複何須待因生

  雖以百千俱胝因 不能轉變無實理

  無實時何能有實 能生實有別無因

  無時不應成實有 雲何能生彼法故

  若時彼法未生起 則于無實未能離

  或時未離無實位 則不能成彼法有

  有實亦不能成無 彼自性應成二故

  如無生理亦無滅 彼法亦非實有故

  是故此一切衆生 恒時無生亦無滅

  衆生猶如夢幻境 若加觀察如芭蕉

  若涅槃若不涅槃 于此性中無差別

  于如是空諸法中 有何可得有何失

  誰爲敬事誰毀辱 二者于我何所有

  或由于苦或由樂 不樂何有樂何有

  若于此理尋求已 誰爲貪者何所貪

  觀已現生于世間 誰人從于此處死

  誰人複往彼處生 誰爲所親誰所愛

  一切悉皆如虛空 願如我者鹹受持

  諸求自身安樂者 由諸憤爭歡愛因

  或極操擾或歡喜 憂惱勤劬起鬥爭

  互相斬殺或斫刺 由是諸罪受大苦

  數數來生善趣中 受用衆多妙樂竟

  死已還墮諸惡趣 難堪衆苦常相逼

  叁有之中險難多 愚癡系縛恒如是

  無明解脫互相違 實執鎖鐐困生死

  此中難忍難比喻 叁有大海苦無邊

  作善無力極微劣 暇滿所依難保信

  衣食活命醫藥緣 營擾饑軀常疲困

  睡眠逼惱恒相隨 更狎愚迷作無義

  此生無義速消逝 如是觀修極難得

  此中複習爲散亂 遮彼之道何由得

  況複魔天恒勤求 令人墮落大惡趣

  此中倒引多歧途 猶豫徘徊難越渡

  有暇人身既難得 大覺出世尤難遇

  惑業洪流截止難 嗚呼衆苦恒相續

  有情沈溺衆苦中 如是衆苦不自知

  大苦暴流中安住 噫嘻豈不堪悲痛

  譬如有人數數浴 數數投身大火中

  安住如是極大苦 仍複矜炫自爲樂

  宛如木知有老死 如是行于一切處

  定爲死五所刑戮 墮落難堪惡趣中

  如是衆苦大火聚 以我福德妙大雲

  出生安樂資糧雨 安得息滅使清涼

  安得依此無相法 恭敬勤修福德聚

  于諸著相沈論者 開示空性爲大師

  入菩薩行論卷十

  造此入菩薩行論 我今所有諸善根

  悉以回向諸衆生 願速趣入菩薩行

  所有諸方世界中 若身若心苦逼者

  以我所作諸福德 願行安樂廣大海

  盡其所有輪回際 此樂終當不失壞

  願諸衆生恒得受 菩提大樂無窮盡

  盡其所有世界中 所有一切諸地獄

  其中所有諸有情 願皆安樂鹹歡喜

  寒凍苦切得溫暖願生安樂而得溫暖

  從于菩薩妙大雲 出生無盡妙花雨

  熱惱苦逼悉清涼

  近邊地獄劍葉樹 對彼願爲旃檀林

  丘陵挺植諸荊棘 願悉萌生如意樹

  鷗鹭凫鹥鴻鹄珍禽等 和嗚哀雅翔舞以莊嚴

  芬馥異香妙蓮廣大海 願諸地獄轉變鹹安樂

  爐炭煻轉爲珍寶聚 熱鐵地基琉璃一掌平

  衆合諸山轉爲無量殿 供養十方如來滿中住

  所有熾熱鐵丸刀劍雨 從今轉成花雨降缤紛

  等活嗔心刀劍互斬斫 願令天花互散起慈心

  無極大河大猛火流沈溺者

  肌肉糜爛骨上如開古姆花

  以我善根力故願得天人身

  共諸天女澡浴池中徐灌浴

  異哉何故此中獰惡閻摩獄卒雕蹵皆懼懾

  黑暗盡除悉生安樂是誰神力具此大威能

  翹首仰觀瞻見空中持金剛手威光赫然住

  生大歡喜由斯勢力離諸罪垢隨彼願往生

  降樹香水材和微妙天花雨

  地獄猛火頓熄淅瀝得清涼

  思維忽爾安樂適悅是何故

  願諸地獄有情見執蓮花母

  諸伴勿得恐怖願速來至我等所在處

  以誰神力諸苦悉離忽然安樂生

  一切衆生普皆救護菩提大悲心奮發

  五髻童子威光赫奕能施無畏者降臨

  汝今應以帝釋天冠供彼足下妙蓮花

  大悲淚眼頂上天花缤紛無數降如雨

  可愛樓閣百千天女韻音歌揚我今見

  嘩然相喚願諸地獄有情如是見文殊

  願祈以我如是所作諸善根

  如普賢等菩薩離障妙樂雲

  降法具足妙香清涼甘露雨

  地獄有情現前觀見歡喜生

  願諸一切旁生類 遠離互相吞啖怖

  願諸餓鬼得安樂 猶如北俱盧洲人

  大悲自在聖觀音 從手降注白乳流

  施諸餓鬼得飽足 浴體常恒淨無垢

  願諸盲者能見色 願諸聾者能聞聲

  願諸孕女無災損 猶如天婦幻化生

  願諸祼露者衣被 願諸饑虛得[石+候]糧

  願諸渴者得淨水 甘美芬芳亦清涼

  願諸貧匮得寶藏 願諸憂惱得歡忻

  願頹喪者皆振奮 所作堅毅悉圓成

  所有病困苦有情 迅速痊好具力與

  一切有情無病者 長時健康無災患

  諸恐怖者願無畏 諸系縛者願解脫

  諸無力者願具力 互相愛念起慈心

  願諸一切行旅客 諸方隨處常安樂

  遠行所求一切事 不勞勵力皆成就

  願諸船舶航行者 意所希求定成辦

  安抵水濱止泊處 親知會聚皆歡喜

  願諸漂泊憂惱原 歧路能逢勝伴侶

  盜賊虎狼怖畏無 不勞疲苦達其行

  曠野迷途恐怖中 愚蒙衰老無依怙

  睡眠醉夢極狂癡 願乞諸天爲佑護

  願悉脫離諸無暇 正信智悲皆具足

  飲食受用資糧圓 世世恒常存正念

  寶藏充滿遍虛空 受用常不感缺乏

  無爭無損而自在 安然如意而受用

  若誰有情威光小 從此威光增雄偉

  遁世苦行形鄙陋 轉變可愛好身圓

  所有世間諸婦女 願皆轉變成男身

  願諸卑賤得高位 亦能摧諸我慢心

  我今以此諸福德 回向無余諸有情

  願悉斷離一切罪 恒常安住善法行

  菩提妙心永不離 菩薩大行恒勇毅

  普爲諸佛所護持 諸魔事業皆除斷

  願彼一切諸有情 壽量綿長終無盡

  恒常享受諸安樂 死字言聲亦不聞

  如意樹林歡喜圓 諸佛佛子悉充滿

  宣揚正當微妙音 願令諸方悉普聞

  願令大地一切處 悉無砂礫及丘陵

  平如手掌琉璃淨 輕軟柔和自性成

  眷屬輪圍衆會中 菩提薩埵極衆多

  以自妙善爲莊嚴 如是地上願安住

  水鳥樹林與光明 乃至從于虛空中

  說法如流聲不絕 願諸有情常值遇

  一切如來諸佛子 願以無邊妙供雲

  供養衆生無上師

  諸天應時降甘雨 願諸禾稼悉豐盈

  願王理國皆如法 願世康樂皆繁榮

  藥餌具力有神效 誦持密咒悉地成

  願彼空行藥叉等 悉皆慈愍具悲心

  有情悉皆無痛苦 亦無罪垢無逼惱

  更無怖畏及侵陵 無一有情不安樂

  諸僧伽藍持誦者 誦持增上善安住

  僧衆和合心和順 一切僧事如法成

  諸比丘欲護學處 願得清淨阿蘭若

  願諸散亂皆遠離 寂靜修心輕安起

  諸比丘尼具四緣 遠離鬥爭無災害

  如是一切出家者 願持淨戒皆無損

  若犯律儀速還淨 願令罪根常消盡

  獲得安樂善趣生 仍住禁戒無少損

  諸有智者鹹恭敬 諸分術者應器盈

  身心相續鹹清淨 名稱普聞遍十方

  惡趣苦痛不再經 亦不勞修諸苦行

  依于勝天微妙身 願速鹹皆成正覺

  願彼一切諸有情 數數多次供如來

  如來妙樂不思議 願彼常時皆具足

  諸菩薩衆利衆生 悲心憶念鹹成就

  依怙悲心所憶念 願諸有情悉圓滿

  如是獨覺及聲聞 願令悉皆得安樂

  願我亦由文殊恩 速得登于歡喜地

  生生正念無忘失 常得出家修梵行

  願我亦得饔飧具 少須稻麥以支身

  生生常住阿蘭若 一切圓滿具足成

  任何時中或欲見 及有少許欲問者

  于所怙主妙吉祥 願無障礙常得觐

  十方虛空盡邊際 有情普利修習故

  文殊如何所行爲 願我行爲亦如是

  乃至虛空世界盡 及以衆生界盡時

  此中願我恒安住 盡除一切衆生苦

  願諸一切衆生苦 悉皆成熟報我身

  願諸一切菩薩僧 令諸衆生享安樂

  療有情苦唯一藥 一切安樂出生處

  聖教恒常住世間 爲諸供養承事處

  以誰殊恩發善心 聖妙吉祥恭敬禮

  以誰殊恩我宣揚 我亦敬禮善士師

  入菩薩行論佛子津梁釋普皆回向品第十

  執筆比丘尼隆蓮

  校文比丘尼寬隆

  

《入菩薩行論(隆蓮法師譯本)》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隆蓮法師詩選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