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彼遭横逆恒拂意 我当欣然久乐观
彼为众人所讥笑 亦复相与作诃厌
彼惑迷故于我等 敢言欲与相抗衡
慧闻色力及富贵 彼与吾曾等不等
愿其如是遍称碠 自身功德若闻时
身毛坚立生欢喜 悉皆享受大安乐
虽或彼自有利养 若为我等作事业
于彼仅令足支身 余皆我力应受用
应令彼失安闲乐 常时为我所损恼
因此于百千生中 生死轮回损恼我
汝心唯欲求自利 从复经于无数劫
以此大义有暇身 汝乃难得造诸苦
如是决于利他事 以胜解心力趣入
能仁教示不虚诳 如是功德后当见
若汝昔时曾修行 作此自他相换业
不成正觉圆满乐 如斯之事决非有
是故如汝于他人 精血和凝成色体
执以为我未为难 如是应修自他换
于他有情修大观 我身遇何可欲乐
即从自身而夺取 汝应於他作饶益
若我欣乐他不欢 我居高胜他低劣
我作饶益他不尔 云何于我不嫉妒
我当舍离诸安乐 他人之苦加于我
若问谁人令如是 当观自身之过失
若时他人作恶事 引咎归过于自身
自身作罪虽微细 亦当大众披诚忏
闻赞他时信称扬 不嫌映夺己名闻
我如最下仆使人 为人佣雇作诸务
此我自性之过失 偶有功德休称扬
如是所有诸功德 终不应令一人知
总凡私心求自利 所作一切害他事
为利一切有情故 愿彼还降临我身
此中不应精犷行 如负重轭势猛烈
当如新妇初来归 羞惭戒慎制心住
应作即应如是住 若谓汝向作如是
应正念知自在转 禁制自心勿违越
若己自励如是言 汝心犹未能如是
是心为诸罪恶依 唯应于心作禁制
汝昔恒时摧折我 未见汝过彼一时
我今见汝何所逃 汝之骄慢当摧尽
唯求于己利益想 是心现前应舍弃
我已卖汝于众生 如享酪肉无厌足
若汝偶由放逸故 不肯施于诸有情
汝终还将汝自身 施与地狱逻守者
由是汝往昔曾经 自舍其身长受苦
今当追维思宿恨 汝应摧降自利心
是故若我求欢乐 不应爱乐于自身
若于自身欲防护 亦应防护余有情
如是如是于此身 极其珍惜多方护
如是如是无堪忍 堕于极重乖戾性
如是堕落者所欲 尽此世间之所有
不能令彼得满足 谁能满彼之所求
既不能得复贪求 烦恼生起善心坏
若人一切无所求 受用圆满无穷尽
由贪身故长诸欲 须臾不应堕贪行
若能不取可爱相 当境皆成上妙物
下至极微尘不动 动转唯别依于心
不净色身极或怖 于彼何故执为我
任其生前或死后 汝何用此沉轮为
不动木石何差别 噫嘻我慢不能除
随顺色身教示行 唯能积集无义善
随彼利害起贪嗔 彼不报恩如木石
或为我所勤将护 或为乌鸢所食啖
此身悉无贪与嗔 何故于彼生贪著
或闻诃毁生嗔恚 或闻赞誉生欢喜
若身自亦无所知 我复为谁徒疲苦
若云于我身爱乐 是我亲友应欢喜
若许有情皆我身 我于彼身何不喜
是故我应无贪著 等施此身利有情
此身虽有多罪失 为成事业守此身
故当止息凡愚行 我唯随诸智者转
忆昔胜行不放逸 遮遣睡眠及昏沉
若我不如诸佛子 大悲日夜勤奋勉
毅然担荷如来业 自苦何时能毕尽
由是为除二障故 于邪分别制其心
于正所缘之观境 常时安住应修行
入菩萨行论佛子津梁明禅定品第八
入菩萨行论卷九
如是一切诸支分 能仁悉为般若说
欲求寂灭诸苦者 是故应令般若生
此中许谛惟有二 谓言世俗及胜义
胜义非心所行境 故言心唯是世俗”
此中世间有二种 瑜伽者及庸常人
此中庸常世间者 瑜伽世间之所坏
殊胜心坏瑜伽者 展转由上递相害
中观有部共许喻 于果义未观察故
世间见为实有者 若于真性而观察
如幻而有不同此 故瑜伽者与世诤
色等法虽现量性 名言共许非量成
如不净等计为净 是故说彼为虚妄
令世间人渐趋入 是故依怙说无常
彼诸法非刹那性
世俗亦应成相违 瑜伽世俗故无过
观待世间见彼性 否则世间应能坏
女人不净决定解
如幻由佛生福德 如佛有实福亦尔
或问有情若如幻 死已云何得再生
如其诸缘聚会时 尔时能成诸幻事
云何长时有谛实 有情实有亦如是
杀实有情等有罪 若杀幻化士夫等
彼无心故罪不成 于具幻化之心者
饶益生福损生罪 咒药等无此力故
不能生起幻化心 从种种缘所出生
幻化亦是众缘性 若一因能生多法
如是之事未曾有
若由胜义成涅槃 由世俗故成生死
如来亦转生死中 修菩萨行复何益
若时诸缘流断时 则亦不能遮幻化
若彼诸缘流断时 世俗中亦无流转
若时无有错乱心 谁能缘于彼幻事
若汝幻境无自性 尔时以何为所缘
若言别有彼自性 彼相乃是心性者
若时心性即幻事 谁依何法而见云
依世间理佛亦言 心不能自见其心
如其虽有利剑锋 不能自割此亦尔
答言此如灯炬明 亦能照明于自体
灯炬非是所照明 黑暗非由暗障故
如碧琉璃体自青 不待余法自青色
若待余法若不待 悉能观见亦犹是
青色非即青为因 自体不作自体故
若谓如灯性能照 如是亦说识能知
若谓心性自有显 谁能了知作是语
若时悉无能见者 若能照明若不能
如诤石女儿美恶 徒劳词费定无义
若问倘心不自知 云何能念过去识
与曾习境联属生 有念如鼠咬与毒
若时具足余诸缘 能见故自能显了
修成眼药作用力 见宝藏瓶药不见
如是见闻觉知等 非是此中之所遮
此唯遮执实分别 由彼能成苦因故
由心幻出非异法 彼二非异亦无常
实有云何非异心 非异心应非实有
如是幻事非谛实 能见亦与所见等
或言轮有实所依 若不尔者如虚空
若不实法依实因 云何有能生果者
汝二取心无助伴 应唯自知及自明
若时心离于二取 一切众生已成佛
若已如是复何须 观于唯识有何益
虽已知如幻化事 云何能遮诸烦恼
若时于所幻化女 幻师亦能生贪等
彼幻师于所知境 烦恼习气不能断
由实执力见彼时 空性习气微劣故
由修空性薰习力 能断执实之习气
谓毕竟无而修心 无实实执后亦断
若依何法说为无 所观实法无所缘
其时不实离所依 于观慧前云何住
若时或实或非实 于观慧前皆不住
尔时别无所执相 无所缘故极寂静
牟尼宝珠如意树 云何悉满诸希愿
所化愿力自在故 如来现身亦如是
譬如大鹏金翅鸟 消毒供树昔曾修
久成过去仍感报 能息现前诸毒害
随顺于诸菩萨行 若于如来修供养
菩萨虽已般涅槃 亦能作诸义利事
若供无分别心者 云何亦能得果报
以言住世或涅槃 供养福德均等故
世俗胜义供养佛 经言均能生果报
如汝许于谛实佛 供养得果亦如是
见四谛等即解脱 求见空性有何益
经云未得此道时 不成三乘菩提故
若谓大乘非汝许 汝小乘教云何成
何故二者独许此 此汝初生亦未许
以何因缘信解彼 此于大乘亦相等
若二共许即谛实 能知等亦成实有
于大乘有争论故 小乘教与诸外道
及余部亦自他争 是有争故亦当舍
圣教根本为比丘 比丘亦依佛语住
一切心有所缘者 涅槃亦依佛语住
若由断惑便解脱 无间应成阿罗汉
彼等虽无现行惑 而犹见有业力故
或谓言无近取贪 所言无是决定义
此贪虽非烦恼性 如遍行痴之何无
以受为缘故有贪 受于彼等亦有故
凡有谛实境俱心 即有贪与俱现行
离于空性观证心 灭已仍复生起故
如人入于无想定 是故应当修空性
若语入于经藏中 汝则许为佛说者
汝于多分大乘经 是否许同经藏摄
若唯由一经不摄 一切皆成有过者
何不由一同是经 一切悉切成佛语
所有甚深如来语 大迦叶等尚难测
由汝不能通达故 谓非经摄何所据
为令愚迷受苦者 解脱贪著怖畏边
自能安住生死中 此即是修空性果
如是于空性品类 不应指摘出其过
是故应当勤修行 令证空性无犹豫
毛发爪齿既非我 骨与血等亦非我
鼻涕痰涎非我身 黄水脓汁亦非我
我者既非血与汙 肝肺等亦非我身
余藏腑等亦非我 我亦非是便溺等
皮肤肌肉既非我 暖及与风亦非我
身诸孔窍及六识 彼等一切皆非我
若言声识是常者 一切时中应执声
所知无则无能知 依何而立能知名
若不知亦说为知 木亦应成为知故
是故所知不现前 定应说无能知者
若即由彼了知色 尔时何故彼不闻
若由声未现前故 是彼能闻识亦无
即彼取声之自性 如何转变取色等
若彼二者即是一 安立父子无正因
如是情尘暗等三 自性非父亦非子
具足取声之自性 应不能见所见者
若如优人易衣冠 彼亦能见则非常
若谓声色取性一 彼先无故应性异
若言余相非谛实 当说彼识本自性
若谓即识自体者 一切士夫应成一
彼诸有情无情法 有性同故悉应一
若时差别皆颠倒 尔时相似依何法
若无心汝我应无 非心性故如瓶等
若与心属故能知 应坏实有无知性
若绝无能成我法 心於彼我有何益
如是无知离作为 彼我应成如虚空
若时所依我非有 业果应不相联属
既作业已旋即坏 是则应为谁之业
作业受报所依异 果时我亦非作者
是我二宗所共成 争此岂非无义利
谓有因时有果俱 未尝见有如是事
问谁能依一相续 说能作者亦受者
过去及与未来心 彼非是我彼无故
若生起心是我者 彼坏灭时应无我
喻如芭蕉树茎杆 层层剖之无一物
如是明辨观慧寻 所执之我绝无有
或问若有情亦无 对谁而修大悲心
为解脱果而承许 依大愚痴立彼名
若无有情是谁果 诚然而许由痴生
为…
《入菩萨行论(隆莲法师译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