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六、修止觀常見的問題
由于大家修禅定時,還是犯上許多錯誤,今天繼續講一些關于我們靜坐時發生的問題。
1.不可引氣入定
先說關于頭上有氣。
在修禅定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覺得頭上有氣,知道有氣的比不知道好。可是有些人以爲頭上有氣就是入了禅定,這是錯誤的。入定的確使氣升到頭上去,但頭上有氣不等于已經入定。就是說,如果你故意把氣引到頭上去,是氣集中在頭上,不等于入定。這一點要非常小心,不要把氣帶到頭上去,然後以爲自己上叁禅了,那是無效的。
入禅定是靠心念的集中和微細而入,不是靠頭上的氣上上下下。所以,你覺得頭上有氣,先把它引導下來,然後再度集中看呼吸。要注意是呼吸及心念變細了,才上初禅去,不是把氣帶上頭去就以爲上禅定,因爲懂得氣功的人就懂得只要我心念集中,就能把氣帶到頭頂上去了。甚至你心想身上的氣往頭上沖,氣就沖上去了。所以,不要犯這個毛病,以爲氣在頭頂,就上了叁禅,然後在那裏面呆啊呆,沒有用的。要心的雜念少了,集中力夠了,輕安來了,那時想上禅定就自然上去,那才是對的,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2.疼痛的問題
另外就是疼痛的問題。有些人在靜坐的時候,身上有疼痛,不少人以爲疼痛是打坐出了問題,其實這不是修錯,是那部位有障礙,有暗病發作了。最好將暗病處理掉,如果讓它繼續保留在那裏,你就一直坐不好。比如你靜坐的時候,覺得胸悶、咳嗽,你就要處理胸前的毛病。如果你覺得背後大椎以下很熱,就是你的大椎的部位阻塞了,你最好去將它通順。如果你的頸項這裏很熱,就是玉枕穴的部位氣不通,阻塞了。簡單的處理法就是用空心掌打拍,也可以找人引導,在你靜坐時幫你將氣引上去,疏通它。如果你自己懂得做的話,你就在靜坐時,觀想背後的氣從大椎經過玉枕,一直這樣想,慢慢地氣通了,熱就會消掉。大椎和玉枕是很關鍵的部位,要去注意有無阻塞,如果很熱的話,就是有問題了。
3.身體擺動的問題
有些人因爲身上的氣脈有阻塞,坐到一定程度,身體會動起來。如果身體要動,不要去阻止它。你越阻止它,就越坐得不好。這是氣動,氣動會越動越強,如果心力和念力不夠,當氣很強時,心力弱者若無法控製氣,就會有危險。當氣不受控製而身體出大動作,一般人就會慌張,慌張最容易著魔。將來若發生這類情況時心不要慌,只要一心想全身的氣慢慢地降回丹田。並將所有的氣,慢慢沈回丹田,一直這樣重複地想。如果你的心念足夠的話,你可以用手來回從頭向丹田拉氣,觀想手帶動氣到丹田,最後按住丹田。如果做了氣還是在頭上,可以找其它人幫他一下,怎麼幫?就是用掌心將他的氣,慢慢地從他的頭上引導回丹田。也可以用拍打,幫他把身上的氣拍打散掉。
是什麼原因造成動得很厲害呢?原來氣動是在治病,所以會覺得越動越舒服。身體越動得久,氣場就會越強。如果你們以後身體動起來,千萬不要動超過半小時。若超過半小時,就會有很強的氣,容易不受控製。動得很強時,怎麼處理呢?我們可以控製動的時間,就是說,先讓他動幾分鍾,然後就心想氣收回來,讓身體不動。先只動五分鍾,多做幾次後,如果都有把握把氣收回來,就可以每次動十分鍾。這樣慢慢地加強,以後,你就會有能力收。不要讓它一次動得太厲害,收不了不是著魔,是因爲你的念力不夠。什麼情況下會著魔呢?當身體動時,有些人會氣脹腦昏,身體就會失控而亂動,就會著魔,會發狂、發生精神錯亂。所以,動時要小心,心念要很清醒,心要明白動是好事,只是身上的氣在運轉。不要恐嚇自己以爲著魔,那樣就會有危險,所以你應當放心讓它動。氣動而身動,這會自動調整身體,你身上的一些障礙就會驅除掉,以後你的靜坐就會更有進展。因爲你身上有氣的障礙,才會發生身動。如果你忍住不動,氣的障礙依舊,靜坐的進度就會很慢。若有氣阻塞,最好找一些氣功師,幫助你處理那些氣阻塞的地方,或者找人按摩等等。身會動的人如果忍住不讓身體動,不動則氣不通,靜坐很難有進步,因爲嚴重氣阻塞才會動,所以要小心處理。動的時候,心念要明明了了,很清楚,心中要注意那個氣的運轉,不能什麼也不管。練氣功的人喜歡讓身體動,動時心裏什麼也不管,這個是有危險的。你的心念一定要清楚地在氣動,要防止它動的太厲害,才不會有危險。以上是靜坐時,有關氣動的一些危險的事情。
4.下坐之前按摩的重要性
每次靜坐下座之前,全身都要按摩一下。這幾天我看到大多數人都沒有按摩,久了要出事。就是說,下座時要保證氣收回丹田,眼睛未睜開前,手擦熱後,用手掌按摩頭,拍打頭也可以。然後,掌心向著自己,觀想把那氣引導到丹田來,從頭往丹田引導。除非你對氣很敏感,很清楚知道氣都收回了,你可以不用這麼做。如果收不回,你一定要做一下氣收回丹田的動作。如果你對氣不敏感,每天留一點氣在頭上,連續幾天以後,就難處理了,從此以後,每次靜坐頭就會有重重的感覺。所以,最好坐完後按摩。還有,如果每天靜坐六小時以上,因爲長期保持一個姿勢,身體也會産生疲勞,最好每次起身之後做一些運動,放松後背及腿的肌肉,對你繼續坐會有幫助。如果你沒有這樣做的話。那疲勞就要累積,一段時間之後,你再坐,就會不舒服。以上所說的,是靜坐上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5.修定與念佛。
修不好禅定不要心急,每個人的過去世和今生的修行不一樣。有些人前世已經修了今生又來修,有些人是原本什麼定力都沒有就來修的。因此,不要跟人家比較,如果你坐來坐去都不行,就是你在修定方面的工夫不夠。你更應該努力用功,不要說我無法修定,還是去念佛好了,這是錯誤的。就是說,你原本定力不好,就更需要修定。不要因爲修不好定,就不修定了。你以爲去念佛,就不必修定了嗎?不是這樣的。佛教的修行要修戒、定、慧。念佛是一個方便法門,很多修念佛法門的人,念很多年了,他都沒有一定把握的。不要以爲念佛的人都是有把握往生淨土的。我講一個例子。在我們那裏有一個老和尚,叫雲水山人。他滿身臭氣去挂單,大家都不喜歡他。大概在他六十歲的時候,就自己做經忏,搞了一個房子住,後來他病倒了,沒有人照顧,我就找了一些居士照顧他。他念佛念了二十年,到老的時候,他更加用功念。但是當他病了住在醫院裏的時候,他就埋怨說:“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現在這樣病重,阿彌陀佛還不來接引我。”你不要以爲念佛很容易,不是的。那位老和尚到後來根本就不念了,不信了,他說阿彌陀佛根本就沒有來接引。其實,這是錯誤的。經典上說,是你死的那一刻阿彌陀佛來接引,不是你活的那一刻。佛不會帶你去死亡。另外,在臺灣有一位修念佛法門的大居士,他有兩個妻子,他特別疼愛他的小妾。他念佛念到預知時至,就要大家爲他助念,念了幾天後,這件事情就傳開了,傳到了他的妾那裏,他的妾很愛他,聽到他要走了,就很慌忙,打電話來找他,他聽了小妾的電話之後,就念不了佛啦,然後,就擔心他的妾,想我走了,她可怎麼辦?哈哈。
就是說,如果念佛的人對世間還有貪愛的東西,臨死的時候是走不了的。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自己還在貪愛人世間,真正死亡境界來時才發現自己放不下,然而已經太遲了,比如剛才說的那位居士念佛念到要走時他都知道了。可是後來呢?還好,他還夠智慧,幹脆就不理他的妾,避而不見,專心念佛,後來才走。你看,念佛往生容易不容易啊?別忘了,臨終時若無定力者,心亂如麻,如何能往生呢!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是要産生定的。真正念佛法門是能夠進入念佛叁昧。念佛、觀想佛者要是能入定,這樣你臨終的時候,就因有定力而有把握往生。如果你只是持名念佛沒有定力,就要靠別人來助念。修淨土的人若執著身邊的事物,那是往生不了的。所以說有了定,往生淨土就多了一分把握。
七、如何修道
先見道後才修道,整個過程是從內心建立叁十七道品,其中,七菩提分以前未見道,七菩提分時見道,七菩提分後是修道。
四念處——資量道,出世正見。
四正勤——資量道,滅惡生善。
四神足——資量道,淨心得通。
五根——加行道。
五力——加行道。
七覺支——見道,。
八正道——修道。
1.解脫的起點——五根、五力
佛教導我們修任何法門,都要修戒、定、慧。就算是你往生極樂世界,到那邊學哪些佛法呢?如果你們有念《佛說阿彌陀經》就知道,那邊還是聽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真正的解脫法就是這些佛法,到了極樂世界還是這些佛法。爲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爲修行的過程,並非讓心充滿真理,而是讓心建立起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佛法是不可能靠外力加持的。所謂的心的道路,修任何法門都是如此,諸佛皆說此法,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以爲這是小乘法。其實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是你修道時心中必須生起的各種各樣的法。
就以五根來說,五根是信根、念根、精進根、慧根、定根。信根是你對佛法要生起信心,一定要有的。精進也是一定要有的。精進不是努力地去做事情,也不是努力地去修的意思。精進是一種心念,稱爲精進心所。不是說我要很努力地去做一種事情就有精進心所,精進心所是修道時才産生,當精進心所生起來時,你就會很努力地去修。精進並非有一件事情會讓你很有興趣去做,它是修道時有精進的心念,叫做精進根。所以,這些各種的根:信根、念根、慧根、精進根、定根,都是從心念上建立修道的力量。也就是說,你修行時要建立起這些法。這些法加強了就是力,叫五力。五力進一步加強就是菩提分,再修就是八聖道。所以,不管你到哪…
《定慧之路 第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