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禅來修,不理會別人的看法。
一定要先訓練如何出入定
這樣出出進進初禅,越訓練越熟悉,以後,你可以心想入初禅就入了,那些修過的同學都有這些經驗。總而言之,懂得修禅定的人,不要立刻想我要定得長久,我要加強定力,一定要先訓練怎麼進和出。對于不懂入了什麼定的人,千萬不要想定得長久,這是絕對錯誤的。當你出定入定分辨很清楚以後,才在定裏留久一點以加強定力。當你加強到定力穩定了,就有信心說:我的確進入了定。而且知道只要心念如此集中,我要入那個定就能入。只要我放松集中,我就出了那個定。如果你還是分辨得不清楚,可以依靠經驗過的人在你入定當時告訴你。有時我也會在你修定的當時告訴你:現在你在哪個定。
初學的人多數只入初禅,爲什麼呢?這裏面有個方法上的奧妙,就是開始能入定時不要入太久,五分鍾就出來。因爲任何初入禅定的人,五分鍾內絕對上不了二禅,只能到初禅。就在五分鍾內出出進進,那樣是沒辦法進入二禅的,所以不必問他入什麼定,他最多只到初禅。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時間限製在五分鍾,入定五分鍾後一定要下來,保證他只在初禅。
但是如果那個人原本就修過一些定,他可能已經能入初禅以上的定,這就另當別論了。就要問他每次靜坐的時候,坐多久才覺得定下來?如果他十分鍾就能入定,那時就要告訴他練習初禅時,入定一分鍾就退出來。明白嗎?讓他不夠時間進入更高的定,于是他就入定不深,最多到初禅。當他在這一分鍾內認識初禅清楚後,才叫他加長時間留在初禅,此時注意,避免心念太細而入更深的定。就是說,通過時間的限製,不會進入太深的定而超過初禅。當在初禅五分鍾出入熟練了,就叫他修十五分鍾的初禅。這十五分鍾是加強初禅的定力,初禅心粗,心不想久留,于是心就會想快點入二禅。
不可以一上座就想入初禅
初學的人不可以一上座就想我要集中上初禅,上不了的。爲什麼?因爲平時的心是散亂的,每次坐下來,你需要花一段時間,讓心念平靜下來以及調好呼吸。所以初學的人練習初禅的時候,他必須坐下調心調息,不可以一坐下來就想上初禅。如果他急著入定,他就錯了,他上不了的。他必須坐下來讓心平靜,慢慢地進入定,然後退出禅定,這時才可以想我要上初禅,而且一定可以上初禅。因爲,一個人剛剛從初禅出來,他一定有本事回去。就是因爲他能再度進入,他就有信心:要進就進、要出就出。初學的人,今天坐到了初禅,以爲明天一坐下來立刻就能上初禅,是進不了的!他就會懷疑所修的一切了。所以,以後如果你很久沒有靜坐,定力退了,不可以一坐下來就想要進初禅。進不了的。你必須坐到心念平靜了,覺得入定了,退出去再上去,你才能做得到。這是因爲你必須讓你的心從散亂狀態平靜下來,因定力不足而需要一段時間。
如何加強定力
如果一個人在一個鍾頭裏面,可以入初禅四次,每次十五分鍾,那就是說這個人的初禅很穩了。因爲這四次加起來是一個小時。如果他以後要坐更長時間,他可以加長時間坐一小時也可以。就是說他要入初禅一小時,兩小時都可以。但是,當入初禅很久很久以後,大多數人會自動地到二禅去,從初禅自動入二禅的初學者這時會分不清初禅和二禅。所以,在開始訓練的時候,我不會鼓勵你們花一個小時或兩小時去體驗初禅。爲什麼?因爲如果那樣的話,你的心念就會慢慢地從初禅進入二禅。因爲是慢慢進,看不出變化,由于入定時是初禅而出定之前已經是二禅,你卻還以爲是在初禅。以後你總搞不清入了初禅還是二禅。初學者入初禅太久會有這種現象。
2.如何修二禅、叁禅
先要有足夠的火候
如果你上了初禅,什麼時候才可以上二禅呢?如果有老師指導,老師知道你的初禅定力夠了,就叫你繼續前進。如果沒有老師指導你,怎麼辦?根據佛法說,如果一個人的初禅定力不夠,然後又想上二禅。那麼,他不但進不了二禅,連初禅也會失去,這樣兩頭都失了。就是說你初禅定力不夠,你想入二禅是入不了的。
所以,你必須初禅坐得很穩了,才能修二禅。所謂穩就是說你能在初禅裏坐上一小時。但是,在入二禅之前,千萬不要在初禅裏超過一小時以上。爲什麼?因爲那樣你的定力會加強,可能不知不覺地到了二禅,于是你就分不清初禅二禅了。所以,你最好每十五分鍾就下來,下來以後再上去,這樣持續加起來一小時。
心離開原有定境的覺受
如果你初禅很穩了,想要上二禅,就要離開初禅的根本定的細心,從原有的修法進入更細的心。禅定越高,呼吸越細,心念越細、更加快樂。因此,你要上二禅時必須遠離初禅的覺受,心再度專注于修法上:很集中地去看呼吸,重點在于觀察呼吸比初禅定還要細,心念更細更樂,然後想再上二禅。
再度專注于修法上
爲什麼必須再度地專注于修法上呢?就是說我們入定之後,往往有一種現象,在定裏面産生喜樂的感受、身體感覺很舒服。如果你一直堅持在那種舒服的感受裏面,你就跳不出那個定。每當你要升更高的定時,就必須放棄原來的覺受。就是說,你不要執著原有禅定的境界、禅定的喜樂。一定要放棄,惟有你放棄了,再度集中你原來的修法才能上二禅。如果你不放棄那些覺受,即你不願意放棄原來的定——初禅,你就無法上二禅,正如你不願意離開一樓,怎麼能上到二樓呢?因此,當你要上更高的定時,千萬不要留戀原來的任何覺受,而要更加專注地觀察你原來的修法,如果你是觀呼吸,就更專注地看呼吸,慢慢地就能上到二禅,二禅的變化和初禅一樣,心念變細、呼吸變細,也更加快樂。這些步驟要一步一步地進行,上叁禅也是一樣的。
3.如何修四禅
上四禅就有些不一樣,四禅是顛倒過來的。怎麼講顛倒呢?就是說更高的禅定是越來越舒服,越來越快樂。但到了四禅,快樂統統消失。此時,呼吸就斷了,舍念清淨的心生起來了,這就是四禅。有些人的呼吸不正常或者執著呼吸,入四禅前他會覺得呼吸要斷卻斷不了,那種要斷氣的感覺很辛苦,有時會斷一會兒氣,又呼吸幾下。這些人修四禅就不穩定了。
前天,我說過,心有力量上到某個禅定,不等于進入那個禅定。上禅定好象上下樓,在近行定時,心念可以上上下下地變粗變細。入禅定好像進入房間,在安止定時,心念不上也不下。所以,當你修到呼吸要斷不斷的時候,就是上四禅的時候了。當你的四禅穩固的時候,呼吸就斷了。當修四禅到達呼吸斷的時候,應當加長在定的時間,那樣定力會繼續加深,慢慢地連聲音也聽不見了。一定要到聲音聽不見,才算深入四禅。如果你在四禅裏面還能聽到聲音,猶如你爬上四樓,只在房門口,卻沒有進入房間,這樣只是四禅的近行定。
4.四禅近行定就可以修觀
依據論典說初禅離五蓋,便可以修觀了。而我要求大家至少修到四禅近行定,才允許他修觀。爲什麼呢?因爲這時他有能力進入微細的舍念清淨心了。但是,此後還是要把四禅徹底修好。凡是修完四禅的人,他就會明白,不同的定力,心的粗細不同。弄清楚這些心以後,就可以修觀或修第五個定了。
5.無色界定與超越禅
第五個定叫空無邊處。如果一個人修到四禅後,可以接著修第五個定,他必須先入到連聲音都聽不見的四禅安止定。如果他還能聽見聲音,那麼他還在四禅近行定中。這時想要修第五個定,那是在打妄想。爲什麼呢?因爲空無邊處定是屬于無色界的定,你入了那個定,是絕對聽不到聲音的。當你把四個定的心念都分辨得很清楚了,便能夠做到依心念入定,想入哪個定就能即刻進入。你可以心想我要入叁禅,就專注于叁禅的心念而入叁禅,這時,絕對不是慢慢看呼吸地入定,而是念頭在轉、轉、轉,就轉進去了。一旦你能夠靜下來心一想我要上叁禅,心就這樣轉、轉、轉,轉進叁禅,你就有機會觀察一個現象,經過幾個心念就入了定。這在南傳佛教的《清淨道論》裏有說到,從近行定入根本定的時候,一共應該經過幾個心念的轉變。如果你能以轉變心念到某個禅定心念,如此直接入該禅定,以後你可以進一步訓練超越禅,就是不按照次第入定,你可以訓練自己直接進入叁禅,再從叁禅跳到初禅,從初禅跳到四禅,可以這樣地跳來跳去。
當你把四禅八定都修完了,進一步,你要能夠進第九個定——滅盡定。然而,不是每一個人修完了四禅,都能夠進入滅盡定的。當一個人能入滅盡定,並且能從滅盡定出來時自由地跳到任何地定,如此定力稱爲獅子奮迅叁昧。如果你只是在四禅裏面跳來跳去,那只是超越禅。
滅盡定是一個很特別的定,進入滅盡定的人,如同死人一樣,什麼知覺都滅掉,什麼心念也沒有。由于無心,所以無法動念從滅盡定跳出來,必須在滅盡定的定力退了才能夠出來。在滅盡定的定力剛剛退掉,就一跳跳到另一個定。滅盡定也叫滅受想定。沒有想的定稱爲無心定。在無心定時,你不可能動念頭想我要跳到叁禅、跳到四禅。你只能在滅盡定剛一退出來的時候,一跳跳到叁禅、跳到四禅。這是很艱難的事情,因爲很少人能夠入滅盡定。
在這裏,我要求大家只修到四禅,不鼓勵修無色界的定。爲什麼不主張修無色界的定呢?因爲無色界的定力太強,太強的定力會妨礙你修觀。在很強的定力時修觀,一觀就入定了,一入定你就不想動念修觀了,沒有觀就不能發慧。所以外道修到無色界的定,整天定在裏頭出不來,根本無法修智慧觀。因此,佛法說,一般人修到四禅的定力,是最好修觀的時候。
6.入定後的問題
境界的處理
修禅定會出現很多問題,你們都知道如何處理。
修禅定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境界。不管用什麼樣的修法,在禅定裏産生任何境界,看到任何東西,要認定只是禅定的副産品,它不能幫你加強禅定,也不能幫你增加智慧。就是說,在禅定裏面的任何境界,不過是一…
《定慧之路 第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