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9.对禅定的错误见解
不知入什么禅定
在修行的过程中,修定是为了得到清净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细和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净、越微细。初禅心念比较粗,四禅比较细,修禅定是为了要争取到微细的清净心。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练习去分别什么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在我自己还没有认识这些禅定以前,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教导,曾经盲修瞎练。后来我认为,我一天应该坐上十二小时。一座坐上四小时,然后,休息吃饭,再来坐。天天这样坐,坐来坐去,有时入了定也不知道是什么定。这就是对禅定无知地盲修瞎练。我到处问人,没有人给我讲清楚。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禅师,我问他:你在教导人修禅定吗?
他说:是。
我又问他:你教人家修禅,你懂不懂你的学生入了什么定?
他说:当然懂了。不懂的话,不能教啊。
我听了就非常欢喜地向他学了。因为我到过好多修行道场,也找了很多人,问了很多人,他们就只教你打坐,但是分不清什么是初禅。有的法师说:哎呀,不要修禅定了,会着魔的,还是念佛吧。当我跟那位禅师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禅定中的初禅到四禅是如此这般。我才知道以前一天坐上十二小时是盲修瞎炼、浪费时间。为什么?原来一座坐四小时,可能你只在初禅,也可能你在二、三、四禅,看你在那期间定力多高,当时你就每次回到一样的定。只知道入回同样的定,却不知道自己定到什么程度,也不懂如何前进。这种情形犹如进入深山老林,迷失方向再也没有作为了。
根据那位禅师的说法,如果能够入定,入初禅五分钟也算初禅,入初禅四小时也算初禅,不在于入定时间长才算入了深的定。如果入四禅一分钟也算入四禅。因为我们被误导了,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是这样子,以为入定是要坐很久才算数。为了说服大家,我举一些例子。
经典里的入定例子
第一个例子就是优波离尊者的故事,他在给佛剃头的时候入了定。因为是佛的头,他非常细心地剃,剃着剃着就不知不觉地入了定。佛就说:你现在是在初禅,过一阵,佛又说现在是二禅,优波离尊者就这样慢慢入定,他当时站着拿着剃刀,眼睛集中在佛的头发,心里细心地盘算着如何剃好它,耳朵还能听到佛的开示,就这样入着定。在这个例子里,我要大家认识几点,优波离尊者当时并没有盘腿,没有闭眼,还有念想,还听声音。可是,他是一心一意地专注在佛的头发,这就是入定的关键所在,他达到了心一境性。所以,不要道听途说,以为入定时是什么心念都没有、声音也听不到。
第二个例子是目连尊者的故事,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快到怎么样呢?有一次,目连尊者去降伏一条龙,他用神通将自己变得很小,钻进龙的鼻孔里。这条龙想把尊者赶出来,就呼气,当那条龙一开始呼的时候,目连尊者就刹那间入了四禅。然后,龙呼也呼不动他,因为尊者在里面入四禅,它怎么呼也呼不动。就是说,尊者在它呼的那一刹那就入定了。所以出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
在我跟那位禅师学时,他说:在吸一口气间就能入四禅。多数人认为要慢慢地,好久好久才能入四禅,这些人已经被误导了。也就是说,你懂得修的话,入禅定的速度会非常快,也能非常快地出来。你可以入四禅几秒钟后立刻就出来了,这也算入四禅。但是不懂的人会说,这算什么四禅?入几秒钟就算四禅了吗?他们说禅定不可能是这样啊!其实,你当时入了什么定,就是什么定,不在于时间长短。另外,很多人会以为入了禅定,不能想东西。这是很错误的。还以为入了禅定后,外面的声音也听不到了,这也是极大的错误。其实,优波离尊者是一面听佛指导一面集中心力而入定的。
我再讲一个戒律里的故事。有一次,目连尊者入了无色界的定。根据佛法说,无色界是没有物质的,没有物质,你就不可能看到东西,不能听到声音。但是目连尊者向一些比丘说,我入了无色界的定,当时听见很远很远的恒河里,有大象的耳朵拍水的声音。那些比丘就说他打妄语。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比丘精通佛法,知道无色界里不可能听到声音。目连尊者坚持说,我进了无色界的定时听到了大象拍恒河水的声音。然后,比丘们就拉他去见佛,说他打妄语。佛就问目连说:你真的入了无色界的定了吗?目连尊者回答是。佛又问他:你真的听到那大象耳朵拍水的声音了吗?他又说:是!结果,佛还是同意目连尊者入了无色界定。佛解释说:目连尊者是入了无色界的定,但是他能很快出来又立刻进去,出来的时候,他就能听到那个大象拍水的声音。所以,在那短短的时间里面,他出了定就入回去,但他没有弄清楚他已经出来了一下。明白吗?这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在修禅定的过程里面,会有这样的现象,你从定里面出来一下立刻又进去。就在你出来那一瞬间,可能你会感到脚疼,能够听到声音,但回到四禅又没有声音了。这是可能发生的。所以,千万不要听那些论师的说法,认为一听到声音就不曾入无色界定,然后依理论否定自己。不是!确实是听到。但是,你是暂时出来听到,然后又迅速进去。那样你还是听到了。明白吗?
不可按图索骥、盲目相信权威
由于对禅定的种种误解,造成很多人没有办法分辨到底有没有入定。为什么呢?比方说,依《解脱道论》的说法,是逐渐听不到声音,到四禅的根本定就完全听不到。有人误解《俱舍论》,说到了二禅,就听不到声音了。其实《俱舍论》是说初禅天以上的天人没有吃东西,没有鼻舌的知觉。但是一个四禅天的天人想要看东西,他不但可以看,而且还可以看整个大千世界呢!乃至四禅天人要听声音也可以听。那是怎么回事呢?在《俱舍论释》里有这样的解释:四禅天天人可以用天眼、天耳,但是必须从四禅的心降到初禅的耳识、眼识,来听、来看四禅天,换句话说,四禅天天人可以在初禅到四禅之间动心念。如果你不明白同一禅天天人有不同的定心,那不重要,总之,《俱舍论》说四禅天的天人是可以看东西、听声音的。也就是说,四禅天天人可以生各种的心,并且出进不同的定。可能你不知不觉地从初禅出来一刹那,觉得腿疼又立刻入回初禅,于是觉得腿不疼,有这样经验过吗?不要因此怀疑没有入定,要以依据经典的说法,要相信出进禅定会快得你分辨不清楚。
还有,在中国佛教有一个很糟糕的说法: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三禅连脉都停下来,四禅已经是灭尽定了,这是极大的错误,其实,息住是四禅,虽然有脉停这回事,但是佛经里没有说这点,灭尽定是第九个定,已经超过四禅八定了。误导好多出家人,入了定还认为没有入定。
那么,经典对禅定的说法是如何呢?
10.禅定的正确见解
初禅离五盖,离昏沉、掉举、嗔心、淫欲心、疑心。有觉有观、有喜、有乐、一心在定。
二禅离觉观,离初禅的觉观,无觉无观,有四支:内净、喜、乐、定。
三禅离喜,离二禅的喜。有四支:行舍、正念、正慧、乐、定。
四禅离乐,离三禅乐,出入息断。有四支:舍、念清净、不苦不乐、定。
根据经典的说法是这样的,就是说,从禅定里面一步一步暂时降伏一些烦恼。当一个人进入初禅的时候,在定里不会有昏沉、掉举、嗔心,若有嗔心就入不了禅定,当时也不会生起淫欲心。所以说初禅离五盖。其中的疑盖是疑些什么?疑就是对自己怀疑,对老师怀疑,对修法怀疑。那样,你也进不了初禅。一般修禅定的人不懂什么是初禅,因为没有经验过初禅的觉受,所以便无从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认识初禅呢?可以如此观察,就是任何修禅定的人,坐到一定程度后会觉得心定下来了、没有杂念了、全身很舒服快乐。其实,这就是入了定,但是不知道入什么定,要如何知道?根据佛法说,初禅有定、有喜乐的感受,当时身体不可能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如果修定时一直觉得身体疼痛,这证明当时你没有在定里。如果你静坐时,觉得心定了好长时间,身体也不觉得疼痛,突然觉得身体疼痛。这疼痛表示你出某个定了,而出来之前是入定的。为什么呢?原来是静坐者气脉未完全打通,入定久了身体就会疲劳,于是腰酸、腿痛,但是在入定时不知道。因为在定中只有喜乐的感受,从定中出来后,才觉得腿很痛。
四、如何修到四禅
1.初禅
初禅是很粗的定,粗到什么样呢?佛曾经形容——声音是初禅的刺。一个人在初禅里如果听到外界的声音,心里难受到好象耳朵被针刺而出定了。初禅经不起声音的嘈杂,可见是很浅的定。初禅虽然很浅,还是禅定,这个定有声音干扰就退出来了。因此,好多人不信这也是定。未修好初禅的人,无法到嘈杂处坐禅,声音一干扰,他的心就不安了,所以修初禅的场所不可以有声音干扰。但是,修到二禅的人听到任何声音就如同没听到。因为他非常专注,知道有声音却不知道其内容。
如果你们坐着坐着,觉得全身舒服了,你可能不知道这是初禅,你就先暂时假设这是初禅嘛!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总之,当时你有定、有喜、有乐嘛!既然如此,就是一种定了,就假设它是最低的初禅。入定之后怎么办呢?前一讲,我说过了,初入定的人千万不要在定里呆太久。凡是不懂修禅定的人,他初入了定就想要呆太久,这是绝对错误的。初入定的人,一旦进去,要快点出来。要在出来的那一小段时间注意一切变化,很多修禅定的人,没有注意如何入定出定,以后就不记得如何入原来的定。所以,初入定时要快点出来,要注意出来之时,心会变粗,呼吸变粗,快乐的感受退掉了,你一定要观察这三件事。当你再度集中心力入定,你可以动个念头,心想我现在要进入初禅,然后再专注在原来的修法——观呼吸。并注意三件事情:呼吸变细,心念变细,乐受出来了,于是又入定了。如果不懂入什么定,先当它是初…
《定慧之路 第三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