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慧之路 第叁講

  第叁講

  9.對禅定的錯誤見解

  不知入什麼禅定

  在修行的過程中,修定是爲了得到清淨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細和心和集中力,越高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淨、越微細。初禅心念比較粗,四禅比較細,修禅定是爲了要爭取到微細的清淨心。所以,在修禅定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練習去分別什麼是初禅、二禅、叁禅和四禅。在我自己還沒有認識這些禅定以前,因爲沒有得到老師的教導,曾經盲修瞎練。後來我認爲,我一天應該坐上十二小時。一座坐上四小時,然後,休息吃飯,再來坐。天天這樣坐,坐來坐去,有時入了定也不知道是什麼定。這就是對禅定無知地盲修瞎練。我到處問人,沒有人給我講清楚。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禅師,我問他:你在教導人修禅定嗎?

  他說:是。

  我又問他:你教人家修禅,你懂不懂你的學生入了什麼定?

  他說:當然懂了。不懂的話,不能教啊。

  我聽了就非常歡喜地向他學了。因爲我到過好多修行道場,也找了很多人,問了很多人,他們就只教你打坐,但是分不清什麼是初禅。有的法師說:哎呀,不要修禅定了,會著魔的,還是念佛吧。當我跟那位禅師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禅定中的初禅到四禅是如此這般。我才知道以前一天坐上十二小時是盲修瞎煉、浪費時間。爲什麼?原來一座坐四小時,可能你只在初禅,也可能你在二、叁、四禅,看你在那期間定力多高,當時你就每次回到一樣的定。只知道入回同樣的定,卻不知道自己定到什麼程度,也不懂如何前進。這種情形猶如進入深山老林,迷失方向再也沒有作爲了。

  根據那位禅師的說法,如果能夠入定,入初禅五分鍾也算初禅,入初禅四小時也算初禅,不在于入定時間長才算入了深的定。如果入四禅一分鍾也算入四禅。因爲我們被誤導了,包括我自己曾經也是這樣子,以爲入定是要坐很久才算數。爲了說服大家,我舉一些例子。

  經典裏的入定例子

  第一個例子就是優波離尊者的故事,他在給佛剃頭的時候入了定。因爲是佛的頭,他非常細心地剃,剃著剃著就不知不覺地入了定。佛就說:你現在是在初禅,過一陣,佛又說現在是二禅,優波離尊者就這樣慢慢入定,他當時站著拿著剃刀,眼睛集中在佛的頭發,心裏細心地盤算著如何剃好它,耳朵還能聽到佛的開示,就這樣入著定。在這個例子裏,我要大家認識幾點,優波離尊者當時並沒有盤腿,沒有閉眼,還有念想,還聽聲音。可是,他是一心一意地專注在佛的頭發,這就是入定的關鍵所在,他達到了心一境性。所以,不要道聽途說,以爲入定時是什麼心念都沒有、聲音也聽不到。

  第二個例子是目連尊者的故事,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快到怎麼樣呢?有一次,目連尊者去降伏一條龍,他用神通將自己變得很小,鑽進龍的鼻孔裏。這條龍想把尊者趕出來,就呼氣,當那條龍一開始呼的時候,目連尊者就刹那間入了四禅。然後,龍呼也呼不動他,因爲尊者在裏面入四禅,它怎麼呼也呼不動。就是說,尊者在它呼的那一刹那就入定了。所以出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

  在我跟那位禅師學時,他說:在吸一口氣間就能入四禅。多數人認爲要慢慢地,好久好久才能入四禅,這些人已經被誤導了。也就是說,你懂得修的話,入禅定的速度會非常快,也能非常快地出來。你可以入四禅幾秒鍾後立刻就出來了,這也算入四禅。但是不懂的人會說,這算什麼四禅?入幾秒鍾就算四禅了嗎?他們說禅定不可能是這樣啊!其實,你當時入了什麼定,就是什麼定,不在于時間長短。另外,很多人會以爲入了禅定,不能想東西。這是很錯誤的。還以爲入了禅定後,外面的聲音也聽不到了,這也是極大的錯誤。其實,優波離尊者是一面聽佛指導一面集中心力而入定的。

  我再講一個戒律裏的故事。有一次,目連尊者入了無色界的定。根據佛法說,無色界是沒有物質的,沒有物質,你就不可能看到東西,不能聽到聲音。但是目連尊者向一些比丘說,我入了無色界的定,當時聽見很遠很遠的恒河裏,有大象的耳朵拍水的聲音。那些比丘就說他打妄語。爲什麼呢?因爲那些比丘精通佛法,知道無色界裏不可能聽到聲音。目連尊者堅持說,我進了無色界的定時聽到了大象拍恒河水的聲音。然後,比丘們就拉他去見佛,說他打妄語。佛就問目連說:你真的入了無色界的定了嗎?目連尊者回答是。佛又問他:你真的聽到那大象耳朵拍水的聲音了嗎?他又說:是!結果,佛還是同意目連尊者入了無色界定。佛解釋說:目連尊者是入了無色界的定,但是他能很快出來又立刻進去,出來的時候,他就能聽到那個大象拍水的聲音。所以,在那短短的時間裏面,他出了定就入回去,但他沒有弄清楚他已經出來了一下。明白嗎?這個例子就是說:我們在修禅定的過程裏面,會有這樣的現象,你從定裏面出來一下立刻又進去。就在你出來那一瞬間,可能你會感到腳疼,能夠聽到聲音,但回到四禅又沒有聲音了。這是可能發生的。所以,千萬不要聽那些論師的說法,認爲一聽到聲音就不曾入無色界定,然後依理論否定自己。不是!確實是聽到。但是,你是暫時出來聽到,然後又迅速進去。那樣你還是聽到了。明白嗎?

  不可按圖索骥、盲目相信權威

  由于對禅定的種種誤解,造成很多人沒有辦法分辨到底有沒有入定。爲什麼呢?比方說,依《解脫道論》的說法,是逐漸聽不到聲音,到四禅的根本定就完全聽不到。有人誤解《俱舍論》,說到了二禅,就聽不到聲音了。其實《俱舍論》是說初禅天以上的天人沒有吃東西,沒有鼻舌的知覺。但是一個四禅天的天人想要看東西,他不但可以看,而且還可以看整個大千世界呢!乃至四禅天人要聽聲音也可以聽。那是怎麼回事呢?在《俱舍論釋》裏有這樣的解釋:四禅天天人可以用天眼、天耳,但是必須從四禅的心降到初禅的耳識、眼識,來聽、來看四禅天,換句話說,四禅天天人可以在初禅到四禅之間動心念。如果你不明白同一禅天天人有不同的定心,那不重要,總之,《俱舍論》說四禅天的天人是可以看東西、聽聲音的。也就是說,四禅天天人可以生各種的心,並且出進不同的定。可能你不知不覺地從初禅出來一刹那,覺得腿疼又立刻入回初禅,于是覺得腿不疼,有這樣經驗過嗎?不要因此懷疑沒有入定,要以依據經典的說法,要相信出進禅定會快得你分辨不清楚。

  還有,在中國佛教有一個很糟糕的說法:初禅念住、二禅息住、叁禅脈住、四禅滅盡。叁禅連脈都停下來,四禅已經是滅盡定了,這是極大的錯誤,其實,息住是四禅,雖然有脈停這回事,但是佛經裏沒有說這點,滅盡定是第九個定,已經超過四禅八定了。誤導好多出家人,入了定還認爲沒有入定。

  那麼,經典對禅定的說法是如何呢?

  10.禅定的正確見解

  初禅離五蓋,離昏沈、掉舉、嗔心、淫欲心、疑心。有覺有觀、有喜、有樂、一心在定。

  二禅離覺觀,離初禅的覺觀,無覺無觀,有四支:內淨、喜、樂、定。

  叁禅離喜,離二禅的喜。有四支:行舍、正念、正慧、樂、定。

  四禅離樂,離叁禅樂,出入息斷。有四支:舍、念清淨、不苦不樂、定。

  根據經典的說法是這樣的,就是說,從禅定裏面一步一步暫時降伏一些煩惱。當一個人進入初禅的時候,在定裏不會有昏沈、掉舉、嗔心,若有嗔心就入不了禅定,當時也不會生起淫欲心。所以說初禅離五蓋。其中的疑蓋是疑些什麼?疑就是對自己懷疑,對老師懷疑,對修法懷疑。那樣,你也進不了初禅。一般修禅定的人不懂什麼是初禅,因爲沒有經驗過初禅的覺受,所以便無從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認識初禅呢?可以如此觀察,就是任何修禅定的人,坐到一定程度後會覺得心定下來了、沒有雜念了、全身很舒服快樂。其實,這就是入了定,但是不知道入什麼定,要如何知道?根據佛法說,初禅有定、有喜樂的感受,當時身體不可能會有痛苦的感受。所以,如果修定時一直覺得身體疼痛,這證明當時你沒有在定裏。如果你靜坐時,覺得心定了好長時間,身體也不覺得疼痛,突然覺得身體疼痛。這疼痛表示你出某個定了,而出來之前是入定的。爲什麼呢?原來是靜坐者氣脈未完全打通,入定久了身體就會疲勞,于是腰酸、腿痛,但是在入定時不知道。因爲在定中只有喜樂的感受,從定中出來後,才覺得腿很痛。

  四、如何修到四禅

  1.初禅

  初禅是很粗的定,粗到什麼樣呢?佛曾經形容——聲音是初禅的刺。一個人在初禅裏如果聽到外界的聲音,心裏難受到好象耳朵被針刺而出定了。初禅經不起聲音的嘈雜,可見是很淺的定。初禅雖然很淺,還是禅定,這個定有聲音幹擾就退出來了。因此,好多人不信這也是定。未修好初禅的人,無法到嘈雜處坐禅,聲音一幹擾,他的心就不安了,所以修初禅的場所不可以有聲音幹擾。但是,修到二禅的人聽到任何聲音就如同沒聽到。因爲他非常專注,知道有聲音卻不知道其內容。

  如果你們坐著坐著,覺得全身舒服了,你可能不知道這是初禅,你就先暫時假設這是初禅嘛!爲什麼我這樣說呢?總之,當時你有定、有喜、有樂嘛!既然如此,就是一種定了,就假設它是最低的初禅。入定之後怎麼辦呢?前一講,我說過了,初入定的人千萬不要在定裏呆太久。凡是不懂修禅定的人,他初入了定就想要呆太久,這是絕對錯誤的。初入定的人,一旦進去,要快點出來。要在出來的那一小段時間注意一切變化,很多修禅定的人,沒有注意如何入定出定,以後就不記得如何入原來的定。所以,初入定時要快點出來,要注意出來之時,心會變粗,呼吸變粗,快樂的感受退掉了,你一定要觀察這叁件事。當你再度集中心力入定,你可以動個念頭,心想我現在要進入初禅,然後再專注在原來的修法——觀呼吸。並注意叁件事情:呼吸變細,心念變細,樂受出來了,于是又入定了。如果不懂入什麼定,先當它是初…

《定慧之路 第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