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長者子說▪P2

  ..續本文上一頁品第十六”說:

  譬如長者及長者子,財富無數,獨處藏寶,行到他國。

  另外,還有“長者若長者子”的例子。若,乃是連詞,就是“和”、“及”的意思。如北涼·昙無谶譯《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如來性品第四之七”中說:

  善男子,譬如長者若長者子,多畜乳牛,有種種色,常令一人守護將養。是人有時爲祠祀故,盡構諸牛,著一器中。見其乳色,同一白色,尋便驚怪:牛色各異,其乳雲何皆同一色?

  從上面所舉的幾個典型例證可以清楚看出,長者與長者子是一個並列的概念,長者子就是長者的兒子,並不是對長者的尊稱。當然,這些例子都是泛指長者和長者的兒子,在佛經中,也有同時具體稱呼某某長者和某某長者子的情況。如昙無谶譯《大般涅槃經》卷第叁十六“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四,舉出“頻婆娑羅王、郁伽長者、須達多長者、釋摩男、貧須達多、鼠狼長者子、名稱長者、具足長者、師子將軍、優波離長者、刀長者”等優婆塞,其中須達多長者即是給孤獨長者,他在皈依佛陀後,曾建造祗園精舍供養佛陀,可謂“長者中尊”。如果長者子是對長者的尊稱,他可以說是最有資格了。可這些人中,只有一位“鼠狼長者子”被稱爲長者子,顯然長者子並無尊稱的意思在內。

  叁、長者子的年齡問題

  前面我們解釋過,中、印所稱長者,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年高德劭,如那拘羅長者已一二○歲。可是,我們卻發現,佛經中出現長者子的時候,所指多半是年輕人,最小的連嬰兒都可以稱長者子。顯然長者子不是什麼尊稱。

  (一)是嬰兒的長者子。

  在東晉·竺難提譯的《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八“大乘方便會”第叁十八之叁中,講到父母慈愛,給還是嬰兒的長者子找來乳母,哺乳他長大的事情:

  善男子,譬如長者子、若居士子,父母愛念,與其乳母。時此乳母,無有病痛,爲嬰兒故,自服苦藥,欲令乳得清淨。善男子,如來亦複如是,是一切世界之父。爲教化不知業報衆生故,如來無病,而爲衆生示現作病:以是業故,得如是報。以此業故,得如是報。衆生聞已心生驚畏,除諸惡業不作惡緣。

  (二)是小兒的長者子

  在《佛說放缽經》中,講了一個長者子惟摩羅波因吃石蜜餅而親近沙門,最後得供養佛陀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小孩子:

  有一乳母抱長者子字惟摩羅波休,息沙門持缽便下。乳母抱趣沙門所,沙門以石蜜餅授與小兒,小兒啖之大美,便隨沙門去。

  (叁)五六歲的長者子

  在北魏·吉迦夜共昙曜譯《雜寶藏經》卷第四“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中記載,佛爲一個僅五六歲的長者子教授以謙忍恭敬得長壽的故事:

  昔佛在世,于一長者子,年五六歲。相師占之,福德具足,唯有短壽命。將至外道六師所,望求長壽,嗔彼六師,都無有能與長壽法。將至佛所,白佛言:此子短壽,唯願世尊,與其長壽。佛言:無有是法,能與長壽。重白佛言:願示方便。佛時教言:汝到城門下,見人出者,爲之作禮,入者亦禮。時有一鬼神,化作婆羅門身,欲來入城。小兒向禮,鬼咒願言:使汝長壽。此鬼乃是殺小兒鬼,但鬼神之法,不得二語。以許長壽,更不得殺。以其如是謙忍恭敬,得延壽命。

  (四)七歲的長者子

  在吳·支謙譯《佛說義足經》卷上之“老少俱死經”第六中,記載一個七歲即早夭的長者子:

  城中時有一梵志死,壽年百二十死。複有一長者子,年七歲亦死。兩家俱送喪,皆持五彩幡,諸女弱皆被發,親屬啼哭悲淚。

  (五)漸漸長大後娶媳婦的長者子:

  在東晉·瞿昙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叁之“增上品”第叁十一中記載,有一位天子命終,生于舍衛城大長者家:

  我爾時,以天眼觀見天子,而命終生舍衛城中大長者家。經八、九月,便生男兒,端正無雙,如桃華色。是時,長者子漸漸長大,父母便求婦處。取婦未久,便複命終。生大海中,作龍蛇形。

  從前面所舉的五個典型例子來看,這裏所說的長者子,最小的尚需要乳母哺乳,大的也不過年至娶妻,可見都是很年輕的人。別的且不論,對一個小嬰兒用所謂的“長者子”這個“尊稱”,是因爲他怎麼樣的年高德劭?這樣的解釋顯然是不合適的。

  四、從經典看長者子就是長者的兒子

  在佛經中,有很多地方提到長者及長者子的時候,明確指明,某某長者,某某長者之子(長者子),這可以說是對我們論點最爲直接的證明。

  (一)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卷第叁“化生王子成辟支佛緣”:

  乃往過去無量世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羅迦孫陀。于彼法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父崩亡,子與其母,各自分居。時長者子,甚好色欲,見一淫女,甚適其惡。以金百兩,方聽一宿。漸經多年,財物蕩盡,更無所與,遮不聽宿。

  按:此處長者已經去世,僅留長者子與其母,而長者子沈溺女色,敗壞家財。

  (二)姚秦·鸠摩羅什譯《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富樓那會”第十七、“多聞品”第二:

  爾時閻浮提中有一大城名爲安樂,中有長者名爲阇匿,有一子名摩诃耐摩陀。是長者子在空閑處,有一天來,爲說偈言:“汝當勤求法,求已正思惟。功德王如來,已記汝作佛。”富樓那,天說偈已,忽然不現。時長者子,即詣父所,頭面禮足,作如是言:我欲出家,于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法中,修習梵行。爾時阇匿長者,以偈答曰:我家多財寶,金銀無有量。閻浮提所無,我家悉具有。我所求財寶,爲子受欲樂。雲何行出家,爲世所輕賤。爾時長者子,偈答父言:我樂常求法,求已正思惟。不樂受富樂,當爲世作佛。 不須家業寶,我欲求少欲。所出之法財,今當行出家。諸佛出世難,佛說法亦難。我今值佛法,雲何當舍離。

  按:此處長者名阇匿,長者子名名摩诃耐摩陀。長者子因天人勸請而求出家,出家後被稱爲摩陀比丘。

  (叁)北涼·昙無谶譯《大方廣叁戒經》卷中:

  迦葉,猶如長者多財封祿,是長者子,所見諸物,起父財想。初始見時,此是我物。後持此物,隨所至處,處處藏舉。如是迦葉,爾時比丘聞,是等經作是念言:此是如來軟妙梵音之所演說。複有比丘,聞是法已,而起誹謗。是持法比丘作如是言:此是佛說最爲真實,少于伴侶是人劣弱,居處不惡日處藏舉。迦葉,我後世護法城者甚爲極少,我持是等委付彌勒,爲其伴侶,是等當修行于大舍。

  按:此處乃泛指,但是明確指明長者子于財物,作乃是其父所有之想。

  (四)宋·施護譯《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說:

  複次,去此舍衛國一百六十由旬,有一大城名曰福增。彼有長者,名谟屍羅,亦具大福德。妻子奴婢,眷屬熾盛。富饒自在,廣積財寶,其數無量,與毗沙門天王等無有異。而彼長者有一童子名曰牛授,上色端嚴殊妙無比,人所瞻者無不愛樂。然其長者及長者子俱事外道,于諸外道深生敬信,即不能知有佛世尊最上最勝,世尊所有最上法門亦複不聞,神通變化殊勝事業昔所未見。

  按:此處長者名谟屍羅,長者子名牛授,二人都信奉外道。

  從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來看,都是極爲明確將長者子理解成長者的兒子的,而絕對沒有任何用長者子作爲對長者的尊稱的用法。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佛經中,長者子就是長者的兒子,而不是什麼對長者的尊稱。想用尊稱這樣的曲解,來使錯會的經文蒙混過關,是根本行不通的。

  五、阿阇世王太子和五百長者子

  在佛經裏面,經常有提到五百長者子的。他們顯然是大富人家貴公子的團體,往往遊樂、學習甚至生活在一起。《佛說菩薩本行》經卷上:

  佛告阿難:爾時貧人者,今我身是。五百長者子,今此彌勒五百菩薩是。我以精進勇猛之故,超諸菩薩所作功德,而先成佛。精進勤修,不可不逮也,菩薩布施如是。

  而且,同樣作爲年輕人,他們也往往和王子在一起遊學。如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卷第七說: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是時衆多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只城乞食。見諸王子及長者子數十之衆,共學射禦,筈筈相拄,無空漏者。

  阿阇世王太子的情況,講習會集本的人,往往語焉不詳,包括號稱詳瞻的黃念祖所著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其實,阿阇世王太子,也是佛經中的一位著名人物。據西晉·法炬譯《阿阇世王授決經》記載:“阿阇世王太子,名旃陀和利”。他的名字,也作“刷護”或者“和休”。當然,擁護會集本的人,也可以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曲解成“五百位長者和迦羅越子”,也就是說,有五百位長者和若幹迦羅越子。這樣雖然也有漏洞,因爲刪去了迦羅越子,經義不大完整。不過,隨便刪節佛說,原本就是夏蓮居會集時候的家常便飯,這裏也顧不得許多了。這樣一解釋,起碼能使長者坐實了吧。可惜的是,《無量壽經》後漢譯本和吳譯本中,阿阇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子持金華蓋供養佛,得佛授記的事情,也見于西晉·竺法護譯《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在羅閱祗耆阇崛山中時,與千二百比丘,菩薩萬二千人,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梵釋,及無央數人民鬼神龍皆來俱會。阿阇世王太子,名爲刷護,從國中與群臣長者子五百人,各持黃金華蓋,出羅閱國相隨出至佛所。持黃金華蓋上佛已,卻叉手持,頭面著地,爲佛作禮訖竟,皆叉手住。……佛告彌勒菩薩言:聽我說之。太子刷護菩薩及長者子,前世皆供養百八億佛,皆行菩薩道。乃前世提和迦羅佛時,是五百人皆是佛弟子,是我所教,後世悉當共會。六億佛卻後一劫,摩诃波羅會一劫中,五百人前後作佛,皆同一名若那伎頭陀耶。後作佛時,當如阿彌陀佛其國,亦當如阿彌陀時等無異。國中菩薩往來者飛行者,皆如阿彌陀佛國。若有人民聞是經信喜者,皆當生阿彌陀國。佛說是已,太子刷護及五百長者子,諸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人民鬼神龍,皆大歡喜,前爲佛作禮而去。

  可見此經的內容,與《無量壽經》後漢譯本和吳譯本完全一致。明明白白地說明,就是阿阇世王太子和群臣“長者子五百人”,與五百大長者毫無關系,連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不肯給夏蓮居!只是在《無量壽經》中,沒有詳細載明阿阇世王太子向佛所請問的二十七種法之因緣(如端正、叁十二相、叁業淨、家中和順、天耳、憶知宿命、預治佛國、光明遍照十方等)。此經之異譯本,有失譯人之《佛說太子和休經》,內容與此經完全一致。從經中我們可以肯定的知道,阿阇世王太子就是太子,不是什麼王子。將王太子省略作王子,乃是非常不恰當的作法。要知道,在過去,“廢儲”,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弄不好會引起宮廷政變。而現在,憑夏蓮居大筆一揮,就取消了人家繼承王位的資格,不知道有沒有同他父親阿阇世王商量過?!

  其次,五百長者子就是五百長者子,不是什麼大長者。將兒子的事情胡扯到老子頭上,只能說夏蓮居連最基本的經典的意思都沒有讀懂。這樣的水平,真不知道當年“學儒、學佛”是怎麼學的!

  綜而言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長者子在佛經中,就是“長者的兒子”的意思。夏蓮居將長者子會集成大長者,乃是對經典的篡改。而黃念祖對此問題的回避,某法師對此問題的曲解,暴露的還是依人不依法的心態。夏蓮居現在已經支離破碎的所謂“權威”的光環,象一面鏡子,映照出的形形色色的臉譜,正好可供我們對照反省。而這麼一個連文字都錯掉的會集本,居然還被黃念祖叫嚷乃是最後百年“獨留”之本,而古代譯師並無錯誤、僅僅是翻譯不夠順暢的本子卻要在一派喧囂聲中黯然退場,其中的因緣,是何等的不可思議啊!

  2002年11月12日晚于寫于無錫淨慧寺

  時正應請開講《普門品》

  

《長者子說》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