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6)▪P3

  ..續本文上一頁西,所以我們講無,這個無不是否認,而是透視,是無所住。你應該透視它,不要被這個色聲香味觸法所染汙、所轉。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也沒有所謂眼所産生的意識形態的分別,也沒有所謂意識界的東西。耳鼻舌身意,最後是意識界,這個就是十八界。

  左邊說蘊是色,或者是受想行識,這是構成身體的五蘊,有二種翻譯。如果翻譯成陰覆義,就是遮蓋的意思,那麼妄想煩惱,就會蓋覆我們的本性,陰覆義,就是會會遮住我們的本性,積聚義呢?由此五法色、受、想、行、識,蘊積變成這個色身,由這個色身的積聚變成塵勞煩惱。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叫做以苦作樂,妄想顛倒,這個只是一個錯覺,錯誤的。在經典裏面有這樣的描述:如同一只狂狗、餓狗,一只饑餓的狗,咬著一要骨頭,沒有肉的骨頭,拼命地咬……想要嚼出一點味道出來,咬到這個狗的牙龈出血了,結果一咬的話,覺得很有滋味,其實那不是骨頭的滋味,是自己血的滋味。

  這個比喻聽得懂嗎?人也是這樣子的,說這個境界實在是值得你這樣追求,而你拼命地這樣追求,你追求的並不是外在的境界,而是你自己的錯誤,一直想像、一直觀,認爲這樣快樂、這樣快樂,所以你所樂的是你自己的幻覺。就像那只狗去啃一根骨頭,這根骨頭已經沒有肉可啃了,你拼命地要啃,啃到你的牙龈出血,你吃到的是自己血的味道。人也是這樣的,你享受的其實是你自己的錯誤的。

  我常常這樣想,常常用這樣比喻,當然我的比喻是很不太恰當,也比較粗魯一點,但是爲了給你們印象深刻,我常常用這樣析比喻。譬如說,這個佛法馬上就可以印證出來的,譬如說,我們擁抱一個美女,因爲你眼睛看到,你知道她是人個美女,因爲你認同她,所以你心生歡喜,是心生歡喜。因爲你先承認她,其實她不是美不美的問題,其實那裏面都是肮髒的東西,所以你已經認同她是你的對象,這是你的丈夫或男朋友,就擁抱,或是你的女朋友,抱起來真是飄飄然,是不是?像第六感生死戀,覺得飄飄然的。好了!如果換一個大胖子,流著口水、鼻涕,叫師父時:慧律法師(一邊叫一邊流口水的樣子)!叫那個流口水的來,你一開始就不認同她,她又流鼻涕又白癡,你不認同她,你敢去抱嗎?你不敢去抱。好!現在把電燈關掉,讓你分不清楚,隨便你去找,找到流鼻涕的,親到鼻子時發現有鼻涕,否則完全不知道,電燈關掉時都一樣。所以這個境的存在與否,是因爲你已經落入主觀的印象,說她美,我能接受,你抱起來才有味道,她一個流口水的,講話都不太清楚的,你認爲有意思嗎?所以,不是境的問題,是心的認同的問題。所以我常常講說,這樣比喻是不好,但是印象會很深。現在出去後就說:我師父講的,電燈關掉時都一樣,這個境界就是沒有所謂的高低、分別、男女,當然舉這個例子是比較粗俗、低俗的,但是事實上就是這樣子。所以這個妄想煩惱會蓋覆我們的本性。那麼積聚義就是由色受想行識會積聚成身,因此積聚的塵勞煩惱,就變成種種的追求,無上的煩惱。處,就是六根攀緣六塵,塵就變成執著的境界,所以,識就在中間産生,就變成十二處,又名十二入。

  綱乙,示緣聲法,空法我執,空掉這個法我執,那麼這個是小乘的,權巧立法,意思是沒有十二因緣流轉,也沒有十二因緣還滅,沒有四谛的入世出世法,皆無實性,統統沒有實性。底下就講到沒有十二因緣,也沒有所謂的四谛。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無明,在空性當中,沒有所謂的無明,無明是妄想的産物,妄想是不存在,無根的東西,只有你清淨的本性,是永恒存在的,而這個無明只是做客的,是客塵煩惱,來了就要走了,無明是屬于生滅法的東西。所以,既是生滅,如水中月,了不可得的東西。所以,無無明。第一個無叫做沒有所謂的無明。亦無明盡,也沒有所謂你修行修到最後把無明除掉,無明盡的“盡”,就是修行到一個階段,把它除掉,本來就沒有,你除什麼東西呢?所以,這個要這樣看:亦無,無明盡,無明盡就是修行修到把無明除掉。這一句話應該這麼解釋,就是在空性的當體當中,畢竟空的東西,沒有所謂的無明,也根本沒有所謂的把無明除掉、除盡的功夫,沒有這個東西。本來就沒有無明。乃至無老死,老跟死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到老了你就要死,到死了,你不一定要老,有生必有死,多少的衆生恐懼死亡,這是錯誤的觀念。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不需要恐懼它,死亡是天體運行當中一定的原則、規律的東西,無常是永恒的真理,你不可能改變它,包括佛陀都要示現無常。所以乃至無老死盡,也沒有所謂的你除掉這個老死的功夫,達到一個境界,沒有這個道理!因爲本來就沒有老死這個東西,一切法自性本空,沒有所謂的老死,老死是你的妄想,也沒有所謂的苦,也沒有所謂苦的因,也沒有所謂的滅,因爲本來就清淨的,你滅什麼東西?也沒有所謂的道,也沒有所謂的你怎麼修行才能契入涅槃,求大涅槃是大邪見人,涅槃不可求,放下就是!

  同學們!如果你真正是一個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你跟著師父叁個月到半年,你已經可以說是一個菩薩,或者是一個悟道的衆生。如果你是根器陋劣的人,跟著師父叁十年,一樣沒有什麼作用,因爲他不肯在空裏面下功夫,也不肯放下所謂的煩惱生死、無明的東西。很多人動不動就認爲:我學佛了幾十年了。同學們!沒有用的!你拖著死屍,禅宗講的,我們這個軀殼叫做死屍,你拖著這個死屍,你拖一百年一樣沒有用的,一個不肯在自己的本性上、在實際上,他已經知道這個是生死的根本大法,這是真如、這是實相,而他不肯放下,也不肯修行,你就是在師父的旁邊到死,我一樣莫奈你何。

  如果你一聞就知道,這是生死的大法,不是開玩笑的,我一定要今生今世一定要解決六道生死的根本問題,你只要叁個月到半年,你只要肯,就不得了了!師父告訴你多少次了,你要學習寬恕;你要學習無限容忍,你要學習鎮定,什麼事情要先鎮靜,鎮靜,你先不要學定,先學鎮定、鎮靜,你先學這個功夫。碰到什麼事情你先學鎮靜,不要一直討論它,也不要自我懷疑,也不要自我猜測,你冷靜,先學冷靜,先學彼此不要傷害,你只要肯。真正的在半年裏面下功夫,那一種境界,那一種做人修養,完全二個人,判若二人。只要你肯。這問題你不肯,你就沒有辦法,誰也沒有辦法。在這裏就講得很清楚了。

  無苦。就是說你根本不要覺得這個世間是苦的,因爲你所有的抱怨,這個世間苦的,你要曉得這個當體就是空。

  無集,你所謂的起惑造業,招集來苦,是因爲你沒有空性的功夫,所以,你的妄想起來你就變成貪嗔癡,貪嗔癡就去追逐、就造業,你才有苦,在空性裏面也沒有所謂的滅,你滅什麼?本來就沒有生老病死的東西,你滅什麼東西?也沒有所謂的道,道是什麼?正修跟助修,也沒有所謂的道,能至涅槃。大乘裏面講,求涅槃是大邪見人,爲什麼?空性裏面,無所謂的四谛法,也沒有所謂的十二因緣法。如果你認識這個空性的東西,而肯在生滅法裏面放下這個得失的觀念,肯,暫時用一點功夫,我不相信說什麼事情會讓你活得這麼痛苦的,活得那麼難,什麼事情會難得到你?我們就是不肯,道理聽得很多,可是他會常常告訴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禅宗裏面講的,大丈夫直下承擔,一個大丈夫真的是行佛道的人,大丈夫直下承擔:我能!我絕對能!禅宗那種勇氣,他才不是說,像你們凡夫份子俗子自卑:哎呀!我不行!我沒有辦法,我業障深重。假造了一些理由來困擾自己。你叫他前進,他就要假設一些理由來困擾自己,那你有什麼辦法呢?佛出世也沒辦法。直下承當,你就是能!沒問題。男衆、女衆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問題的。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6)》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