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6)▪P3

  ..续本文上一页西,所以我们讲无,这个无不是否认,而是透视,是无所住。你应该透视它,不要被这个色声香味触法所染污、所转。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没有所谓眼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的分别,也没有所谓意识界的东西。耳鼻舌身意,最后是意识界,这个就是十八界。

  左边说蕴是色,或者是受想行识,这是构成身体的五蕴,有二种翻译。如果翻译成阴覆义,就是遮盖的意思,那么妄想烦恼,就会盖覆我们的本性,阴覆义,就是会会遮住我们的本性,积聚义呢?由此五法色、受、想、行、识,蕴积变成这个色身,由这个色身的积聚变成尘劳烦恼。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叫做以苦作乐,妄想颠倒,这个只是一个错觉,错误的。在经典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如同一只狂狗、饿狗,一只饥饿的狗,咬着一要骨头,没有肉的骨头,拼命地咬……想要嚼出一点味道出来,咬到这个狗的牙龈出血了,结果一咬的话,觉得很有滋味,其实那不是骨头的滋味,是自己血的滋味。

  这个比喻听得懂吗?人也是这样子的,说这个境界实在是值得你这样追求,而你拼命地这样追求,你追求的并不是外在的境界,而是你自己的错误,一直想像、一直观,认为这样快乐、这样快乐,所以你所乐的是你自己的幻觉。就像那只狗去啃一根骨头,这根骨头已经没有肉可啃了,你拼命地要啃,啃到你的牙龈出血,你吃到的是自己血的味道。人也是这样的,你享受的其实是你自己的错误的。

  我常常这样想,常常用这样比喻,当然我的比喻是很不太恰当,也比较粗鲁一点,但是为了给你们印象深刻,我常常用这样析比喻。譬如说,这个佛法马上就可以印证出来的,譬如说,我们拥抱一个美女,因为你眼睛看到,你知道她是人个美女,因为你认同她,所以你心生欢喜,是心生欢喜。因为你先承认她,其实她不是美不美的问题,其实那里面都是肮脏的东西,所以你已经认同她是你的对象,这是你的丈夫或男朋友,就拥抱,或是你的女朋友,抱起来真是飘飘然,是不是?像第六感生死恋,觉得飘飘然的。好了!如果换一个大胖子,流着口水、鼻涕,叫师父时:慧律法师(一边叫一边流口水的样子)!叫那个流口水的来,你一开始就不认同她,她又流鼻涕又白痴,你不认同她,你敢去抱吗?你不敢去抱。好!现在把电灯关掉,让你分不清楚,随便你去找,找到流鼻涕的,亲到鼻子时发现有鼻涕,否则完全不知道,电灯关掉时都一样。所以这个境的存在与否,是因为你已经落入主观的印象,说她美,我能接受,你抱起来才有味道,她一个流口水的,讲话都不太清楚的,你认为有意思吗?所以,不是境的问题,是心的认同的问题。所以我常常讲说,这样比喻是不好,但是印象会很深。现在出去后就说:我师父讲的,电灯关掉时都一样,这个境界就是没有所谓的高低、分别、男女,当然举这个例子是比较粗俗、低俗的,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妄想烦恼会盖覆我们的本性。那么积聚义就是由色受想行识会积聚成身,因此积聚的尘劳烦恼,就变成种种的追求,无上的烦恼。处,就是六根攀缘六尘,尘就变成执著的境界,所以,识就在中间产生,就变成十二处,又名十二入。

  纲乙,示缘声法,空法我执,空掉这个法我执,那么这个是小乘的,权巧立法,意思是没有十二因缘流转,也没有十二因缘还灭,没有四谛的入世出世法,皆无实性,统统没有实性。底下就讲到没有十二因缘,也没有所谓的四谛。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无明,在空性当中,没有所谓的无明,无明是妄想的产物,妄想是不存在,无根的东西,只有你清净的本性,是永恒存在的,而这个无明只是做客的,是客尘烦恼,来了就要走了,无明是属于生灭法的东西。所以,既是生灭,如水中月,了不可得的东西。所以,无无明。第一个无叫做没有所谓的无明。亦无明尽,也没有所谓你修行修到最后把无明除掉,无明尽的“尽”,就是修行到一个阶段,把它除掉,本来就没有,你除什么东西呢?所以,这个要这样看:亦无,无明尽,无明尽就是修行修到把无明除掉。这一句话应该这么解释,就是在空性的当体当中,毕竟空的东西,没有所谓的无明,也根本没有所谓的把无明除掉、除尽的功夫,没有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无明。乃至无老死,老跟死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到老了你就要死,到死了,你不一定要老,有生必有死,多少的众生恐惧死亡,这是错误的观念。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你不需要恐惧它,死亡是天体运行当中一定的原则、规律的东西,无常是永恒的真理,你不可能改变它,包括佛陀都要示现无常。所以乃至无老死尽,也没有所谓的你除掉这个老死的功夫,达到一个境界,没有这个道理!因为本来就没有老死这个东西,一切法自性本空,没有所谓的老死,老死是你的妄想,也没有所谓的苦,也没有所谓苦的因,也没有所谓的灭,因为本来就清净的,你灭什么东西?也没有所谓的道,也没有所谓的你怎么修行才能契入涅槃,求大涅槃是大邪见人,涅槃不可求,放下就是!

  同学们!如果你真正是一个宿世善根深厚的人,你跟着师父三个月到半年,你已经可以说是一个菩萨,或者是一个悟道的众生。如果你是根器陋劣的人,跟着师父三十年,一样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他不肯在空里面下功夫,也不肯放下所谓的烦恼生死、无明的东西。很多人动不动就认为:我学佛了几十年了。同学们!没有用的!你拖着死尸,禅宗讲的,我们这个躯壳叫做死尸,你拖着这个死尸,你拖一百年一样没有用的,一个不肯在自己的本性上、在实际上,他已经知道这个是生死的根本大法,这是真如、这是实相,而他不肯放下,也不肯修行,你就是在师父的旁边到死,我一样莫奈你何。

  如果你一闻就知道,这是生死的大法,不是开玩笑的,我一定要今生今世一定要解决六道生死的根本问题,你只要三个月到半年,你只要肯,就不得了了!师父告诉你多少次了,你要学习宽恕;你要学习无限容忍,你要学习镇定,什么事情要先镇静,镇静,你先不要学定,先学镇定、镇静,你先学这个功夫。碰到什么事情你先学镇静,不要一直讨论它,也不要自我怀疑,也不要自我猜测,你冷静,先学冷静,先学彼此不要伤害,你只要肯。真正的在半年里面下功夫,那一种境界,那一种做人修养,完全二个人,判若二人。只要你肯。这问题你不肯,你就没有办法,谁也没有办法。在这里就讲得很清楚了。

  无苦。就是说你根本不要觉得这个世间是苦的,因为你所有的抱怨,这个世间苦的,你要晓得这个当体就是空。

  无集,你所谓的起惑造业,招集来苦,是因为你没有空性的功夫,所以,你的妄想起来你就变成贪嗔痴,贪嗔痴就去追逐、就造业,你才有苦,在空性里面也没有所谓的灭,你灭什么?本来就没有生老病死的东西,你灭什么东西?也没有所谓的道,道是什么?正修跟助修,也没有所谓的道,能至涅槃。大乘里面讲,求涅槃是大邪见人,为什么?空性里面,无所谓的四谛法,也没有所谓的十二因缘法。如果你认识这个空性的东西,而肯在生灭法里面放下这个得失的观念,肯,暂时用一点功夫,我不相信说什么事情会让你活得这么痛苦的,活得那么难,什么事情会难得到你?我们就是不肯,道理听得很多,可是他会常常告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禅宗里面讲的,大丈夫直下承担,一个大丈夫真的是行佛道的人,大丈夫直下承担:我能!我绝对能!禅宗那种勇气,他才不是说,像你们凡夫份子俗子自卑:哎呀!我不行!我没有办法,我业障深重。假造了一些理由来困扰自己。你叫他前进,他就要假设一些理由来困扰自己,那你有什么办法呢?佛出世也没办法。直下承当,你就是能!没问题。男众、女众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问题的。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6)》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