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比喻可能對你們有的人來說可能缺乏經驗。如果你們做過飯的話,揉面知道嗎?這個面粉用水和了以後,它是不均勻的,有的是硬疙瘩,有的是幹的,有的很濕,揉面就是要把整個面團揉到很均勻。所以我們這種慢行實際上是在揉面,揉你這個身體的面。你發現你身體裏面有很多緊張,有的是幹的,是疙瘩的,沒水的,有的是有水的。所以慢行中要達到我說的非常之平衡,非常之從容,非常之柔軟,注意,身體很柔軟,這個就像揉面一樣,它完全達到了均勻,達到一種均勻狀態。這個就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要不斷地重複,把呼吸和步伐統一起來後,去重複,這樣慢慢你會找到身體的緊張,哪裏緊張,你會發現,比如你發現你的肩很緊張,你的脖子很緊張,你走的時候怎麼老往左邊歪,當然靜坐中也能夠發現這些問題。我前不久在德國帶老外打坐,小參的時候有個老外問:我打坐的時候怎麼老往右邊歪呀?他身體老往右歪,後來我過去拍他的肩胛骨,他右邊的肩胛骨比左邊的高出一個拳頭來,是他右邊的肩胛骨本身有問題。但是你們諸位因爲還年輕,可能這些問題,什麼風濕呀,這些問題沒有,但是緊張是有的,所以在行走的時候,你先做到如同剛才你們看到的,像我那樣的非常慢、非常平穩、非常柔軟,跟呼吸配上得有一個過程。還有問題嗎?
營員:有沒有固定的模式?
明海大和尚:沒有,沒有固定的模式,注意,呼吸進氣、出氣,左腳、右腳,沒有固定的模式。注意,這就是這個方法的特點。如果有固定的模式你就緊張啦,我呼氣邁左腳……不對,因爲你在一個呼吸之中會左腳右腳邁好幾步呢。你根本不用考慮,你只要考慮,我倒覺得你們剛開始找這種節奏,在你的腦子裏面有一個默念,你看啊,我把這個默念說出來,比如說:“咚哒哒哒哒哒哒。”它有節奏,步子和呼吸,“咚哒哒……”哎,有這種節奏感,從心裏去找這種節奏感,不考慮邁左腳還是邁右腳,這些太麻煩了。
這個方法就是幫助你放松的,如果在行走中你一旦發現你有緊張或吃力,你只要按照這個方法去做,慢慢地就好了,就放松了。
營員:(略)
明海大和尚:不要數數,先找到這種節奏就好了,不要數,我呼氣走了叁步,吸氣走了兩步,當然你要了解它很容易,你稍微一注意就知道你這一吸氣走了幾步,呼氣走了幾步,這太容易了,但是你的注意力不要放在這上面,注意力還是在呼吸上,在呼吸、在腳步上。當呼吸把整個身體統一起來的時候,把行走把步伐統一起來的時候,你會感覺到雖然你在行走,但是你的身體是個“一”,是個完整的很輕松、很放松的“一”,在這種時候你再體驗我說的,腳掌在地板上接觸那種感覺,那種奇妙的感覺。佛學裏講“觸”,腳掌接觸地板那種“觸”,那一刹那原來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平時走路,走了千步萬步都沒覺得,因爲我們的心都浮躁了嘛,都粗了嘛!現在我們是要做第一步,就是把步伐和呼吸統一,做這一步。還有提問嗎?
營員:(略)
明海大和尚:活在當下,當下也是個相對而言的,正在發生的,你說哪是當下呀,一說它,它已經不是了。把握當下,一說它已經不是了。生命就像一條河流,在不斷變化中,每一個正在進行之中的就是當下。所謂活在當下,你們會問那我們不用計劃喽,還要計劃,注意,計劃也是在當下。那麼我們說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給我們鼓舞,這算什麼呢
未來的目標和希望如果你不在當下去落實它,它不會給你鼓舞,它會落空。未來的東西要實現也是從現在開始,從你正在進行的,從現在的狀態開始。所以大家去體會一種非常自信,非常內斂,非常平靜的當下,然後來展開我們生命的一切。
營員:我們在寺院中讓我們體驗並不難,可是回到學校,回到生活中好像很難。
明海大和尚:他的問題問得很好,他的問題是:“我們在寺院中讓我們體驗並不難,可是回到學校,回到生活中好像很難。”就是因爲難才要到寺院來充電啊,你充了電以後回到學校,回到單位,回到家庭,你每天可以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做這個訓練,自己在家裏還可以充電,用這種方法來充電。有時候我跟你們是一樣的,我每天也要做很多工作的,有時候我們也是要用這個辦法來讓自己靜下來,定下來,回到當下,回到自己的正在進行時,在這裏面把所有的擔憂、所有的工作先都放下,清空自己,回到當下你會找到路。
現在我們大家跟剛開始一樣,都坐在蒲團上,就地找蒲團坐,不要緊,別人的東西不要動,還是面對面。
剛才講行禅,現在我們靜下來靜坐十五分鍾。上午我講了坐禅有一些ABCD,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你們剛學坐禅的人,回家以後每次打坐時間不要太長,每次不要超過二十分鍾。因爲剛開始你還不容易體會到靜坐的快樂,超過二十分鍾讓你感到苦惱,你下次就怕,所以二十分鍾之內是比較合適的。現在大家坐好,按照我們說的要求去做。蒲團是有坡度的,讓你們能夠覺得後面顯得高。
注意,你要放松的,頭部運動一下,身軀運動一下。好,我們坐十五分鍾,聽到木魚聲就是我們正式入靜,聽到金屬的引磬的聲音時就是我們開靜。(木魚叁聲,坐禅開始)
(引磬聲)這個信號是出靜的,出靜之前要深吸一口氣,呼出來,然後再慢慢地動,慢慢地起來。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因爲我們在靜坐的身體和平時生活中不一樣,靜坐中我們的氣息比較細,比較精微,比較細微,而平時我們的氣息比較粗,這細和粗之間的轉化不能突然,突然會造成身體不舒服,以後我們慢慢地行禅,我們的氣息和運動都是很細的。那麼大家稍微活動之後再站起來,站成剛才一樣,叁行,順時針方向,現在開始行禅,開始!慢一點,非常好,有的人做得很好,有的人已經找到那種感覺,一邊走一邊要發現自己:身體哪些地方是緊張的;你的脖子哪個地方有點酸,右邊有點發沈,深呼吸,爲什麼呼吸不深呢,是不是這兒有個結呀?氣息在那裏不暢通,當呼吸深的時候,你特別想哭,心裏面有委屈;最大的發現是,平時你都沒有去觀照過你自己,表面上你很愛自己,其實呢,你對自己一點不了解。如果有個人代表了我們的身體和你的神經系統發言的話,他就會抗議你平時對他的態度;所以慢慢地經行就是要觀照自己,覺照自己,這才是真正地對自己好。
慢慢地經行,有一種自我治療的作用,自我修複的作用。就像舉重運動員,當他向重量發起沖刺要舉起來,失敗了。他會在一邊休息,恢複體力,重新下一次發起沖刺。我們在人生路上經常要向一個重量發起沖刺,我們舉不動它,我們現在就是要恢複體力,我們現在要修複自己,准備下一次的沖刺。所以大家不要小看這緩慢的行禅,依照我的理解,它應該成爲你們生活中的必修課。首先,你不要把你的目標設定得太高,設定到你要開悟啊等等,首先你要設定,就用這種禅修來修複自己,給自己充電,讓自己學習、工作、生活得更好,這是千真萬確的。
(木魚聲)好,站住。禅堂裏面有一個規矩,就是在行禅的時候,聽到這個號令你就要站住,這是無條件的。下面我再講幾句,在我講話的過程中,如果有的同學要方便就可以去。我們衍空法師已經教給大家坐禅數呼吸,剛剛我們講行禅,不數,但是呼吸和腳步要找到一種同步的感覺。你們會有一個問題,爲什麼老說呼吸呢?因爲釋迦牟尼佛講過這樣的話,過去,在釋迦牟尼佛以前——那當然是很早以前的文明中出現的佛,叫古佛,到現在釋迦牟尼佛,都是以呼吸作爲修行的目標而覺悟。他講過這樣的話,他講這話是強調呼吸對于禅修的重要性。爲什麼我們把呼吸做爲禅修的目標呢?因爲呼吸是我們生命中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一件事,沒有停過,如果呼吸停了,就有問題了。呼吸,我稱它爲肉體和精神的橋梁,我們生命不是有身體和精神嗎?身體和精神的連接就是呼吸。不管是身體還是精神的變化都會投射在呼吸上:你的情緒波動,呼吸會發生變化,你生氣的時候,有的人說氣得喘不過氣來;你特別高興的時候,你的呼吸也會發生變化;長時間的憂傷,你的呼吸也有變化;乃至于你的某一個念頭,你某一個心念的變化,都會影響呼吸的變化。這種速度非常快,幾乎是同時的,你心念的一種波動變化,會很快地反映到呼吸質量特征上,你需要在靜坐中才能發現。反過來說,我們的身體有問題,它也會投射在呼吸上,剛才說你長時間憂郁,會影響呼吸,通過呼吸進一步影響我們的身體,我們知道林黛玉長時間的憂傷,她肺就不好。怎麼憂傷就影響肺了呢?在場有學中醫的學生,人的情志和人內髒的對應關系,這種對應中間的連接點大家都沒有找到,這個連接點就是呼吸呀!大喜會傷什麼,大怒會傷什麼,它是怎樣影響我們的內髒的?首先是呼吸有變化了,時間長了就影響內髒喽,就是這樣的。所以說呼吸是身體和精神之間的連接,我們通過把注意力關注在呼吸上,就容易非常自然地在我們的生命中起到這種治療、修複、調節的作用。是非常自然,爲什麼說自然的,因爲呼吸不需要我們刻意去造一個呼吸,它自己就有,我們只是把注意力拉回到它上邊就可以了。所以這就是爲什麼我說坐禅以呼吸做爲目標,尤其是初學者是比較容易的。佛陀也講過:你要學到深的地方,呼吸可以一直伴隨到你開悟,你以它做爲修行的目標,當然它後面還有許多其他的技巧。現在我們開始學,首先就是要體會到呼吸的妙處。當我們靜坐的時候你會發現,呼吸它會很粗,會有聲音,有時是長短不一。在靜坐中,在正常狀態的時候我們呼吸要深,要長,要勻,最好沒有聲音,還有就是變慢,呼吸變慢,真正你靜下來的時候,你消耗的氧氣,你所需要的外界的氧氣就減少,對氧氣的依賴會減輕,身體會得到修複。現在我們再坐在蒲團上,再靜坐一刻鍾,你們平時在家裏如果有一天或者半天修行,就可以用這種方法,靜坐一刻鍾,二十分…
《2009年 第十六屆夏令營 禅修指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