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廿叁章 出入息念▪P8

  ..續本文上一頁裏面有好幾只狗,其他的狗會狐群狗黨聚結在一起,但是牠不跟其他狗玩,牠就是喜歡跟人在一起。

  我們不斷在覓道、求道,上山、下海在追尋,于是來到了修行的地方讓我聞思修證,因爲你還沒有真正去見到法,沒有經過積極的求道、覓道之心,不容易掌握到「出世間法」的核心。不經一番寒徹骨,沒辦法得到梅花撲鼻香,來到了原始佛教。

  在大自然環境之中打坐,覺受又不一樣,你的身心會更放松,也比較不容易昏沈,一方面我們要漸漸去體會大自然的法,那一種奧妙、玄奧啊!最後才能夠跟整個大自然溶爲一體,所以有因緣的話,大家可以准備傘帳,它滿方便的,可以走到哪裏,就可以帶到哪裏,最主要是你在打坐的時候,可以防蚊蟲。

  修行就是不斷把我們的貪、瞋、癡,慢慢掃除、淨化。但是你跟有的人,尤其是一些喜歡禅宗的人,講說要好好的老實修行,他就馬上搬出六祖的偈來砍你。事實上,真正要做到六祖那句偈所講的,沒有經過神秀的過程,是不可能做到的,你都只是在打高空、高談闊論,在顯示我是、我能、我慢而已。所以,要有神秀「勤拂拭」的過程,後面醞釀種種能源之後,才有最後的大徹大悟。

  所以,不要忽視了紮紮實實,一步一腳印的用功,現在大家每一次的聞思,然後回去之後,都要在曆緣對境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中,隨時要把法應用上來,每一天都在修啊!每一剎那都在修啊!不是說以後才修。聞思之後,進入實修,用功若要得力,必須要聞思具足,心法、要領要掌握住,才能夠在每一個剎那,都要「止觀雙運」去見到法。接近大自然,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身心的淨化,一方面可以去體悟到溪水,溪聲盡是廣長舌,廣長舌都是在告訴我們法,法遍一切處啊!實相遍一切處啊!「叁法印」遍一切處的存在啊!

  只是我們現在聞思之後,然後心靜下來,你要活在眼前當下,才能夠見到活生生的法,最重要是要去體悟無常剎那生滅,先體證到「無常法印」。當你的心愈甯靜下來,你以前看流水,就像禅宗叁個階段:見山是山,看流水是流水,沒什幺啊!第二個階段是見山不是山,你會看到「無常法印」,一直剎那生滅,會看到無常法印或是解析,這只是一些H2+O,這樣的一個變化、一個組合,會進入「見山不是山」、「觀水不是水」的階段,到第叁個階段,又會進入「見山又是山」。

  從無常的現在,然後進入到永恒的現在,到後來是「見山又是山」。你現在看流水,都在告訴我們每一分每一秒,一直在流過、流過、流過,一直在剎那生滅變化。所以,你不要說我上次來,是看到這一個瀑布,這一次來也是看到同樣的瀑布,看到的水都一樣啊!都是有水在這裏呀!這樣就沒有看到它都一直在告訴你,現象界的一切存在,每分每秒都一直在流動流動、變化變化,一分鍾前的水跟一分鍾後的水,有沒有相同?那些水已經不同了,那些演員已經不同了。

  流水就一直在告訴我們剎那生滅變化。有時候你到溪邊,把腳浸泡下去感受,你用眼睛看、身體去感受,都是每一個剎那一直在流動變化。大地一樣是地、水、火、風,我們身體也一樣是地、水、火、風所組合而成,大地的水一直流動變化,當你進入比較深的覺受,可以體會到我們身體裏面的血液,我們身體裏面的氣血,它就是一樣不斷的剎那、剎那生滅流動變化。所以,從外身的這些,一樣可以體會到「無常法印」,在我們內身裏面一樣可以體悟到。

  地、水、火、風的「風」,我們講「出入息」的一個吸、一個呼,它就是一個生滅。身體裏面的風大,都已經是在變化了,你不要以爲是同樣的空氣進、同樣的空氣出,其實已經不一樣了,你剛才吸進空氣的成分,跟後來呼出來的空氣成分,跟下一口氣吸進去的空氣成分,我們體裏面那個氣的成分,都已經變化了。大自然的風是不斷在流動,這個樹葉是用重複曝光,都是活生生的風,一直在流動、一直在流動,水也一樣在流動。

  要慢慢去看比較粗的,去體會「無常」,然後慢慢進入到每一個剎那,都體悟到「無常法印」。所以,法都是呈現在大自然中,然後當我們慢慢實際去修之後,要透視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剎那,它都一直在無常生滅變化,而身體的形成也一樣是「緣起」,因緣具足而生、緣盡而滅。在緣生、緣滅的過程,都是每一個剎那的變、變、變,所以我們也一樣要把「無常」切入到最微細的地方。

  當我們慢慢去體會之後,可以去體悟到遍一切處的存在,都是無常剎那生滅的法流,不管到哪裏,最微小到最大這些的存在,沒有一處不是一直在剎那、剎那變化,法印、真理是貫一切處,遍一切處都存在,超越時空。所以,當我們徹底了悟沒有一個地方是恒常不變,這樣才不會心外去求一個恒常不變的地方。

  這都是實際拍攝到的銀河互撞,修行就是讓我們去看到:我們的心是一面凹凹凸凸不平的鏡子,你的心凹凹凸凸不平,就不可能看到真實的實相,你所看到的是透過凹凸鏡之後,所投射出去的世界,因此你沒辦法看到實相。

  事實上,實相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當你經過身心淨化、聞思的過程之後,我們的心進入到比較平靜,而「出入息念」就是讓我們的心能夠慢慢平靜下來。當你的心越平越靜,就能夠如實的照見到、看到實相,當你慢慢純熟的時候,就能夠「如來」--如其本來的面目來看待萬事萬物。讓我們從原來自以爲是,因爲每一個人都認爲自己是好人,每一個人都會認爲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確、才是對的,每一個人都認爲自己是「大中至正」,觀念、主觀意識架構都會建立起來,框框都已經建立起來,而且都是禁止別人跨越,當不合你意的時候,逆我則非、順我則是。

  我們修行就是要越過這些,把我們的框框架構放下,我們的自我中心要能夠放下。修行就是要讓我們從原來狹小的空間慢慢提升,你越提升一分,就能夠包容越多,因爲你會感受到假如堅持在這個角度,你都會跟其他境界處處對立,處處都是敵人,處處都是不合我意。當你慢慢提升一分,就能夠去包容這方面,然後再把視野、心胸提升,就能夠看到你跟這邊是一體的。但是到這裏的時候,你還會排斥其他的,當你再慢慢提升到這裏,當我進入到覺得佛教最好,你還會排斥其他宗教。

  所以,我們要把心胸提升到最高的層次--無限,提升到「空」,這樣你才能夠包容全部,才能夠溶入一體的世界。這一張的幻燈片的啓示很深,讓我們從原來狹小的空間不斷去提升,然後你就可以去看到整個衆生就是在一體的世界裏面,你會尊重自己、也尊重每一個人,你會愛護自己,也會愛護每一個人,展現大慈大悲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真正去體證到原來你是瞋恨不喜歡的世界、境界,覺得說不可意境要把它排斥,但是當你慢慢去體悟、體證到之後,雖然你不去吃它、不去用它,但是你會尊重它,因爲它也是很多衆生、很多植物、動物的可意境,牠們的食品、牠們的營養劑。

  所以,這一堆東西在大自然裏面,一樣有它的價值、有它的功用,不要因爲我不喜歡它,然後就否定它,貶低它的價值,以此類推!其他你所不喜愛的、你所瞋恨、你所排斥的,以前你把它拒于千裏之外,現在你能不能包容?以平等心來尊重一切,這些只是代表你所不要的,能不能以平等心來尊重它們?你所不喜歡的人,你也尊重他們,就是慢慢進入「等覺」的世界。

  這一張就是弧陸碰撞下的臺灣地形,「弧陸」是什幺意思?「弧陸碰撞」就是說,臺灣的存在、臺灣的産生,是因爲板塊運動、板塊的碰撞,慢慢的擠壓,才形成出來。就像大陸的板塊,還有太平洋的板塊,兩個板塊慢慢的擠壓、擠壓,然後臺灣的地形才慢慢隆起來,臺灣的東部海岸,它是屬于上升的海邊,不斷的上升、上升。就像佳洛水現在落差已經是叁、四十公尺了,就是不斷一直上升、上升上來,所以臺灣是靠弧陸碰撞下才産生。

  「弧陸碰撞」告訴我們一個什幺樣的現象?地震。弧陸碰撞就是地震,板塊的擠壓就會産生地震,臺灣地形的形成是靠地震,兩個大板塊的擠壓,然後地殼地面一定會動,所以就會有地震。臺灣是靠地震慢慢的擠壓才形成出來的,也就是說沒有地震就沒有臺灣。所以,地震是好、還是壞?對!有好、有壞啊!地震它有殺傷力,但是也有它的建設性,如果你從一個片面的角度來看,哇!我排斥地震、我恐懼地震,我不喜歡這個,我們恐懼無常……。

  事實上,「無常」是一個中道,現象界的一切存在是中性的,中性就是說它有好、有壞,但是綜合加起來,是不好、也不壞,你不能把它標上說它絕對是好或絕對是壞,如果你從一個片面的角度來看,你會認爲說它不好,或是它絕對很好,這樣都不正確。所以,我們要慢慢去體會到說,現象界的一切存在,客觀的實相世界它是中性的,當我們慢慢去了解「無常法印」是中性的,你就不會怕「無常」。

  我們爲什幺會怕「無常」?因爲認爲它不好,然後就一直要抓個「常」。爲什幺會怕「無我」?認爲「無我」不好,偏偏就是一直要去抓個「我」,都是我們不了解實相,所以我們以後要慢慢去體證到,「無常」它是中性的,「無我」也是中性的,當你慢慢去了解到,它是中性的存在,你才會全然放開,才會全然去接受「無常」,全然的去接受「無我」。如果你沒有深度去了解,你就是抗拒、逃避,逃避「無常」,逃避「無我」。

  逃避「無我」在修行上是很深的,初果、二果、叁果……,到叁果都還在抗拒「無我」,但是那個心態不容易察覺到,以後大家的心越細,才能夠看到深層裏面「自我」在作祟,只要「自我」不死,它就會一直抓著「我」。你會抓「我」,就是因爲沒有真正了解到「無我」的深義,也沒有去體悟到「無我」的中性,跟「無常」的中性。

  這裏的每一條魚就是代表你、我,每一個衆生,你的存在、你能夠遊泳,你是靠著很多地、水、火、風……種種因緣,你才能夠活著。我能夠做什幺?我能夠成爲一家之主,我能夠成爲經理,我能夠成爲董事長,我能夠成爲一國的總統,不是「我能」啊!你要慢慢去看到生命存在的最基本條件要素,都不是「我能」所能夠換來的。你具足再多的學問、再多的才華,生命的基本要素都沒辦法靠你的「我能」所能夠賺來,當你慢慢去體會到這些,你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都是整個大自然提供給你,也就是整個因緣聚合,你才能夠存在,這時候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才會消失,代之而起的才會從「我慢」轉爲感恩啦!知足啊!感恩啊!

  我們一般人就像大海的魚,但是海中的魚不知道海在哪裏。你就在極樂世界裏面,但是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裏,你就在涅槃淨土裏面,但是你不知道涅槃世界在哪裏、涅槃界在哪裏,所以一直拼命在追求。就像海中的魚不知道大海在哪裏,拼命去找大海在哪裏,你不要想說「我很清楚、我知道!是你們愚癡啊!不知道海在哪裏……」不要這樣輕易帶過。

  事實上,讓我們更深一層去體會,你就是處在涅槃極樂的世界裏面,但是你不知道而已,于是你就會一直向心外去求,當你有一天體會到、證悟到的時候,當下你到哪裏都是淨土,都是涅槃寂靜、極樂世界啊!所謂「心淨佛土淨」,從不知道、就是『無明』,到『明』的過程,就是我們解脫道所要走的路,解脫道就是從「無明」轉爲「明」,從你不知道的情況,把外面的境界認爲是敵人,然後你一直在那裏逃、在那裏避的情況,慢慢去認識到,然後你不會逃、不會避,你完全的溶入,就能夠解脫自在。

  慢慢去體會就像小孩子,生命的存在是整個大自然、宇宙的存在,來養育你、支撐你,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你的生命能夠存活著,最基本的要素有哪些?一般講說空氣、水、陽光,但是大地一樣不要疏忽了,這是一般我們現在講說生物、生命方面的,我們說空氣、陽光、水,還有大地,也就是佛陀最初所講的地、水、火、風,但是還要更深一層去體會到「空」的重要。

  先去體會地、水、火、風對你的重要,然後再進一步體會「空」對生命的重要,你能夠存活著、存在著,能夠做什幺工作,都不是「我能」,是大自然--地、水、火、風,各種因緣不斷長養你、支撐你,慢慢去體會這些,對于「我慢」的斷除,有非常非常大的幫助。當你越去體會這些,你會生起知足、感恩。你做什幺事情,會漸漸體會到

  正無條件、無所求的去做,但是絕對不會懈怠,是盡心盡力去做、認真負責,因爲我們生命的存在,是接受整個大自然的無條件、無所求,來供應你、支撐你。

  但是,當我們接受這些之後,卻沒有去體會到這方面的重要,我們很少去感恩、知足,還處處在抱怨。所以,我們慢慢要去認識到,就能夠從原來的不安啦!苦啦!煩躁之中,去慢慢覺醒過來,然後進入到知足、感恩,無條件、無所求的反饋世間,做什幺事情都會認真負責去做。因此,不是說一個修行人,什幺工作都不可以做,而是會無條件、無所求去做,「我慢」會一直慢慢退減、退減,最後真正完全消失。

  真正走在解脫道上,你會心花朵朵開,我們的心也是回複到純潔、甯靜、純真,反璞歸真啊!事實上,修行就是讓我們離苦得樂,錯誤的修行是會越繃越緊、越修越苦,正確的修行是去體會種種的苦,讓我們從苦海中漸漸地出離。所以,真正走在正確解脫道上,你是越來越安詳,身心越來越柔軟,越來越快樂,會心花朵朵開,修行到後來就是反璞歸真,出離種種苦海,內心是安祥快樂、反璞歸真。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廿叁章 出入息念》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