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伏生灭,在一个生、灭之间,我们的生命已经是一个生、死,我们的生命已经在一个呼吸之间,已经是生、死,也就是一吸之前跟一呼之后,我们生命的组成已经是不同了,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到,这不是用暗示的,当大家慢慢移到丹田这里,我们再进行第三个步骤。
现在大家先放松,开始练习几分钟,练习过之后,在家里都可以这样去做,记得!不要去操控,不要去想象,不要去造作,让呼吸维持最顺畅,最自然的姿势,观察最自然的呼吸。我们现在请大家就开始!手方面要用什幺方式都可以,你觉得说最轻松这样就好,先把你的注意力、觉知力,置念面前,集中在鼻孔、人中附近,观察气息的一进一出,一开始在练习的时候,呼吸会比较粗、比较粗糙,就是经典里面所讲的「长呼吸」,你不要刻意去操纵,保持客观的觉知就好。
慢慢你的心宁静之后,就会进入比较微细的呼吸,就是「短呼吸」。如果你能够清楚觉知鼻孔附近呼吸的进出,可以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往下移到丹田附近,「丹田」就在肚脐下三个手指,也就是两吋的地方,差不多肚脐下六公分左右,你可以感觉它的起伏,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一点,你完全都不用力,完全都不造作,但是呼吸却仍然继续着在进行,从中去体会呼吸它的「无常性」,以及呼吸的「无我性」,「无我」就是呼吸不是你的意识在掌控的,不是「我」所能主宰的。
如果你能明显的体会到丹田呼吸的起伏、升降,慢慢去体会丹田就像一个汽球一样,当你吸气之后就膨胀起来,呼气的时候就向内凹下去,你再进一步去体会从丹田的起伏,再把觉知力放松扩大到全身,要很清楚明觉去觉知到。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汽球,你吸气的时候,全身它都有在稍微膨胀一点,就像汽球充气;呼气的时候就像汽球泄气,向内陷、收缩一些,完全都不要用力,只要保持客观的觉知就好。
如果你的心够宁静,觉察力够敏锐,可以清楚体会到我们全身都在收缩膨胀,起、伏、生、灭,一直在变化、变化。在觉察力再提升、敏觉力再提升,你可以进一步去觉察到全身都在波动、脉动,蠕蠕然轮动。
好!现在请大家作一个动作,一样维持原来的姿势,你做一个动作就是现在开始你停止呼吸,看能停止多久,停止呼吸、不要吸气,看你能停止多久,不要逞强!憋到你不能憋的时候,就要呼吸。
要用「心眼」去看、去觉知,不是用「眼睛」去看、去觉知,如果是用眼睛去看,会绷得很紧,诀窍是用明觉心、觉察力、觉性去觉知,要体会是用「心眼」在看。所谓的「智慧眼」、「第三眼」要打开,就是你的觉性要慢慢打开,然后你再去见到法,智慧眼才算真正打开,才叫做开启「第三眼」。但是,开启第三眼,本身的觉察力必须慢慢提升出来。
刚才很简短的带过,让大家体会禅坐的要领,在实际一个步骤、一个要领,在家里做十分钟也可以做,三十分钟也可以做,一个小时也可以做,先把过程、要领掌握到之后,再慢慢进一步去体会「无常」跟「无我」的法义。
刚才有人问到有关于为什幺我们要憋气?刚才在憋气的时候,你能够憋多久?半分钟?能够一分钟就已经不错了,为什幺要让大家体会、觉知一下?因为我们太习以为常,大自然的空气,对我们的生命是非常、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却很少去觉知到它的重要,如果没有觉知到它的重要,感恩之心不会生起,有时候大家可以练习一下。为什幺刚才要让大家体会憋气?你能够一分钟不吸气已经不容易了,如果你超过三分钟不吸气,很有可能脑死,就有可能成为植物人。
如果五分钟不吸气,还能够活着就已经很奇迹。所以,有没有去体会到我们不能够五分钟没有空气?晓不晓得这五分钟的空气,对我们的生命有多幺重要?它的价值有多少?你知道吗?如果五分钟的空气跟跟一千万元衡量,你大概以前没有想过说五分钟的空气,它的价值竟然是超过一千万,你知道吗?现在假设你被倒掉一千万,你还能够活着吗?你能不能活着?还是可以活着!但是这五分钟的空气去除掉、拿掉,让你没有空气可以呼吸,只要五分钟就好,你生命还能不能活着?
所以,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是因为我们没有体会到大自然--地、水、火、风,每分每秒都在支撑、养育着我们,我们生命的存在是由很多、很多因缘聚合而生,已经慢慢透露「界分析」跟「缘起甚深」方面。呼吸是蕴含有很深的学问,当你慢慢从一呼一吸之中,就会充满着感恩的心,没有大自然的无条件、无所求,供养、支撑我们的生命,我们不可能活着。
当你慢慢去体会这些,你会从原来的我是、我能,我能够怎幺样、我能够怎幺样,从中把我们那些嚣张的焰气慢慢柔软下来,不是我能啊!不是我多厉害啊!而是很多大自然的因缘,很多的因缘聚合支撑,我才能够存在啊!这里面大家要慢慢去体会深层的「无我」,对大家深层「我慢」的降服,关系非常大!
慢慢去珍惜五分钟的空气,比好几百万都更有价值;五分钟的空气,比你所有的财产都更有价值,因为大家太习以为常了,觉得这没有什幺啊!错了!最深奥的「法」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一呼一吸之中,就在你的历缘对境之中,我们只是心太粗,没有去看到而已。所以,当你慢慢一直向解脱涅槃彼岸、解脱道迈进,当有一天你上到涅槃彼岸的时候,你会发现彼岸在哪里?彼岸就在眼前。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有一句话,「觅即知君尚未得」、「觅即知君不可得」,这一句话的含意也是很深,只要你还在向心外去求法,只要你还有苦、还有不安,还没有了悟生死大事,你一定会寻寻觅觅,有寻寻觅觅就一定有那个紧、有那个苦、有不安的存在。
有的人会说「我从果地起修啊!从最高的果位起修啊!」但是,事实上,你有没有到家?有没有在寻觅?明眼人一看都很清楚的,只是人家不好意思戳破,这样而已!所以,你只要还没有找到涅槃彼岸,都一定会寻寻觅觅;只要你还在寻寻觅觅,都可以很清楚知道你还没有到达,所谓「觅即知君不可得」,也就是你还没有得。这时候你都会向心外求法,还会去找依靠、依赖,还会去找大师、找境界,向心外求净土。慢慢当有一天你体会到,真的!宇宙最深、最深的法义,都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呈现在大自然之中,有一天会体会到「哇!真正体会到「无修」,亦即「无修之修」。无为、无学、无修、无证,无所得啊!
但是《心经》所讲的世界是非常高,大家一定要慢慢找,有一天你就可以真的找到。所以,有时候大家多多接近大自然,然后慢慢去体会大自然,你脚踏的大地、你喝的水、你吸的空气,以及阳光、地、水、火、风、空……这些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慢慢去看懂「大地风云经」、「无字天书」。
【幻灯片】
这是一个花花世界、五欲世界,一般众生所在的花花世界,是很容易让一般众生流连忘返,很容易让一般众生迷失了方向,也就是花花世界的诱惑力。如果我们修行上的「欲神足」没有产生,是没办法离开「欲界」。有的人要展现修行的厉害,会讲「起心欲精进,世人行邪道」,尤其是喜欢禅宗的人,他就会这样破斥你,认为连精进心都不可以起、都不可以有,都是把修行的核心错解了。事实上,要脚踏实地用功上来,才能到达那种阶段,然后慢慢再一些破斥的,那是一种破斥的阶段,但是你一开始,如果没有欲神足,你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因为这必须要有一个离心力出来,像航天飞机要出离地球的轨道,它必须要有一个向上推的力量,所以那个离心力一定要出来的。
当你慢慢看透之后,就会开始从此岸到彼岸。这是颠倒人生、颠倒的梦幻世界,我们一般众生就是在颠倒的世界里面,被花花世界弄得神魂颠倒,事实上这一张也是颠倒的,这是上面、这是水,故意把它弄反了,让大家看到我们一般众生,常常被境界弄得神魂颠倒,就是《心经》所讲的,还没有出离颠倒梦想的世界。
当我们从「五欲」的世界,在滚滚红尘里面慢慢体会,再一番打滚之后,接触到死亡黑洞的时候,才会进一步深度去思惟生死大事,才会真正认真面对自己的生命、探讨自己的未来。生死大事未了,你的心是苦的、是不安的,当你认真回来面对这些,修行的动力才会出来。如果你的修行尚未接触到生死大事,你的修行往往是软趴趴的,或只是在表面下工夫,或只是一种你在追求欲贪,把修行当作一种实践欲望的工具而已,都不是「出世间法」。真正「出世间法」,就是要面对生死大事,深度的去深观,深刻的去体悟,修行是解决生死大事。
当你深度去体会生死,佛陀也是在接触到生命的黑洞之后,才开始觅道、求道、修道的一个过程。事实上,这些照片就是在慈莲寺里面所拍摄的,一个人有心去探讨生死大事,面对未来他有心要走上解脱、到达涅槃彼岸,在他心中的修行,一开始不会很清楚,因为我们对修行解脱道还不会很清楚,都在觅道、求道的阶段,但是在你的心目中、在你心中,你会隐隐约约的触及到内心的不安,如果没有走在修行解脱道上,就会隐隐约约在寻寻觅觅。所以,都是世间的欲界跟出世间的涅槃界,就像一个修行的世界会在你心中浮现,于是你会不断去觅道、求道。
这就像一个理想的世界、修行解脱的世界,然后你再去向往这方面,在你内心里面不断在蕴酿、激荡着,于是就开始展开觅道、求道之旅,上山、下海去找寻。今天大家能够有因缘来听闻原始佛法,相信大家在心灵上、心路历程上,已经都有下过很多工夫,也找寻过很多,才能够来到这里,就是开始走上觅道、修道之旅,走上古仙人道的追寻。这一只狗在慈莲寺里面相当有名,很聪明、很有灵性,在里面牠也算是个大明星,牠的名字叫「来修」--来这里修行的,
的牠很可爱、很聪明,因为牠是从小就跟出家人在一起,都是住在寺里面,现在寺…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三章 出入息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